越溪街道(越溪(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下轄街道))

越溪街道(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轄街道)

越溪(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下轄街道)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越溪街道,隸屬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地處吳中區中部,東接長橋街道、城南街道,南瀕太湖與吳江區松陵鎮隔湖相望,西與橫涇街道交界,西北與木瀆鎮為鄰,北與虎丘區橫塘街道接壤。街道辦事處駐地距吳中區人民政府12千米。轄區東西長6.8千米,南北長7.2千米,總面積48.8平方千米。2010年末,越溪街道轄區總人口35082人。

民國元年(1912年),今境分屬吳江縣湖東西鄉、吳縣橫涇市。2004年3月,分長橋鎮設長橋、越溪⒉街道,橫涇鎮木里、南章、前莊、旺山等4個村劃歸越溪街道。

2011年,越溪街道財政總收入53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00萬元。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2.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4.1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越溪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
  • 地理位置:吳中區中部
  • 面積:48.8 km 
  • 下轄地區:10個社區,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吳山社區吳山街西2號
  • 電話區號:0512
  • 郵政編碼:215104
  • 人口數量:35082 人(2010年末總人口)
  • 車牌代碼:蘇E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古橋,保護文物,歷史人物,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今境分屬吳江縣湖東西鄉、吳縣橫涇市。
民國十八年(1929年),分屬吳江縣第一區、吳縣第五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分屬吳江縣城區越溪鄉、吳縣東山區堯峰鎮。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分屬吳江縣城廂區越溪鄉、吳縣東山區堯峰鄉。
1950年1月,越溪鄉更名為湖西鄉;同年4月,堯峰鄉劃屬蘇州專署太湖行政辦事處橫涇區;同年9月,吳江縣湖西鄉劃歸吳縣楓橋區,復稱越溪鄉。
1951年6月,分屬吳縣楓橋區、橫涇區。
1953年5月,太湖行政區改置震澤縣,堯峰鄉屬之。
1954年6月,越溪鄉劃歸震澤縣。
1956年4月,撤堯峰鄉,張橋、夏橋、官渡等4村劃歸屬越溪鄉。
1958年8月,改為越溪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復屬吳縣。
1983年9月,政社分設,復為越溪鄉。
1994年9月,越溪鄉改鎮。
1995年7月,屬吳縣市。
2001年2月,屬蘇州市吳中區;同年8月,越溪鎮併入長橋鎮。
2004年3月,分長橋鎮設長橋、越溪⒉街道,橫涇鎮木里、南章、前莊、旺山等4個村劃歸越溪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越溪街道轄龍翔、珠村、吳山、溪上、莫舍、木林、教育園、溪江、溪韻9個社區和張橋、旺山2個村。下設137個居民小組,3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越溪街道轄10個社區,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吳山社區吳山街西2號。
越溪街道區劃詳情
龍翔社區
溪上社區
吳山社區
溪江社區
溪韻社區
張橋村
珠村社區
莫舍社區
木林社區
教育園社區
小石湖社區
旺山村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越溪街道地處吳中區中部,東接長橋街道、城南街道,南瀕太湖與吳江區松陵鎮隔湖相望,西與橫涇街道交界,西北與木瀆鎮為鄰,北與虎丘區橫塘街道接壤。街道辦事處駐地距吳中區人民政府12千米。轄區東西長6.8千米,南北長7.2千米,總面積48.8平方千米。
越溪街道

人口

2011年末,越溪街道轄區戶籍人口35082人,城鎮化率85%。另有流動人口38831人。戶籍人口中,男性17141人,占49%;女性17941人,占51%。2011年,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1.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19人。

經濟

2011年,越溪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0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0.8∶65.1∶34.1。
越溪街道有耕地面積6300畝,人均0.1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6200萬元。2011年,糧食產量375.6噸。水產養殖產量168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7706元。
越溪街道以紡織、金屬加工和製品、醫療器材製造等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38.6億元。有工業企業325家,職工14915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家。
越溪街道有商業網點1668個,職工9621人。2011年末,有城鄉農貿市場2個,職工21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億元。
越溪街道進出口總額3.2億美元,其中出口額3億美元,出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子、服裝等產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011年,越溪街道財政總收入53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00萬元。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2.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4.1億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越溪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圖書館(室)9個,藏書1.5萬冊。文化從業人員10人。
越溪街道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江南船拳等。江南船拳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船拳少年》在2011年江蘇省全民健身新優項目評比中獲二等獎。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越溪街道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1347人,專任教師90人;國小2所,在校生2480人,專任教師13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490人,專任教師7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率均達100%;境內的蘇州國際教育園南區,有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等省、市院校8所、區中等專業學校1所。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越溪街道有街道衛生院1個,民營醫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個。有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19人,全年完成診療18.6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7.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越溪街道有體育場地14處,100%的社區、村都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5%。

社會保障

2011年,越溪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戶,人數256人,支出70萬元,月人均228元;五保供養16人,支出7萬元;醫療救助487人次。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1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88.6%,年末全鎮戶籍人員養老保障覆蓋率水平達到95.3%。

歷史文化

  • 名稱來歷
越溪街道因轄區內的越來溪河道得名。

風景名勝

古橋

壽星橋
壽星橋在越來溪西張宅浜口,是迄今為止本鎮保存較為完整的石拱橋。南北走向,石橋兩側都刻有橋聯。西面為:“北引越溪資利涉,西通震澤慶安瀾。”東面為:“安節養牲局募資重建。光緒十八年六月吉日立。”
越溪三橋
據明朝陳薺的《溪瀆三橋記》記裁,“越溪三橋”即饒稼橋、溪橋、管瀆橋。
饒稼橋在郡西南二十里周村之上跨越來溪之支流,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溥朝重建,里人盧鋼等助成之,饒稼橋據查在羅家浜。溪橋、管渡橋,二橋均在橫山麓,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縣鄺潘建。管法橋又名永福橋,為石洪橋,位於官波村中部,現屬危險橋樑,東西走向。橋面中部有一圓型石刻八卦圖。拱橋底部,東首立有一青石碑刻,內容為:大明弘治十四年歲左辛西,七月初三明重建永福橋。
張家橋
張家橋又名保字橋,在張橋村,《吳縣誌》卷六十曾載有“張家析題記析名保寧,雍正四年”。現該橋保存完好。

保護文物

張基村遺址
張基村遺址位於龍翔張墓村北,東經120°34'20"-120'35'00",北緯31°11'20"-31°12'00",1987年考古調查時發現,1997年7月28日公布為吳縣市文物保護単位。遺址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0米,耕地層厚30-45厘米,文化層厚度超過1米,調查中共採集到文物140餘件(片)。其中,以央砂的最多,其次是泥質的,並有少量印紋的、原始資及殘石器、獸骨。遺址地表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保存尚好,該造址屬新石器一商周時代,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
洄溪革堂摩崖石刻
洄溪革堂摩崖石刻位於張橋8隊山塢中。山地名俗稱老江北園,系清乾隆時江蘇吳江處士徐大椿晚年隱居之地。據傳草堂存世百二十年左右,後毀於成豐戰火。洄溪草堂遺址旁,在一塊高5米、長5o余米的石壁上還保留著當時鋒刻的31方石刻,1986年3月25日公布為吳縣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人物

陸龜蒙(?—876年),字魯望,唐代長洲縣人。舉進士不第。曾任蘇、湖兩郡從事。後退隱甫里。擅長詩文。所作詩多寫閒適隱居生活,寫景詠物為多。所作散文《野廟碑》等,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統治者的腐朽,多諷刺和揭露。所著《耒耜經》,是研究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要文獻。著有《甫里先生集》、《笠澤叢書》等。其墓在今甪直保聖寺旁。相傳越來溪南陸巷為流寓處。
盧襄,字師陳,越來溪人,明嘉靖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升禮部員外郎,遷職方郎中,尋改武選。襄歷三部,所在職辦,諸尚書亦器重之,升陝西參議。詩尤精詣,著有《五塢草堂集》、《石湖問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