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超級女英雄(Superheroines)是幻想系作品的正義角色,多為美國漫畫中所塑造的主要題材。已有眾多漫畫女英雄被搬上大熒幕,這些英雄基本都出自於DC漫畫(Detective Comics)和漫威漫畫(Marvel Comics)兩大公司。

她們擁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壯舉和英勇的行為,保護市民,與惡勢力搏鬥。一般她們都會有一套能夠代表其個性和超能力的華麗裝束。

通常意義上講,不是只有超能力者才叫超級(女)英雄,高科技、魔法、各國神話中的神、以及格鬥家或在某些領域處於頂尖水平,利用這些能力行俠仗義,都屬於超級(女)英雄。

也有存在“反英雄(Anti-Hero)”這種另類的人物,在作品中並不常見。比起受民眾歡迎的正義英雄,反英雄擁有反派般的不良品格,但本性不壞並會做出幫助他人的舉動。她們的作風不會得到正派人物的完全認同,並且還會因此而發生衝突。她們可能會用有爭議手段來達到目的,甚至是殺人。所以可看作是介於英雄與惡棍之間的灰色人物。典型的反英雄有貓女艾麗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超級女英雄
  • 外文名:Superheroines
    Female superheroes
  • 別名:女性超級英雄、巾幗英雄女中豪傑
  • 特點:擁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
  • 類型:正義角色
  • 登場:多為美國漫畫
  • 代表DC漫畫漫威漫畫中的角色
  • 目的:對抗邪惡
  • 對立概念:超級女反派、惡女
  • 性別:女
共同特徵,角色類型,肌肉型,能量型射手,物理型射手,魔法師,武術家,發明者,鐵皮英雄,操縱者,敏捷型,心靈感應者,變身者,物質變身者,倍化變身者,改造人,黑暗力量使用者,神,機器人,裝備使用者,偵探,醫療,幽靈,隱身,外星人,吸血鬼,特工刑警,團隊,漫畫歷史,漫畫書的黃金時代,漫畫書的白銀時代,漫畫的青銅時代,現代漫畫,批判性分析,概述,漫畫代碼管理局簡介,漫畫中的女權主義,性感的超級英雄,獨立漫畫,LGBTQ超級英雄,漫畫中的黑人女性,漫畫中的拉丁裔女性,前進,影視歷史,電視,電影,影視作品,電影表,電視劇,動畫,

共同特徵

雖然她們都各有特點,但是多數的超級女英雄都有以下的特徵:
擁有非凡的力量和相關的技術能力,精通相關的設備。雖然超級女英雄們都有著非常強大的力量,但是這些力量卻不盡相同。比如女超人,她可以自由飛翔,從眼部射出熱能量射線,並且力大無窮。而同屬超級女英雄的蝙蝠女俠卻不具備這些天生的能力,而是精通於譬如武術和一些先進的兵器或裝備的使用。這類英雄還有蝙蝠少女
希望主持正義,在有危險時挺身而出,富有責任感,並且不需要任何回報。
一個特別的動機,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對抗邪惡。。
都有一個秘密的身份用來保護超級女英雄的朋友和家人,並且都有另外一個名字代表其超級女英雄的公眾形象。
都有一套華麗和特別的服裝。
有的擁有一個標誌性的兵器。如黛安娜·普林斯的真言之索。
一個親密的支持者,或是工作中的朋友或是生活中的戀人。
都有一個特定的組織或是魔頭與其戰鬥。
大都有在現實生活中的職業。或是百萬富翁,或是平凡的記者和攝影師。
一個秘密的總部或基地。像是蝙蝠俠的蝙蝠洞穴和X教授的變種人學校。
大都有一個關於超級女英雄起源或關於她的身世的故事。或是講述她如何獲得超級能力或是介紹她背後的悲劇故事和她同邪惡勢力的淵源。
成熟女性通常是類近於泳裝的緊身衣配上長靴,如神奇女俠、She-Ra、神力女郎等。
較年幼的女英雄多數以短裙配長靴,上衣差別較大,較多華麗的配飾。在設計上大多以強調女性的身材線條美為主。
部分日系女英雄的造型為校服的變異版,如美少女戰士等。
披風算是超級英雄最為喜愛的服裝。象是最為知名的女超人蝙蝠女俠,她們都有威風凜凜的披風。

角色類型

肌肉型

一般都有一身發達的肌肉和魁梧的身材,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例如:女浩克(She-Hulk)、女紅巨人

能量型射手

指的是擁有遠距離攻擊能力的超級英雄。例如:女超人(Supergirl)、驚奇女士(Ms. Marvel)、緋紅女巫神力女郎

物理型射手

物理類的遠程攻擊,彈射出網、箭等兵器。例如:蛛絲蜘蛛女俠箭旋

魔法師

能夠射出某種能量給予充分的打擊,巫術魔法等。例如:扎坦娜·扎塔拉(Zatanna)、逐星女(Stargirl)、魔戒法師邪美、魔戒法師烈花、魔戒法師媚空、渡鴉秘客緋紅女巫雌狐伊西斯

武術家

這種類型的英雄多半是普通人,但其身手敏捷行動快速並且精通於某種格鬥技藝或兵器。例如:地獄貓貓少女女獵手回聲春麗武士刀

發明者

通常是發明一些有某種特殊能力的設備的發明者。例如:蘇里蝙蝠少女

鐵皮英雄

擁有堅硬盔甲的英雄。例如:鋼鐵少女鐵心、伊利亞、女機器戰警

操縱者

操縱某個巨大的機器戰鬥的英雄。例如:潘妮·帕克(Peni Parker)

敏捷型

具有高速戰鬥和運動能力的英雄。例如:傑西快客(Jesse Quick)、艾麗·韋斯特(Elle West)。

心靈感應者

擁有超強的意念能力或具有心靈攻擊能力的英雄。例如:火星少女、渡鴉。

變身者

能夠隨意念隨意改變外形的角色。例如:魔形女火星少女

物質變身者

能夠操縱身體變化為某種物質,諸如水、沙、閃電等。例如:白皇后

倍化變身者

能夠控制身體大小作戰的英雄。例如:黃蜂女玩偶女

改造人

身體經過機械/藥水/血清等物質改造,獲得種種超能力,例如:女機器戰警

黑暗力量使用者

與惡魔簽訂了契約或使用其他方法得到了地獄的力量用於正道,但為了防止被其吞噬不能過度使用,例如:秘客

外星的神明,例如:瓦爾基里(Valkyrie)、希芙雅典娜雅典娜

機器人

顧名思義,身軀由機械構造且擁有情感的超級英雄,例如:機械女郎明日女俠

裝備使用者

裝備給予她們超能力,例如:蝙蝠女俠

偵探

具備強大的洞察力、破案能力,例如:南茜·朱爾(Nancy Drew)、伊諾拉·福爾摩斯、傑茜卡·瓊斯、偵探莎莉(Sally the Sleuth)、波士頓小姐、芙里妮·費雪、女神捕鐵飛花、謝瑤環。

醫療

具有強大的醫療能力,能救助他人。例如:午夜護士貝絲·崔帕爾、戰爭護士。

幽靈

本體是幽靈,例如:秘密

隱身

具有強大的隱形能力,例如:隱形女俠

外星人

來自外星,例如:女超人火星少女神力女郎火星公主

吸血鬼

例如:吸血姬Vampirella

特工刑警

團隊

例如:猛禽小隊、聖輝戰隊、A-Force、Femforce美少女戰士貓女樂隊
註:這些能力往往會同時交錯的出現在一個超級女英雄身上。例如:蝙蝠少女她是一個武術家也是發明家。最典型的例子還是要屬女超人,她的能力是非常多的。

漫畫歷史

早在 1940 年代漫畫書出現的早期,女性超級英雄和反派就已經出現了,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的火星公主(Dejah Thoris,後來改編成真人電影兩部),在過去十年中,隨著漫畫人物在電影業(漫威/DC 電影)中的興起,女性在漫畫書中的表現受到了質疑。女性的表現與男性不同,通常穿著暴露的衣服來展示她們的曲線和乳溝,在某些情況下還會露出很多皮膚。
神力女郎神奇女俠這樣的英雄被描繪成穿著小衣服並露出乳溝。神力女郎被描繪成穿著與電視節目Baywatch中的泳衣不同的套裝. 漫畫書中女性的性化主要可以解釋為大多數作家都是男性。不僅作家大多是男性,而且觀眾也大多是男性。因此,作家正在設計角色以吸引大多數男性觀眾。超級英雄角色說明了一種社會學觀點,稱為“男性凝視”,這是從規範的異性戀男性的角度創造的媒體。漫畫書中的女性角色被用來滿足男性對“理想”女性(細腰、豐胸、健美、健美的身材)的渴望。這些角色擁有神一樣的力量,但最容易辨認的特徵是他們過度性感的身體,因為他們被設計為取悅假設的異性戀男性觀眾。
自媒體誕生以來,美國漫畫書中對女性的描繪經常成為爭議的話題。批評者指出,女性作為配角和主角的角色更容易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女性氣質和/或性特徵在其整體性格中占有更大的存在。

漫畫書的黃金時代

在漫畫書的黃金時代(在此期間,媒體從漫畫演變而來),非超級英雄的女性主要被描繪成次要角色,一些例子被歸類為職業女孩、浪漫故事女主角或活潑的青少年。以職業為導向的女孩包括護士內莉、打字員泰茜和模特米莉等角色,她們每個人都出現在漫畫書中,從事那個時代的非戰時女性通常從事的工作。浪漫女主角在浪漫類型中很受歡迎,由喬·西蒙和傑克·柯比開創。通常,女主角要么是“好女孩”,要么是“壞女孩”,這兩個角色對男性角色的決定影響很小。在阿奇漫畫中,這個名義上的角色永遠無法在他的兩個戀人貝蒂和維羅妮卡之間做出明確的選擇,他們分別代表了鄰家好女孩類型與陪襯的危險誘惑之間的這種二分法。兩人在 1950 年獲得了自己的標題,貝蒂和維羅妮卡,這很快成為一部受歡迎的漫畫,其中兩個主角繼續痴迷於男孩並為誰會和阿奇約會而爭吵。
女性服裝犯罪鬥士是早期漫畫人物之一。漫畫史學家特里娜·羅賓斯 (Trina Robbins) 將紅衣女郎(Woman in Red,登場1940年3月)確定為漫畫第一位蒙面女性犯罪鬥士。1936年5月的多米諾女士(Domino Lady)是第一位以女主角身份在紙漿雜誌中登場的蒙面女性犯罪鬥士。
1939年首次亮相的火星魔術師(Magician from Mars,登場1939年11月)是漫畫書中的第一位女超級英雄。
奧爾加·梅斯默 ( Olga Mesmer,登場1937年8月) 是第一位紙漿雜誌中的女超級英雄。
1920年世界晚報《蒙面女人》是最早以雙胞胎女性Madam Madcap為主角的故事。
1927年11月(另一說1929年)美國漫畫史上首位女性冒險英雄康妮(Connie)登場。
最早的女性超級英雄之一范特瑪(Fantomah)是作家兼藝術家弗萊徹·漢克斯(Fletcher Hanks)創作的角色,她是一位現代不老的古埃及女性,可以變成一個具有超能力的骷髏臉生物來對抗邪惡;她在Fiction House的Jungle Comics#2(1940年25月)中首次亮相,歸功於筆名“Barclay Flagg”。
漫畫中最早的女性超級英雄之一出現在報紙上,羅素·斯塔姆(Russell Stamm)的《看不見的猩紅奧尼爾》(Invisible Scarlet O'Neil)。強硬的《弗瑞小姐》於1941年由女漫畫家塔佩·米爾斯(Tarpé Mills)在同名漫畫中首次亮相。特別是一家出版商,Fiction House,以幾位進步的女英雄為特色,如叢林女王希娜,她的性感幫助她推出了漫畫系列。正如特里娜·羅賓斯(Trina Robbins)在《偉大的女性超級英雄》(The Great Women Superheroes)中所寫:
Fiction House的低俗式動作故事要么由堅強、美麗、能幹的女主角出演,要么以女主角為主角。她們是戰地護士、飛行員、女偵探、反間諜和披著獸皮的叢林女王,她們是指揮者。槍聲響起,匕首出鞘,手握劍,他們在書頁上跳躍,隨時準備與任何惡棍對抗。他們不需要救援。
第一位廣為人知的女性超級英雄是神奇女俠,來自全美出版社,三家公司之一將合併為DC漫畫。在1940年1942月8日由前學生奧利弗·伯恩(化名“奧利弗·理察”)進行的採訪中,威廉·莫爾頓·馬斯頓(William Moulton Marston)在《家庭圈》上發表了題為“不要嘲笑漫畫”,威廉·莫爾頓·馬斯頓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漫畫書的巨大教育潛力(兩年後的1940年發表了一篇後續文章)。這篇文章引起了漫畫出版商馬克斯·蓋恩斯(Max Gaines)的注意,他聘請馬斯頓擔任國家期刊和全美出版物的教育顧問,這兩家公司將合併形成未來的DC漫畫。當時,馬斯頓決定開發一個新的超級英雄。在 9 年代初期,DC 系列由超能力男性角色主導,例如綠燈俠、蝙蝠俠及其旗艦角色超人。根據波士頓大學校友雜誌9年秋季刊,他的妻子伊莉莎白·霍洛維(Elizabeth Hollowy)的想法是創造一個女性超級英雄。馬斯頓將這個想法介紹給了全美出版社的聯合創始人馬克斯·蓋恩斯(Max Gaines)(與傑克·李博維茨一起)。鑒於批准,馬斯頓與伊莉莎白一起開發了神奇女俠(馬斯頓認為伊莉莎白是那個時代非傳統、解放女性的典範)。在創作神奇女俠時,馬斯頓還受到奧利弗·伯恩的啟發,他與這對夫婦生活在一夫多妻制/多角戀關係中。在1943年出版的《美國學者》雜誌上,馬斯頓寫道:
即使是女孩也不想成為女孩,只要我們的女性原型缺乏force, strength and power。他們不想成為女孩,不想像好女人那樣溫柔、順從、愛好和平。女性的堅強品質因為她們的軟弱而受到鄙視。顯而易見的補救措施是創造一個具有超人所有力量以及一個善良美麗的女人的所有魅力的女性角色。
神奇女俠是亞馬遜公主;根據故事,亞馬遜是由阿佛洛狄忒創造的,並且比人類更強大,更聰明。馬斯頓早期的一些故事包括神奇女俠作為美國總統和現代印加太陽神,兩者都是女性的非傳統角色。然而,儘管有這樣的女性領導角色的描繪,編輯謝爾登·梅耶爾(Sheldon Mayer)對反覆出現的束縛形象感到不安。如果神奇女俠的手鐲被鎖在一起,她就會變得像其他女人一樣虛弱。根據馬斯頓的說法,這種束縛的意象也反映了選舉權運動對束縛的使用。他堅持認為,重要的是,無論是字面上還是象徵性地,她都能從人為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但他也堅持一些服從“和平、克制和良好判斷”的理想。一個問題涉及神奇女俠因為手鐲壞了而失去控制;她被逼瘋了,因為手鐲代表著克制,並說“沒有自制力的力量會把一個女孩撕成碎片”。在其他作家的控制下,神奇女俠經常陷入更傳統的女性職位。在對正義協會讀者進行調查後,神奇女俠在《全明星漫畫#11》中被接納為該組織。雖然這本書與馬斯頓在《感覺漫畫》(Sensation Comics)上同時出版,但正義社的作家讓神奇女俠擔任聯盟秘書的有限職位,很少讓她參與行動。1947年,馬斯頓去世,儘管他的遺孀請求被聘為作家,但DC卻聘請了羅伯特·卡尼格爾(Robert Kanigher)。在他的指導下,神奇女俠的身體能力下降。她不再被描繪成鎖鏈,她變得越來越順從,她的優先事項也轉向了她的性別角色。在打擊犯罪之間,黛安娜·普林斯(Diana Prince)從事了更多女性化的工作,如保姆,時裝模特或電影明星,以及史蒂夫·特雷弗(Steve Trevor)秘書的經典工作,並致力於嫁給他。神奇女俠渴望的一種新形式的束縛是妻子和母親的衣缽。在一期《聳人聽聞的漫畫》中,神奇女俠告訴一個女人,她羨慕自己作為母親和妻子的生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女性承擔了以前由男性占據的工作,成為卡車司機、裝卸工和焊工。同樣的情況也反映在漫畫書中,霍克曼等英雄需要幫助,並求助於他們的妻子或女朋友,創造了一種新的女英雄形式:伴侶。二戰後,許多女性拒絕放棄她們新獲得的自由,在以前假設的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定義中造成了巨大的危機。蛇蠍美人(在《精神》漫畫書中盛行)就是這種危機的例證:一個堅強的、性侵犯的女人拒絕留在她傳統的“適當”地方。
這種戰後的緊張局勢直接影響了漫畫業,當時參議院成立了一個小組委員會來解決青少年犯罪的增加問題。受弗雷德里克·韋特姆(Fredric Wertham)同年出版的書《無辜的誘惑》(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的影響,舉行了一次公開聽證會,以確定青少年犯罪和漫畫書是否有聯繫。Wertham特別抨擊了許多漫畫書女性的形象,稱:“她們不是家庭主婦。他們不養家餬口。母愛完全不存在...即使神奇女俠收養了一個女孩,也有女同性戀的色彩”。漫畫書被認為是對美國體面標準的威脅,美國漫畫雜誌協會沒有接受政府監管,而是同意制定並遵守自己的自我審查準則。該法典明確審查暴力、性和“不正常”的浪漫,其隱含目的是“強調家庭的價值和婚姻的神聖性”,並重新強化傳統的性別角色。

漫畫書的白銀時代

在1961年至1963年間,排名前兩位的漫畫類型之一是浪漫漫畫。這種類型的許多影響在那個時代的超級英雄漫畫中重疊。儘管超級英雄遊戲最終成為主要類型,但 DC 漫畫的年輕浪漫將在 1977 年結束其三十年的運行。
在《漫畫守則》實施後,DC漫畫公司實施了自己的內部關於女性形象的編輯政策守則,其中規定:“特別不鼓勵在故事中加入女性。女性在情節結構中運用時,其重要性應次於次要,應真實地描繪,不誇大女性的身體品質”。大多數DC的白銀時代超級英雄都有一個主要的女性配角。其中包括三位職業女性:記者露易絲·萊恩(Lois Lane),她與超人的另一個自我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一起在《星球日報》工作;讓·洛林(Jean Loring),雷·帕爾默(又名原子)的律師和女友;和飛機製造商高管卡羅爾·費里斯,綠燈俠的另一個自我哈爾喬丹的老闆。艾里斯·韋斯特是閃電俠的另一個自我巴里·艾倫的斷斷續續的女朋友。
從 1950 年代開始,蝙蝠俠的配角陣容偶爾包括記者維姬·韋爾和女繼承人凱西·凱恩,她的另一個自我是騎機車蒙面犯罪鬥士蝙蝠女俠。蝙蝠女俠向哈維漫畫角色黑貓(Black Cat)展示了她的頭罩,黑貓比她早了 15 年的機車超級女英雄,蝙蝠女俠也使用武器,儘管她的武器包括粉撲、魅力手鐲、香水、發網、緊湊型鏡子和帶有匹配 bolo 肩帶的單肩包實用箱。
在這段時間裡,漫威和DC出版的漫畫白銀時代的漫畫差異很大,如果有人喜歡其中一部,他們就有可能不喜歡另一部。如果他們想要 1940 年代原始超級英雄的經典感覺,他們更喜歡 DC 產品。如果他們想要快速行動,同時反映社會動盪正在慢慢沸騰的世界的情緒焦慮,他們更有可能閱讀漫威的產品。當阿特拉斯漫畫在1961年成為漫威漫畫時,引入了許多全新的女性超級英雄;這些超級英雄被賦予了配角。新命名的漫威漫畫中的第一位女性超級英雄是隱形女孩,又名蘇珊斯托姆,神奇四俠的創始成員。
儘管女性角色會發展並成為漫威宇宙的基石,但她們的早期待遇將顯示出被平等承認的鬥爭。DC漫畫的女超人經歷了這樣的鬥爭,她與“超人的孩子表弟”的頭銜作鬥爭,以贏得自己的權力女孩稱號。

漫畫的青銅時代

漫畫的青銅時代反映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女權主義張力。女性角色的數量,無論是英雄還是惡棍,在1970年代大幅增加,以回響女權主義運動,並試圖使讀者多樣化。然而,這些角色往往是刻板印象,例如憎恨男人的Thundra或憤怒的女權主義模仿殺手。
與此同時,在地下漫畫圈,婦女解放地下室出版社於1970年出版了一部名為《它不是我,寶貝》的單鏡頭漫畫,其中包括許多最著名的女性漫畫偶像。這後來演變成Wimmen's Comix,這是一個地下選集系列,將持續到1992年,涉及許多有爭議的女性問題。其他全女性地下選集系列很快接踵而至,最著名的是《Tits & Clits Comix》和《Twisted Sisters》,以及《一次性媽媽!》戲劇,由教育漫畫出版。
驚奇女士這個角色是漫威與女權主義問題鬥爭的一個例子。女主角於1977年在婦女解放運動的高峰期首次亮相,她的隱姓中帶有敬語“女士”部分,女主角的名字是女權主義團結的強烈象徵,她作為《女性》雜誌編輯的文職工作也是如此(參考當時新的女士雜誌)。她的同名漫畫書的前幾期甚至包括封面“這個女人反擊!然而,現實情況顯然好壞參半。備受爭議的驚奇女士強姦案被漫威漫畫處理得很糟糕:驚奇女士是一個男人試圖逃離Limbo的受害者,並生下了強姦她的男人的孩子;她的隊友們對她為什麼不想要這個孩子感到困惑,她隨後愛上了他,並與他一起搬進了Limbo。克里斯·克萊蒙特(Chris Claremont)是一位以《X戰警》系列而聞名的作家,他分享了丹弗斯在那個故事中對厭惡女性的待遇的厭惡,並寫了一篇後續文章作為回應。丹弗斯已經回到地球,住在查爾斯·澤維爾教授的學校,復仇者聯盟拜訪了他。在那次會議上,丹弗斯譴責團隊在她被馬庫斯強姦和操縱時受到的待遇,而他們卻是那次侵犯的同謀,譴責這是他們的背叛,團隊開始同意他們深深的懊惱。
在白銀和青銅時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漫畫中的女性都沒有被賦予領導職位。1980年代,在作家兼藝術家約翰·伯恩(John Byrne)的領導下,蘇珊·理查茲(Susan Richards)發現了她的力量的新用途,並培養了一種自信,可以更積極地使用她的力量。她把自己的別名從隱形女孩變成了隱形女俠。最終,隱形女俠將擔任神奇四俠的主席,而在復仇者聯盟中,黃蜂女將擔任團隊主席。
1975年重新推出的《X戰警》漫畫中對女性的激進描繪在漫畫書故事情節和漫畫迷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前存在的女性角色在力量水平、新代號、更華麗的服裝以及堅強、自信、自信的個性方面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讓·格雷從漫威女孩變成了幾乎無所不能的鳳凰,洛娜·戴恩變成了北極星。新創造的斯托姆(奧羅羅·門羅飾)在很多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她(當時)不僅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黑人超級英雄,而且從她第一次出現起就被描繪成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自信和有能力。
年輕/十幾歲的女性超級女英雄,迄今為止被描繪成無能或權力有限,被基蒂·普賴德(Kitty Pryde)的描繪重新審視,她在13歲時成為X戰警中最年輕的成員。在 1980 年代,X 戰警遇到了莫洛克部落,他們綁架了基蒂·普賴德並強迫她嫁給自己的一個。當基蒂逃跑時,她遇到了一個對她使用精神控制的日本巫師,她也從他身邊逃脫,但變化很大。1970年代發生的女性超級英雄形象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X戰警作家克里斯克萊蒙特:他在《X戰警》中對風暴,讓·格雷,艾瑪·弗羅斯特,基蒂·普萊德,流氓和Psylocke的描繪(以及他在驚奇女士,蜘蛛女俠,迷霧騎士和科琳翼的作品)在業界和冬粉中被稱為“克萊蒙特女性”: 聰明,強大,有能力,多面的女性超級英雄。
在艾倫摩爾的標誌性作品《蝙蝠俠:殺戮笑話》的事件中,芭芭拉·戈登(又名蝙蝠女)被小丑弄殘了。她最終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處境,成為了甲骨文,這是 DC 宇宙超級英雄社區的重要信息經紀人,她還領導著自己的超級英雄團隊猛禽隊。

現代漫畫

在90年代,一個流行的女權主義漫畫女孩是Tank Girl(由Jamie Hewlett和Alan Martin創作),她穿著朋克風格的服裝和剃光頭。她在《截止日期》雜誌上的受歡迎程度如此之高,以至於最終拍了一部電影。她代表新的現代女性是一個不再需要生活在傳統的美麗或禮儀形象下的女性。
由於漫畫行業以冬粉為基礎的性質,許多讀者直接或間接地感到他們參與了社會實踐。對標題和人物的依戀獲得了自己的生命。與書籍和人物本身有一種社會接觸感。 讀者在採用這些特性時會發展出一種獨特的關係。這種關係對漫畫書中女性的呈現方式產生了各種影響。
這種描繪將在現代經受考驗。雖然有許多堅強的女性角色獲得自己頭銜的例子,但性也被用來銷售漫畫的情況並不少見。在21世紀,許多女性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單親、同性關係和工作場所的權力地位等角色和選擇已經定義了現代社會中的許多女性。這些角色也進入了21世紀的漫畫書。
女同性戀在現代漫畫書中變得越來越普遍。2006年,DC漫畫公司仍然可以通過宣布著名角色蝙蝠女俠的新女同性戀化身來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儘管公開的女同性戀次要角色,如哥譚市警察蕾妮蒙托亞 已經存在於特許經營中(蕾妮將成為同一故事中的新問題,揭示新的蝙蝠女俠,事實上兩人是過去的戀人)。
1999年,推出了一個名為“冰櫃中的婦女”的新網站。它列出了在各種超級英雄漫畫書中受傷,死亡或失去權力的女性漫畫人物,並試圖分析為什麼這些情節裝置不成比例地用於女性角色。
將女性角色描繪成性對象繼續引起評論和爭議:2007年,Sideshow Collectibles製作了一個由Adam Hughes設計的14.25英寸“comiquette”小雕像,似乎描繪了瑪麗簡手洗彼得帕克的蜘蛛俠服裝。小雕像因MJ表面上高度性化和物化的姿勢而受到批評。 DC 漫畫公司的哈莉奎因最著名的是她與小丑的激烈戀情和她對男性觀眾的性吸引力。即使女性角色沒有被性化,仍然有一些特徵反映了對女性的傳統定義。漫畫家們習慣於將自己的動物描述為雌性。大約在1980年代,男性和女性的過度性化都在上升。雄性變得更高、肌肉發達、更聰明。雌性也變得更高了,但只是在腿上。她們的乳房比例變得誇張,腰部也變得誇張。
近幾十年來,將婦女定性為性玩物的現象有所減少,將婦女描述為身體暴行受害者的描述在過去20年中大幅減少。此外,最近的漫畫表明,根據嚴格的性別刻板印象描繪角色的趨勢可能會逆轉。

批判性分析

概述

在漫畫白銀時代之前,所有類型的漫畫書都可以使用,包括浪漫、冒險、犯罪、科幻小說等等。這種情況在 1950 年代後期開始發生變化,並持續到 80 年代,隨著超級英雄類型的發展,其他人也在萎縮。這也開始了漫畫中女性聲音的邊緣化。對女性角色和超級英雄的描繪主要針對男性人群,而不是女性讀者。男性創作者並不關注女性想讀什麼,因此沒有非常努力地包括女性故事。儘管許多女性超級英雄被創造並在漫畫中出現,但很少有人出演自己的系列或在簡單的色情作品之外取得獨立成功。漫畫書中的大多數女主角只是配角;比如黃蜂女和隱形女孩都是作為團隊角色引入的,與男性超級英雄並肩作戰,蝙蝠女和貓女都是蝙蝠俠漫畫中的配角出道。神奇女俠是唯一一位獲得自己漫畫書稱號的女性女英雄。人們一直在爭論女性讀者群的缺乏是由於男性作家對女性寫作或為女性寫作感到不舒服,還是漫畫行業由於女性對漫畫缺乏實際興趣而由男性主導。

漫畫代碼管理局簡介

漫畫中缺乏女性代表是有歷史背景的。1954年,漫畫行業受到父母,心理學家和政治家的攻擊,他們擔心漫畫書不適合兒童。1941年首次亮相的超級女英雄因違反性別規範以及被認為是女同性戀和施虐受虐的內容而受到批評。為了應對政府監管的威脅,美國漫畫雜誌協會模仿電影業自治的海斯法典,於1954年創建了漫畫代碼管理局。代碼限制了所有報攤漫畫書的內容。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代碼批准的漫畫以保守的傳統方式描繪了女性。隨著社會規範的變化,該法典偶爾會進行修訂,以減少限制。隨著直接市場在 1980 年代初期的發展,出版商能夠在沒有代碼批准的情況下輕鬆銷售漫畫,因此更少的出版商受制於它。代碼變得不那么重要,直到2011年完全放棄。

漫畫中的女權主義

漫畫中性別角色的執行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由於民權運動、第二波女權主義和性革命,1960 年代和 70 年代女性在漫畫中的角色變得更加多樣化,並開始超越傳統角色,當時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女性承擔了以男性為主的職業並倡導社會權利。在1970年代,漫畫和其他主流媒體中的女性角色有時被描繪成“與男孩一起玩”,並扮演更傳統的男性主導的角色,儘管她們仍然傾向於被塑造成戀人或扮演母親的角色。這一時期在漫畫中引入的著名超級女英雄是蜘蛛女俠、驚奇女士、貓和女武神。
儘管該行業在歷史上和文化上支持創造了一個男性主導的市場,但女性讀者人數有所增加,女性出席大會的人數也在增加。
除了歷史審查制度外,男性對漫畫文化的統治也是自我延續的。認為閱讀漫畫書是嚴格男性的愛好的觀點為女性漫畫讀者創造了一個敵對的環境。閱讀漫畫的女性通常被視為“做錯了女性”或“讀錯漫畫”的個人。這導致了漫畫讀者對女性的周期性敵意模式。作家道格拉斯·沃爾克(Douglas Wolk)說:“我記得在90年代初的某個時候看到過漫威的銷售計畫——一份長達數百頁的龐大檔案;在靠近後面的地方,一個標有“女性讀者”的小部分列出了漫威為一半潛在觀眾出版的兩本書:芭比娃娃和芭比時尚”。
在 1980 年代,漫畫的寫作方式發生了變化;漫畫不再像以前那樣將每一期漫畫都視為讀者的第一期或“斜坡”,漫畫開始以一種要求從系列開始就持續讀者的方式編寫,以便理解情節。這可能導致女性讀者人數進一步下降,因為在這個時代可能試圖開始的女性讀者會發現自己感到困惑和迷茫。
卡羅爾·丹弗斯(Carol Danvers)是一位超級英雄,被稱為驚奇女士、二進制和驚奇隊長,是漫威最受歡迎的女性超級英雄之一,被認為是女權主義偶像。她被認為是漫威創造的最強大的超級英雄之一。

性感的超級英雄

在 1980 年代後期,漫畫在角色比例方面經歷了風格上的轉變。漫畫人物的性特徵變得更加誇張,這影響了男性和女性角色。男性角色通常被描繪成更大的肌肉,更小的頭部,更寬的肩膀和胸部。女性角色的乳房和後部更大,腰部很細,腿更長,嘴唇很大,服裝更暴露。雖然男性角色通常有各種各樣的姿勢,但女性經常被畫成暗示性的姿勢,進一步突出了她們的乳房和背部。被認為代表女權主義觀點的女性角色也以性化的方式被描繪出來。例如,當黑寡婦在1964年的漫畫《懸念故事#52》中首次出現時,她穿著一件綠色連衣裙,緊身,但和背部的突出程度很小。她還在上面戴著一條棕色的毛皮披肩,遮住了她的大部分身體,並戴著一頂帽子,頭髮扎在後面。在 2019 年的漫畫系列《黑寡婦之網》中,她還穿著合身的綠色連衣裙;然而,這個在前面和後面都是非常低的切口,有明顯的。她還經常以暗示的方式拉起她的衣服。這種趨勢已成為女權主義者諷刺的目標,尤其是在“鷹眼倡議”等網站上。

獨立漫畫

許多女性讀者傾向於獨立作品,那裡有更多的女性代表。獨立漫畫行業,其產品通常被稱為獨立漫畫,已成為漫畫中真實代表女性的巨大來源。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成為漫畫家和作家,其中許多人湧向獨立行業。這一點,再加上龐大的女性讀者群,導致這個行業中女性驅動的故事數量大大增加。漫畫是漫畫小說的另一種形式,也導致了漫畫女性讀者的增加。主流漫畫中女性角色過度性化的趨勢是獨立漫畫在女性中如此受歡迎的部分原因;獨立藝術家,無論性別如何,都傾向於以相似的風格繪製男性和女性角色。當這些角色確實有明顯的性特徵時,例如乳房或更寬的肩膀,他們並沒有誇大到他們在主流漫畫界的地步。

LGBTQ超級英雄

最近,LGBTQ超級英雄變得越來越普遍和可用。2011 年,蝙蝠女俠標題 DC 將蝙蝠女俠從一個需要拯救的休閒夥伴重塑為一個獨立的女同性戀超級女英雄。這個版本反擊了女性刻板印象,缺乏了傳統的女性超級英雄體質。她的身體運動更多的肌肉和更少的胸部和臀部襯墊。她也沒有傳統的飄逸長發,而是走捷徑。她與更怪誕的女性形象作鬥爭,包括戈爾貢、她的不死母親和她以前化身的鬼魂。
2016年,漫畫作家格雷格·魯卡(Greg Rucka)宣布神奇女俠是雙性戀。儘管在她的早期漫畫中,神奇女俠被認為可能有同性吸引的潛台詞,但她的性取向後來被淡化了。

漫畫中的黑人女性

非洲裔美國女性直到 1970 年代才開始定期出現在漫畫書中,當時是漫畫書的青銅時代。1971年8月漫畫中的第一位黑人超級女英雄是蝴蝶(Butterfly),其它最早的黑人女性超級英雄之一,也是當今最受歡迎的女性黑人超級英雄之一,是X戰警的暴風女,她有能力控制天氣。她於1975年首次出現。在X戰警的幾次轉世中,她是領導者。
驚奇隊長(莫妮卡·蘭博飾)於 1982 年首次出現,並於 1989 年收到自己的漫畫。驚奇隊長有能力將自己轉化為任何形式的能量,並獲得該能量的屬性。她還多次加入復仇者聯盟。還有其他幾個角色的名字是驚奇隊長,其中最著名的是白人卡羅爾丹弗斯。
儘管在後民權運動時代,非裔美國女性在漫畫書中有所增長,但在漫畫書中仍然缺乏她們。當非裔美國女性出現在漫畫書中時,她們往往不像斯托姆那樣完全是人類,並且被賦予了刻板的特徵和權力。通常,黑人漫畫人物被刻板印象,具有貧民窟特徵。漫畫中的非裔美國人也更有可能被視為夥伴而不是超級英雄,他們不太可能有自己的漫畫系列。

漫畫中的拉丁裔女性

47年1946月由小說屋出版的《戰鬥漫畫#》封面。莉莉·勒妮的藝術作品。
最早的拉丁裔超級英雄是The Cisco Kid和Zorro,他們在1900年代早期被引入短篇漫畫故事,漫畫中的拉丁裔角色通常是對情節無關緊要的配角。1942年有一個例外,當時Señorita Rio(Ritta Farrar)成為第一個出現在美國漫畫中的拉丁裔角色。她在小說屋的戰鬥漫畫#19中首次亮相。她是一位冉冉升起的好萊塢女演員和特技演員,直到她偽造了自己的死亡並成為一名秘密特工,為未婚夫的死報仇。她的能力包括表演、唱歌和跳舞,以及熟練的柔術和擊劍。
拉丁裔在 1970 年代開始出現在漫畫書中,但角色主要是男性,與街頭生活有關。這包括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如白虎和埃爾阿吉拉(鷹),以及反派Senor Muerte/Senor Suerte,El Jaguar和Cheetah。當時唯一值得注意的女性角色是火(比阿特麗斯·達·科斯塔),她於1979年由DC漫畫公司介紹。她最初在里約熱內盧擔任模特,然後成為巴西政府的臥底特工。在她的一次任務中,她暴露在火山碎屑爆炸中,這給了她基於火的超人力量。
拉丁裔女性直到 1981 年才在漫畫中露面很多,當時拉丁裔兄弟海梅、馬里奧和吉爾伯特·埃爾南德斯出版了第一期《愛與火箭》。在他們的Hoppers 13(又名Locas)故事中,大多數角色都是突出的奇卡諾青少年。他們最著名的角色是瑪格麗塔“瑪吉”路易莎·查斯卡里略和埃斯佩蘭薩“希望”萊蒂西亞·格拉斯,他們彼此之間斷斷續續地浪漫。
在 1980 年代後期,漫威和 DC 漫畫都決定要在角色中加入更多的多樣性。於是,流行的超級英雄開始被重新塑造成不同的種族。這包括野貓,他的另一個自我最初是泰德格蘭特,但後來被他的教女約蘭達蒙特茲暫時取代。然而,在這個漫畫時代,更多的拉丁裔超級英雄比拉丁裔超級英雄更受讚譽。更多最初創作的拉丁裔角色在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開始出現,包括眾所周知的角色,如蕾妮·蒙托亞、安雅·科拉松(蜘蛛女)和洛雷娜·馬爾克斯(水女)。
Edgardo Miranda-Rodriguez,漫威娛樂作家兼Darryl Make Comics LLC主編,最初創建了La Borinqueña。
目前,最主流的拉丁裔超級英雄是美國小姐(America Chavez)。她於 2013 年由作家喬·凱西和尼克·德拉戈塔首次在漫威漫畫中介紹,但廣受好評,以至於她獲得了由公開同性戀作家加比·里維拉撰寫的自己的系列。雖然查維茲聲稱是波多黎各人,但她並沒有拉丁美洲的實際生物學根源。她在烏托邦平行線中長大,這是一個不合時宜的現實,在被稱為半神的人面前,有兩個母親。查維茲這個角色最引人注目的是,雖然她被描繪成傳統的美麗和年輕的女性超級英雄,但她也被賦予了男性特徵,包括超強的力量和槍法。
漫畫中的拉丁裔女性創造了積極的社會影響。當颶風瑪麗亞在2017年68月摧毀波多黎各時,漫畫作家和藝術家為製作了一本名為Ricanstruction:Rememoscing & Rebuiliding Puerto Rico的選集做出了貢獻。埃德加多·米蘭達-羅德里格斯製作並撰寫了漫畫中的一些故事,其中包括他的原創角色La Borinqueña與著名的超級英雄一起戰鬥。 Marisol Rios De La Luz,又名La Borinqueña,是一名非洲裔Boricua地球和環保主義者大學生,後來發現了她飛行,潛水,使用超強力量和控制風暴的能力和能力。收益的69%用於波多黎各的重建和颶風救濟。

前進

漫畫中對女性的描繪仍然備受爭議。儘管獨立漫畫中對女性的描繪更加逼真,但主流漫畫行業有時仍然難以真實地描繪女性。與同等水平的男性超級英雄相比,對待女性超級英雄的方式(包括她們的頁面同行和作家)仍然存在差異。然而,最近已經通過特定的故事和漫畫朝著平等和去性化邁出了一步。
一些國家正在為解決這些問題作出明顯的努力;聖地亞哥動漫展上有一個漫畫中的性別小組,在2014年,“包括著名的漫畫書記者,編輯,作家和幕後人物,他們目前正在努力進一步提高對漫畫行業內性別問題的認識”。小組成員之一勞拉·哈德森(Laura Hudson)就漫畫中的性別角色以及他們面臨的批評這樣說:
該小組談到,由於數十年來不受挑戰的存在,許多基於性別的錯誤觀念已經變得多么根深蒂固。“我經常使用的一個比喻是,這就像在鐘形工廠工作一樣......如果你在鐘形工廠工作的時間足夠長,你就不會聽到鐘聲。我認為超級英雄漫畫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鐘聲了,但現在你有其他人從外面進來,超級英雄漫畫中的性別問題非常明顯。有了網際網路,這些其他觀點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不受守門人的影響,更容易被聽到,暴露了很多這些問題”。

影視歷史

電視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這類電視連續劇就不斷在電視上出現,像是《超人的冒險》(The Adventures of Superman)主演:George Reeves還有1960年的《蝙蝠俠》主演:Adam West 和 Burt Ward,還有像是1970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簡稱CBS)的《神奇女俠》系列(Wonder Woman)主演:Lynda Carter。都是當時知名的電視連續劇。
90年代電視連續劇開始嘗試使用一些非常規的拍攝手法去表現其中包括很受歡迎的《超人前傳第一季》(Smallville)超人的起源,以青少年期的超人出演為特點。同樣的例子還有《路易斯與克拉克》(Lois and Clark),《吸血鬼獵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 和 《雙面女間諜ALIAS》(Alias)。
在911事件後,美國製作了首部沒有特別名號和服裝的超級英雄電視劇Heroes,以制止假想未來紐約被核爆事件為背景。

電影

歐美
長久以來,“賣肉”似乎一直是美漫女英雄的本職工作。在以肌肉碰撞,拳腳相接,噴薄著雄性荷爾蒙的美漫中,要么穿著暴露,要么緊身包裹的養眼女英雄們提供了另一重視覺衝擊力——美色。畢竟美漫是給以男性為主的Geek群體看的,畫師編劇也清一色的白人男性,像David Finch,Jim lee,Sccot Campell,Ed Benes 等畫師筆下的美漫女英雄都是個頂個的嫵媚妖嬈,性感撩人。畫師們甚至有意將女英雄們的體位透視作為視覺中心,以極大的畫幅比例來震撼讀者的眼球,衝擊死宅們的生理防線,挑戰著每一個男性用戶的征服欲望.....
到了早期漫改電影中,女英雄們的地位依舊沒有明顯提高,秀智商,秀身材,秀恩愛,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襯托英雄們偉光正的高大形象,挖掘英雄們俠骨柔情的一面。真正能對劇情起到推動性作用的女性英雄寥寥無幾。不光是超級英雄電影,商業大片中的女性角色多數都逃不出被物化,被花瓶的宿命,畢竟“軟情色”是商業類型片的固定賣點,即使女英雄們不用刻意賣肉,她們的戲份不管是在數量與重量上也無法與男英雄們相提並論。
不過,今天的好萊塢更加強調多樣性和融合性,越來越多的女英雄們得以獨挑大樑樹碑立傳,賣肉從本職成為了兼職,制服從幾片布料變成了緊身護甲。從文不棄武,露肉不露骨。雖然女英雄們與生俱來的性符號不可能完全剔除,但類型化的女英雄角色如今已被市場拋棄。
女超英電影數量極為稀少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從超級英雄電影的客群群體分析,男性觀眾占據了壓倒性優勢,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要深究到歷史和社會風氣了。
眾所周知全球範圍內都存在重男輕女現象,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罷了,21世紀之前這種現象尤其嚴重,女性地位完全無法跟如今相提並論,那時候的女生普遍比較內斂、溫潤、矜持、恬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還好,由於意識形態迥異她們的行為舉止是傾向大膽和開放一些,但中國情況就截然不同了,且不說深受兩千多年封建思想統治和桎梏下的女性,幾乎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就說新中國成立後,舊時代遺留下來的“三從四德”風氣依然根深蒂固。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想要提高經濟總量,簡單無比,但想要改變社會對女子的一些落後看法,難比登天,尤其是“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觀念,極大限制了女性想要提高文化素養的意識,其實直到今天為止,中國仍有非常多的地方在尊奉著這個堪稱畸形的教條。
當然不僅僅是中國,世界上很多風氣較為落後和閉塞的地區都如此,經濟越差越是明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要依靠男人、做男人背後的女人,被默認為是很多女性的人生軌跡。
除了歷史和社會風氣原因之外,從人的天性方面分析,女生是較為感性和細膩的,一般來說感情也比男生豐富,愛幻想愛浪漫是共性,所以在電影的觀看選擇上基本是以愛情片、文藝片或者家庭劇情片為主,對於那些打打殺殺、熱血沸騰、飛天遁地的男性超英電影自然不感興趣。
然而即便如此,影史上首部以女性性解放這一女性主義主題的超英女電影《太空英雌芭芭麗娜》於1968年上映,這部電影由好萊塢性感女性簡·方達主演,在上映之初備受爭議。
可時間證明了經典就是經典,超英電影從2008年才開始風靡全球,而《太空英雌芭芭麗娜》打造的超英概念足足超前了40年。有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偽科幻+真情澀,但這部電影入選了“影史百佳科幻電影”、“史上一百部反類型電影”兩大榜單,甚至至今仍然在法國科幻片榜單中占到第16名,足以說明這並不是一部膚淺的電影。如果將目光從電影角色的美好肉體上移開,你肯定可以發現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這部電影可以理解為是《007之鐵金剛勇破皇家夜總會》的太空科幻女主版,這部電影的誕生可謂意義重大無比。
在當時的影視作品中,幾乎所有拯救世界的英雄都是男性角色出演。女性在影視作品中更多的作用是充當花瓶或是蛇蠍美人的角色形象,烘托一下男主的角色,這一點從007系列中也可見一斑。
而有進步思維的人,也不僅思考起來。為什麼拯救世界的英雄一定要是男人呢?為什麼女人就不可以呢?
在當時幾乎全世界都在兜售一種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將女性的理想形象限定為一個講究三從四德的居家主婦。
而當時女性地位低下只能被迫接受,這是女性不幸的主要原因。
太空英雌芭芭麗娜》的橫空出世毫無疑問打破了男權的壟斷,第一次讓女人飾演起了拯救世界的真正主角。儘管拯救過程不算光彩,因為更多的依靠肉體。但是可以理解,畢竟轉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樣雖然有消費女性的嫌疑,但多少更容易獲得他人對女性群體的關注。
這部電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宣告女性意識的覺醒,芭芭麗娜和黑皇后這兩個角色都是對抗男性專權的標誌性人物。在銀幕外,芭芭麗娜的扮演者簡·方達也參與了平權運動,並因此被人們奉為女權運動的一面大旗。
在這之後第一部女超英獨立電影,還是在上世紀就誕生了出來,那就是上映於1974年的《神奇女俠》又名《神力女超人》。
中國
清末湖北第一位女留學生王蓮在當時認為中國沒有女權已數千年。在話語上,歷代儒者稱讚歷史上的人物必曰“大丈夫而不曰大女子,曰英雄而不曰英雌,鼠目寸光,成敗論人。”
王蓮覺得英雄這個概念是以男性群體為主體的,而同樣傑出的女性人物,前面要加個“女”字,稱之為女英雄,把女性的用語,疊加在原本指涉男性的話語上,這說明了在話語權上,在中國傳統思想上女性對男性的依附關係。
於是她發出憤言“實我歷史之污點也”,並發表文章署名“楚北英雌”。“英雌”一詞便橫空問世,從此“英雌”頻繁地出現在報章、新聞和文學作品中,成為當時的流行語。“英雌”顛覆了傳統的男性話語權,打破了英雄獨霸天下的場面,體現了話語上的男女平等,更能凸顯女性的獨立人格,也體現了中國最早的女權主義者熱情報國的赤誠之心。
而中國的超級女英雄電影在早期萌芽時期一般以武俠(俠女)或抗戰保家衛國民族英雄為主題,如《女俠白蓮花》《花木蘭》《楊門女將》《宛城之戰》《白蓮花》《劉胡蘭》《女黑俠黃鶯》等。
在早期武俠電影中,女俠乃是生力軍。打從上世紀20年代的怪力亂神武打片中,女俠便是一道獨特的旗幟,女俠的形象也隨著武俠電影的發展不斷豐富。早期武俠電影中出現的女俠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武俠的格局。
女俠片是指以女俠或者女傑作為主角的武俠片,亦可以看作武俠片的亞類型,主要表現為“俠女懷仇”和“行俠仗義”兩種。這些女俠片中,故事時間集中於清末民初,但也有春秋、民國時期。
與以男性俠客為主線的故事不同的是,女俠還面臨另一特別的問題——身體的多重性。女俠的身體既是超能力的象徵,同時又是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對象,女性身體的脆弱、危險與觀賞並舉。故在討論女俠的身體時不可避免地進入電影的敘事結構中。
首先,俠女的身體在銀幕上是多維的,在“俠”和“女”之間含混曖昧。“雖然20世紀三四十年代,王度廬的‘鶴—鐵’五部曲就描寫了光彩照人的女俠形象玉嬌龍,但作者主要是從言情角度來進行人物塑造的,著力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情感與倫理的掙扎。50年代以後,金庸小說也塑造一系列女俠形象,但那也是作為男俠的補充與情感對象來完成的。”
在20世紀80年代的12部女俠片中,女性導演與男性導演在塑造女俠時的分野亦是明顯的。其中女性導演參與的影片共四部,分別是《遊俠黑蝴蝶》《怪俠》《關東女俠》《江湖妹子》。相較之下,這四部影片的俠女接近唐代女俠形象,“俠女是否處女,是否再嫁,在唐宋小說家看來都無關緊要,關鍵是她能否殺人復仇或仗劍行俠。不只是‘性’在女俠身上不起作用,似乎‘情’也是多餘的。”黑蝴蝶、怪俠、江湖妹子都是獨來獨往、了無牽掛,即“刺客‘報恩’以武,遊俠‘施恩,以仁”。關東妹子似乎有一條感情線,但是在她的價值系統內“義理”是大於“私情”的。女性導演塑造的女俠更為獨立、趨近於“俠”,而對“女”的思考又有著極具現代性的性別考量,比如“女女互助”的人物結構。
港台武俠片上承民國武俠小說傳統,又接續了金庸、梁羽生、臥龍生等武俠小說名家(這當然和香港當時的報業繁榮有關)的創作才情,但內地對民國武俠小說、武俠電影傳統的繼承是斷裂的,並沒有歷經由民國時期的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王度廬等人再到香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新派武俠小說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開明、時代新舊交替這些機緣,使得這一時期的銀幕俠女無論從敘事還是形象上都呈現出復調的特性,並非僅僅在“母性”和“俠”之間兜轉。同時,這一時期的女俠片在形象和敘事上的複雜性是與其探索性並舉的。20世紀80年代的女俠片在敘事上至少有以下幾個面向:對女俠身體的多面性展示;對“十七年”階級敘事的繼承,將家國敘事與傳統武俠片融合;對性別議題的思考等。
女俠的身體具有多重性,她是被凝視與力量擁有者的組合。其中,易裝是女俠片的重要景觀。《天下第一劍》中,女主角就是易裝為男性,這在傳統戲曲中也有。易裝讓身體的雙重性更具象,也讓女性具有雌雄同體的性別特質,而產生新的視覺新奇。《奇情俠侶》中,李玲玉一直蒙面,一方面掩飾其身份,另一個方面也增加了角色的神秘感。而俠女行頭也可謂穿越古今,既有奔放裸露的越女,也有頭頂誇張蝴蝶造型的女遊俠,但披風和緊身衣是俠女的“職業裝”。其次,和藝術片中實驗性的視聽探索不同,20世紀80年代的女俠片大量運用當時的先進特效來完成武打動作,甚至道術。在《怪俠》中,變幻莫測的道術讓女俠的行蹤更具神秘感,在《聶隱娘》(2015,侯孝賢)中也有此種展現。在唐傳奇里,“俠客的武功,一為技擊,一為道術。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打鬥技巧,而後則帶有更多想像和神話的成分——如劍術嫻熟是‘技擊’,飛劍千里取人頭則應歸入‘道術’”。其中當然也有對武打動作在電影化過程的推敲,在《瓜棚女傑》拍攝“起初,攝製組找來幾個武警扮演林泉的對手。可他們練的是擒拿術、博俘拳,講究硬碰硬和實用,與原先涉及的套路完全不一樣,互不默契”,“影壇武星,對打時才發揮得酣暢淋漓,揮灑自如”。對武俠片中武打形式的探索,也從另一方麵塑造了女性身體。女俠身體的兩面性還體現在力量與欲望的並存。比如1985年的《古越軼事》,故事接近金庸的《越女劍》,整部影片試圖“還原”古越之景象。越女出場時,皮革半掩身體,野性健美。對身體的裸露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對力量的展現,而在影片中的巫術段落,鏡頭則直接展現了老年婦女赤裸的上身,視覺衝擊力聚焦在女性身體的“原始”感。另一方面,故事情節的處理也很含混,影片中越女與勾踐的情感,使得這個身負殺父血海深仇的女性被男性的復國“理想與抱負”打動,不僅獻出自己的身體,更突出了她對男性(智力與身體)力量的臣服。由此,我們至少梳理了女性導演和男性導演在對待女性身體的表現之區別。當然,這並非說所有的女性導演都有性別意識,而是創作者在處理一個本來就複雜的女俠身體時,更顯曖昧,甚至衝突。
20世紀80年代的女俠片對女性身體的反思是具有啟蒙性的,“‘啟蒙’這一現代性生長的一個不可代替的環節;不但沒有‘中斷’中國的現代進程,反而是一種以‘反現代’的方式表達的現代性”。《瓜棚女傑》播出之後,原小說作者肯定了電影“傳奇性和民族化的藝術特色”。“作家的個人藝術追求,應該儘量尊重和符合廣大人民民眾的藝術欣賞習慣和文化生活的需要。”這裡受大眾歡迎的,既包括武打,同樣也包括《關東女俠》中對性、暴力的展示。在《關東女俠》開場就是一場突兀的性暴力,兩個女學生,一個在事後羞愧地選擇了跳崖,另一個變成了“女俠”,“間接隱含或直觀暴露出電影敘事對女性身體的窺視與消費傾向”,也前置了“女俠”蛻變的合理性前因。死亡還是重生變成女性身體的唯二選項,“復仇女神”褪去了“俠”,而平添了“仇”,影片中也反覆出現女主角在經歷性暴力之後的種種創傷,無法面對男性,甚至夢見自己親手殺死所愛之人。這種通過身體凌辱而滲透在心理層面的創傷被展現。同時期還有另外一部討論男性身體與心靈創傷的影片:《五台山奇情》(1989,張華勛),劇中皇帝與民女所生之子,因為幼時慘遭閹割,又失母愛,致使心理扭曲。當時批評者指出影片“表述了對於皇權罪惡的無情揭露和深刻批判,這就是最重要的立意,也是我們要牢牢把握的中心”。影片對白也控訴了皇權:“皇宮隱藏著罪孽,聖命沾滿了鮮血。”反諷的是,影片中的女性,卻是皇權、父權、男權的忠實捍衛者。故而這種對皇權的控訴,最終不過是階級論的古裝版本而已。
在後革命敘事結構中,俠客面對的是整個體制性或群體性的罪惡,解救被霸凌的群體。《遊俠黑蝴蝶》中,女俠懲罰惡人的方式是讓窮人如暴民般去酒樓吃宴席,以此作為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反抗。這被當時評論者指責,“影片不去反映他們多么憤怒、仇恨,卻去反映他們的饞欲,那不管導演原先的意圖如何,銀幕效果只會是對這些窮民的揶揄和嘲笑,對他們形象的侮辱”。1988年的《無敵鴛鴦腿》也是由痛失血親引起江湖恩怨,被滅門的男俠與同樣喪父的女俠走上了合力復仇之路,同時她們也解救了更多受惡勢力迫害之人。影片的最後,男俠抱起戰死的女俠屍身消失在海灘。影片的惡人要么是舊社會官府的惡勢力,要么是江湖上的惡勢力,私人恩怨與懲奸除惡故事的結合,讓“俠”作為法外之徒有了赦免權。1986年的《俠女十三妹》“取材于于清文的白話小說《兒女英雄傳》中的精彩情節,同時增加了有關史料與野史中十三妹三刺紀獻唐的傳奇情節”。片中女俠救書生和復仇鋤奸的線索交織。小說“《兒女英雄傳》中‘女俠’之‘女’和‘俠’是分裂的,前半部有‘俠’無‘女’,後半部有‘女’無‘俠’”。電影中這種“俠”與“情”也是不甚清晰的。復仇的十三妹路上結識、解救了文弱的安公子,並在師兄的幫助下復仇鋤奸,結尾處與大多策馬揚鞭的男性俠客不同,十三妹最後在師兄的首肯下去找安公子,回歸妻性。在20世紀80年代的敘述中,很難讓人不聯想起《白毛女》《紅色娘子軍》中關於拯救的話題,但這些女俠無外是穿了女裝的男性俠客,兩性關係的顛倒並不具備對女性性別本身的反思。女性始終“是男性主導的政治話語結構所建造的一具政治軀體”。這些故事中,俠客的解救不是個體性、偶發性的,而是階層對階層的。當時評論者對《俠女十三妹》指出“武術片總是有它的局限性,而藝術片或許能更多地表現出丁嵐的表演才能。願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能從銀幕上看到丁嵐塑造的當代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各類人物形象”。這裡演員對角色的選擇也被納入階級身份的評價系統。可以看到,對階級立場的評價是當時批評視野的重心,而製片者也無形中使用了這一套話語結構電影的敘事邏輯。這種“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與“劫富濟貧”雖有不同,但同屬於“反抗敘事”,“這種結構對立形成善與惡的語義結構”,但也再次證明20世紀80年代的女俠片,是“十七年”創作思維的延續與迴響,而非異質性存在。
除了“階級”視野之外,20世紀80年代的女俠片同時被“家國敘事”收編。“‘女俠’形象也被蒙上了一層愛國與救世的工具性色彩”,大都身負“安邦定國”之重任。這些影片受到香港新派武俠小說影響,大抵都依託一個歷史時代(清代、民國、春秋)或歷史人物(吳三桂等),“並沒有一個完全抽空歷史的‘武林’世界,都要寄托在某個歷史的特定時間,走的是歷史傳奇的路線”。在《古越軼事》《天下第一劍》《奇情俠侶》中,女性的存在都是為了完成大一統國家的建構,越女感動於勾踐的復國夢想,於是從報仇轉變為輔佐;“天下第一劍”隱瞞身份也只是為君王覓得良將;吳三桂女兒最後的心愿是父親樂守疆土,忠君效國;《奇情俠侶》中是基於“大義”的旗幟來對抗父親,又出於倫理綱常的道德規訓希望替父赴死。在這種混雜的價值中女性作為個體是失語的,同時體現了創作者“利用古典資源動員社會愛國意識和犧牲精神的時代需要”。這種將傳統武俠故事編織在大一統、從父從君話語系統的方式,與前面提到的“階級”敘述是一致的,他們都深刻地繼承了“十七年”以來表述模式,只是這種形態更混雜、曖昧。
在20世紀80年代還有兩部民國背景女俠片或女傑片,在繼承“十七年”話語之外,注入了新的主題和性別討論。《瓜棚女傑》關於習武女子救助弱女的情節和同時期其他女俠片(《遊俠黑蝴蝶》《江湖妹子》《怪俠》都是彰顯俠女救弱女模式)並無二致,不同在於,這種女女救助的結尾是悲劇式的。《關東女俠》的主線是抗日,女性變成救亡圖存的一員。救助同胞、刺殺賣國賊,女性與家國的敘事對照“俠”的框架,民國時期就有,國難當頭“在男子尤膽怯,又何況女子”。“前賣國賊某被殺於林中,首級不知去向,而屍身則掩埋地下。”《關東女俠》在這個議題外,還有另一處對女性話題的展開:女女陣營的互助共情。影片結尾定格在兩個女性:日本女子跪倒在畫面左側,關東女俠則躺在血泊中。從而指向了話語的超越性:女女共情對民族國家、戰爭、性別的超越。《瓜棚女傑》的結尾同樣是兩位互助女性被圍困於男性的槍枝。在這兩部影片中,雖然女性的自救、女女相救都變成了虛妄,但影片所討論的話題卻大大拓展了已有女性話題的邊界。《俠女十三妹》《風塵女俠呂四娘》《神龍劍俠呂四娘》《遊俠黑蝴蝶》《怪俠》《江湖妹子》以“行俠”為主線。前三部都是身負血海深仇,在復仇與鋤奸中找到結合點;後三部基本都是“遊俠”,她們的行俠仗義並非出於血債加身,相反,她們展現了對抗不公的法外之力。《江湖妹子》的電影片頭曲唱到“沒有人知道,她來蹤去影”“哪裡有不平,哪裡有她”。這類女俠更多時候是穿著女裝的傳統男性俠客,除暴安良之外並沒有太多性別的特質,影片“不是為了弘揚她們自身具有區別於男性的意識、體驗、價值和訴求,而是因為她們的身體和社會地位常被用作男性知識分子創造各種各樣意義的符號、象徵和被指”。這六部影片中的女俠在結局或是遁入空門,或是飄然而去,完成了“天理昭昭,政治社會復原”,並“經歷了一個被主流意識形態指引、控制、規約的過程”。《江湖妹子》最後一個鏡頭是女俠在女性獲救者的懷裡傷痕累累,眼睛望向畫外。這是一個充滿深意的結尾,在劇中女俠以一敵十,而結尾卻無力揚鞭而去。“革命接納了女性,她們的自我意識在革命運動中萌生,她們的個人成長伴隨著革命事業的發展,因而她們本能地把社會革命當作自身的革命。”
20世紀80年代的女俠片毫無疑問是對“十七年”話語的延續,其敘事模式沒有跳出階級論視野和家國敘事框架,同時又受到商業類型需求的召喚,對女俠身體的消費也複合其中。當然,女俠也在既定的男性俠客片敘事框架內(如復仇、匡扶正義),拓展了女俠電影的話題,比如對女性遭遇性暴力與心理陰影的展現,對女女超越國族與政治的認同、出路等問題都進行了表達。此外,女俠片對傳統俠客片的繼承,受到同時期港台武俠小說和電影的影響,包括特技、系列劇等方面。有學者指出“俠女電影的亞類型也在某種程度上跨越了同時期西方好萊塢電影中男性主體與女性客體的二元欲望結構”。事實上,這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俠女很大程度是被世俗規範放逐、被娛樂消費、被意識形態所規訓的,遠談不上僭越。在20世紀80年代俠女故事的最後,對於俠女“去哪裡”,也即如何安身立命的答案,往往是對傳統兩性結構的補償,比如《天下第一劍》的最後,女俠和男性雙雙出畫;《奇情俠侶》更像通俗愛情片,全然沒有王度廬“哀情武俠”的格調:“把所謂的‘俠情小說’提高到一個新境界。”“男女俠客都不把對方僅僅看成打鬥的榜首,而是情感的依託,由此才能生死與共。”《無敵鴛鴦腿》中女性是戰死,遁入空門呂四娘的女兒和徒兒組成了一對穩定關係。所以被放逐與被損害,抑或回歸,是20世紀80年代女俠片對“去哪裡”的回答。同時期女導演的創作中也呈現出複雜性,“現代‘女性意識’好像既是對傳統‘女性意識’的一種否定意識,又是對傳統‘女性意識’在更高層次上的一種回歸意識”。
現有女俠片的研究多集中於民國時期,圍繞女俠如何在武俠電影的敘事中僭越了傳統性別形象,及這種有限度的挑戰和大眾心理期許之間的曖昧性。而無論是民國的“女俠+賢妻良母”還是新時期的“女俠+母親”,其邏輯都是女性話語在男權結構中的回歸。武俠片“完成了武俠神話在特定社會歷史階段的使命,而過渡為一種定型商品”。這一論述無法概括20世紀80年代的女俠片,其生成語境比之前時代都更為駁雜:“十七年”電影與“樣板戲”是其前史;香港電影的引進、開放合拍片,別開生面的藝術電影是其遭遇的當下;馬不停蹄接軌的市場化則是接續。站在背靠20世紀70年代,面向20世紀90年代的節點上,20世紀80年代女俠片的內涵和表征都更為豐富。
女俠片每每在武俠電影史的關鍵節點上綻放光彩:如20世紀20年代的《紅俠》(1929,文逸民)、《女俠李飛飛》(1925,邵醉翁)、《女俠白玫瑰》(1929,張惠民),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醉俠》(1966,胡金銓)、《俠女》(1971,胡金銓),以及20世紀80年代的《風塵女俠呂四娘》(1988,高天紅)、《古越軼事》(1985,楊溉森)、《遊俠黑蝴蝶》(1988,陸建華,於中效)、《怪俠》(1989,陳學潔)等。
女俠形象也從性別議題、國族敘事等層面豐富了武俠電影的類型表述和框架。
整個二、三十年代,都是中國女俠電影的黃金時代。1927年,明星電影公司投拍的《火燒紅蓮寺》,被譽為中國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也帶動了中國影史上第一次武俠電影熱潮。夏佩珍在片中扮演的破機關的崑崙派女俠甘聯珠,算得上最早的女俠。夏佩珍也因此一炮打響,成為當時最紅的武俠明星。從中國電影誕生到1932年左翼電影出現,這28年間的中國電影都屬於舊市民電影時代。它們的除了倫理、傳統和教化的特徵外,情色成為其重要特徵。1929年的《紅俠》即是如此,儘管它仍然是一部女俠電影。但片中的大膽和出位更加博人眼球。而1930年拍攝的《荒江女俠》就正經許多,它根據顧明道同名小說改編。由京劇演員出身的徐琴芳扮演主角。上映後,紅極一時,有人直呼其徐琴芳為“荒江女俠”。不過影片現在僅存一段殘片,但足以讓人對“女俠”的出現產生好奇。《荒江女俠》曾於1970年被邵氏電影公司翻拍,由何夢華導演、鄭佩佩主演。
三十年代的“女俠”則以洪金寶的祖母錢似鶯為代表,她憑藉《江南女俠》(1930)一炮而紅,號稱“中國第一代女俠”。之後又相繼主演了一系列武俠電影。她在片中飛檐走壁、使槍弄棒,令觀眾拍案叫絕。當時南洋一帶的片商,紛紛到上海來購買拷貝,只要是錢似鶯主演的片子,不論售價。
四十至六十年代初的“女俠”代表人物則由“七小福”(成龍、洪金寶、元彪等人)的師傅于占元之女于素秋稱霸。她1948年從影,共演出過200餘部影片,其中170餘部是武俠片,包括《五虎斷魂槍》、《關東三女俠》、《仙鶴神針》、《火燒紅蓮寺》、《碧血金釵》等佳作,其中與曹達華合演的《如來神掌》更是粵語武俠片經典。
在胡金銓之外,香港電影的整個六十年代,曾湧現過一段時期的女俠熱潮,如專門製作武俠片的電影公司“仙鶴港聯”,它們起用新人雪妮拍攝的《女黑俠木蘭花》(1966)廣受歡迎。雪妮又相繼主演了《女黑俠血戰黑龍黨》、《女黑俠威震地獄門》 、《碧眼魔女》、《如來神掌再顯神威》、《如來神掌劈魔平九派》和《獨臂神尼》等影片。1969年,雪妮嫁予唐佳後息影。70年代又在電視領域中復出。1996年,她還曾在徐克導演的《刀》中,客串老年靈兒,儘管只有短短數秒,卻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只有九十年代的徐克和七十年代的胡金銓能拍出女俠的精氣神兒。胡金銓的代表作《俠女》(1970)根據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改編,徐楓扮演俠女,本片亦成為中國武俠電影的扛鼎之作。拍攝風格極其唯美,精巧的電影技法和禪思哲理相得益彰,一舉拿下當年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也順勢將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在70年代初,年僅20歲的茅瑛小姐以一套連環腿法驚艷整個嘉禾公司。茅瑛腿法凌厲、眼神如刀,彷如地獄中的女修羅;以絕對主角之力,一次次摧毀電影中的男權世界。茅瑛主演的《合氣道》《破戒》《鐵掌旋風腿》等電影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女版李小龍”稱號當仁不讓。
20世紀80年代,以女俠、女傑為主角的內地影片,粗略統計有12部,創作時間集中於1988年與1989年,故事大致分為:替父(親人)報仇、除暴安良、抵禦外辱、民族團結等幾類。與20世紀80年代的“去政治化”“去極左”的啟蒙話語相比,武俠片是一次在傳統中找敘述話語與框架的回望。娛樂片不像藝術片那樣強調“怎么講”,而是強調“講什麼”。“大眾文化是進步的,而不是革命的。任何對抗或無視支配結構的那些激進的藝術形式,都絕不會是大眾的,因為它們無法提供大眾日常生活的切入點。”“長影”在1989年全國電影拷貝發行量前十名中占據四席,女俠片《風塵女俠呂四娘》和《神龍劍俠呂四娘》皆在其中。由此,對20世紀80年代女俠片研究的重要背景是:最為廣泛進入大眾視野的娛樂片以武俠、動作片為主,但對商業電影的討論缺席。女俠片是武俠片的亞類型,可以說是邊緣的外圍。“文以載道”的精英主流寫作中,娛樂片還是被批評的對象,評論界對其複雜性的反思還未開啟。
20世紀80年代的女俠片提供了一個場域,裡面有“十七年”話語的再現,有經典武俠模式的繼承,也有同時期藝術實驗電影的影響,在娛樂片中,女俠既是銀幕上的救人者也是被消費的欲望對象。這些作品中,不乏對女性創傷心理的呈現,對性別、政治的話題延伸,雖然並未深入,但無疑都豐富和開拓了女俠片的邊界。
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內地影壇非常流行此類以俠女題材武打片,同時期還有北影廠的《俠女十三妹》、長影廠的《遊俠黑蝴蝶》等等,此類題材的情節基本大同小異,都是身懷絕技的俠女行俠仗義報仇雪恨為主線,片中的女主角大多美麗英氣且武藝不凡,持劍御馬孤身行走江湖,成就了內地武俠電影領域的俠女熱。最屬代表性的電影當為《馬素貞復仇記》。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是武俠電影的黃金時代。演員方面也湧現過不少動作女星,如惠英紅、楊紫瓊、胡慧中、楊麗菁等,不過她們都構不成“俠女”,她們多是以時裝動作片為主,如《霸王花》與《皇家師姐》系列。因為這段時間也是武俠電影和動作電影分庭抗禮的時代,在武俠片領域有極具代表性的《新龍門客棧》(1992) 。其中,林青霞扮演的俠女邱莫言,柔中帶剛、剛中有柔。男裝時玉樹臨風,眉宇儘是颯爽英氣;女裝時顧盼神飛,帶有萬種風情。七分斂,三分放,林青霞的俠女形神兼備、風範十足;林青霞在《白髮魔女傳》(1993) 中的練霓裳也同樣精彩,白髮飛揚的造型定格成永遠的銀幕經典。紅白色調的變化在林青霞的表演中使主題得到提升和渲染。林青霞賦予練霓裳一半的天真無邪,又給她骨血里注入狂野奔放。這是個悲劇卻桀驁不馴的女性,林將之演繹的情真意切。若是將她譽為九十年代的俠女第二名,相信無人敢稱第一。
後期電影則是以女捕快(如《女神捕》系列)、女保鏢(如《麗人保鏢》系列)、女警察(如《霸王花》系列、《辣警狂花》系列、《皇家師姐》系列、《女特警》系列、緝毒女警《美人魚戰隊》、科幻系女警《黑貓》系列、《超級女警》)、女特工(如《木蘭特工之藏寶圖》、《特工艾米拉》)等為主題系列電影講述其行俠仗義、保家衛國的故事,女超英正式啟蒙電影是《東方三俠》,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首部超級女英雄電影是《飛鷹》。
以上參考資料來自

影視作品

電影表

超級女英雄系列電影
上映時間
電影名
主演
導演
備註
1968年10月10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1974年3月12日
DC漫畫首部超級女英雄電影
1984年7月19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女超人
改編自DC漫畫
1984年8月17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1985年7月3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1987年2月14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飛女刑事(劇場版)》
改編自同名漫畫
1988年2月11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飛女刑事 風間三姐妹的反擊》
田中秀夫
改編自同名漫畫
1990年11月09日
岡本明久
日本電影
1991年12月21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伊利亞:傑拉姆》
日本電影
1992年7月31日
原創電影
1994年12月17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伊利亞:傑拉姆2 》
雨宮慶太
日本電影
1995年3月31日
改編自英國同名漫畫
1995年8月22日
原創電影
1996年5月3日
越空追擊
越空追擊
改編自同名漫畫
1996年9月28日
太空吸血鬼
太空吸血鬼
改編自同名漫畫
1997年5月13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黑蠍女俠2:震盪之後》
Jonathan Winfrey
原創電影
1998年9月19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飆鋒幽靈》
艾琳·達利
Jake West
英國電影
2000年8月27日
麥可·雷默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00年11月3日
改編自同名電視劇
2001年4月9日
Harry Elfont
Deborah Kaplan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01年6月11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2年3月15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2年7月17日
法國電影
2003年6月27日
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
改編自同名電視劇
2003年7月25日
安吉麗娜·朱莉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3年9月19日
原創電影
2004年1月15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飛鷹
中國電影
2004年5月29日
庵野秀明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04年7月23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貓女
改編自DC漫畫
2004年9月10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5年1月14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艾麗卡
漫威漫畫首部超級女英雄電影
2005年12月2日
改編自同名動畫
2005年12月10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魔影狂花(再生殺手)》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06年1月6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6年1月18日
法國電影
2006年1月20日
原創電影
2006年1月28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06年2月4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手機刑事THE MOVIE巴別塔的秘密~致錢形姐妹的挑戰書》
佐々木浩久
改編自同名電視劇
2006年3月3日
原創電影
2006年5月22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殭屍特工》
克勞迪婭·庫爾特
英國電影
2006年9月30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飛女刑事 代號=麻宮紗紀》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07年3月10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手機刑事 THE MOVIE2 石川五右衛門一族的陰謀~決鬥!戈魯戈達森林》
田沢幸治
改編自同名電視劇
2007年6月1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血之獵手》
血之獵手
原創電影
2007年6月15日
安德魯·弗萊明
改編自同名長篇文學小說
2007年9月18日
吸血萊恩2:解脫
吸血萊恩2:解脫
烏維·鮑爾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7年9月21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8年4月26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9年1月23日
原創電影
2009年2月27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9年5月29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小夜刀》
小夜刀
改編自同名動畫
2009年6月6日
御姐玫瑰2
東海林毅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09年12月29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改編自同名小說
後又翻拍成電影
2010年5月22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戰鬥少女 血之鐵假面傳說》
日本電影
2010年9月10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11年2月5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手機刑事THE MOVIE 3 營救早安少女組大作戰!~潘多拉之盒的秘密》
安藤尋
改編自同名電視劇
2011年5月2日
吸血萊恩3:第三帝國
吸血萊恩3:第三帝國
烏維·鮑爾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12年1月20日
原創電影
2012年7月21日
日本電影
2012年9月14日
保羅·安德森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13年4月13日
次元警察
《次元警察》
日本電影
2013年7月20日
大橋明
牙狼系列
2013年9月17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14年4月11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特工艾米拉》
特工艾米拉
中國電影
2015年1月17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鋼鐵少女:究極神兵》
日本電影
2015年8月27日
改編自同名小說
2015年11月14日
媚空
媚空
牙狼系列
2016年10月1日
A.T.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16年12月23日
保羅·安德森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17年1月6日
原創電影
2017年3月31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17年6月2日
改編自DC漫畫
2017年6月17日
中國電影
2017年7月20日
Bloody Girl覺醒
Bloody Girl覺醒
中國首部改編自同名漫畫女英雄電影
2017年8月9日
宇宙女子刑事小隊
《SPACE SQUAD:第零章 陷入麻煩的女孩們》
2017年10月04日
向俞星
陳怡凡
范薇
陳鉞暉
中國電影
2018年2月28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克塞之戰之天降英雄》
中國電影
2018年3月16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18年12月25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紅刃Red Blade
石原貴洋
日本電影
2019年2月14日
根據日本漫畫《銃夢》改編
2019年2月15日
賽迪·斯坦利
亞當·B·斯坦
改編同名動畫
2019年2月16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鋼鐵少女:決戰》
明日花綺羅
藤原健一
日本電影
2019年3月8日
改編自漫威漫畫
2019年6月6日
改編自漫威漫畫
2019年10月5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黑狐:忍者時代》
坂本浩一
改編自同名動畫電影
2019年11月15日
改編自同名電視劇
2020年2月7日
改編自DC漫畫
2020年2月27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根據克里·格林伍德系列小說《費雪小姐探案集》改編
2020年5月27日
李安娜
李芮娜
賴秋香
中國電影
2020年7月1日
霍家拳之鐵臂嬌娃
中國電影
2020年8月2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木蘭特工之藏寶圖》
木蘭特工之藏寶圖
李相林
邱子芯
朱葒
中國電影
2020年9月23日
根據南希·斯普林格系列小說《伊諾拉·福爾摩斯》改編
2020年12月25日
派蒂·傑金斯
改編自DC漫畫
2020年12月30日
怪物獵人
怪物獵人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21年5月13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霍家拳之鐵臂嬌娃2
劉巴音
中國電影
2021年7月9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黑寡婦
改編自漫威漫畫
2021年11月24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2022年3月4日
中國電影
2022年7月17日
唐亞傑
中國電影
2022年7月29日
中國電影
2022年9月15日
聶隱娘之絕命刺殺
聶隱娘之絕命刺殺
陳偉雄
改編自同名小說
2022年11月4日
哈利·布拉德比爾
根據南希·斯普林格系列小說《伊諾拉·福爾摩斯》改編
2023年6月7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千龍爪
戴維
中國電影
2023年11月10日
超級女英雄(美國漫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改編自漫威漫畫
2024年2月14日
蜘蛛夫人
改編自漫威漫畫

電視劇

劇名
首播時間
備註
1955年
改編自同名漫畫
1971年10月3日
日本電視劇
1975年9月6日
美國電視劇
後引入DC漫畫
神奇女俠》系列
1975年11月7日
改編自DC漫畫,共三部
《無敵女金剛》系列
1976年1月14日
美國電視劇
霹靂嬌娃》系列
1976年9月22日
美國電視劇
1981年
中國電視劇
《飛女刑事》系列
1985年
日本電視劇,共三部
《水手服反逆同盟》
1986年10月13日
日本電視劇
1987年11月5日
日本電視劇
《魔法少女 中華的派派》
1989年1月15日
日本電視劇
《魔法少女 中華的伊派納姆》
1989年7月23日
日本電視劇
1990年
日本電視劇
《不可思議少女-尼羅河的托特梅斯》
1991年
日本電視劇
1993年
日本電視劇
戰士公主西娜》系列
1995年9月4日
美國電視劇
1997年3月10日
美國電視劇,共七部
聖女魔咒》系列
1998年10月7日
美國電視劇,共八部
奪寶女英豪》系列
1999年9月20日
法國電視劇,共三部
末世黑天使》系列
2000年10月3日
美國電視劇
《Sheena(希娜、森林女王希娜)》
2000年10月7日
美國電視劇
手機刑事》系列
2002年
日本電視劇,共九部
2002年10月9日
改編自DC漫畫
2003年10月4日
日本電視劇
《甜心戰士》系列
2007年
改編自同名漫畫
《魔影狂花》
2007年4月13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07年9月26日
改編自同名電視劇
終結者外傳》系列
2008年1月13日
改編自同名電影,共二部
《古代少女》系列
2009年
日本電視劇,共二部
2011年9月22日
美國電視劇
2012年10月12日
日本電視劇
特工卡特》系列
2015年1月6日
改編自漫威漫畫
2015年1月18日
美國電視劇
女超人》系列
2015年10月26日
改編自DC漫畫
傑茜卡·瓊斯》系列
2015年11月20日
改編自漫威漫畫
狙魔女傑》系列
2016年4月2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舞法天女》系列
2016年
中國電視劇,共三部
凡妮莎海辛》系列
2016年9月2日
美國電視劇
女孩×戰士》系列
2017年
日本電視劇
《魔法事務所》系列
2018年10月7日
澳大利亞德國聯合製作
《新聖女魔咒》系列
2018年10月14日
美國電視劇,共四部
2018年10月26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蝙蝠女俠》系列
2019年10月6日
改編自DC漫畫
逐星女》系列
2020年5月11日
改編自DC漫畫
2020年7月2日
美國電視劇
《夢境守護者 集結!!心之樂團》
2022年1月15日
中國電視劇
《多元宇宙中的米拉》
2022年1月25日
巴西電視劇
2022年6月7日
美國電視劇
2022年6月8日
改編自漫威漫畫
生化危機2022》
2022年7月14日
改編自同名遊戲
《聖輝戰隊》
2022年7月22日
日本電視劇
2022年7月29日
改編自同名漫畫
2022年8月7日
日本電視劇
女浩克:政法律師》
2022年8月18日
改編自漫威漫畫
《傳奇勇者》
2022年9月16日
南非電視劇
2023年1月5日
改編自同名小說
回聲
2024年1月9日
改編自漫威漫畫

動畫

劇名
開播時間/上映時間
備註
1973年10月13日
日本動畫
1979年9月22日
美國動畫
1985年9月10日
美國動畫
1992年3月7日
日本動畫
1998年10月10日
日本動畫
1998年11月18日
美國動畫
2002年4月6日
日本動畫
2002年6月7日
美國動畫
2004年1月28日
義大利動畫
光之美少女》系列
2004年2月1日
日本動畫
2006年7月1日
日本動畫
2006年10月5日
日本動畫
2009年3月3日
動畫電影
2013年11月23日
動畫電影
2015年9月1日
法日韓美聯合製作動畫
2016年8月23日
動畫電影
2017年5月8日
動畫電影
2017年5月9日
動畫電影
2017年7月25日
動畫電影
2018年5月1日
動畫電影
2018年10月2日
動畫電影
2018年11月16日
美國動畫
2019年10月5日
動畫電影
《鳥姑娘》
2021年4月4日
美國動畫
2021年6月11日
菲律賓動畫系列劇集
2021年10月22日
墨西哥動畫系列劇集
2022年1月20日
美國動畫
2022年2月8日
動畫電影
《東京貓貓》
2022年7月5日
日本動畫
《喵喵女戰士》系列
2023年5月18日
美國動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