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發展過程
初步發展
2014年10月28日,一個龐大的
低壓區在關島東南方海面上生成。12時,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給予擾葛海動編號96W。14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
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同時,日本氣象廳將其評為
低壓區。由於該熱帶擾動環流較大,整合較為緩慢,因此發展十分緩慢。
![颱風鸚鵡 颱風鸚鵡](/img/2/562/gNxYDNlFjNhJGOygTYmF2MyQzN2QjNxcDOklTMhBDM4EDOjZjZiR2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超強颱風鸚鵡路徑(含後期溫帶氣旋)
10月31日夜,熱帶風暴鸚鵡在較為良好的環境下開騙霉希始構建風眼結構,中心附近風力繼續增強,不久便出現了
暴風。
日本氣象廳不久便發布了暴風警報(Storm Warning)。11月1日上午8時,
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
強熱帶風暴。下午8時,
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
颱風。
據相關氣象部門觀測,“鸚鵡”生成後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之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預計近期內,颱風“鸚鵡”對中國海域暫無影響。
達希勸戒到巔峰
颱風鸚鵡繼續隨著引導氣流和自身內力向北偏東方向緩慢移動。北方南下的
冷空氣東移入海,位於太平洋上的
副熱帶高壓受到打擊,出現東退趨勢。此時
颱風鸚鵡已經移動至副熱帶高壓最西端,高空
引導氣流的方向由北變成了東北,在加上其內力,
颱風鸚鵡的移動方向開始偏向東北。在颱風鸚鵡的西面有一塊高海溫區域,海溫超過了29℃。北方南下的弱
冷空氣為其打開了良好的高空極向
急流,帶來了較強的
輻散。同時颱風鸚鵡的高空赤向急流依舊強盛,帶來了很好的
輻合。在十分優越的環境下,颱風鸚鵡開始急劇頸雅請蘭增強,其高層
風眼迅速清空。在強烈
下沉氣流的作用下,颱風鸚鵡打開了一個直徑約14千米的細小風眼,並在風眼中迅速形成了一片晴空區。
11月2日上午2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上午8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三級颱風。下午2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此時鸚鵡的眼溫已經急劇攀升至10.3470℃
,CDG也亦是連線成環,但並不合格。鸚鵡的第一次巔峰,也就是超強颱風鸚鵡的主巔峰,正式宣告開始。11月2日下午5時,超強颱風鸚鵡的CDG環合格,成為全球自
超強颱風海燕以來,首個CDG環合格的熱帶氣旋。
11月2日下午8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但預測其巔峰強度為145節。11月3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其中心最大風力達到了155節(一分鐘平均風力),最低氣壓907百帕,預測其將會達到170節的驚人強度。此時,颱風鸚鵡與
颱風黃蜂和
颱風黑格比並列2014年全球最強熱帶氣旋,也是這三個颱風中對流均環溫度最低的颱風,僅
-83.52℃。此時鸚鵡的風眼溫度也達到了
20.9673℃。
11月2日晚上,超強颱風鸚鵡的CDG環依舊合格,
NOAA的多龍嬸ADT 8.1.4曾一度分析出T7.8的較高數值。在維持巔峰形態幾個小時之後,系統開始受到
乾空氣的影響,冷空氣從西北象限入侵,再加上眼牆置換,強度逐漸減弱。11月2日午夜0時,鸚鵡的CDG環斷裂,但風眼溫度卻還在不斷上升,反而比形態巔峰時期還要高得多。11月3日上午9時,超強颱風鸚鵡的CMG環斷裂,ADT上風眼溫度低於9℃(實際是受到衛星角度影響所致,其實風眼溫度仍在上升,此時是其風眼溫度最高的時候),鸚鵡的第一次巔峰宣告結束。
開始減弱
11月3日上午,超強颱風鸚鵡受到乾空氣入侵的影響開始減弱,眼牆置換開始,第一次巔峰宣告結束。
11月3日夜間,鸚鵡的對流曾再度增強,CMG環一度合格,眼溫再度升高,
NOAA的ADT 8.1.4一度分析出了T7.5的較高數值,鸚鵡的第二次巔峰開始。隨著鸚鵡加速向東北方向移動,超強颱風鸚鵡已經離開高海溫區域。鸚鵡的赤向
急流顯著減弱,
輻合明顯減弱。鸚鵡所處區域的垂直風切變開始增強,對流開始衰弱,隨後便持續減弱,第二次巔峰結束。
![颱風鸚鵡 颱風鸚鵡](/img/e/7b3/kDN5cTYjdDZzY2YwUGM1YjY2UDN0MWNkdjZ5AzMyYDN0EGMyEGNmRjMyMm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鸚鵡”二次巔峰:CMG+WMG,半圈CDG
11月6日上午8時,鸚鵡眼牆置換失敗,眼牆徹底崩潰。受到西風帶的強勁的風切變影響,鸚鵡的對流被迅速切離,冷空氣進入核心區域,鸚鵡出現了一些溫帶氣旋特徵。
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並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Final Warning)。11月7日上午8時,
日本氣象廳認為
鸚鵡已轉化為一股
溫帶氣旋。颱風中心氣壓為97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達到每秒55米,最大瞬間風力為50米。
變性為溫帶氣旋
2014年11月7日,颱風鸚鵡變性為一股溫帶氣旋。
![颱風鸚鵡 颱風鸚鵡](/img/c/175/gMidTMjZWZjZjMygTOhFGNyMTM2I2M3YWOxMjY1UTYwEzM5czMjVW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變性為溫帶氣旋的超強颱風鸚鵡
變性為溫帶氣旋之後,11月8日,溫帶氣旋
鸚鵡再度爆發增強,中心出現超強暖隔離區,24小時氣壓下降了64hPa,成為了一股炸彈低氣壓。鸚鵡的第三次巔峰開始。鸚鵡再度增強至颱風程度的風力,七級風圈半徑急劇膨脹至3380千米,氣壓更是急劇下降至920
hPa,成為北太平洋史上最強的
溫帶氣旋,也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的體積最大的風暴,故另有“
白令炸彈”之稱。鸚鵡繼而接近
加拿大及
美國,影響200萬居民,並帶來比正常更低的氣溫和更早的暴風雪。在申雅島,曾一度測得110km/h的持續風速以及156km/h的陣風風速。在美國空軍的報告中,申雅島只有受到輕微的損害。在鸚鵡中心外100千米的白令島浮標站氣壓竟低至930.1百帕。11月10日,超強溫帶氣旋鸚鵡退化成一道高空槽,宣告消散。鸚鵡在消散前,其龐大的環流曾導致位於北美上空的極地渦旋大規模南下。11月中旬,北美出現大範圍極寒天氣,部分地區的氣溫甚至打破歷史最低記錄。
強度總結
其溫帶氣旋時期七級風圈達3380千米,是全球史上最大的風暴之一,面積相當於同年颱風季
威馬遜的十倍。
其後,在
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最佳路徑中,
中國氣象局將鸚鵡的風速調升至68m/s,氣壓下調至900hpa。
其後,在香港天文台發布的最佳路徑中,香港天文台將鸚鵡的風速大幅度上調至250km/h,超越黃蜂,與黑格比持平。
在2016年04月19日的衛星時代(1978.12-2016.04)全球熱帶氣旋TOP10初步排行中,鸚鵡的風速被確定為173kts,氣壓被確定為882百帕,與多個熱帶氣旋並列第四。
在2016年9月公布的衛星時代
熱帶氣旋排行榜中,鸚鵡位列第十三名。
地區影響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11月3日報導,2014年第20號颱風“鸚鵡”將於11月7日到達日本關東和東海地區的南部海域。據日本氣象廳稱,勢頭兇猛的第20號颱風3日繼續沿菲律賓以東海域向北移動,接下來勢頭將有所銳減。8日上午將到達日本關東地區的東部海域。根據颱風路徑推測,伊豆群島將於7日前後迎來暴風雨天氣,而日本關東和東海地區的太平洋沿岸一側可能會受到颱風影響。
11月2日下午,日本氣象廳正式命名為“鸚鵡”。預計未來“鸚鵡”會先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之後會逐漸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屆時,台灣海峽將受其間接影響,會起大風。
據
日本NHK電視台11月2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的颱風警報稱,進入11月依然有如此強的颱風襲擊日本列島,這是2014年以來首次發生類似的情況。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11月3日報導,2014年第20號颱風“鸚鵡”將於11月7日到達日本關東和東海地區的南部海域。據日本氣象廳稱,勢頭兇猛的第20號颱風3日繼續沿菲律賓以東海域向北移動,接下來勢頭將有所銳減。8日上午將到達日本關東地區的東部海域。根據颱風路徑推測,伊豆群島將於7日前後迎來暴風雨天氣,而日本關東和東海地區的太平洋沿岸一側可能會受到颱風影響。
11月2日下午,日本氣象廳正式命名20號颱風“鸚鵡”。據悉,“鸚鵡”將是一次強大的颱風,11月的副熱帶高壓,顯然擋不住如此龐然大物,鸚鵡將轉向,不會直接影響中國。但台灣海峽將受它間接影響有大風。
據日本NHK電視台11月2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的颱風警報稱,進入11月依然有如此強的颱風襲擊日本列島,這是2014年以來首次發生類似的情況。
據悉,從11月2日中午起,第20號強颱風就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從菲律賓以東海域向西北方向移動,中心氣壓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達到每秒45米,最大瞬間風力為每小時60米。日本氣象部門稱,本次颱風將在6日前後襲擊沖繩列島,7日襲擊日本本島。
據悉,從11月2日中午起,第20號強颱風就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從菲律賓以東海域向西北方向移動,中心氣壓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達到每秒45米,最大瞬間風力為每小時60米。日本氣象部門稱,本次颱風將在6日前後襲擊沖繩列島,7日襲擊日本本島。
據了解,2014年第20號颱風“鸚鵡”於10月31日在美國關島西偏南大約9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北緯12.5度、東經136.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8百帕。
據相關氣象部門觀測,“鸚鵡”生成後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之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預計近期內,颱風“鸚鵡”將不會對中國沿海地區造成影響。
以下表格是同年的幾個
熱帶氣旋接近中心最高風速比較。
11月2日上午2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上午8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直接升格為三級颱風。下午2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四級颱風。此時鸚鵡的眼溫已經急劇攀升至10.3470℃
,CDG也亦是連線成環,但並不合格。鸚鵡的第一次巔峰,也就是超強颱風鸚鵡的主巔峰,正式宣告開始。11月2日下午5時,超強颱風鸚鵡的CDG環合格,成為全球自
超強颱風海燕以來,首個CDG環合格的熱帶氣旋。
11月2日下午8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但預測其巔峰強度為145節。11月3日上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為其中心最大風力達到了155節(一分鐘平均風力),最低氣壓907百帕,預測其將會達到170節的驚人強度。此時,颱風鸚鵡與
颱風黃蜂和
颱風黑格比並列2014年全球最強熱帶氣旋,也是這三個颱風中對流均環溫度最低的颱風,僅
-83.52℃。此時鸚鵡的風眼溫度也達到了
20.9673℃。
11月2日晚上,超強颱風鸚鵡的CDG環依舊合格,
NOAA的ADT 8.1.4曾一度分析出T7.8的較高數值。在維持巔峰形態幾個小時之後,系統開始受到
乾空氣的影響,冷空氣從西北象限入侵,再加上眼牆置換,強度逐漸減弱。11月2日午夜0時,鸚鵡的CDG環斷裂,但風眼溫度卻還在不斷上升,反而比形態巔峰時期還要高得多。11月3日上午9時,超強颱風鸚鵡的CMG環斷裂,ADT上風眼溫度低於9℃(實際是受到衛星角度影響所致,其實風眼溫度仍在上升,此時是其風眼溫度最高的時候),鸚鵡的第一次巔峰宣告結束。
開始減弱
11月3日上午,超強颱風鸚鵡受到乾空氣入侵的影響開始減弱,眼牆置換開始,第一次巔峰宣告結束。
11月3日夜間,鸚鵡的對流曾再度增強,CMG環一度合格,眼溫再度升高,
NOAA的ADT 8.1.4一度分析出了T7.5的較高數值,鸚鵡的第二次巔峰開始。隨著鸚鵡加速向東北方向移動,超強颱風鸚鵡已經離開高海溫區域。鸚鵡的赤向
急流顯著減弱,
輻合明顯減弱。鸚鵡所處區域的垂直風切變開始增強,對流開始衰弱,隨後便持續減弱,第二次巔峰結束。
![颱風鸚鵡(超強颱風鸚鵡) 颱風鸚鵡(超強颱風鸚鵡)](/img/e/7b3/kDN5cTYjdDZzY2YwUGM1YjY2UDN0MWNkdjZ5AzMyYDN0EGMyEGNmRjMyMm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鸚鵡”二次巔峰:CMG+WMG,半圈CDG
11月6日上午8時,鸚鵡眼牆置換失敗,眼牆徹底崩潰。受到西風帶的強勁的風切變影響,鸚鵡的對流被迅速切離,冷空氣進入核心區域,鸚鵡出現了一些溫帶氣旋特徵。
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同時,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並對其發出最後的警報(Final Warning)。11月7日上午8時,
日本氣象廳認為
鸚鵡已轉化為一股
溫帶氣旋。颱風中心氣壓為97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達到每秒55米,最大瞬間風力為50米。
變性為溫帶氣旋
2014年11月7日,颱風鸚鵡變性為一股溫帶氣旋。
![颱風鸚鵡(超強颱風鸚鵡) 颱風鸚鵡(超強颱風鸚鵡)](/img/c/175/gMidTMjZWZjZjMygTOhFGNyMTM2I2M3YWOxMjY1UTYwEzM5czMjVW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變性為溫帶氣旋的超強颱風鸚鵡
變性為溫帶氣旋之後,11月8日,溫帶氣旋
鸚鵡再度爆發增強,中心出現超強暖隔離區,24小時氣壓下降了64hPa,成為了一股炸彈低氣壓。鸚鵡的第三次巔峰開始。鸚鵡再度增強至颱風程度的風力,七級風圈半徑急劇膨脹至3380千米,氣壓更是急劇下降至920
hPa,成為北太平洋史上最強的
溫帶氣旋,也是全球有記錄以來的體積最大的風暴,故另有“
白令炸彈”之稱。鸚鵡繼而接近
加拿大及
美國,影響200萬居民,並帶來比正常更低的氣溫和更早的暴風雪。在申雅島,曾一度測得110km/h的持續風速以及156km/h的陣風風速。在美國空軍的報告中,申雅島只有受到輕微的損害。在鸚鵡中心外100千米的白令島浮標站氣壓竟低至930.1百帕。11月10日,超強溫帶氣旋鸚鵡退化成一道高空槽,宣告消散。鸚鵡在消散前,其龐大的環流曾導致位於北美上空的極地渦旋大規模南下。11月中旬,北美出現大範圍極寒天氣,部分地區的氣溫甚至打破歷史最低記錄。
強度總結
其溫帶氣旋時期七級風圈達3380千米,是全球史上最大的風暴之一,面積相當於同年颱風季
威馬遜的十倍。
其後,在
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最佳路徑中,
中國氣象局將鸚鵡的風速調升至68m/s,氣壓下調至900hpa。
其後,在香港天文台發布的最佳路徑中,香港天文台將鸚鵡的風速大幅度上調至250km/h,超越黃蜂,與黑格比持平。
在2016年04月19日的衛星時代(1978.12-2016.04)全球熱帶氣旋TOP10初步排行中,鸚鵡的風速被確定為173kts,氣壓被確定為882百帕,與多個熱帶氣旋並列第四。
在2016年9月公布的衛星時代
熱帶氣旋排行榜中,鸚鵡位列第十三名。
地區影響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11月3日報導,2014年第20號颱風“鸚鵡”將於11月7日到達日本關東和東海地區的南部海域。據日本氣象廳稱,勢頭兇猛的第20號颱風3日繼續沿菲律賓以東海域向北移動,接下來勢頭將有所銳減。8日上午將到達日本關東地區的東部海域。根據颱風路徑推測,伊豆群島將於7日前後迎來暴風雨天氣,而日本關東和東海地區的太平洋沿岸一側可能會受到颱風影響。
11月2日下午,日本氣象廳正式命名為“鸚鵡”。預計未來“鸚鵡”會先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之後會逐漸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屆時,台灣海峽將受其間接影響,會起大風。
據
日本NHK電視台11月2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的颱風警報稱,進入11月依然有如此強的颱風襲擊日本列島,這是2014年以來首次發生類似的情況。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11月3日報導,2014年第20號颱風“鸚鵡”將於11月7日到達日本關東和東海地區的南部海域。據日本氣象廳稱,勢頭兇猛的第20號颱風3日繼續沿菲律賓以東海域向北移動,接下來勢頭將有所銳減。8日上午將到達日本關東地區的東部海域。根據颱風路徑推測,伊豆群島將於7日前後迎來暴風雨天氣,而日本關東和東海地區的太平洋沿岸一側可能會受到颱風影響。
11月2日下午,日本氣象廳正式命名20號颱風“鸚鵡”。據悉,“鸚鵡”將是一次強大的颱風,11月的副熱帶高壓,顯然擋不住如此龐然大物,鸚鵡將轉向,不會直接影響中國。但台灣海峽將受它間接影響有大風。
據日本NHK電視台11月2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的颱風警報稱,進入11月依然有如此強的颱風襲擊日本列島,這是2014年以來首次發生類似的情況。
據悉,從11月2日中午起,第20號強颱風就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從菲律賓以東海域向西北方向移動,中心氣壓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達到每秒45米,最大瞬間風力為每小時60米。日本氣象部門稱,本次颱風將在6日前後襲擊沖繩列島,7日襲擊日本本島。
據悉,從11月2日中午起,第20號強颱風就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從菲律賓以東海域向西北方向移動,中心氣壓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達到每秒45米,最大瞬間風力為每小時60米。日本氣象部門稱,本次颱風將在6日前後襲擊沖繩列島,7日襲擊日本本島。
據了解,2014年第20號颱風“鸚鵡”於10月31日在美國關島西偏南大約9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北緯12.5度、東經136.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8百帕。
據相關氣象部門觀測,“鸚鵡”生成後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之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預計近期內,颱風“鸚鵡”將不會對中國沿海地區造成影響。
以下表格是同年的幾個
熱帶氣旋接近中心最高風速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