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個人模型

超個人模型,亦稱“超個人心理學”。是指20世紀60年代禾在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中興起的心理學流派。號稱心理學的第四勢力。主要創建者馬斯洛、薩蒂奇、S.格羅夫等。適應西方社會人的超級精神活動需要的產物,西方科學(致幻劑、生物反饋技術)、心理學和東方智慧(佛教、道教、瑜伽等)融合的結果。

主要特點:(1)不研究現實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識狀態,而以超自我、逾時空的心理現象為研究對象。(2)不以人為中心,不崇尚自由和尊嚴的心理學,而以宇宙為中心,崇尚超越人類和人性的心理學。(3)並非一般地研究八的本性、潛能、價值和自我實現,而是探究人類心靈與潛能的終極本源、終極價值和終極實現。研究領域包括人生價值、意識領悟、宗教經驗、神秘體驗、字宙覺知、內在協同、生死體認、精神通道、意識狀態轉變、禪宗理論與實踐、人類幸福等。其研究領域不同於個人心理學,主要探討人生價值,團結意識,神秘主義,與佛教、道教相關的宗教經驗,坐禪和瑜伽的理論和實踐,宇宙意識及作用,個體與人類的協同,精神歷程,愛情,同情,利他行為,超個人合作,特異功能和機能反饋療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