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者

起義者

《起義者》的作者是菲律賓民族英雄和著名作家黎薩爾(註:有別於法國作家儒勒・瓦萊斯的《起義者》)

何塞·黎薩爾(Jose Rizal,1861—1896)菲律賓民族英雄和著名作家。他被尊稱為菲律賓國父,被譽為菲律賓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被贊為才情和學養豐厚的百科全書式人物。他所處的時代,正是菲律賓人民日益覺醒、全國各地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烈火熊熊的時代。他目睹西班牙殖民者的殘酷鎮壓菲律賓人民的罪行,從而立下為祖國獨立獻身的誓言。他為獨立解放奔走呼號,對敵人口誅筆伐,在人民中間享有很高的聲譽。

基本介紹

  • 書名:起義者
  • 作者:儒勒・瓦萊斯
  • 譯者:柏群
  • ISBN:10019.2520
  • 類別:長篇小說
  • 頁數:422
  • 定價:1.25元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77年10月北京第一版 1977年十月第一次印刷
  • 裝幀:平裝
  • 開本:787×1092毫米1/32
  • 作者國籍:菲律賓
簡介,內容,作者,

簡介

《起義者》作為《不許犯我》的續篇,描寫了農民塔勒斯一家的悲慘遭遇。他家土地被教 會占領,兒子被抽丁,本人被綁架,父親氣啞了,女兒被西班牙神甫逼奸致 死。這些深重的苦難構成了菲律賓人民的血淚史。

內容

作品在描寫普通百姓的苦難的同時,也描寫了那些有錢有地位的菲律賓人在殖民壓迫下的痛苦遭遇。伊瓦臘的父親和被逼為匪的巴勃羅原來都是富 戶,但因得罪了教會勢力,被逼得家破人亡。巴勃羅有個幸福美滿的家,有 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後來,他的女兒遭神甫強姦。他的兒子進行抗爭,教 會便誣賴他們搶劫修道院,一個兒子遭毒打致死,另一個被逼自殺。血的教 訓,迫使膽小的巴勃羅拿起了武器,選擇了反抗殖民當局的道路,成為“以 暴抗暴”的代表者。
伊瓦臘是作品的中心人物,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他的思想和性格的發 展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一)教育救國階段。伊瓦臘出身於富裕家庭,曾祖父是西班牙人,他 本人是混血兒。他的童年是在耶穌會辦的學校里度過的,後來又到歐洲求學, 接受的是歐化教育,信仰的是天主教。最初,他的許多觀點也是從課本中來 的。雖然他熱愛祖國,想為祖國做一番事業。但他脫離實際,脫離人民,對 西班牙殖民政府、教會充滿天真的幻想。他認為他愛菲律賓,同樣也愛西班 牙。他愛菲律賓是“因為它給了我生命,給了我幸福”。他愛西班牙是因為 那是他“祖先的故土,因為不管怎樣,菲律賓人幸福和將來都要依賴於它”。 他承認現實中有缺點、有弊端,但西班牙正在制訂計畫,會來糾正它。因此, 最初他還不能接受埃利亞斯提出要徹底改革軍隊、宗教和司法制度的建議, 認為這些組織機構有問題,但在目前是非有不可的,也就是“必要的惡”。
在宗教問題上,他也充滿偏見。他說西班牙傳入的天主教把非律賓人從異端 邪說中拯救出來,給了人們真正的信仰。為了保全菲律賓,讓修士們繼續保 持目前的地位也是適當的,因為“我們國家的幸福,是建築在與西班牙聯盟 的基礎上的”。
因此,伊瓦臘把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希望都寄托在宗主國西班牙身上。他 要實行的是某些社會改良,來緩和菲律賓人與西班牙人的矛盾。他從歐洲留 學回國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家鄉創辦學校,走開發民智的道路,實行社會改 良。為此,他甚至忘記了父仇,寬容自己的敵人。他認為把自己的精力放在 教育上“實現我父親的遺志比為他痛哭更適當,比為他報仇要好得多”。
(二)認清社會毒瘤階段。促使伊瓦臘觀點轉變有兩個重要人物。一是 反對西班牙殖民當局,被誣為瘋子的塔席奧老人。他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訴 伊瓦臘,在這個沒有自主權利的國家裡,人們“要么低頭,要么讓人家砍掉 你的頭”。他鼓勵伊瓦臘要勇於作開路先鋒,乾一番對菲律賓人有益的事業, 光靠熱情和金錢是不夠的,還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另 一個是埃利亞斯,他指出伊瓦臘對天主教會、殖民政府、司法制度和祖國未 來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問說:“如果一個家庭成員只有在外人的干預下才 能平安過日子,如果用欺騙的手段才能使老百姓聽話,如果政府不知道如何 以自己的行動來贏得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只是靠了謊言和欺詐來維持其統治 地位”,那不是太愚蠢了嗎?難道靠外國傳教士,靠荒唐的官吏能保全菲律 賓嗎?為什麼看不起和不相信自己的人民?他告訴伊瓦臘,沒有鬥爭便不會 有自由!
最後,使伊瓦臘覺醒過來的,是殘酷的現實。教會和殖民當局把他父親
迫害致死,同時,也沒有放過伊瓦臘,拆散了他和瑪麗亞的婚姻,把他下到 監獄,並以騙取的信件,對他進行政治迫害。幸得埃利亞斯搭救,才從獄中 逃出。這些終於使他清醒過來,他對埃利亞斯說:“現在,災禍已經扯掉蒙 在我眼睛上的繃帶了。監獄中的孤獨和痛苦教育了我。現在,我已經看見侵 蝕我們社會的那個可怕的毒瘤,它緊緊地附在社會的肌肉上,它需要我們采 取激烈的措施把它連根挖掉。他們使我睜開眼睛,他們使我看見毒瘤,他們 逼得我變成一個罪犯!既然他們願意這樣,那么我就作一個叛亂分子,我的 意思說,一個真正的判亂分子。”
為此,他認為他不能再容忍了。殖民政府把他丟進臭氣衝天的地牢,教
會奪去了他的未婚妻,他不報仇,就是犯罪,也是鼓勵壞人再乾新的罪惡。 呻吟、流淚,那是懦夫的行為。他要喚醒那些糊塗的人,要讓他們看清自己 的苦難。他要教會人們不去考慮什麼情愛,“世界上只有互相吞噬的狼”, 他要鼓勵人民起來反抗壓迫,並且宣布“爭取自由是一個人永恆的權利”。
(三)以暴抗暴的階段。主要體現在續書《起義者》中。13 年以後,伊 瓦臘從美洲回到菲律賓。他化名為席蒙,以珠寶商人的身份出現。他這時已 成為一個願為祖國獻身的復仇者。他在世界各地流浪期間,日夜努力工作, 攢下了一筆錢來實現自己的計畫。他認為自己回到菲律賓就是來“摧毀這個 罪惡的社會制度,來加速它的滅亡的”。他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從 事鬥爭工作。首先,他批判了那些對西班牙統治者充滿幻想,熱衷於西班牙 化的人。他看出剛從歐洲留學回來的巴西里奧,和當年自己的情況差不多, 便嚴肅地對他說,你們“把暴虐的統治神聖化!這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 一個沒有個性的民族,一個沒有自由的國家,你們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是借來
的,甚至你們的缺點也是西班牙式的!??你們又能得到什麼呢?充其量也 不過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一片內戰連年的國土,一個貪婪的統治下怨聲 載道的共和國”。他認為用玫瑰花環把祖國跟西班牙聯在一起,就有“亡國 亡種”的危險。
他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訴巴西里奧什麼是愛國主義。他說:“愛國主義 永遠都是美德,因為它無論在什麼時候也是意味著對正義和自由的熱愛,對 人類尊嚴的維護,絕不是虛幻的夢想,也不是哀怨的牧歌!一個人的偉大不 在於他能走在時代的前面——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是在於能理解,能響 應時代的要求,能引導時代向前邁進。”他努力的目標就是要使菲律賓成為 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不是成為西班牙的一個省。
他採用的鬥爭方式有二:第一,他利用社會的罪惡來懲罰社會,把它捧 得高,好叫它跌得重。他以珠寶商人和總督顧問的身份,煽動和鼓勵貪婪, 慫恿罪惡,唆使政府施行殘酷的法令,故意製造災難,迫使人們尋找活路。 在商業上,他布下重重障礙,鬧得國家赤貧,使人們再也不怕鋌而走險。他 在這方面的做法,類似《基度山伯爵》中的鄧蒂斯。第二,他直接策劃暴動, 企圖一舉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他先後組織過三次起義,但行動受挫,遭 到失敗。最後,連他自己也受了重傷,服毒自殺。
作家在作品中,真實地和合乎邏輯地描寫了伊瓦臘愛國思想的覺醒過
程,讚揚了他的愛國熱情,但不贊同他的恐怖、冒險的暴力手段,和孤軍奮 戰的鬥爭方式。最後,他在和佛羅倫提諾神甫的一場爭論中死去。神甫認為 “救國的光榮決不能歸於那些毀滅國家的人。你曾相信,被罪惡和不義玷污 與損害的一切,可以用另一套罪惡和不義來清洗與補救。你錯了!仇恨只能 造成窮凶極惡的傢伙和罪大惡極的犯人!只有愛才能夠創造奇蹟,只有美德 才能拯救世界!”
伊瓦臘承認自己的做法錯了。但他說:“難道因為我錯了,天主就要剝
奪一個民族的自由,庇護許多比我更為罪孽深重的人嗎?和我們的統治者相 比,我的過失又算得了什麼呢?為什麼天主對我的罪惡要比對那么多無辜者 的呼籲更加注意?為什麼他不先把我殺掉,然後讓人民得到勝利呢?”伊瓦 臘雖然死了,但他的謀求國家民族獨立自由的思想,和對殖民主義者的無情 揭發,鼓舞了菲律賓一代又一代的愛國志士,激勵他們起來和壓迫者作鬥爭。

作者

黎薩爾被菲律賓人尊奉為民族英雄和國父。他雖然沒有上過戰場,沒有拿過刀槍,但是,人們認為,他手中那支筆,勝過千萬桿刀槍。他為民族獨立奔走呼號,為國家擺脫殖民統治縱情吶喊。他喚醒了長期受外國殖民統治的民眾,他為未來的國家預設了建設的藍圖。這是一筆無比珍貴的政治遺產。
黎薩爾給菲律賓人民留下的,還有一筆無比豐厚的精神遺產。他掌握22種語言,除母語他加祿語和從小就熟練掌握的西班牙語之外,他還能熟練運用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日語、漢語、阿拉伯語、希伯來語、梵語。他是語言學家、小說家、詩人、劇作家、畫家、雕刻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他還掌握多種技藝,是眼科醫生、建築師、園藝師、神槍手,劍術也極為高超。他的德國朋友阿道夫・梅耶稱道他是“既有靈活頭腦又有靈巧雙手的多才多藝的天才”。
菲律賓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後,通過正式立法,將黎薩爾殉難的12月30日定為國家紀念日“黎薩爾日”。同時,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組織各種紀念黎薩爾的活動。1956年6月12日通過的菲律賓共和國法(Republic Act No. 1425,也被稱作Rizal Law)規定:“所有公立和私立的國小、中學和大學的課程都必須包括黎薩爾的生平、成就和文章的課程,特別是黎薩爾的兩部小說《不許犯我》和《起義者》。大學(學院)的課程必須選用黎薩爾的原著或未刪減的文本作為教材。”法令還對具體規定了各種具體的措施來保證黎薩爾在菲律賓教育中的作用。一些省份、城市、街道、學校、企業競相以他的名字命名。黎薩爾出生的內湖省改名為黎薩爾省,黎薩爾出生和小時候居住的房子修復為黎薩爾故居紀念館。他離開牢房赴刑場的堅定足跡,現在用銅模鐫刻在地面上。甚至在菲律賓的部分地區形成一種被稱為“黎薩爾崇拜”的民間信仰,在全菲約有30萬農村信徒。
他當年殉難的巴貢巴揚廣場,已經改建成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園。公園的中央樹立著為他修建的紀念碑。他的遺體遷葬在這裡。紀念碑正面的基座上是他的雕像,兩旁分別是用乳汁哺育他的母親和教他讀書識字的父親。碑體上鐫刻著他生前所說的一段話:“我想向那些剝奪人民愛國之權者表明,我們知道如何為義務和信仰而獻身。死並不可怕,只要是為鐘愛而死,為祖國而死,為心愛者而死。”
黎薩爾以實際行動實踐了這一諾言。在當年關押他的 聖地亞哥古堡,我們看到,後來人將他勇赴刑場時留下的足跡鐫刻在地面上。凡是來這裡參觀的菲律賓人,都爭相踏著他的足跡走一遍,以示像他一樣無所畏懼,也要踐行他那神聖的諾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