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記錄者》是由美國示波器影業發行的84分鐘歷史紀錄片。該片由安德烈·奧斯特嘉德執導,於2009年5月20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緬甸一群記者勇敢地手持小型攝影機,記錄並揭露了這個國家殘暴的政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緬甸記錄者
- 外文名:Burma VJ: Reporter i et lukket land
- 其它譯名:緬甸起義:看不到的真相、緬甸民主之聲、緬甸起義者
- 出品時間:2009年
- 發行公司:示波器影業
- 製片地區:丹麥
- 導演:安德烈·奧斯特嘉德
- 類型:紀錄片
- 片長:84分鐘
- 上映時間:2009年5月20日
- 分級:7
- 對白語言:緬甸語、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1333634
劇情簡介,幕後製作,主創團隊,職員表,主創單位,音樂原聲,獲獎記錄,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在緬甸,有這樣一群記者,他們勇敢、無畏,手持小型攝影機,記錄並揭露了這個國家殘暴的政權。
2007年,經歷了數個年代的沉默,向來溫和的佛教僧侶發起了大規模對抗政府的起義,超過10萬民眾沖向街頭,反抗已經掌控這嫌禁承個國家逾40年的暴力獨裁,這成了當時全球的焦點。頓時,外國報導團隊被禁止入境,網路也遭到封鎖,緬甸成為了一個封閉的國家。通過緬甸民主之聲(一個非營利艱霸旬性的新聞組織,是少數幾個還能釋出當地新聞的管道之一)拍攝下來的搖搖晃晃的鏡頭,電影人安德烈·奧斯特嘉德將這段歷史事件的記錄者——緬甸新聞工作者彼時的努力與堅持,帶到觀眾眼前。
緬甸記者的戰略指揮,一位27歲,代號為“約書亞”的小伙子,在泰國某秘密地點監督著記者們一系列的活動。他通過電話與那些勇敢的攝影記者聯繫,然後將這些視頻通過緬泰邊境偷運至泰國,接著船運至挪威,最後通過衛星使全世界(包括緬甸)知道在這個國家究竟發生了什麼。冒著有可能在監獄中度過餘生的危險,緬甸的年輕勇士們竭盡全能在仰光每個地點拍攝,堅持將事實發布給全世婚謎辯屑舟享界,將新聞工作者的職船鴉犁舟業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幕後製作
《緬甸記錄者》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由在緬記者暗中記錄的鏡頭所組成的;而為了安全起見,與紀錄片緊密相關的一些真實人物、地點以及組織的名稱均為化名。
緬甸的新聞工作環境極差,2008年,根據無邊界記者組織以及世界媒體自由指標的考核,緬甸與朝鮮並列排名為全球倒數第四。2007年8月至9月,由佛教僧侶發起的震動世界的遊行活動撼動了統治這個國家逾40年的軍事政權,然而軍閥不顧當時的國際灑棕殼輿論壓力,實行了嚴厲的軍事鎮壓,逮捕了成千上萬的人,其中至少百人失去了生命,大量新聞工作者遭到了逮捕以及恐嚇;同時,國外刊物的銷售也受到嚴格的控制,最初幾周,《時代周刊》、《新聞周刊》以及泰國的報紙都從市場上消失了;10月至11月,網際網路遭到封鎖。
2007年9月,民眾不滿物價高漲,上街抗議。僧侶把飯缽倒扣,拒絕政府的施捨,支持民眾。
這是自1988年以來緬甸規模最大的示威遊行。僧侶所到之處,都由流亡媒體DVB的臥底記者手持攝像機跟隨。政府則粗暴做出了回應,開槍打死9人,包括日本APF圖片新聞社攝影記者長井健司,勇敢的DVB記者拍攝到了長井健司中彈倒地瞬間和搖手求救的鏡頭,令人驚訝的畫面傳遍全世界。代號為“約書亞”的DVB記者告訴世人:“1988年後,緬甸幾乎被世界遺忘。我們把在這個國家拍攝到的畫面,通過衛星傳送給CNN、BBC,要讓世界知道緬甸發生了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普通”緬甸人擔當起了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利用自己的手機、數位相機、存儲卡等,在當局進行最大限度新聞管制的期間,記錄並傳播這一歷史事件中的真實情況。
主創團隊
職員表
導演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錄音 |
---|---|---|---|---|
安德烈·奧斯特嘉德 | Simon Plum | Conny Malmqvist | Janus Billeskov Jansen Thomas Papapetros | Niels Arild Martin Hennel Mikael Körner Rune Holm Emma Svensson |
職員表參考資料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緬甸民主之聲、“普通”緬甸人、影片製作組 |
---|---|
發行單位 | 示波器影業 |
製片地區 | 美國、德國、瑞典、挪威、丹麥、英國、荷蘭 |
音樂原聲
類型:原聲碟 創作者:Conny Malmqvist 發行時間:2009年11月16日 參考資料: | 2 Burma VJ 3 Lieg Electric 4 1988 5 Reporters 6 CNN 7 Everything Is Possible 8 Death 9 Git Magic 10 Rangoon Spy 11 Killing 12 San Suu Kyi 13 Slaughter 14 More Than Five 15 Hopeless 16 The End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
2009年1月26日 | 第28屆聖丹斯電影節 | 世界紀錄片單元 | 《緬甸記錄者》 | 提名 |
2009年12月4日 | 第8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
2010年1月25日 | 第21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 最佳紀錄長片 | 提名 | |
2010年3月7日 |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紀錄長片 | 提名 | |
2009年 | 第3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 人道獎-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
2009年12月20日 | 第3屆休斯敦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
2009年12月4日 | 國際紀錄片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作品評價
這是一段獨特且有力的記錄,記錄了一葛達抹場為自由而戰的鬥爭。影片通過獨特的視角揭示了在極權國家緬甸,新聞業所處的高危現狀,同時對2007年秋天引人注目的佛教僧侶示威活動做了詳細的記錄。該片將自由的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很多習以為然的“自由”,特別是新聞業的自由,在這個極權的國家卻完全沒有保障,新聞工作者甚至會經常會被處以刑罰。這樣一群通過不懈努力而使全世界得知事實真相的團隊,與那些發起遊行的勇敢僧侶一樣,足以震撼人心,使人深刻感受到“自由”的珍貴。
雖然緬甸僧侶遊行事件在當年頗為吸引人的眼球,但遺憾的是,其影響力只持續了幾天,接著便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人漸漸遺忘。對於這一現狀,該片猶如一聲怒吼,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依然在持續的歷史悲劇,因為其見證了軍閥政府對於人性尊嚴與權利的踐踏。另外,影片極度搖晃的鏡頭則從側面反映了緬甸當局對於新聞業的壓迫。
《緬甸記錄者》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記錄了緬甸人民為爭取自由而做出的鬥爭經歷,對所有嚮往自由的人們意義重大。影片令人印象深刻,通過一個值得觀看的好故事,講述了一段值得記載的歷史。(新浪娛樂評)
職員表參考資料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緬甸民主之聲、“普通”緬甸人、影片製作組 |
---|---|
發行單位 | 示波器影業 |
製片地區 | 美國、德國、瑞典、挪威、丹麥、英國、荷蘭 |
音樂原聲
類型:原聲碟 創作者:Conny Malmqvist 發行時間:2009年11月16日 參考資料: | 2 Burma VJ 3 Lieg Electric 4 1988 5 Reporters 6 CNN 7 Everything Is Possible 8 Death 9 Git Magic 10 Rangoon Spy 11 Killing 12 San Suu Kyi 13 Slaughter 14 More Than Five 15 Hopeless 16 The End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
2009年1月26日 | 第28屆聖丹斯電影節 | 世界紀錄片單元 | 《緬甸記錄者》 | 提名 |
2009年12月4日 | 第8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
2010年1月25日 | 第21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 最佳紀錄長片 | 提名 | |
2010年3月7日 |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紀錄長片 | 提名 | |
2009年 | 第3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 人道獎-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
2009年12月20日 | 第3屆休斯敦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
2009年12月4日 | 國際紀錄片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提名 |
作品評價
這是一段獨特且有力的記錄,記錄了一場為自由而戰的鬥爭。影片通過獨特的視角揭示了在極權國家緬甸,新聞業所處的高危現狀,同時對2007年秋天引人注目的佛教僧侶示威活動做了詳細的記錄。該片將自由的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很多習以為然的“自由”,特別是新聞業的自由,在這個極權的國家卻完全沒有保障,新聞工作者甚至會經常會被處以刑罰。這樣一群通過不懈努力而使全世界得知事實真相的團隊,與那些發起遊行的勇敢僧侶一樣,足以震撼人心,使人深刻感受到“自由”的珍貴。
雖然緬甸僧侶遊行事件在當年頗為吸引人的眼球,但遺憾的是,其影響力只持續了幾天,接著便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人漸漸遺忘。對於這一現狀,該片猶如一聲怒吼,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依然在持續的歷史悲劇,因為其見證了軍閥政府對於人性尊嚴與權利的踐踏。另外,影片極度搖晃的鏡頭則從側面反映了緬甸當局對於新聞業的壓迫。
《緬甸記錄者》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記錄了緬甸人民為爭取自由而做出的鬥爭經歷,對所有嚮往自由的人們意義重大。影片令人印象深刻,通過一個值得觀看的好故事,講述了一段值得記載的歷史。(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