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會建構的公共行政

《走向社會建構的公共行政》共分五章。第一章旨在闡明社會建構視野下公共行政的範式轉換和新生話語。第二章透過美國進步時代改革、中國辛亥革命時期以商會為中樞的“市民社會雛形”這兩個歷史節點,抽離出“社會建構國家”、“社會自我建構”的歷史邏輯。第三章一方面探討服務型政府從“官本位”向“公民本位”、從“政府本位”向“社會本位”變革的理論淵源、價值取向和行動策略;另一方面,對網路時代政府與公民社會的溝通、政府對網路虛擬社會的管理、問責官員復出機制的構建、公共危機下的政府公共關係等實踐問題進行分析。第四章意在洞悉非政府組織在公共事務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在國家與社會關係重塑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在研究視野上,將非政府組織置於複合治理網路中的重要位置,它與政府同等重要,並形成一種合作夥伴關係。第五章意在說明當代社會的治理變革不僅取決於政府的強制性制度變遷,也取決於公民主體性意識的發展,公民社會權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增強,公民對本國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和認同,及其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形成的“共識”和廣泛參與。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社會建構的公共行政
  • 作者:高猛 陳炳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8108591
  • 外文名:Toward the Public Administara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on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475頁
  • 開本:16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走向社會建構的公共行政》編輯推薦:人類社會正在被一場從“現代”步入“後現代”、從“理性構造”轉向“社會建構”的變革浪潮所裹狹。在以官僚制為範式的現代公共行政中,政府是“在場”的,壟斷的,而社會是“不在場”的,被排除在治理主體之外的,這正是現代絕對理性和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體現;其極端發展勢必將官僚和公民同時禁錮於牢籠之中,使其依附於理性之下,成為主體性消亡的奴隸。因此,只有重構公共行政的話語結構,激發官僚和公民的獨立人格,促生兩者的交往與合作行動,才能真正改變其不斷被異化的命運。
《走向社會建構的公共行政》在“解構”的基礎上,對當代公共行政的話語變遷進行梳理,並透過美國進步時代改革、我國辛亥革命時期的“市民社會雛形”,探尋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建構國家”、“社會自我建構”的歷史邏輯。在此基礎上,《走向社會建構的公共行政》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理論與實務、非政府組織的功能與路徑、“公民性”的內涵與公民教育等問題展開探討,以期為未來社會的“合作型治理”提供智識參考。

作者簡介

高猛,男,1983年生,河南南陽人,浙江海洋學院管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管理,行政哲學與倫理。近3年來。主持2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主持廳局級課題5項。曾出版《西方公民學說史》(合著/2012)、《國外公民學》(合編/2010)等著作,並在《哲學與文化月刊》(台灣輔仁大學學報)、《中國行政管理》、《中國社會科學報》、《管理學報》、《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行政論壇》、《江淮論壇》、《學術探索》、《江西社會科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政治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在國外刊物或論文集上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被A&HCI、EI全文檢索9篇。
陳炳,男,1972年生,浙江舟山人,浙江海洋學院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獲浙江省錢江人才計畫資助。主要研究方向:公民教育和社會治理,政治哲學。近3年來,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主持廳局級項目5項。曾出版《希望田野--“三農”問題的調查與思考2010》(主編/2011)、《希望在海洋: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產業發展研究》(副主編/2012)等著作,並在《哲學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社會科學戰線》、《思想教育研究》、《中國行政管理》、《探索與爭鳴》、《浙江學刊》和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政治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從理性建構走向社會建構:話語的變遷
第一節理性建構:對官僚制公共行政的話語透析
第二節社會建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合作邏輯
第三節後現代主義語境下政府與公民的溝通問題
第四節從賢人之治到民主治理;儒家治道之反思
第二章“社會—國家”的雙向建構:歷史與邏輯
第一節社會建構國家:辛亥革命時期的浙江商會
第二節民主理念、公民教育與美國進步時代改革
第三章社會建構下的服務型政府: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新公共服務理論與服務型政府建設
第二節服務型政府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淵源
第三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淵源與內涵
第四節網路時代中政府與公民社會的溝通
第五節政府管理網路虛擬社會的若干問題
第六節中國問責官員復出機制的構建問題
第七節中國廉政建設:經驗、挑戰與創新
第八節公共危機背景下政府公共關係創新
個案研究“格線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舟山模式
個案研究“參與型”公眾環境利益訴求機制:以H化工事件為例
第四章社會建構下的非政府組織:功能與路徑
第一節新公共管理視閾下的非政府組織功能分析
第二節中國社會和諧治理中非政府組織角色分析
第三節社會複合主體與治理:關係、路徑與邊界
第四節非政府組織促進就業的功能及其制度路徑
第五節非政府組織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的功能路徑
第六節對大眾傳媒在公共危機治理中的角色分析
第七節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立法現狀及其完善策略
個案研究我國民間志願性慈善組織的困境與政府管理創新
個案研究災後生態重建中NGO的參與:以汶川地震為例
專題研究非政府組織促進就業的效能評估:以河南省為例
第五章社會建構下的公民性塑造:理念與文化
第一節公民性與公民教育:古典政治哲學之維
第二節西方現代的公民理念:三維視閾之透析
第三節中國近代公民身份與公民教育之建構
第四節和諧社會視閾中公民身份的雙向建構
第五節中國人的“恥感”向度與公民道德建構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