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優質均衡的30年

走向優質均衡的30年

《走向優質均衡的30年》是2009年1月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首都師範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

基本介紹

  • 書名:走向優質均衡的30年
  • 作者:首都師範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
  • ISBN:9787811195422
  • 頁數:347頁
  • 定價:65元
  •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走向優質均衡的30年》展示了中國近年來的變化。1978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了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黨在思想、政治、組織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這次全會前後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光輝的標誌,我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首都北京的基礎教育真正快速的發展,也正是從這時起步的。1983年9月9日,國慶節前夕,鄧小平同志欣然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面向”言簡意賅,集中體現了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反映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教育的客觀要求,把握了時代特徵和對世界未來的科學預測,確定了我國新的歷史時期迎接和適應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的總對策,是鄧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當代中國各級各類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指導方針。在“三個面向”的指引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首都基礎教育走過了不平凡的改革與發展的歷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下,經過教育系統廣大幹部、教師的共同努力,首都基礎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人囑日的成就,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都達到了空前的發展水平。~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首都基礎教育的普及與提高
一、撥亂反正與初步改革
(一)平反冤假錯案,提倡尊師重教
(二)恢復學校領導體制,重新建立規章制度
(三)端正辦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恢復重點中國小
(五)大力發展農村教育
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高中教育
(一)“普九”目標的確立
(二)提前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目標
(三)促進九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四)基本實現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
(五)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進一步發展
三、“三個面向”的提出及其深遠意義
(一)“三個面向”提出的背景
(二)“三個面向”的深遠意義
四、素質教育的實施
(一)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指導意見
(二)全面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五、“首都教育”的提出
(一)“首都教育”的內涵
(二)首都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思路
(三)“兩免一補”和農村學校建設
六、教育科研的深化和發展
(一)教育科研機構的建立
(二)不斷探索基礎教育規律,加強教育科研工作
七、財政經費投入
第二部分 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
(一)政策支持
(二)布局結構調整
(三)教師隊伍建設
二、學校教育的改進——關注薄弱
(一)國中薄弱學校建設的規劃與實施
(二)關注國中薄弱學校的內涵發展
(三)辦好每一所學校
三、保障弱勢群體享受優質義務教育的權利
(一)讓家庭生活困難的孩子有良好的學習條件
(二)對“打工子弟”一視同仁
(三)關注盲、聾啞和智障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第三部分 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
一、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一)北京市教育行政機構的沿革
(二)北京市教育行政法規政策體系的建設
(三)北京市教育發展規劃的編制
(四)北京市招生考評制度的改革
(五)北京市教育財政管理體制的革新
(六)教育督導體制的建立與發展
二、辦學體制的改革及變遷
(一)辦學體制改革的背景與動因
(二)北京市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民辦公助“轉制”學校的發展與成績
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創新
(一)校長負責制的探索
(二)教職工聘任制的完善
(三)崗位責任制的確立
(四)結構工資制的推廣
四、區域教育管理的創新案例
(一)東城區的學區化管理制度
(二)西城區的教師研修網機制
(三)海淀區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四)順義區的城鄉教育一體化改革
第四部分 課程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一、課程與教學的演進與建設
(一)恢復與規範學校教學
(二)教學改革的全面探索
(三)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
(四)具有首都特色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思考
二、具有首都特色教材建設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
(一)不斷聚焦,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教材體系建設
(二)新課程實驗以來的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全面開發
(三)完善首都基礎教育教材體系的思考
三、教研工作的探索與創新
(一)北京市教研機構的成立與變遷
(二)教研工作初見成效
(三)教研工作多維探索
(四)以校為本創新區縣與學校教研工作
(五)對首都教研工作發展的思考
四、義務教育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
(一)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含義與內容
(二)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方法及工具
(三)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組織與實施
(四)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工作產生的效果
(五)進一步開展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工作的展望
第五部分 教師、幹部隊伍的建設
一、教師隊伍結構的變化
二、教師隊伍的現狀
(一)總體規模呈現縮小態勢
(二)學歷水平總體趨勢高移
(三)教師隊伍年輕化
三、教師管理與政策
(一)相關政策與管理辦法的變化與發展
(二)教師資格考核與“教師資格認證
(三)教師待遇
(四)教師培訓
(五)骨幹教師隊伍建設
四、幹部隊伍建設與變化
(一)幹部隊伍建設制度化發展
(二)幹部培訓
第六部分 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德育創新
(一)德育規章制度建設
(二)德育內容與方法的創新與推進
二、構建現代、開放、協同的育人工作體系
(一)改革德育機構,壯大德育隊伍
(二)貫徹學科德育綱要,實施全員德育
(三)拓展校外教育資源,加強家校協作
三、建設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大課堂
(一)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課堂
(二)創設立體多元的社會課堂
(三)創建互動生成的虛擬課堂
第七部分 首都基礎教育的信息化建設與發展
一、全面恢復與發展時期
(一)基礎條件建設
(二)教學資源開發
(三)電化教育在課堂內外發揮作用
(四)電教工作人員培訓
(五)組織機構與宣傳督導
(六)研究工作初步展開
二、適應時代要求進一步發展時期
(一)基礎條件建設進一步發展
(二)教學資源的深入開掘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內外的充分運用
(四)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的深入開展
(五)組織機構及其他
三、新世紀飛速發展時期
(一)網路建設快速發展
(二)空中課堂——創建特殊時期新型學習平台
(三)教育資源的開發
(四)組織機構及其他
(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第八部分 首都基礎教育的國際化
一、逐漸形成完善的組織保障體系
二、增進了解促進發展的對外交流與學習活動
(一)國際間的互訪與考察
(二)有針對性地派出學習
(三)打開比較研究與合作研究的大門
三、加強國際間的多維合作
(一)合作辦學開拓人才培養模式
(二)創辦國際學校
(三)友好往來擴大辦學思路
(四)中外聯合組織教師培訓項目
(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研究項目
四、充分利用國外智力資源
(一)制定聘請外籍教師的政策
(二)外籍教師的作用
首都基礎教育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1978~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