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爾曼·馮·亥姆霍茲
- 外文名:Hermann von Helmholtz
- 出生日期:1821年8月31日
- 逝世日期:1894年9月8日
- 代表作品:《論音調的感覺》
赫爾曼·馮·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年8月31日—1894年9月8日)是德國物理學家、生理學家、發明家,曾擔任過軍醫。出版有《力量的保存》一書。赫爾曼...
由於亥姆霍茲線圈具有開敞性質,很容易地可以將其它儀器置入或移出,也可以直接做視覺觀察,所以,是物理實驗常使用的器件。因德國物理學者赫爾曼·馮·亥姆霍茲而命名。...
亥姆霍茲共振(Helmholtz resonance)指的是空氣在一個腔中的共振現象,例如在一個空瓶子的瓶口吹氣引起的共振。 在1850年代由赫爾曼·馮·亥姆霍茲設計並命名,亥姆霍茲...
開爾文-亥姆霍茲不穩定性(英語: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名稱來自開爾文男爵和赫爾曼·馮·亥姆霍茲)是在有剪力速度的連續流體內部或有速度差的兩個不同流體的界面...
聯合會在國際學術界代表著德國的國家科技研究形象,聯合會繼承了著名的自然科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1821-1894)的科學精神。[1] ...
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是對計算系統的吉布斯自由能變化的有用熱力學公式。為一溫度函式。此方程式以約西亞·吉布斯與赫爾曼·馮·亥姆霍茲來命名。...
1877年至1878年,普朗克轉學到柏林,在著名物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和古斯塔夫·羅伯特·基爾霍夫以及數學家卡爾·魏爾施特拉斯手下學習。關於亥姆霍茲,普朗克曾...
德國科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在1851年發明的。在此之前,醫生只能用放大鏡檢查眼睛。藉助這種新器械,醫生可以看清眼球後面視網膜上的血管以及視神經(在眼睛和大腦...
由於亥姆霍茲線圈具有開敞性質,很容易地可以將其它儀器置入或移出,也可以直接做視覺觀察,所以,是物理實驗常使用的器件。因德國物理學者赫爾曼·馮·亥姆霍茲而命名。 ...
含七小三度(英語:septimal minor third) 播放,亦稱下小三度(這是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的叫法),是比例為7:6的音程。...
赫爾曼·馮·亥姆霍茲 博士學生 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 目錄 1 人物生平 2 獲獎記錄 3 後世紀念 阿爾伯特·邁克耳孫人物生平 編輯 阿爾伯特...
“熱量並非一種物質,然而是機械作用的一種動態形式,我們認識到機械功與熱量之間必須是相關的,就如同因與果”隨後,熱寂理論又由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和威廉·蘭金加...
隨後德國學者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在1856年至1867年,繼續深入對顏色的研究,確立了光的三原色理論。這三種基本色光的選擇並沒有特定的組合。傳統上,我們選擇紅、綠、...
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的兒子羅伯特·馮·亥姆霍茲(Robert von Helmholtz)在1885年提出了從開爾文原始方程式推導的形式。 [1] ...
在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的實驗室進行的藥物化學研究工作,並幫助師兄奧格斯特·威廉·馮·霍夫曼發明了香精,長井長義獲得了博士學位。在德國留學期間,長井長義還抱得...
1858年,赫爾曼·馮·亥姆霍茲來到該校,創辦了一所生理學研究院,馮特擔任其實驗室助手。當時馮特尚未完婚,瘋狂地投入實驗室工作,數年後完成了一部大部頭著作《感官...
赫林不同意由托馬斯·楊、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和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等人提出並發展的三原色理論。托馬斯·揚提出顏色由三種基本色組成:紅、綠和紫(或藍)。...
三色視覺理論,或者楊-亥姆霍茲理論(Young–Helmholtz theory),19世紀時由托馬斯·楊和赫爾曼·馮·亥姆霍茲提出,如上述所說,說明了視網膜的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優先敏感...
1821年8月31日:赫爾曼·馮·亥姆霍茲,醫生和物理學家 1831年10月18日:腓特烈一世,普魯士國王 1834年2月16日:恩斯特·海克爾:哲學家 1859年1月27日:威廉二...
富有影響的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和埃瓦爾德·赫林曾使用過它。兩個顏色之間的JND值,也就是有多大的ΔE*差距才能剛好被察覺,目前還沒有定論。儘管並沒有實踐經驗...
第六節 神經生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 第七節 心理物理學家:費希納 第五章 捷足先登者:馮特 第一節 恰逢盛世 第二節 首位心理學家是如何煉成的? 第三...
·戴普羅尼(Gaspard de Prony)發展的“聲學對數”(acoustic logarithms)十進制半音系統度量法為基礎,將音分的概念引入他翻譯的赫爾曼·馮·亥姆霍茲著作《音調的感覺...
第一個提出感知副本可能存在的是19世紀中期的一名德國的醫生與物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他主張大腦需要製造掌控眼部肌肉的運動指令的感知副本,藉此協助大腦判斷一...
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在1867年正式命名了此現象,但在其之前也有不少科學家發現這一視錯覺,例如伽利略在《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中就已提及。輻照...
到了19世紀,這個假說再一次引起永斯·貝采利烏斯、開爾文、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和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等科學家們的注意。儘管現在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支持泛...
1883年至1885年在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的實驗室工作,1886年,獲得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光對金屬的衍射,以及不同材料對摺射光顏色的影響。此後,由於維恩的父親生病,...
1858年,赫爾曼·馮·亥姆霍茲來到海德堡大學擔任生理研究所教授,馮特成為他的實驗室助手。1862年,馮特開設了“自然科學的心理學”課程(後來改為“生理心理學”),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