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保羅

赫爾曼·保羅

赫爾曼·保羅(Herman Paul),2019年9月1日起被聘為荷蘭萊頓大學人文史(History of the Humanities)教授,以大力推介其創立的“學者角色(scholarly persona)”史學理論學術概念而知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爾曼·保羅
  • 外文名:Herman Paul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影響及評價,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保羅在格羅寧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6)並繼續做博士後(2006-2011),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2006-2007)、魯汶大學(2008)、美因茨大學(2009)和柏林大學(2016)作為訪問學者訪學。2013-2018年間,他曾是荷蘭皇家藝術和科學院(KNAW)青年學院的成員。

研究方向

人文史History of Humanities、史學理論Historical theory、歷史編纂學Historiography、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宗教史Religious history。

主要成就、影響及評價

況明祺認為,西方歷史哲學界近來出現的一股潮流,關注起以往歷史哲學忽視了的歷史學家的行為過程,聚焦於"什麼是歷史學家"這一問題。在這種趨勢中,荷蘭史家赫爾曼·保羅提出將德性語言引入歷史哲學領域中分析歷史學家的行為,並在角色理論的啟發下構建起以德性為核心的"學者角色"的概念。他的史學理論體現了西方史學理論界中的新研究議程。德性語言與學者角色是一種概念工具而非判定標準,有著主體性的特徵。它在反思歷史學學科規範與自律性方面有著啟發意義,同時它也為審視中國史學提供了一個新視角。
顧曉偉認為,歷史知識作為一種公共性的知識,其客觀性就是歷史學家群體之間所簽訂的"真之契約",是歷史學家群體不斷協商和試錯出來的學科共識,同時也需要史家的認知美德和學者角色提供擔保。

社會任職

  • Huizinga Instituut: Netherlands Research School for Cultural History, Lid bestuur
  • KNAW, Lid beoordelingscommissie KNAW Early Career Partnership
  • Cambridge Elements in Histor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Member editorial board
  • History of Humanities, Member editorial board
  •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Editor
  •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Knowledge, Series editor
  • NIOD Instituut voor Oorlogs-, Holocaust- en Genocidestudie (KNAW), Lid wetenschapscommissi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