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偉

顧曉偉

顧曉偉,男,1982年生,安徽淮北人,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顧曉偉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歷史學
  • 任職院校中山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領域,教授課程,學術成果,學術論文,其他論文,科研項目,獲獎情況,學術交流,學術兼職,

人物經歷

2013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兇嫌催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13年9月進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5年7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工作。2019年5月調入中山大學,戒姜端燥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研究領域

現當代西方史學理論
西方史學史

教授課程

本科課程:《現當代西方史學理論》、《柯林武德<歷史的觀念>導讀》
研究生課程:《西方史學理論名著選讀》

學術成果

學術論文

1、顧曉偉:《創傷記憶與歷史表現的悖論迎記付》,《文藝研究》2013年第9期,第143-150頁。
2、顧曉偉:《從常識的歷史學到構造的歷史學——以柯林武德的歷史哲學為中心》,《史學史研究》2013年第3期,第65-74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1期,以“從‘常識’到‘構造’:柯林武德的歷史想像論”為題全文轉載,第80-81頁。)
3、顧曉偉:《試析歷史事實、歷史推論與歷史想像料循訂的關聯》,《史學月刊》2014年第1期,第102-110頁。
4、顧曉偉:《何謂“歷史解釋”?——以“亨佩爾-德雷論戰”為討論中心》,《史學理論研究》2014年第1期,第51-61頁。(《新華文摘》2014年第8期,篇目輯覽。)
5、顧曉偉:《試析柯林武德關於歷史思維的先驗論證》,載華東師範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辦、楊國榮主編:《思想與文化》(第14輯),2014年10月,第261-284頁。
6、顧曉偉:《安克斯密特的歷史哲學述評》,載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主辦、陳恆主編:《新史學》(第13輯),2014年12月,第270-283頁。
7、顧曉偉:《試析曼德爾鮑姆對歷史相對主義的駁論——基於歷史知識客觀性的問題》,《歷史研究》2016年第2期,第56-74頁。
8、顧曉偉:《戰後英美史學理論界關於“歷史解釋”與“歷史敘述”的論爭》,《世界歷史》2016年第4期,第143-154頁。
9、顧曉偉:《西方柯林武德研究述評》,《史學月刊》2017年第2期,第112-124頁。(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17年第4期,全文轉載,第68-80頁。)
10、頁頌喇顧曉偉:《在“交流”與“對話”之間重建“家學”——以章學誠研究的接受史為例》,《國際漢學》2017年第1期,第114-120頁。
11、顧曉偉:《後分析歷史哲學與歷史知識客觀性的重建——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一個新趨向》,《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年第4期,第66-81頁。(《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2期,全文轉載,第106-107頁。)
12、顧曉偉:《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時代的歷史學》,載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沈湘平主編:《京師文化評論》(總第3期),2018年8月,第231-239頁。

其他論文

1、書評,顧曉偉:《柯氏研究的全榜和章首部漢語專著》,《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4月1日。
2、書評,顧曉偉:評張小忠《思想的力量:柯林武德歷史哲學研究》,載清華大學國學院主辦、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總第36輯),2016年4月,第503-513頁。
3、筆談,顧曉偉:《大數據時代史學的人文關懷》,《史學月刊》2017年第5期,第19-24頁。(後收入《史學月刊》編輯部編:《大數據時代的史料與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94-107頁。)
4、譯文,王晴佳:《時間、歷史與道:章學誠與馬丁·海德格爾》,顧曉偉譯,載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主辦、陳恆主編《新史學》(第15輯),2016年1月,第157-179頁。
5、譯文,馬瑞克·塔姆:《歷史書寫中的真理、客觀性和證據》,顧曉偉譯,《天津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第152-160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11期 論點摘要。)

科研項目

1、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5批面上項目:“批判的實在論——莫里斯·曼德爾鮑姆的歷史哲學研究”,批准號:2014M550698,2014-2015。
2、主持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基金項目:“歷史理性的重建——以曼德爾鮑姆的史學理論為中心”,批准號:310422118,2016-2018。
3、主持2018年國家說勸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從懷疑走向共識——英語世界的歷史知識客觀性問題研究”,批准號:18FSS021,2018-2020。
4、參與Professor Ulrich Timme Kragh, 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 “Narrative Modes of Historical Discourse in Asia(NAMO)”, 2014-2019.

獲獎情況

1、“比較視野下史學理論與西方史學史的研究與教學”(第五作者),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比較視野下史學理論與西方史學史的研究與教學”(第五作者),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術交流

1、參加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舉辦的“2009年全國歷史學博士生學術會議”(北京),提交論文:“歷史書寫倫理釋義——以真與善為考察中心”,2009年11月。
2、參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復旦大學博士生論壇之史學篇”(上海)。提交論文:“史學與文學的親緣:詩化史學的可能敘述——以《元史學》表征的敘事、隱喻、圖景為例”,2009年11月。
3、參加清華大學歷史系舉辦的“社會、經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國際青年學術會議(北京),提交論文:“章實齋的‘家學’辨析——比較歷史哲學的視域”,2010年1月。
4、參加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北京),提交論文:“歷史學的中庸之道:融通‘歷史解釋’與‘歷史表現’的嘗試——重思‘亨佩爾-德雷論戰’的現代意義”,2012年3月。
5、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和上海師範大學舉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史學理論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試析歷史事實、歷史推論與歷史想像的關聯——以布萊德雷和柯林武德的歷史哲學為討論中心”,2013年5月。
6、參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西方史學史研究學術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試述柯林武德關於歷史的沉思”,2013年12月。
7、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和浙江大學共同舉辦的“第十八屆全國史學理論研討會”(杭州),提交論文:“高貴的夢想抑或高貴的謊言——曼德爾鮑姆歷史知識客觀性剖析”,2014年5月。
8、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歷史研究》編輯部與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青年史學家論壇”(天津),提交論文:“試析曼德爾鮑姆對歷史相對主義的駁論——基於歷史知識客觀性的問題”,2015年6月。
9、參加山東大學舉辦的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平行會議“2015年全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暨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濟南),提交論文:“戰後英語世界關於‘歷史解釋’與‘歷史敘述’的論爭——以曼德爾鮑姆的批判為線索”,2015年8月。
10、參加《史學月刊》編輯部和南開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新史學青年論壇:大數據時代的史料與史學”(天津),提交論文:“大數據時代的人文關懷——淺議史學方法革新與史學觀念的互動”,2016年11月。
11、參加浙江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第一屆浙江大學史學理論會議”(杭州),提交論文:“後分析歷史哲學的實用主義面孔——兼及海登·懷特的文化符碼”,2017年4月。
12、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歷史研究》編輯部與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共同主辦的“第四屆青年史學家論壇”(上海),提交論文:“重建歷史知識的客觀性——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一個新趨向”,2017年8月。
13、參加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舉辦的“2017年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術研討會”(北京),提交論文:“後分析歷史哲學與歷史知識客觀性的重建——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一個新趨向”,2017年12月。
14、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的“公共闡釋與公共史學的理論與實踐討論會”(北京),提交論文:“西方實證主義史學理論的三個階段——兼論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關聯”,2017年12月。
15、參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暨紀念耿淡如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19世紀西方史學理論的‘雙璧’——《歷史知識理論》與《歷史研究導論》的比較研究”,2018年3月。
16、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和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一屆全國史學理論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西方實證主義史學理論的三次浪潮”,2018年10月。
17、參加淮北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舉辦的“近百年中外史學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淮北),提交論文:“柯林武德是歐洲中心論者嗎?”,2018年10月。
18、參加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學術中心舉辦的光啟工作坊·世界史“歷史學的深層景象:歷史知識與歷史闡釋”(上海),提交論文:“人工智慧時代的歷史學——反思媒介技術的變革”,2018年11月。
19、參加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舉辦的“2018年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術研討會”(北京),提交論文:“柯林武德是歐洲中心論者嗎?——在全球史的視野下對勘黑格爾的《世界歷史的哲學》和柯林武德的《歷史學的觀念》”,2018年12月。
20、參加浙江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第二屆浙江大學史學理論暨歷史哲學會議”(杭州),提交論文:“重塑Hayden V. White——一個實用主義歷史哲學的視角”,2019年3月。
21、參加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的“近二十年西方史學理論與歷史書寫學術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北京),提交論文:“淺談西方史學理論的‘寫法’”,2019年4月。

學術兼職

國際史學理論網路(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ory of History)會員
商務印書館“新史學譯叢”編委
上海師範大學“光啟新史學譯叢”編委

其他論文

1、書評,顧曉偉:《柯氏研究的首部漢語專著》,《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4月1日。
2、書評,顧曉偉:評張小忠《思想的力量:柯林武德歷史哲學研究》,載清華大學國學院主辦、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總第36輯),2016年4月,第503-513頁。
3、筆談,顧曉偉:《大數據時代史學的人文關懷》,《史學月刊》2017年第5期,第19-24頁。(後收入《史學月刊》編輯部編:《大數據時代的史料與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94-107頁。)
4、譯文,王晴佳:《時間、歷史與道:章學誠與馬丁·海德格爾》,顧曉偉譯,載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主辦、陳恆主編《新史學》(第15輯),2016年1月,第157-179頁。
5、譯文,馬瑞克·塔姆:《歷史書寫中的真理、客觀性和證據》,顧曉偉譯,《天津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第152-160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8年第11期 論點摘要。)

科研項目

1、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5批面上項目:“批判的實在論——莫里斯·曼德爾鮑姆的歷史哲學研究”,批准號:2014M550698,2014-2015。
2、主持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基金項目:“歷史理性的重建——以曼德爾鮑姆的史學理論為中心”,批准號:310422118,2016-2018。
3、主持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從懷疑走向共識——英語世界的歷史知識客觀性問題研究”,批准號:18FSS021,2018-2020。
4、參與Professor Ulrich Timme Kragh, 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 “Narrative Modes of Historical Discourse in Asia(NAMO)”, 2014-2019.

獲獎情況

1、“比較視野下史學理論與西方史學史的研究與教學”(第五作者),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比較視野下史學理論與西方史學史的研究與教學”(第五作者),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術交流

1、參加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舉辦的“2009年全國歷史學博士生學術會議”(北京),提交論文:“歷史書寫倫理釋義——以真與善為考察中心”,2009年11月。
2、參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復旦大學博士生論壇之史學篇”(上海)。提交論文:“史學與文學的親緣:詩化史學的可能敘述——以《元史學》表征的敘事、隱喻、圖景為例”,2009年11月。
3、參加清華大學歷史系舉辦的“社會、經濟、觀念史視野中的古代中國”國際青年學術會議(北京),提交論文:“章實齋的‘家學’辨析——比較歷史哲學的視域”,2010年1月。
4、參加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北京),提交論文:“歷史學的中庸之道:融通‘歷史解釋’與‘歷史表現’的嘗試——重思‘亨佩爾-德雷論戰’的現代意義”,2012年3月。
5、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和上海師範大學舉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史學理論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試析歷史事實、歷史推論與歷史想像的關聯——以布萊德雷和柯林武德的歷史哲學為討論中心”,2013年5月。
6、參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西方史學史研究學術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試述柯林武德關於歷史的沉思”,2013年12月。
7、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和浙江大學共同舉辦的“第十八屆全國史學理論研討會”(杭州),提交論文:“高貴的夢想抑或高貴的謊言——曼德爾鮑姆歷史知識客觀性剖析”,2014年5月。
8、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歷史研究》編輯部與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共同主辦的“第二屆青年史學家論壇”(天津),提交論文:“試析曼德爾鮑姆對歷史相對主義的駁論——基於歷史知識客觀性的問題”,2015年6月。
9、參加山東大學舉辦的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平行會議“2015年全國歷史學博士後論壇暨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濟南),提交論文:“戰後英語世界關於‘歷史解釋’與‘歷史敘述’的論爭——以曼德爾鮑姆的批判為線索”,2015年8月。
10、參加《史學月刊》編輯部和南開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新史學青年論壇:大數據時代的史料與史學”(天津),提交論文:“大數據時代的人文關懷——淺議史學方法革新與史學觀念的互動”,2016年11月。
11、參加浙江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第一屆浙江大學史學理論會議”(杭州),提交論文:“後分析歷史哲學的實用主義面孔——兼及海登·懷特的文化符碼”,2017年4月。
12、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歷史研究》編輯部與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共同主辦的“第四屆青年史學家論壇”(上海),提交論文:“重建歷史知識的客觀性——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一個新趨向”,2017年8月。
13、參加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舉辦的“2017年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術研討會”(北京),提交論文:“後分析歷史哲學與歷史知識客觀性的重建——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的一個新趨向”,2017年12月。
14、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的“公共闡釋與公共史學的理論與實踐討論會”(北京),提交論文:“西方實證主義史學理論的三個階段——兼論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關聯”,2017年12月。
15、參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暨紀念耿淡如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19世紀西方史學理論的‘雙璧’——《歷史知識理論》與《歷史研究導論》的比較研究”,2018年3月。
16、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和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共同舉辦的“第二十一屆全國史學理論研討會”(上海),提交論文:“西方實證主義史學理論的三次浪潮”,2018年10月。
17、參加淮北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舉辦的“近百年中外史學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淮北),提交論文:“柯林武德是歐洲中心論者嗎?”,2018年10月。
18、參加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學術中心舉辦的光啟工作坊·世界史“歷史學的深層景象:歷史知識與歷史闡釋”(上海),提交論文:“人工智慧時代的歷史學——反思媒介技術的變革”,2018年11月。
19、參加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舉辦的“2018年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術研討會”(北京),提交論文:“柯林武德是歐洲中心論者嗎?——在全球史的視野下對勘黑格爾的《世界歷史的哲學》和柯林武德的《歷史學的觀念》”,2018年12月。
20、參加浙江大學歷史學系舉辦的“第二屆浙江大學史學理論暨歷史哲學會議”(杭州),提交論文:“重塑Hayden V. White——一個實用主義歷史哲學的視角”,2019年3月。
21、參加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的“近二十年西方史學理論與歷史書寫學術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北京),提交論文:“淺談西方史學理論的‘寫法’”,2019年4月。

學術兼職

國際史學理論網路(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ory of History)會員
商務印書館“新史學譯叢”編委
上海師範大學“光啟新史學譯叢”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