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發行
1965年6月26日,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向毛澤東匯報工作,當時,中國有140多萬名衛生技術人員,高級醫務人員只有10%在農村。這組數字讓毛澤東震怒了:“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生。”
隨後,經短暫培訓,農村稍有文化的赤腳醫生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靠“一根銀針,一把草藥”服務鄉民。1968年夏天,上海《文匯報》刊文,介紹了上海
川沙縣江鎮公社衛生員
王桂珍、上海浦東新區衛校退休教師黃鈺祥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事跡。從此,“
赤腳醫生”成為半農半醫鄉村醫生的特定稱謂,王桂珍則被看做“赤腳醫生”第一人。
人手一冊《赤腳醫生手冊》
1969年,黃鈺祥所在的江鎮公社衛生院接受了一個特殊的任務,編寫一本適合南方地區使用的赤腳醫生實用教材。黃鈺祥當初的講義自然被視為教材的藍本。1970年6月,《赤腳醫生培訓教材(供南方地區使用)》由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50萬冊,一搶而空,後來數次加印,最後印了118萬冊。
此後,南北方不同版本的赤腳醫生培訓教材不斷改進、再版。不久,由上海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等集體編著的《赤腳醫生手冊》出版,這本深紫色塑膠皮封面的手冊,立刻成為風靡全國的暢銷書,各地的赤腳醫生幾乎人手一冊。它不按照傳統的做法先講解剖學、生理學、生化學、藥理學,而是以問題為中心,清晰明了、簡單易行《赤腳醫生手冊》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赤腳醫生手冊務求實效,成為醫學教育成功的案例。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赤腳醫生逐漸從人們的視野里淡出。1985年初,衛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腳醫生”這一稱呼的決定,原來的“赤腳醫生”要進行考核,合格的將被認定為
鄉村醫生,取得從醫資格後可以繼續行醫。“赤腳醫生”的歷史至此也就結束了。
內容簡介
對於許多人來說,《赤腳醫生手冊》是中國20世紀最溫暖的記憶之一。在近半個世紀裡,它不僅在極度貧困的時代為解決幾億人的醫療問題立下了汗馬功勞,也一直是中國人的全民健康指導手冊。
1969年出版的《赤腳醫生手冊》,圖文並茂,是一個“全科醫療醫藥”寶典,從常見的咳嗽、嘔吐到複雜的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從滅蚊、滅蠅的防病知識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護;從針灸、草藥到常用西藥,無所不有。有著清晰明了、簡單易行、務求實效的原則。
《赤腳醫生手冊》不僅是農村醫生的讀物,那時候,城市居民幾乎家家都有這樣一本書,很方便。當時孩子小,經常犯些小毛病,習慣從手冊里找對策,像積食了怎樣捏脊;出水痘了怎么辦;得了口瘡用什麼藥,都是從手冊里學的。
出版信息
1969年,赤腳醫生黃鈺祥所在的
江鎮公社衛生院接受了一個特殊的任務,編寫一本適合南方地區使用的赤腳醫生實用教材。除了對赤腳醫生定期進行輪訓外,大量簡單通俗的醫學讀物成為提高他們醫術的有效手段,黃鈺祥當初的講義自然而然地被視為教材的藍本。半年後的1970年6月,《赤腳醫生培訓教材(供南方地區使用)》由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50萬冊,一搶而空,後來數次加印,最後印了118萬冊。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常見症狀的診斷與處理
第二章
小兒常見病
第三章
急病處理
第四章
怎樣預防疾病
第五章
怎樣認識和治療疾病
第六章
中醫是怎樣看病的
第七章
針灸與推拿
第八章
新醫療法
第九章
常用中草藥
第十章
意外傷害救護與三防
第十一章
傳染病
第十二章
寄生蟲病
第十三章
內科疾病
第十四章
婦女病和接生常識
第十五章
計畫生育
第十六章
外科疾病
第十七章
傷科
第十八章
眼病
第十九章
耳鼻咽喉病及口腔病
第二十章
皮膚病
第二十一章
附篇
社會影響
在當時每一位赤腳醫生的手裡,都有這樣的一本寶書,教材給赤腳醫生們提供了最淺顯的入門方法,此後,南北方不同版本的赤腳醫生培訓教材不斷改進、再版。1970年,這本深紫色塑膠皮封面的手冊,立刻成為風靡全國的暢銷書。
在長達30多年歲月里,《赤腳醫生手冊》不僅在物質匱乏的時代為解決幾億人的醫療問題立下了汗馬功勞,也一直是中國人的全民健康指導手冊,它的發行量僅次於《毛澤東選集》。
《赤腳醫生手冊》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先後被翻譯的文字達50多種,在全世界發行,時至今日,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書店裡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腳醫生手冊》。
創作背景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普及農村醫療衛生的工作在全國迅速展開,在全國各縣成立人民醫院,在公社一級成立衛生院,村里設衛生室,構成農村三級醫療體系。同時衛生部著手組織對農村知識青年的醫學培訓以充實村衛生室,一個“半農半醫”的群體由此迅速崛起。
1968年夏天,上海《
文匯報》刊載了一篇《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文章,文章實際是一篇關於上海川沙縣
江鎮公社培養赤腳醫生的調查報告,介紹了黃鈺祥、
王桂珍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事跡。同年第三期《
紅旗》雜誌和9月14日出版的《
人民日報》都全文轉載,也就是在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農村半醫半農的衛生員正式稱為“赤腳醫生”,毛澤東在當天的《人民日報》上批示“赤腳醫生就是好”。從此,“赤腳醫生”成為半農半醫的鄉村醫生的特定稱謂,王桂珍則被看做“赤腳醫生”第一人,她的形象還被印在了1977年上海發行的糧票上。
赤腳醫生的興起是與當時在全國普遍開展的農村合作醫療密不可分的,赤腳醫生是合作醫療的忠實實踐者。新中國合作醫療的典型是一個叫覃祥官的人在鄂西長陽土家山寨創造的,1966年8月10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樂園公社杜家村大隊衛生室”掛牌了。覃祥官主動辭去公社衛生所的“
鐵飯碗”,在大隊衛生室當起了記工分、吃農村口糧的“赤腳醫生”。農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醫療費,大隊再從集體公益金中人均提留5角錢作為合作醫療基金。除個別老痼疾病需要常年吃藥的以外,民眾每次看病只交5分錢的掛號費,看病吃藥就不要錢了。
覃祥官首創的看病吃藥不花錢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由於毛澤東親筆批示和《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該制度在全國90%以上的農村推廣,惠及億萬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