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腳醫生”手冊

“赤腳醫生”手冊

《“赤腳醫生”手冊》是196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上海出版系統出版革命組編輯。

基本介紹

  • 作者:上海出版系統出版革命組編輯
  • 定價:1.30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 出版時間:1969年
  • 統一書號:14119-1288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赤腳醫生”的興起
1965年6月26日,當時的衛生部部長錢信忠向毛澤東匯報工作,當時,中國有140多萬名衛生技術人員,高級醫務人員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縣城,只有10%在農村。當這樣一組數字被毛澤東知悉後,他發怒了。隨後,經短暫培訓的農村稍有文化的赤腳醫生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1968年夏天,上海《文匯報》刊載了一篇《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文章。同年第三期《紅旗》雜誌和9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報》都全文轉載,也就是在這篇文章中,第一次把農村半醫半農的衛生員正式稱為“赤腳醫生”,毛澤東在當天的《人民日報》上批示“赤腳醫生就是好”。從此,“赤腳醫生”成為半農半醫的鄉村醫生的特定稱謂。赤腳醫生的興起是與當時在全國普遍開展的農村合作醫療密不可分的,赤腳醫生是合作醫療的忠實實踐者。新中國合作醫療的典型是一個叫覃祥官的人在鄂西長陽土家山寨創造的。覃祥官主動辭去公社衛生所的鐵飯碗,在大隊衛生室當起了記工分、吃農村口糧的赤腳醫生。農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醫療費,大隊再從集體公益金中人均提留5角錢作為合作醫療基金。覃祥官首創的看病吃藥不花錢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全國90%以上的農村推廣,惠及億萬農民。
《赤腳醫生手冊》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赤腳醫生?在那個政治第一的年代,必須是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子女,其次還要讀過書,最起碼要國小畢業。生動性、通俗性、實用性、針對性是課程講授必須考慮的。教授營養學知識,應避免“碳水化合物”是“能力的能源”這樣的講法,要說“糙米比白米補,燜飯比蒸飯補,吃蒸飯要吃米湯”等。
《赤腳醫生手冊》簡直就是一個“全科醫療醫藥”寶典,從常見的咳嗽、嘔吐到複雜的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從滅蚊、滅蠅的防病知識到核武、生化武器的防護;從針灸、草藥到常用西藥,無所不有。
在長達30年的歲月里,《赤腳醫生手冊》不僅在物質匱乏的時代為解決幾億人的醫療問題立下了汗馬功勞,也一直是中國人的全民健康指導手冊,它的發行量僅次於《毛澤東選集》。《赤腳醫生手冊》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先後被翻譯的文字達50多種,在全世界發行,時至今日,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書店裡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腳醫生手冊》。
“養得起、用得動、留得住”
赤腳醫生首先是農民,放下藥箱下地,背起藥箱出診,靠生產隊的工分生活,所以養得起;赤腳醫生就生活在村民中間,可以隨叫隨到,不分時間地點天氣狀況,加上良好的人脈關係,因而用得動;赤腳醫生戶口在村里,家眷在村里,社會關係在村里,不會像巡回醫療隊那樣來去匆匆,是留得住的醫生。

作者介紹

上海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浙江中醫研究所等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