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赤眉鎮古稱天寶鎮,因漢代
赤眉軍起義築寨駐紮而得名,地處
內鄉縣城西北17千米的湍河西岸,總面積151.23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1948年前後為赤眉區.1958年改為赤眉公社,1984年改為赤眉鄉,1995年改設為赤眉鎮。
赤眉為縣境西部北進深山之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末年,赤眉軍起義領袖樊崇率義軍西進長安途經此地,在此紮營築寨,故去後該地稱“赤眉”。明中葉以後,位於赤眉南部的平丘社集鎮逐步北移至赤眉,使赤眉集鎮形成似一城鎮的繁榮景象,故又稱赤眉城。
赤眉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歷代兵家常屯兵於此,西漢赤眉軍直取長安時,曾在此建營屯駐,留下“赤眉古寨”,明末李自成“七陷內鄉”曾屢破赤眉寨。抗日戰爭時期,省政府和省財政廳,一度遷此,內、淅(川)聯合縣委、內鄉縣委、地下黨豫西南地委學生委員會也曾設此,赤眉蘭田國小所在地素有“
小延安”之稱。
文物
赤眉境內地上地下文物極為豐富,上至中生代的白堊紀時期,下限至近現代,是內鄉文物景點最多的鄉鎮之一,僅恐龍蛋化石群就達近80平方公里,又有諸多恐龍骨感化石,其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是人類珍貴的科學遺產,又有小河、楊營、小寨古文化遺址和古代墓葬,有古老而粗大的國樹—銀杏樹(白果樹),有革命紀念地等。既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又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赤眉發現的大量
恐龍蛋化石群及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在國內引起轟動,名揚海外。建國後,省、地、縣文物考古部門,在赤眉寨寨基發掘出仰韶時期墓葬群,瓦棺葬及紅衣彩陶片、鼎、鬲、缽等古文物,表明早在商、周時代,此地已有人群聚居。
水文資源
赤眉鎮北部為伏牛山脈,最高點為流峪山。海拔535米。東部和西部為南北走向的淺山丘陵。湍河由中部自北向南流經,形成沖積地帶。境內建有斬龍崗中型水庫和老龍潭湍河截潛流工程,其渡槽為縣境內第一大渡槽,全長486米。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赤眉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以南陽黃牛、伏牛白山羊等為主的畜牧養殖業初具規模,以水果保鮮加工、機械鑄造、板材加工、橡膠製品為龍頭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是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確定的綠色產業示範區,也是全國最大的優質油桃生產基地。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達5億元,鎮財政收入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0元。
赤眉是中原古鎮、軍事重鎮,也是典型的林果大鎮,氣候適宜,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民風淳樸,政通人和,這裡是一塊有待於繼續開發的風水寶地。境內電力充沛、水利設施配套齊全,內鄉最大的河流湍河穿境而過,移動信號覆蓋全境。2001年赤眉油桃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03年赤眉油桃被國家認定為綠色無公害產品,被河南省確定為無公害水果標準化生產基地,香菇、木耳、山野菜、板栗、油桐、生漆等名優特產數不勝數,黃姜、山萸肉、天麻、金銀花等中藥材異常豐富。旅遊景點遍布全鎮,恐龍蛋化石遺址保護區、仰韶文化遺址、赤眉古寨等,標誌著赤眉歷史的悠久和輝煌。
基礎建設
經過努力,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形成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交通便利,緊臨312國道、寧西鐵路,S249省道、邵陽戰備公路、赤眉至袁店、赤眉至馬山口公路貫穿全境;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達,電力設施完善,現有水電站2座,總容量12萬KW變電站一處;通訊能力發達,固定電話裝機容量7500部,移動基站2處,聯通基站1處;水利資源豐富,湍河、長城河、宗北河貫穿全境,境內支流建有中小型水庫6座;信用社服務網點23處,儲蓄額1億元。
2012年以來赤眉新型農村社區
桃苑社區計畫投資4000萬元,已投入1600萬元,建成社區遊園、文體廣場一處,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社區托老院、160套徽派小高層房屋正在建設。該社區
風格獨特突出以高脊飛檐、白牆灰瓦徽派建築為主元素,打造獨具特色、彰顯山鄉風情的社區建築風格。
教育狀況
全鎮現有中國小18所,(其中國小14所,國中2所,聾啞學校1所,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1811人,在職教職工811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離退休教職工181人)。尤其是伏牛山南麓的赤眉鎮第三高級中學以五十五年的老教育資質,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先進型人才。
地圖信息
地址:南陽市內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