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漢語詞語)

赤眉(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眉,是一個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chì meí,指新莽末以樊崇等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因以赤色塗眉為標誌,故稱。語出《漢書·王莽傳下》:“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眉
  • 外文名:chimei
  • 拼音:chì meí
  • 注音:ㄔㄧˋ ㄇㄟˊ
  • 赤眉軍山東東部的一支農民起義軍
漢語詞語,赤眉軍,

漢語詞語

詞語釋義
1. 亦作“ 赤糜 ”。
1.指新莽末以樊崇等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因以赤色塗眉為標誌,故稱。
《漢書·王莽傳下》:“赤眉 樊崇 等眾數十萬人入 關 ,立 劉盆子 ,稱尊號。”
《漢書·王莽傳下》:“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顏師古 註:“糜,眉也。以朱塗眉,故曰赤眉。古字通用。”
唐 李白 《上雲樂》詩:“赤眉立 盆子 , 白水 興 漢光 。”
鄧漢儀 《枕煙亭聽白三琵琶》詩之一:“赤眉銅馬千秋恨,譜入鵾弦最感人。”
2. 泛指農民起義軍。
申涵光 《聞淮揚凶荒》詩:“昨歲 淮 揚 雨,秋禾掩碧濤。赤眉連 楚 塞,白骨亂江皋。”
陳偕燦 《聞粵西警》詩:“碧血青燐虛郡邑,赤眉黃霧滿鄉村。”

赤眉軍

新莽末年興起於今山東東部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名稱。主要領導人有樊崇徐宣,軍隊約一百三十四萬。為便於區別,用赤色染眉,故名。見綠林赤眉起義。赤眉軍是中國新莽末年起事的軍隊之一,因將眉毛染紅,示別於政府軍,故稱作赤眉軍。
赤眉軍於天鳳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東莒縣)起事,首領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與政府軍對抗。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其中主要由農民組成,大多不識字,因此以口頭傳令為主。組織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從事、卒史等名稱,大多延用漢朝鄉官的名稱。
隨著赤眉軍的發展,在地皇3年(22年)王莽派出王匡、廉丹率約十萬軍隊進攻赤眉軍,慘遭挫敗,赤眉軍發展到十萬人以上,勢力擴及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各地。23年,更始皇帝劉玄已即位並攻入長安,赤眉軍先是願意降於更始,但雙方隨即再度開戰,25年赤眉軍兵分兩路,由樊崇徐宣分別率領,進攻關中,並擁立漢城陽景王後人劉盆子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因為識字,任御史大夫。同時更始軍內部產生內爭,將領王匡投奔赤眉軍,隨即赤眉軍攻入長安,殺死劉玄
赤眉軍入長安時,當地殘破不堪,赤眉軍只能四處找尋糧食,遇大雪損失慘重,隨後被劉秀派將領鄧禹擊敗,赤眉軍遂決定離開關中,27年在崤(今河南洛寧)和宜陽再被劉秀軍打敗,樊崇投降,最後被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