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趙義

赤眉軍是中國新莽末年起事的軍隊之一。天鳳5年(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在莒(今山東莒縣)發動農民起義,起義軍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與政府軍對抗。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其中主要主要由農民組成,大多不識字,因此以口頭傳令為主。是新莽末年興起於今山東東部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名稱。為便於區別,用赤色染眉,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眉趙義
  • 性質:軍隊
  • 時間:公元18年
  • 事件:中國新莽末年起事
簡介,起義經過,

簡介

天鳳5年(公元18年)琅琊人樊崇在莒(今山東莒縣)發動農民起義,起義軍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與政府軍對抗。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其中主要主要由農民組成,大多不識字,因此以口頭傳令為主。是新莽末年興起於今山東東部的一支農民起義軍名稱。為便於區別,用赤色染眉,故名。赤眉軍是中國新莽末年起事的軍隊之一。

起義經過

當綠林軍在荊州一帶打擊官兵的時候,東方的起義軍也壯大起來。琅琊海曲(今山東日照縣)有個姓呂的老大娘,兒子是縣裡的一個公差,因為沒肯依縣官的命令毒打沒錢付稅的窮人,被縣官殺害了。這一來激起了公憤。有上百個窮苦農民起來替呂母的兒子報仇,殺了縣官,跟著呂母逃到黃海,一有機會就上岸打官兵。 這時候,另一個起義領袖樊崇帶領幾百個人占領了泰山。呂母死了後,她手下的人投奔樊崇起義軍。不到一年工夫,就發展到一萬多人,在青州和徐州之間來往打擊官府、地主。 樊崇的起義軍很講紀律,規定誰殺死老百姓就要被處死,誰傷害老百姓就要受罰。所以,百姓能擁護他們。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中的王匡是兩個人)和將軍廉丹率領十萬大軍去鎮壓樊崇起義軍。樊崇作好準備,跟官兵大戰。為了避免起義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雜,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塗上紅顏色,作為識別的記號。這樣,樊崇的起義軍得了一個別名,叫“赤眉軍”。 王莽的軍隊和赤眉軍打了一仗。結果,官兵打了敗仗,逃散了一大半。太師王匡的大腿被樊崇扎了一槍,逃了回去;將軍廉丹在亂軍之中被殺了。赤眉軍越打越強,發展到了十多萬人 。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分別在南方和東方打敗王莽軍的訊息一傳開,別地方的農民也都活躍起來。黃河兩岸的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義軍有幾十路。有一批沒落的貴族和地主、豪強也趁機起兵,反對王莽。地皇3年(22年)王莽派出王匡、廉丹率約十萬軍隊進攻赤眉軍,慘遭挫敗,赤眉軍發展到十萬人以上,勢力擴及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各地。23年,更始皇帝劉玄已即位並攻入長安,赤眉軍先是願意降於更始,但雙方隨即再度開戰,25年赤眉軍兵分兩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別率領,進攻關中,並擁立漢宗室15歲的劉盆子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因為識字,任御史大夫。同時更始軍內部產生內爭,將領王匡投奔赤眉軍,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殺死劉玄。 當地殘破不堪,赤眉軍只能四處找尋糧食,遇大雪損失慘重。劉秀遂遣岑彭勸說朱鮪投降。起初朱鮪以曾主謀殺劉演及阻攔劉秀去河北之事,不敢降。劉秀向他明確表 示不計前嫌,朱鮪見外援已絕,洛陽孤城早晚將破,遂開城投降。十月,劉秀定都於洛陽,控制了關東的戰略要地,與西進的鄧禹,對關中的赤眉軍形成了夾擊之勢。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長安糧盡,赤眉軍決定向西發展,走隴上(今陝西隴縣)就食,尋找出路。但是,在那裡赤眉軍遭到隗囂的攔截和暴風雪的襲擊,凍死不少士兵,損失慘重,被迫退回。當赤眉軍離開長安西去時,鄧禹軍立即由上郡等地南下,輕而易舉地攻取了長安,但鄧禹並沒有致力作好防衛準備,忽見赤眉軍東返,匆忙派兵迎擊,結果大敗而歸,鄧禹慌忙退出長安,入據云陽(今陝西三原)。 這時,劉秀的軍隊已經扼守洛陽以西地區,截斷了赤眉東歸道路。27年在崤(今河南洛寧)和宜陽再被劉秀軍打敗,樊崇投降,最後被殺害 。堅持10年之久的綠林赤眉大起義至此失敗。這次起義推翻了王莽政權的腐朽統治,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