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石山苣苔

赤水石山苣苔

赤水石山苣苔(學名:Petrocodon chishuiensis Z. B. Xin, F. Wen & S. B. Zhou)是苦苣苔科、石山苣苔屬植物。多年生無莖草本石生植物。葉18-25,葉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7厘米,最寬處1.5-2.5厘米,基部狹楔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正面和背面密被帶白色長柔毛;聚傘花序2-8,鬆弛,腋生,1-3花;花冠管狀,白色具粉紅色底紋,顴形,長2.4-3厘米;蒴果線形,長5-6.5厘米,4裂,無毛。種子附生。花期9月下旬至11月,10月至12月結果。該種僅知道其分布於模式標本產地中國貴州省赤水市,生長在一個丹霞地貌的山谷的懸崖底部的潮濕和陰涼處。

赤水石山苣苔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石山苣苔屬的生物多樣性。由於種群規模小,人為威脅風險大,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類別和標準使用指南》(IUCN標準和請願委員會2019),該種被評估為“極危”(CR)。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2010年10月,中國科學院桂林植物園的辛子兵等研究人員在靠近四川的貴州省西北部採集到一個苦苣苔科的未知種。2020年,研究人員發表一文“Petrocodon chishuiensis (Gesneriaceae),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Guizhou, China”,正式命名該新種,其種加詞“chishuiensis”指的是該種的類型產地中國貴州省赤水市。

形態特徵

多年生無莖草本石生植物。葉18-25,螺旋密生於一基生蓮座上;葉柄長3-8厘米,密被白色絨毛;葉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7厘米,最寬處1.5-2.5厘米,基部狹楔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正面和背面密被帶白色長柔毛;側脈5-6,正背面都很明顯,在背面明顯凸起。
聚傘花序2-8,鬆弛,腋生,1-3花;花序梗長4-9厘米,密被白色柔毛;苞片2,對生,長圓形,長7-12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鈍,邊緣全緣,外面帶白色短柔毛,裡面疏生短柔毛;小苞片2,對生,披針形,長6-7毫米,寬約1.5毫米,邊緣全緣,外面帶白色短柔毛,裡面具稀疏的短柔毛;花梗約1厘米,被白色短柔毛。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等長,線形,長0.9-1厘米,寬約1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邊緣全緣。花冠管狀,白色具粉紅色底紋,顴形,長2.4-3厘米;花冠管長1.6-1.9厘米,寬1.5-4毫米;翅片2唇,正面唇短,2淺裂到中間,裂片長圓形或寬三角形,長約0.5厘米,背面唇3淺裂,卵形,中央的一長於側面的,長約1厘米,側面長約0.8厘米,在背面唇和花冠喉部上具2列明顯的橙黃色腺毛。雄蕊4,兩個較長的花絲貼生於距花冠筒基部約1.4厘米處,長花絲約0.9厘米;二短花絲生於花冠筒的離基部約1.3厘米,約0.8厘米;所有花絲線形,稍從中間到基部成拱形,粉紅色,密被具腺微柔毛,尤其在基部;囊背固定,腎形到橢圓形,長約1.8毫米,寬約0.8毫米,成對連貫,花萼在中間匯合,無毛,縱向開裂;雄蕊無或非常不顯著的。花盤環狀,高約1毫米;全緣。雌蕊密被腺狀短柔毛;線形,長1.8-2厘米,寬0.8-1.3毫米,1孔;胎盤2,頂板。花柱長約8毫米,約0.8毫米寬,具腺毛,柱頭2,卵形,約1.5毫米長,約0.8毫米寬,被微柔毛。蒴果線形,長5-6.5厘米,4裂,無毛。種子附生。花期9月下旬至11月,10月至12月結果。

近種區別

赤水石山苣苔的形態與湖南石山苣苔相似,但不同於湖南石山苣苔的地方在於,該種無莖(相對於莖長5-20厘米);葉片薄紙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7厘米(相對厚革質,卵形,長2-3.2厘米);葉柄長3-8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長0.5-2.5厘米;密被紅紫色短柔毛);苞片長圓形,長7-12毫米(相對披針形,長1-3毫米);花萼裂片線形,9-10×約1毫米(相對三角形披針形,3-5×約1毫米);雄蕊無或極不明顯(相對約長1毫米);子房長18-20毫米,無具柄(相對約10毫米長,明顯具柄)和蒴果無毛(相對密被短柔毛)。
赤水石山苣苔
湖南石山苣苔
赤水石山苣苔也類似於桐梓石山苣苔,但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葉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7厘米(相對於橢圓形到卵橢圓形,長2.5-4.5厘米);苞片2,長圓形,7-12毫米長(相對苞片3,卵狀披針形,長1-2毫米);花萼裂片線形,9-10×約1毫米(相對線形披針形,3-5×約0.5毫米);花冠白色帶粉紅色的點,在背面唇帶明顯的兩行上的桔黃色腺毛(相對於淡紫色,帶深紫色斑點在背面唇);子房線形,18-20×0.8-1.3毫米(相對圓柱形,約8×約2毫米);果長6.5厘米(相對與1.5-2.5厘米長),蒴果無毛(相對濃密短的柔毛)。
赤水石山苣苔
桐梓石山苣苔
赤水石山苣苔在形態上還與吳氏石山苣苔相似,其不同點在於,該種無明顯根莖(相對於經過多年的生長,其根莖長度可達30厘米或更長);葉片長圓形或倒披針形(相對卵圓形至長圓形)和有鋸齒(相對邊緣明顯波狀和密被纖毛);聚傘花序1-3花(相對於通常4-10花或更多);花葯無毛(相對疏生半透明腺體毛)和雄蕊無毛或不明顯(相對淡紫色,棍棒狀,無毛)。下表是該種與同屬三種的詳細比較。
赤水石山苣苔
吳氏石山苣苔
四種石山苣苔屬植物詳細比較
特徵
赤水石山苣苔
湖南石山苣苔
桐梓石山苣苔
吳氏石山苣苔
根莖
長5-20厘米
有,可達30厘米,經過多年的生長或更長
葉片
薄紙質,長圓形或倒披針形,密被鋸齒,側脈5-6對,長5-7厘米
厚革質,卵形,長2-3.2厘米
紙質,橢圓形至卵橢圓形,長2.5-4.5厘米
橢圓形至長圓形,長6-10厘米,全緣到不顯著或顯著波狀和密被柔毛,側脈4-5對
葉柄
長3-8厘米,具白色柔毛
長0.5-2.5厘米,被紅帶紫的短柔毛
長1-4.5厘米,被白色短柔毛
長可達約4厘米,密被白色短柔毛
苞片
2,長圓形,長7-12毫米,外面帶白色短柔毛,裡面疏生短柔毛
2,披針形,長1-3毫米
3,卵圓形至披針形,長1-2毫米
披針形,長10毫米。兩面被密被多細胞長柔毛。毛長約1.5毫米,約具3個細胞
花萼裂片
線形,9-10×約1毫米
三角狀披針形,3-5×約1毫米
線狀披針形3-5×約0.5 毫米
近線形,6-8×5-6毫米
雄蕊
缺失或極不明顯
長約1毫米
缺失或極不明顯
長約1毫米
子房
長1.8-2厘米,無柄
長約1厘米,有柄
長約0.8厘米,無柄
長約2厘米,無柄
蒴果
無毛
被短微柔毛
被短柔毛
被短柔毛

產地生境

截至2020年,該種僅知道其分布於模式標本產地中國貴州省赤水市,生長在一個丹霞地貌的山谷的懸崖底部的潮濕和陰涼處,海拔730-752米。

主要價值

赤水石山苣苔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石山苣苔屬的生物多樣性,具有較大的科研價值。

保護現狀

赤水石山苣苔僅發現中國貴州赤水市的一個種群。它顯然是稀缺的,這個種群占地面積非常小,在一塊岩石上,估計有20平方米,表面為峽谷狀丹霞地貌。顯然,這個面積為明顯低於IUCN最小的AOO單位(物種占有面積單位)4平方千米(2×2平方千米方格)。該種在唯一的地點種群數量不到60株。研究人員實地考察了該地區的周邊環境。該種群臨近景點,面臨遊客的威脅,直接表明該物種面臨極高的風險瀕臨滅絕,因此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類別和標準使用指南》(IUCN標準和請願委員會2019),該種被評估為“極危”(C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