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中藥)

赤小豆(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小豆 ,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u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taris Ohwi et Ohashi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赤小豆
  • 別稱:赤豆、紅小豆、亦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豆目 
  • :豆科
  • :豇豆屬
  • :赤小豆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江西,後者在部分地區均產
  • 採收時間:秋季果實成熟時
  • 用 量:9~30g
  • 毒 性:無毒
  • 貯 藏:置乾燥處,防蛀
入藥部位,性 味,歸 經,功 效,主 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禁 忌,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 地,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 味

味甘、酸,性平。

歸 經

歸心、小腸經。

功 效

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主 治

用於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相關配伍

1、與豬苓、澤瀉、茯苓皮等同用,用於水腫脹滿、腳氣浮腫等症。
2、與麻黃、連翹、桑白皮等同用,用於濕熱黃疸輕症。
3、與赤芍、連翹等同用,用於瘡瘍腫毒之症。

用法用量

9~3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禁 忌

陰虛津傷者慎服。

炮製方法

秋季果實成熟而未開裂時拔取全株,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生理特性

1、赤小豆:呈長圓形而稍扁,長5~8mm,直徑3~5mm。表面紫紅色,無光澤或微有光澤;一側有線形突起的種臍,偏向一端,白色,約為全長2/3,中間凹陷成縱溝;另側有1條不明顯的棱脊。質硬,不易破碎。子葉2,乳白色。氣微,味微甘。
2、赤豆:呈短圓柱形,兩端較平截或鈍圓,直徑4~6mm。表面暗棕紅色,有光澤,種臍不突起。

產 地

1、赤小豆:主產於廣東、廣西、江西等地。
2、赤豆:大部分地區均產。

相關論述

1、《別錄》:療寒熱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脹滿,吐逆卒。
2、《本草綱目》: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食。搗末同雞子白,塗一切熱毒癰腫。煮汁,洗小兒黃爛瘡,不過三度(權)。縮氣行風,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士良)。散氣,去關節煩熱,令人心孔開。暴痢後,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辟瘟疫,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和鯉魚、蠡魚、鯽魚、黃雌雞煮食,並能利水消腫。
3、《本經》:下水腫,排癰腫膿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