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是指1930年11月至1931年2月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10軍反擊國民黨軍對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圍剿”的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
- 發生時間:1930年11月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是指1930年11月至1931年2月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10軍反擊國民黨軍對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圍剿”的作戰。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是指1930年11月至1931年2月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10軍反擊國民黨軍對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圍剿”的作戰。事件經過1930年11月,國民黨調集4個師的兵力,企圖消滅紅10軍於根據...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反“圍剿”,是指1930年11月至1931年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紅10軍反擊國民黨軍對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圍剿”的作戰。事件經過 1930年11月,敵軍調4個師對贛東北蘇區進行“圍剿”。28日,紅十軍在萬年縣珠山橋擊潰敵1個團,接著東進,於12月18日攻克上饒,全殲集中在該城的玉山、廣豐、弋陽等5縣靖衛...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閩浙贛蘇區紅軍在福建、浙江、江西3省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閩浙贛蘇區是由贛東北蘇區逐步發展形成的。1930年11月,國民黨軍在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的同時,以約4個師的兵力,對贛東北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企圖殲滅紅軍第10軍於蘇區中心葛源地區。中...
紅十軍在中共贛東北省委領導下,接連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多次“圍剿”,在保衛贛東北蘇區的基礎上,又將紅色區域擴展到閩北、浙西,開闢了閩浙贛蘇區。1932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決定將上年11月成立的中共贛東北省委更名為閩浙贛省委。12月成立閩浙贛省軍區,統一領導紅十軍、地方武裝及民眾武裝。閩浙贛根據地第四次反“...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創建的革命根據地,1928年6月,以磨盤山為中心的贛東北根據地初步建成。1928年1月,在以方誌敏為書記的中共弋橫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發動了江西東北地區弋陽,橫峰地區的農民起義,成立了弋陽縣工農民主政府和工農革命軍第二軍。1928年6月粉碎了弋陽等縣靖衛團的進剿,工農革命軍...
1930年7月,中共信江特委與原已成立的中共贛東北特委合併,成立新的中共贛東北特委,直接隸屬中共中央領導。接著,成立贛東北特區革命委員會。與此同時,閩北崇安蘇區也與贛東北蘇區合併,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範圍擴大到閩北地區。1931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設立贛東北省的決定,中共贛東北省委和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先後...
弋橫農民暴動勝利後,為保存革命力量,起義部隊撤向弋橫交界的山區。邱金輝堅決擁護方誌敏、邵式平等在贛東北山區建立根據地,發動民眾,開展武裝鬥爭的主張,並參與指揮了金雞山阻擊戰,消滅國民黨軍一個連,粉碎了敵人對起義部隊的第一次圍攻。面對敵人的圍攻和艱苦的鬥爭環境,邱金輝率領游擊隊,依靠廣大農民民眾,用...
翌年2月,景德鎮城鄉黨組織遭到破壞,余金德受贛東北特委安排,暫避餘干縣老家並協助中共餘干縣委開展工作。5月16日,五雷地區公開建立餘干縣蘇維埃政府,以及區、鄉、村蘇維埃政權,余金德參與這些政權的創建工作。1930年5月,方誌敏得知余金德在餘干,便派王永興把他接到信江蘇區。從此,余金德便和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
第二十一師駐贛東北的概述 李仙洲 獨立第四十五旅“圍剿”紅軍攻占崇安紀實 張鑾基 率部駐防貴溪參剿往事回憶 樊崧甫 阻截方誌敏北上抗日先遣隊戰役的回憶 王耀武 贛粵閩湘鄂“剿共”軍預備軍總司令部報告 陳調元 衢屬邊區黨務特派員辦公處的幾件往事 劉崇朴 第五章 “圍剿”鄂豫皖邊區革命根據地 綜述 第四十六師...
第十八師第五十二旅旅長戴岳在貴溪、餘江、弋陽等地進行了更大的嘗試,在蘇區的外圍交通要衝地勢較高處修建碉堡,堡內儲備好糧食、柴、水等生活必需品,並搭建廠棚,收容逃亡地主,對贛東北紅軍的發展起到極大的限制作用。實施 國民黨第一次“圍剿”失利後,軍政部長何應欽取代魯滌平,主持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
三、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第六節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一、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 二、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準備 三、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和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 第三章其他革命根據地 第一節閩浙贛(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一、磨盤山革命根據地的...
與此同時,開闢和創建了湘鄂西、海陸豐、鄂豫皖、湘鄂贛、湘贛、贛東北、左右江以及贛南、閩西等蘇區。隨著革命力量的增長,中國共產黨內“左”傾思想有所發展,中共中央一些領導人過高地估計革命的力量和過分誇大統治階級的危機,以為新的革命高潮已經到來。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
1930年,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形成,並建立了紅十軍,黃道任贛東北蘇維埃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贛東北特區委常委、組織部長。1931年7月,黃道調任中共閩北分區區委書記後,致力於重建紅軍,成立了閩北獨立團,他兼任閩北軍分區政委,領導閩北蘇區軍民打退了數萬國民黨正規軍的多次“圍剿”,擴大了蘇區,保衛了人民政權,使...
後來汪克明找到湘鄂贛東北軍分區,隊伍編為游擊第三大隊,汪克明任政委。汪克明率領游擊第三大隊到華林山,建立了根據地。有一次,一個土豪給汪克明的部隊送來一擔銀圓,汪克明一問,才知道這個土豪是準備將銀圓送給另一個游擊隊,錯送到汪克明的部隊。汪克明得知附近還有游擊隊,非常高興,想法找到了他們。兩支部隊合...
貴余萬暴動,在贛東北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其重要意義是:(一)貴余萬暴動,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顯示了農民團的力量,使人們增強了推翻舊世界的信心和勇氣。(二)貴余萬暴動,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為“方誌敏式”革命根據地的成功創建準備了條件。(三)貴余萬暴動,創建了一支革命武裝。(四)貴...
”這樣,就明確規定了蘇區中央局只是中央的派出機構,指導的也只能是江西、閩粵贛、湘東南、湘鄂贛、贛東北等五個省委的工作,而不是全國各蘇維埃區域的工作。為答覆蘇區中央局第一次擴大會議所提出的增選彭德懷等五人為委員一事,8月30日,在《關於中央蘇區組織問題的決議》中,中共中央明確答覆:“中央局的成分以...
為了實現中共蘇區中央局關於向贛東北蘇區擴展的戰略目標,江西省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中央蘇區東北各縣。為此,1933年1月下旬,按照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1月11日電令,繼省委之後由興國遷寧都縣城北劉坑鄉七里坪村賴翠庭翁祠。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從1934年1月起,南豐、廣昌、赤水、崇仁、宜黃、永豐、公略、峽江等...
第二節 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三次反“圍剿”一、第一次反“圍剿”二、第二次反“圍剿”三、第三次反“圍剿”第三節 湘贛、湘鄂贛、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一、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二、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三、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第二編 抗日戰爭 第三編 人民解放戰爭 附...
1930年7月,中共信江特委改稱中共贛東北特委,並組成紅軍第10軍,周建屏任軍長,吳先民代政治委員(後邵式平任政治委員),同時成立中共紅10軍前敵委員會,胡庭銓任書記。8月,信江蘇區改稱贛東北蘇區,閩北蘇區劃歸贛東北蘇區。1930年11月至1931年5月,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1931年3月,贛東北省...
這一時期,廣東省海陸豐革命根據地、海南島工農紅軍、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湘鄂邊工農革命軍都有“紅色戲劇”萌發。許多革命領導人很重視革命戲劇的教育作用,如彭湃在海豐縣親自領導組織了白話劇(即廣東方言話劇)劇團,方誌敏在贛東北主持創作並登台主演了大型話劇《年關鬥爭》。1932年9月,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成立了工農...
1929任南京教導團籌備處中校教官,翌年任浙江省教導團團長,曾奉命率部參與圍剿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在與工農紅軍作戰時,目睹紅軍與工農民眾的血肉聯繫,發現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惡意宣傳完全相反,決心不再和紅軍交戰,乃將部隊調回杭州。後部隊改編為教導第四師特務團,他任代理旅長。“九一八”事變後,調任稅警一團上校...
信江軍政學校於1931年3月遷往橫峰葛源。同年秋,為紀念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和工人運動領袖楊殷兩烈士,學校易名為“彭、楊軍事政治學校”。1933年初,贛東北蘇區與中央蘇區連線後,“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五分校。1934年10月,贛東北紅軍反五次“圍剿”失利,紅軍離開根據地北上,軍校結束最後...
江西省委在檢閱全省1932年工作時,認為興國縣“在革命競賽中有著最好的成績,獲得了光榮的全省總錦標”。1933年春,鐘世斌參加了贛東北蘇區巡視參觀團赴弋陽等地區的參觀學習。回來後,調任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是在全省廣泛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農運工作,使這一新區的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很快...
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金林等紅軍獨立團領導人經過認真研究,決定率領部隊經浙江孝豐開往江西,與在贛東北堅持武裝鬥爭的方誌敏部會合。1930年11月底,王金林率領紅軍獨立團和廣郎兩縣的部分赤衛隊員,從廣南月克衝出發,經建平壋到達孝豐的門東村(今安吉縣文岱村)。部隊在這一帶打土豪住了幾天。
早期的革命鬥爭 勝利的大罷工 “巍然獨立”的小“小莫斯科”工農聯合,支援北伐 五、贛東北:方誌敏式的革命根據地 從兩條半槍開始的工農武裝割據 毛澤東稱許它是“蘇維埃模範省”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壯舉 為了可愛的中國 六、紅色江西,輝耀中華 為有犧牲多壯志 共和國情系紅土地 紅色歷史的無窮魅力 參考書目 後記 ...
歷任浮梁(今屬景德鎮)司務長,贛東北紅軍學校團支部書記,弋陽第四游擊大隊政治委員,貴(溪)余(江)萬(年)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贛東北赤色警衛師第1團團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獨立第10團政治委員,紅10軍第82團連政治指導員等職。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作戰。1933年1月隨紅十軍轉入中央...
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三軍團某部三連戰士,參加了閩贛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1934年7月編入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七軍團十九師)長征北上,皖南失敗後編為工農紅軍挺進師轉戰閩浙贛邊區,參加了閩東、浙南革命根據地和閩北、贛東北、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三年游擊戰爭。...
1921年,赴南昌一中就讀。後入武漢軍校學習。1926年,隨北伐軍進軍江西。大革命失敗後,參加了南昌起義。不久,因病回鄉,參加與領導了星子武裝暴動。1928年4月,參與創建贛東北紅軍。同年6月,任工農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第一營第一連連長。在粉碎敵對弋橫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局部“圍剿”的鬥爭中,率部與...
游擊大隊對保衛蘇區,保衛土地革命運動,反擊敵人進攻起到了重大作用。周賡年在每次戰鬥中,總是身先士卒,出生入死,用自己的行動譜寫著一首首壯麗的詩篇,贏得了戰士和民眾的信賴與愛戴。他的名字和游擊大隊的名字維繫在一起,聲震贛北大地。1930年4月13日,贛東北工農紅軍游擊第一大隊在大隊長周賡年的帶領下...
10月,中原大戰結束,率第五師一部進攻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在磨盤山、眾埠街、株山橋、芳家墩、漆工鎮等地與紅軍激戰。爾後,升為第五師中將師長,移駐宜黃。 1931年1月熊式輝離任後,接任陸軍第五師師長,兼任贛北“剿匪”司令部司令,1931年4月,胡祖玉率部參加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圍剿”。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