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內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內1
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2。
他人尚相勉3,而況我與君4。
黔婁固窮士5,妻賢忘其貧6。
冀缺一農夫7,妻敬儼如賓8。
陶潛不營生9,翟氏自爨薪10。
梁鴻不肯仕11,孟光甘布裙。
君雖不讀書,此事耳亦聞。
至此千載後,傳是何如人12?
人生未死間,不能忘其身。
所須者衣食,不過飽與溫。
蔬食足充飢,何必膏粱珍13?
繒絮足禦寒14,何必錦繡文15?
君家有貽訓16,清白遺子孫17。
我亦貞苦士18,與君新結婚。
庶保貧與素19,偕老同欣欣2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內:內人,白居易妻子楊氏。
- 相勉:互相勉勵。
- 而況:何況。君:尊稱,你。
- 黔婁:戰國時期隱士,家裡很窮困卻不肯出山作官,他的妻子安貧賢德,同他一樣安於此窘況,廝守不離棄。事見《列女傳》。固:本來。
- 賢:妻子美好的品德、高尚的節操。
- 冀缺:即郤缺。春秋時晉國大夫,曾從耕于田,其妻送飯田頭,二人相敬如賓。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 儼(yǎn)如:宛如,好象。
- 瞿(qú)氏:陶淵明之妻。爨(cuàn)薪:燒柴做飯。薪,柴火。
- 梁鴻:東漢人,家貧而有節操,妻孟光賢德,布衣荊釵,與之共甘苦,舉案齊眉。見《後漢書·梁鴻傳》。仕:做官。
- 何如人:如何人,怎么樣的人?
- 膏粱:肥肉和優質小米,指富貴人家精美的食品。珍:珍羞, 山珍海味。
- 繒(zēng)絮:粗劣衣服。繒,粗糙無花紋的綢子。絮,粗綿。
- 錦繡文:用絲線在綢緞上織或繡出美麗的花紋。錦,綢緞花帛。
- 遺:傳給。
- 貞苦:節操堅貞,生活艱苦。
- 庶:希望。素:高潔,清白。
- 偕老:共同生活到老。同欣欣:快樂同生。
白話譯文
夫妻之間生活一起,死後同葬起。
其他人對我們都關懷勉勵,何況你我還是夫妻?
戰國時的齊國隱士黔婁甘願窮也不出山做官,他的賢妻也跟著一塊心甘情願過貧困日子。
春秋時有一晉國人在冀這塊地方種田地,可妻子對他特別好二人相敬如賓。
陶淵明不會謀生計,可他的妻子瞿氏自己燒火做飯操持家務。
東漢隱士梁鴻棄官職,他的妻子孟光也隨其隱居穿百姓裙衣。
你雖然讀書不多,但也聽聞這類夫妻感情深的動人故事。
從那千年以後,傳承這種高尚品格的是什麼人?
人生不知何時死,可不能忘記修身正直。
人必須的物質欲望,不外乎足食豐衣。
蔬菜已夠填飽胃口,何必奢求珍貴的食物?
絲棉衣被已經能禦寒冷,何必奢求繡有花紋的錦織?
你祖上有遺教,將清白作為家產留給子孫。
我是一個堅貞刻苦的人,剛剛與你結婚。
希望從此與你過清貧與高潔的日子,一起白頭到老,一生快樂欣喜。
創作背景
詩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童年家貧,遊學四方。二十九歲進士及第,以後三十歲、三十五歲連中戶部和尚書省兩次特科考試。直到元和二年(807年)春,三十六歲的詩人才與楊虞卿的從妹楊氏結婚,此詩就是新婚後不久詩人寫給妻子楊氏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是詩人對妻子的告誡和表白。開頭直接了當,旗幟鮮明,一語破的,將全詩一下提到一定的思想高度。“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詩人開篇直抒胸臆,表達願意與妻子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的婚戀態度。這種態度嚴肅認真、真實動情,富有感染力。“他人尚相勉,而況我與君?”這一反問使前面的共生死之說顯得愈發不可動搖。接下來詩人用四位賢者及妻子的事例說明什麼樣的夫妻才算楷模,教育楊氏向古代的賢婦人典型學習:黔婁不追求名利,妻子也不貪圖物質;冀缺由貴族變成農民,妻子一樣尊重體貼;陶淵明棄官歸隱,妻子翟氏照樣操持家務;梁鴻不肯當官,妻子也沒嫌棄家貧。詩人用淺顯直白的語言交代了四對夫婦的純樸愛情,提倡相敬如賓、安貧樂道的精神,希望楊氏能以她們為榜樣,繼承好傳統。事例妥貼,用得自如,文字流暢,使詩人一片誠意表達得十分充分。詩文接著由典型轉入現實生活,說明怎樣過安貧的日子,衣食溫飽即可,不要追求奢華生活,粗衣蔬食,勤儉持家。“君雖不讀書,此事耳亦聞。至此乾載後,傳是何如人?”詩人一個設問,既是在問楊氏,也是在問自己。詩人在表達自己對妻子的真誠愛情態度的同時,也給妻子傳遞自己對待今後生活的理念:安貧樂道。“人生未死間,不能忘其身。”人活在世上,不能形同行屍走肉,要做一個“獨善身”的人。這是詩人對愛妻的要求,也是對後人的諄諄教導。接下來六句,詩人進一步論述安貧樂道的觀點:在人生的道路上,簡單地追求“溫飽”兩個字。有蔬菜飯食就可以,不必追求什麼美味佳肴;粗麻布衣暖和就行,無須追求綾羅綢緞。兩個“何必”,一個先祖的貽訓,一個自己是“貞苦士",有道理,有事實,反覆申訴了自己的懇求,在家常絮語中表達淡泊富貴名利的思想。最後,詩人又用楊氏的家祖事例進一步闡述,希望和妻子一道同甘共苦。“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無論今後貧窮還是富有,願與你白頭到老,這是對全文的概括,也是作者的最高祝願,是詩人真摯的情感誓言,使整個作品形成完整的形象。
全詩語言樸實,如敘家常,以古比今,從遠到近,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層次清晰又以一氣貫注,似乎為妻子講家訓,雖然字裡行間更多的是夫妻的倫理道德,是婦道,缺乏新婚燕爾的情感波濤和心靈震撼,同時卻以言辭的懇切和坦率打動人心,自成風格,讀來親切感人,表現了詩人高尚情操。
名家點評
- 西安文理學院教授師長泰:用典貼切,情感誠摯。(《白居易詩選評》)
- 文藝評論家馬瑋:該詩用議論的筆調錶達了作者的婚戀觀和人生觀,並對新婚妻子楊氏委婉地提出了要求:安貧樂道,相敬如賓。詩中也表現了白居易對妻子的一種尊重和體貼,我們可以把這首詩看作是白居易的婚姻宣言。(《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白居易》)
- 南京大學中文系副研究員嚴傑:詩中抒發懷抱,舉前人為榜樣,以甘於清貧、白頭偕老相勉。(《白居易集》)
-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許自強:這是白居易新婚後寫給他妻子的慰勉詩。表達了詩人高尚的愛情觀和人生觀。(《中外愛情名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