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六年(1917年),以唐繼堯為首的雲南軍政大員為紀念賽典赤·贍思丁,在原清康熙年間修的墓冢址上重新修建為紀念冢。
1981年,五里多國小捐資整修,復原了紀念冢冢地台基、石階等處,並在四周遍植花木。
1984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決定撥款3萬元修複賽典赤·贍思丁墓。修復工程於1986年2月完成。
遺址特點
賽典赤·贍思丁墓分兩處,其中賽典赤·贍思丁真身墓位於昆明北郊馬耳山馬家庵村;鹹陽王·贍思丁衣冠冢位於昆明市民航路國小西南側,民國六年(1917年),以唐繼堯為首的雲南軍政大員為紀念賽典赤·贍思丁,在原清康熙年間修的墓冢址上重新修建的紀念冢。
1986年2月,賽典赤·贍思丁真身墓修復後,四周用石砌成,長2.9米,寬1.4米,高1.8米。墓頂培土成半圓;墓南面立有墓碑,墓上部為半形,刻有阿拉伯文字,下部正中用中文書寫“元鹹陽王賽典赤贍思丁墓”11個大字,左上側書“生於一二一O年,卒於一二七九年”兩行小字,右下側書“雲南省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二月立”兩行小字。墓地四周有圍欄,墓地內遍植樹木花草。
民國六年(1917年),重修後的紀念冢為長方形石砌高冢,高約2.7米,長2.3米,寬1.3米,上有石刻屋檐蓋板,四面鑲碑石。1981年,五里多國小捐資整修,復原了冢地台基、石階等處,並在四周遍植花木。
文物遺存
賽典赤·贍思丁紀念冢四面鑲碑石,正面刻“元鹹陽王贍思丁”;左面刻《元史·賽典赤贍思丁傳》;右面刻民國六年(1917年),袁嘉穀寫的《重修鹹陽王陵記》,敘道:“近,滇人思慕於王,瞻拜憑眺,往往徘徊陵下,不忍去。”
歷史文化
賽典赤·贍思丁
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年)是元朝前期的政治家。又名烏馬兒,回族,原籍(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家族顯赫(阿拉伯語“賽典赤”意即“尊貴的聖裔”),受忽必烈重用。憲宗年間任燕京路總管時,鼎力資助忽必烈平定雲南。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出任陝西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為元軍攻打南宋理財備戰。在位三年,政績卓然;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在滇五年,理順機構,推廣文治,改革陋俗,獎勵農耕,興修水利,並改善同安南、緬等鄰國的關係。賽典赤·贍思丁逝世後,忽必烈追封其為鹹陽王。
研究價值
賽典赤·贍思丁墓是雲南地區重要的紅色資源,為研究和傳承賽典赤·贍思丁精神提供了資料。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賽典赤·贍思丁墓真身墓位於雲南省
昆明市北郊馬家庵村;紀念冢位於雲南省昆明市
官渡區吳井街道民航路國小西南邊(民航路與環城南路交匯處)。
交通信息
自駕:自雲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賽典赤·贍思丁墓真身墓,路程約47.9千米,用時約48分鐘;開車前往賽典赤·贍思丁紀念冢,路程約22.9千米,用時約3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