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美國貨”條款是指美國經濟刺激計畫中的第1640條款,該條款規定,在不違背美國對國際協定承諾的前提下,經濟刺激計畫支持的工程項目必須使用國產鋼鐵和其他製成品,除非聯邦政府認定購買美國鋼鐵產品或其他製成品成本過高,會損害公眾利益。附加條款中對購買“非美國產品”作了下述限定:美國鋼鐵產品或其他製成品數量不夠;購買美國鋼鐵產品或其他製成品成本高出用這些原材料從事項目總成本的25%。該方案還規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紡織品必須是真正的“美國製造”。在經濟刺激計畫其他條款中,也或明或暗有多處使用“美國貨”的規定,上述條款總稱為“購買美國貨”條款。但是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最終版振興方案在該條款里加入“本條款落實法律時,必須符合美國在國際協定下所負義務”的但書。修正後的法案也允許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若符合美國人民利益,也不一定以本國公司優先。雖然對購買美國貨的硬性規定進行了軟化,可實質還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1、台灣《經濟日報》報導,美國國會13日通過787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方案,引起國際公憤的“買美國貨”條款也包含在內。最後雖添加“不得違反國際貿易協定”的條款,反對人士仍憂心,此條款恐使美國公共建設支出增加四分之一,甚至可能引發全球貿易大戰。
2、 新華網北京2月16日電 (記者 程雲傑 徐興堂) 當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包含“購買美國貨”條款的巨額經濟刺激計畫時,他將為世界製造一個危險的先例,國際貿易環境很可能會因為貿易保護主義的迅速抬頭而急劇惡化,並導致世界經濟面臨更加嚴峻的衰退威脅。
3、《光明日報》評論:”購買美國貨“條款純屬飲鴆止渴
1、美國的經濟危機仍舊持續,而且不斷擴大
2、工廠大量倒閉,就職工作崗位的不斷減少,失業人口的不斷增加,
4、美國是典型的消費型國家,因為失業人口的增加,美國的消費指數不斷下降,人們都收緊口袋,造成了美國製造業的下滑,使得經濟循環惡化。
5、美國的投資減少,信心下降。
1930年6月,也就是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後,美國胡佛政府為了保護國內工業不受大量進口商品衝擊,提出並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開始對2萬餘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立即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同時引發對美國出品商品的報復,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使全球貿易幾乎中止,美國的經濟也由此下降了三分之二,一半的人失去工作。
“購買美國貨”條款是指美國經濟刺激計畫中的第1640條款,該條款規定,在不違背美國對國際協定承諾的前提下,經濟刺激計畫支持的工程項目必須使用國產鋼鐵和其他製成品,除非聯邦政府認定購買美國鋼鐵產品或其他製成品成本過高,會損害公眾利益。附加條款中對購買“非美國產品”作了下述限定:美國鋼鐵產品或其他製成品數量不夠;購買美國鋼鐵產品或其他製成品成本高出用這些原材料從事項目總成本的25%。該方案還規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紡織品必須是真正的“美國製造”。在經濟刺激計畫其他條款中,也或明或暗有多處使用“美國貨”的規定,上述條款總稱為“購買美國貨”條款。但是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最終版振興方案在該條款里加入“本條款落實法律時,必須符合美國在國際協定下所負義務”的但書。修正後的法案也允許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若符合美國人民利益,也不一定以本國公司優先。雖然對購買美國貨的硬性規定進行了軟化,可實質還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該條款既違背了WTO的宗旨、目標和基本原則以及WTO成員國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也違背WTO下多邊、諸邊或雙邊等多項協定。
首先,“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的宗旨、目標和基本原則。
第一,“購買美國貨”違背了WTO的宗旨。WTO(世界貿易組織)是1994年4月15日在關貿總協定(簡稱GATT,1947年成立)的基礎上成立的,其宗旨主要是提高世界人民的整體社會福祉,擴大世界貿易的發展,最優利用世界資源,確保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的貿易利益。美國的“購買美國貨”條款是在保護美國落後的產業和企業,美國一家知名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表明,“購買美國貨”條款僅能為美國鋼鐵業新增1000個就業崗位,但如果這一條款引發國際貿易戰,美國可能因此喪失6.5萬個就業崗位,其他出口國也將喪失更多的就業崗位,同時將增加美國政府財政支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歐文曾經舉過一個例子,20世紀90年代舊金山重修奧克蘭灣大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規定只能使用美國國產鋼鐵,最終讓一家美國企業中標,但該州的納稅人卻多支付了4億美元,而本來這筆錢可以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購買美國貨”條款會引發世界各國採取相應的措施,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大大降低世界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從而導致美國浪費納稅人更多的稅收。同時,美國作為WTO的創始成員國,並且是發達的WTO成員國,最早倡導貿易自由主義,在實施影響貿易的政策時,理應考慮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的貿易利益,但該條款卻損害了開發中國家和最不已開發國家的貿易利益。
第二,“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的目標。WTO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包括貨物、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及智慧財產權等內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邊貿易體系,使之可以包括關貿總協定貿易自由化的成果和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所有成果,推動自由貿易的發展。“購買美國貨”條款的實質是貿易保護主義,這種行為必將成為全球經濟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的導火所,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動搖多邊貿易體制,與WTO倡導的貿易自由化目標背道而馳。
第三,“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的基本原則。“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的非歧視貿易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條款。同時,“購買美國貨”條款造成美國本土企業的壟斷,限制了競爭,與WTO“促進公平競爭,致力於建立開放、公平、無扭曲競爭的自由貿易環境和規則”的基本原則相違背。
其次,“購買美國貨”條款侵犯了其他WTO成員國的基本權利,違背了WTO成員國的基本義務。
根據WTO的規定,其他WTO成員的產品和服務及智慧財產權在美國享受無條件、多邊、永久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以及國民待遇;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對美國作為發達成員出口的工業品及半製成品享受普惠制待遇。“購買美國貨”條款侵犯了其他WTO成員國的上述基本權利。其他WTO成員獲得的基本權利就是美國應當履行的基本義務,“購買美國貨”條款公然違背了這些義務。
再次,“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下多邊、諸邊或雙邊等的多項協定。
“購買國貨”條款從最初的醞釀到最終的簽署生效,在國際社會以及美國國內眾多壓力下,羞羞答答地加上了含糊其詞的“不違背美國對國際協定的承諾的前提下”,成為美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遮羞布,置“國際義務”於不顧。
第一,“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貨物貿易協定。雖然《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7年)》第3條(“國內稅與國內規章的國民待遇”條款)8.(a)規定,“本條的規定不適用於有關政府機構採購供政府公用、非商業轉售或非用以生產供商業銷售的物品的管理法令、條例或規定”。但美國政府實施的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行為,是非常複雜的對市場具有重大影響的行為,用WTO的“政府採購”內涵是不能涵蓋的,“購買美國貨”條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將可能實質性的違背WTO貨物貿易協定的多項規定。
第二,“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美國的投資刺激計畫多處涉及服務貿易領域。《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3條第1款規定,“第2條(“最惠國待遇”條款)、第16條(“市場準入”條款)和第17條(“國民待遇”條款)不應適用於關於政府機構為政府目的而採購服務的法律、法規或要求,而不是為商業轉售或為商業銷售提供服務之目的。”“購買美國貨”條款的目的是投資救市,影響的是市場,而不是“為政府目的”,因此,“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規定。
第三,“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美國的政府投資計畫由於規定了“購買美國貨”條款,將嚴重影響其他成員國在美國的投資行為,因此違背了WTO《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的相關規定。
第四,“購買美國貨”條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違背WTO《政府採購協定》。《政府採購協定》是一個諸邊協定,而非多邊協定,因此只對參加該協定的成員國生效,參加《政府採購協定》的締約方共有39個,大多為已開發國家。“購買美國貨”條款可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照顧本土企業,損害其他簽約方的利益。歐盟等發達成員雖然是WTO《政府採購協定》的簽訂方,但“購買美國貨”條款一出台後,立即遭到這些成員強烈反對。
第五,“購買美國貨”條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違背美國和其他成員國簽訂的雙邊協定。
最後,美國“購買美國貨”條款構成了所有其他WTO成員向WTO爭端解決機構起訴美國的訴因。
美國近6000億美元的政府投資行為,目的是為了提振市場,恢復經濟,是一個完全的市場行為,而且會對市場中的貿易和投資行為會產生持續的強大影響,不能單純的用WTO規則中的“政府採購”概念來界定,因此,“購買美國貨”條款違背了WTO的多邊、諸邊、雙邊協定的多項規定,任何一個WTO成員都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將美國訴諸WTO,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簡言之就是:美國“購買美國貨條款”的出台是新一輪保護主義浪潮的標誌,對全球共同合作抗擊經濟危機是一個阻礙作用,會引發全球保護主義的浪潮,不利於全球經濟的迅速復甦。
美國出台的經濟刺激計畫中的“購買美國貨”條款,是徹頭徹尾的貿易保護主義,一出台就遭到了各國的強烈反對。美國本身是這次世界經濟危機的始作俑者,作為世界經濟頭號強國,本應主動承擔起提振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的道義責任,但實際上它不但畏縮不前,甚至開歷史的倒車,率先實施“購買美國貨”政策,這種貿易保護主義行徑,必然導致其他WTO成員的報復和效仿,在當前的世界經濟危機背景下,對貿易保護主義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可以說是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浪潮的標誌。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結果必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害人不利己。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為保護本國利益,美國國會1930年6月17日出台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2萬餘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關稅,這種行為立即引起歐洲國家對美國產品的報復措施,引發了全球貿易大戰,全球貿易額從1929年的360億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120億美元。美國本土出口額則從1929年的52億美元左右,銳減到12億美元。貿易保護帶來的不是就業而是更多的失業,世界經濟將進一步陷入蕭條。1933年羅斯福推行新政,推出《互惠貿易協定法案》,並實行“最惠國待遇原則”,才使美國重回自由貿易軌道,世界經濟開始復甦,此後,歐美等已開發國家開始創立了多邊自由貿易體制,從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一路走來,世界自由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以史為鑑,自由貿易能夠使世界各國受益,貿易保護主義卻只能損害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自2008年底以來,隨著世界經濟危機的進一步蔓延,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層出不窮,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濫用WTO規則允許的貿易救濟措施,主要是指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即“兩反兩保”);二是使用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如有的國家提高了進口關稅,採取禁止或者限制進口、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據最新觀察,最近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等包括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在內的多國都出台了大量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連WTO不允許使用的傳統關稅壁壘、進口限制措施等都開始公然使用,反傾銷案件比同期增長40%,近兩個月印度連續對中國發起17起“兩反兩保”案件調查,貿易保護主義浪潮風起雲湧,世界貿易組織官員警告說,警惕世界經濟危機演變為政治動盪。
在經濟危機背景下,世界各國只有精誠合作,努力推動WTO為代表的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發展,才能儘快擺脫經濟危機,恢復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2001年11月發起的多哈回合談判確定了8個談判領域,分別是:農業、非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智慧財產權、規則、爭端解決、貿易與環境以及貿易和發展問題,是目前為止目標最宏偉、參與方最多的一輪多邊貿易談判。這場談判進行了7年之久,80%的成果已經達成,此次談判的難點在農業議題上,而關鍵又在美國。美國作為已開發國家成員應當儘快做出表率,推動談判的最終達成,推動自由貿易的發展,從而促使全球經濟走出貿易保護的陰霾,走進自由貿易的陽光地帶。
1、加拿大:加拿大總理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2、歐盟:歐盟痛批“買美國貨”不遺餘力,揚言條款一旦通過,將會報復,並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歐盟駐美大使布魯敦在華府直言,“歷史已向我們顯示”關閉市場的後果。他沒有明言什麼“歷史”,但無人不知,他指的是美國的保護主義法律和歐洲的報復引發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3、經合組織希望各成員國共同抗擊美國的購買美國貨條款。
4、中國光明日報也發布評論說,購買美國貨相當於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