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理論是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理論。銀行對於負債並非完全消極被動,通過購買資金,如同業拆借、再回購協定等,形成可控性較強的主動負債。購買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銀行購買資金的基本目的是增強流動性。單就增強流動性而言,銀行在負債方面的購買行為比在資產方面的管理行為要主動、靈活。②銀行的購買對象 (資金供應者) 十分廣泛,一般公眾、金融機構、企業、中央銀行、國際貨幣市場、甚至財政部門均可為銀行提供資金。③直接或間接地抬高資金價格,是實現購買行為的主要手段。④奉行購買理論的適宜環境是通貨膨脹條件下的負利率,也即在實物資產投資不景氣和金融資產投資繁榮並存條件下,通過 “購買資金” 擴張信貸規模,彌補低利差下的銀行利潤。⑤購買資金是適應銀行資產規模擴張需要的手段,銀行可以通過主動購買行為來應付日益龐大的貸款需求,而無需受存款數量的束縛。購買理論的出現,標誌著銀行業務經營觀念的更新。“變被動吸收存款為主動借款,變消極的付息負債為積極的購買負債”。購買理論使銀行家更富進取心和開拓精神。但是這種理論顯然存在著兩面性:一方面有助於商業銀行更加積極主動地吸收資金,增強銀行的競爭力,有助於擴大信用規模和推動經濟成長; 另一方面也刺激銀行盲目競爭,加重了債務危機和通貨膨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購買理論
- 外文名:Buy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