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檢驗管理階段

質量檢驗管理階段是從20世紀初至30年代末,是質量管理的初級階段,主要特點是以事後檢驗為主。美國學者泰勒提出按照職能的不同進行合理的分工,首次將質量檢驗作為一種管理職能從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建立了專職質量檢驗制度,並逐漸形成了制定標準(管理)、實施標準(生產)按標準檢驗(檢驗)的三權分立。

在理論基礎方面,形成了大量生產條件下的互換性理論和規格、公差的概念等,規定了產品的技術標準和適宜的加工精度。質量檢驗人員根據技術標準,利用各種檢測手段,對零部件和成品進行檢查,做出合格與不合格的判斷,避免不合格品進入下道工序或出廠,起到把關作用質量檢驗專業化的重要性至今仍不可忽視。只是早期的質量檢驗主要是在產品製造出來後才進行的,屬於事後把關。在大量生產的情況下,即使檢查中發現殘次品,由於事後檢驗信息反饋不及時,對生產者來說已經造成了很大損失,並且全數檢驗增加了質量成本。故又萌發出“預防”的思想,從而導致質量控制理論的誕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