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強國戰略

質量強國戰略即:“國家強,則質量必須強。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好字當頭,質量第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量強國戰略
  • 時間:2011年元月
  • 屬性:全國質檢工作會議
  • 對象:全社會形成共識。
概念介紹,國家戰略原因,兩會代表觀點,建議設立獎項,需要萬眾一心,

概念介紹

質量強國”戰略在2011年元月召開的“全國質檢工作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在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圍繞學習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討論,再次聚焦“質量強國”這一熱點話題,許多代表委員的建言,不僅令人深思,而且已然在全社會形成共識。

國家戰略原因

一、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是我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必然選擇
我國質量整體水平的提高滯後於經濟規模的增長。主要原因是企業提升質量的內在動力不足,自主創新和品牌創建能力不強,原創性產品和技術不多,生產和使用中資源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制約質量創新和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仍然存在。
二、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是國家強大的必由之路
在現代國際經濟發展史上,質量在大國崛起中扮演著重大的推進作用。德國、日本、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實踐表明,在社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解決發展速度的同時,必須解決發展質量的問題,必須把質量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來抓。
三、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的條件基本成熟
經過改革開放30餘年的發展,尤其是《質量振興綱要(1996~2010年)》實施十五年以來,我國已具備了實施“質量強國”戰略的基礎條件,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兩會代表觀點

江西省政協副主席陳清華委員在2011年“兩會”發言中提出“我國應將‘質量強國’上升為國家戰略”。陳委員認為,“質量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
質量強國戰略
吉林省政協副主席支建華委員也在發言中提出,要將“質量強國”確定為國家戰略。他建議中央將“質量強國”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儘快提出“質量強國”國家戰略。儘快制定並實施“質量發展綱要”,並在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質量強國”戰略。把質量統計指標納入國民經濟統計發布指標體系並對地方政府進行考核。
3月5日下午,陝西人大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人大代表馬克寧在發言中說,對報告感受最深的是質量和效益問題,建議將“質量強國”納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黨的十八大和質量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質量強國”戰略。
3月4日的政協小組發言中,劉漢元委員也提出了相同的觀點。劉漢元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品整體質量水平不斷提高,但製造業的整體質量水平仍滯後於經濟成長。產品質量事關中國產品的國際聲譽和國家形象,也是當今大國間經濟競爭的關鍵。“中國製造”必須做到由量到質的根本轉變。建議將“質量強國”作為國家戰略納入“十二五”規劃。

建議設立獎項

來自上海的政協委員蔡建國和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不約而同提交了一份內容相似的提案和議案:為重樹民眾對國貨品質的信心,建議設立“國家質量獎”。在蔡建國看來,更加注重產品質量,不僅是民生問題,而且應當成為一種國家發展的戰略。邵志清認為:十七大已提出“立足以質取勝”,“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要求,我國包括上海在內的22個省、直轄市先後設立了地方政府質量獎,調動了廣大企業積極採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追求卓越的熱情。在這種形勢下,一個代表國家最高層次的質量獎理應“呼之欲出”,成為各行各業的“標桿”。

需要萬眾一心

“質量強國”之所以在“兩會”成為“熱點”,是因為質檢事業的發展絕非是一個部門、一部分人的責任,“質量強國”需要萬眾一心,成為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成為國家繁榮昌盛的強大動力,只有全黨、全社會、全民族都能夠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為質量而戰,才能在不久的將來使中國經濟、中國產品、中國製造、中國品牌以其獨特的美麗身姿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