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大會

中國質量大會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提質增效升級,加快建設質量強國,2014年全國“質量月”啟動儀式於9月1日在北京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質量大會
  • 啟動時間:2014年
會議背景,會議過程,歷史影響,

會議背景

縱觀世界經濟大勢,全球市場各領域的競爭都越來越明顯且集中地體現為品牌競爭。數據顯示,已開發國家擁有全球90%以上的名牌;馳名世界的品牌產品產量不到同類產品的3%,但銷售額卻占到50%左右。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從市場規律的角度闡釋了品牌創造利潤和價值的能力。這是一條反映企業利潤率的曲線:橫軸由左至右代表著產業的上中下游,左邊是設計研發,中間是製造加工,右邊是品牌行銷;而縱軸則代表附加價值的高低。處於曲線兩端的兩個部分表現出附加價值高、利潤空間大的特點;而處在曲線中間弧底位置的部分,則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利潤微薄。
中國質量大會
“微笑曲線”的本質就是一條“附加值曲線”,即通過品牌技術提升製造的附加值。然而遺憾的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這么多年,目前經濟總量已經排名世界第二,但作為“世界工廠”,整箇中國製造業卻長期受困於“微笑曲線”低附加值的底部區域。製造業雖然規模宏大,表面風光,實際利潤卻薄得可憐。而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分工的大勢把“微笑曲線”的輪廓勾勒得更加清晰了。對於中國而言,做“世界工廠”絕非長遠發展之計,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努力向“微笑曲線”的高端攀升,才能逐漸在全球經濟中占據主動地位。
事實上,從“中國製造”的世界影響力來看,在全球化競爭時代,中國企業不缺乏產量優勢,也不缺乏品質優勢,中國能為眾多世界級品牌做代工(OEM)就是例證,但中國企業唯獨缺乏的是品牌競爭力優勢。而中國品牌長期積弱,其原因並不複雜。一方面,早期追求數量增長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依靠資源消耗、資金投入和廉價勞動力支撐,忽視了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而這種舊模式、舊思維至今還在一些企業中存在;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品牌支持,國內許多企業的業務以加工出口模式和替跨國巨頭們打工為主,只能“為他人做嫁衣裳”,樹立品牌的機會也拱手讓人。與此同時,各級政府中GDP至上論盛行,扭曲了自主品牌正常發育的市場環境,而市場層面許多消費者國貨意識不強,媒體輿論對自主品牌貶抑失據,這些都對自主品牌的成長形成掣肘。
對中國品牌積弱原因的分析,為完成“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提供了目標和方向。要知道,質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需要產品質量支撐,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產品質量,構建中國自主品牌的高質量平台,這是實現“轉變”的基礎;我們看到,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巨頭企業,多是科技型企業,這向人們表明,核心技術是品牌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所在,而抓好科技創新,也正是實現“轉變”的關鍵;品牌的建設和培育既需要企業自身夯實基礎,也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努力形成全社會都重視、關愛、維護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圍,這是實現“轉變”的保障。
依託自身職能,質檢系統在推動實現“轉變”過程中大有作為。發揮品牌帶動作用,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制定並實施培育品牌發展的制度措施,推動開展知名品牌創建工作,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做好這些工作,讓“中國品牌”展露迷人的微笑曲線,既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使命,也是我們最終成為“中國品牌”巨觀價值一部分的巨大榮耀。

會議過程

2014年9月15日,以“質量、創新、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質量(北京)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來自美歐等國家和地區及國際質量組織負責人,中外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等600多人出席。
李克強說,中國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必須推動各方把促進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經濟質量效益上來,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來,牢固確立質量即是生命、質量決定發展效益和價值的理念,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實現巨觀經濟整體和微觀產品服務的質量“雙提高”。
李克強總理強調,提升質量歸根到底靠企業。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講道德、講誠信的經濟。企業要堅守商業道德,擔起產品和服務質量的主體責任,在創新、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下功夫。
李克強指出,要努力構建全社會質量共治機制,堅持標準引領、法制先行,樹立中國質量新標桿。要加快相關法規建設,完善國家標準體系,推進強制性標準改革,提升標準和檢測的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公開產品和服務標準,確立中國質量對市場的硬承諾。鼓勵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優劣“用腳去投票”,舉報質量違法行為,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倒逼質量提升。

歷史影響

緊緊抓住提高質量這個關鍵,將推動中國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促進各國加強質量檢測、技術研發等方面合作,建立強有力的監管合作機制。中國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也將致力於構建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與合作體系,堅持倡導貿易自由化,不斷加大進口,不斷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吸引更多外國企業到中國市場公平競爭,在互利共贏的合作中實現共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