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關於切實解決中國小大班額問題的實施意見

 資陽市人民政府於2016年1月15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中國小大班額問題的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陽市關於切實解決中國小大班額問題的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16年1月15日
  • 發布單位:資陽市人民政府
全文,

全文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我市城鎮學校就學人數逐年增加,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大班額”現象,對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帶來了不利影響,同時也影響了人民民眾對教育工作滿意度的提升。為維護中國小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確保廣大師生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就解決全市中國小大班額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解決大班額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我市中國小大班額現象十分嚴重,問題突出,相當部分城鎮中國小校班額大大超過國家規定的班額標準。2014年底,全市班額50人以上66人以下“大班額”有2661個,占總教學班的比例為25.59%;班額66人以上“超大班額”1234個,占總教學班的比例為11.87%。國、省相關標準規定:國小最大班額一般不超過45人,中學(包括國中和一般普通高中)最大班額一般不超過50人,省級示範性高中最大班額不超過56人。結合各縣(市、區)人口規模及城鎮化建設進程,全市中國小需淨增標準教學班1199個,淨增學位55883個。
  以上狀況不僅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也制約了我市“兩基”工作的進一步鞏固提高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推進。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城鎮化進程中城鎮學校建設滯後,農村學校布局調整不合理,城鄉教育不均衡,校際間差距大,學校招生不規範等。各縣(市、區)要站在關注民生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大班額現象的危害性和解決大班額問題的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力爭通過較短時間的努力取得實質性成效,為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
  二、目標要求
  堅持“政府主導、以縣為主、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重點解決超大班額,重點控制新生班額,利用三年時間,逐年化解現有大班額,到2018年,全部解決全市大班額問題。從2016年起,中國小起始班額原則上控制在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之內,逐步消除70人以上特大班額,到2017年全市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18年底,全市中國小校所有班額都控制在國家規定的標準範圍內。各縣(市、區)按照上述目標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採取切實措施,確保目標要求按期實現。
  三、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認真履行政府辦學責任,擴大城鎮教育資源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是解決大班額問題的責任主體,要加強領導,統籌協調,進一步明確發展改革、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規劃、機構編制和教育等相關部門的職責,切實解決好學校規劃、資金投入、校舍建設改造、教師配備等方面的問題,並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為解決中國小校大班額問題創造必要的條件。
  1.加強城鎮學校規劃建設,擴大城鎮學校容量。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把中國小建設納入城鎮發展的總體規劃,根據城鎮建設發展規劃和人口不斷增加的新情況,科學制定和調整學校發展規劃和建設計畫,適度超前新建和改擴建必須的中國小校,全面實施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和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確保中國小校容量滿足當地學齡人口不斷增加的需要。要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現城鎮學校與城市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確保學校建設用地、資金撥付等落到實處。新區建設中,要預留教育用地或建設適當規模的各級各類學校,避免增加新的大班額。
  2.調整中國小校布局,改造和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小以鄉鎮為主、國中向片區集中、高中向縣城集中”的思路,進一步調整農村中國小布局。在堅持學生就近入學的前提下,農村國小要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確需拆除的要堅持先建後拆、平穩過渡的原則。推進寄宿制學校建設,全面保障基本生活設施和教學條件。要統籌安排農村學校各種建設項目資金,“十三五”期間,新建、改擴建一批城鄉中國小校,切實化解學校大班額問題。
  (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1.加強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最佳化教師配備,解決農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缺編現象,採取公開招聘和選聘方式,力爭3年內配齊學科緊缺教師。提高農村教師補貼並落實工資待遇。加大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力度。加大農村學校校長、教師培訓力度,增加教育培訓經費,組織教師外出觀摩交流學習,培養骨幹教師,確保3年內每人培訓不少於220學時。加強農村教育教學管理,增強對農村學校校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
  2.加強薄弱學校信息化建設,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整合各方資源,加大對學校基礎能力建設的投入力度。到2017年底,全市所有中心完小以上學校實現網路光纖接入且頻寬不低於10M,所有班級配備多媒體,人人擁有實名制學習空間,全面實現“三通”;完善市縣兩級中心機房建設,實現市、縣、校三級互聯互通,逐步形成本地優質特色資源並實現共建共享,促進教育公平。
  (三)加強招生管理,規範辦學行為
  1.規範招生秩序,嚴控起始班額及規模。義務教育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併合理確定轄區內各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規模、招生範圍和招生計畫,嚴控中國小起始年級班額和規模,妥善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確保適齡少兒均衡分布到校並就近入學。要進一步改進普通高中招生考試辦法,繼續實行優質高中招生計畫50%的名額均衡分配到區域內各國中的辦法。同時,要加強對中國小校招生工作的管理,督促學校嚴格按照規定的招生範圍、招生計畫招生,不得擅自跨區域、超計畫招生。
  2.加強學籍管理,減少學生無序流動。健全中小學生學籍檔案,做好學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嚴格執行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規定,防止因隨意轉學、插班等造成大班額。確需轉學、借讀的,要嚴格履行相關手續,由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區域內學校學位情況予以統籌解決。義務教育學生轉學的,須持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的身份證明,就業、居住證明等有關材料,向轉入地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申請轉學,經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核准後,按照“國小相對就近,國中相對集中”的原則,統籌安排到有學位空缺的學校入學。
  (四)多措並舉,逐步解決“擇校熱”問題
  1.做好學生家長宣傳解釋工作,逐步解決“擇校熱”問題。“擇校熱”是造成大班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加強宣傳解釋,通過家長會、諮詢指導等活動,利用電視、網路等媒體,做好信息公開,有理有據地消除家長和學生的顧慮,引導其就近入學,不盲目擇校。
  2.建立學校聯盟,促進學校間優勢互補。各縣(市、區)城區中國小和中心鎮中國小都要對口與一所農村薄弱學校建立學校聯盟。對於教研水平、教育質量處於不同層次的學校實行統一管理,教學常規統一要求,教改教研統一組織,教學質量統一評價,教育資源最佳化配置,充分發揮名校和優質教師資源的引領、輻射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逐步縮小校際間差距,緩解“擇校熱”問題。
  3.加強校長、教師交流,縮小校際間差距。各縣(市、區)應積極研究制定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辦法。從2015年開始,每年教師交流數應達到縣域內教師總量的5%,確保三年內教師交流總量達到教師總數的15%。校長交流輪崗達到一定比例。堅持縣(市、區)城區及中心鎮教師評聘高級和名、特教師須有在當地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一年以上任教經歷的制度。鼓勵優秀教師紮根農村,順向流動。適當提高薄弱學校、農村學校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名、特、優及表彰獎勵的比例,適當放寬其評比條件。積極組織特級教師、知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開展巡迴送教下鄉活動,面對面指導農村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和教研教改。
  (五)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發展扶持民辦教育
  1.制定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辦學的各項優惠政策。對新建、擴建民辦學校,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實行行政劃撥並優先安排;捐資舉辦的民辦學校和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以及其他優惠政策;在水、電、氣等公用事業性收費方面,民辦學校執行與同類公辦學校同等的價格政策。
  2.給予民辦教育發展專項支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補助管理規範的民辦學校辦學,扶持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民辦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供專項補貼、購買教育服務、建設民辦教育公共管理信息服務平台,扶持有特色高質量民辦學校發展。
  3.建立政府購買教育服務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在學校管理、提供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學位、師資培訓、教師與學生評價、學科專業評價等領域,推行和規範政府購買服務。
  4.運用新型民辦公助機制(PPP)支持社會資本建設學校。支持民營資本興辦各級各類學校,實行民間投資、自主經營,政府扶持、依法監管、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運營機制,提供多樣化教育資源,擴大教育總量。
  (六)加強督查,建立考核機制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制定解決大班額問題的時間表、路徑圖,將解決大班額問題與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確保解決大班額問題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強對各縣(市、區)解決大班額問題工作的督促檢查,定期進行通報,並將各項指標納入年度目標任務考核體系,建立考核機制,嚴格獎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