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 ,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在1894年興中會成立至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時期所出版的報刊,其中日報60餘種,期刊50餘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
- 成立時間:1894年
- 成立機構:興中會
- 種類:日報60餘種,期刊50餘種
1905年以前 1894~1905年成立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大多從事過辦報活動。 1895年頒布的《興中會宣言》,把 “設報館以開風氣”, 列為首先要辦的事情。但1894~1900年,革命黨人只能利用《隆記報》、《鏡海叢報》等少數幾家僑商和外商報紙進行宣傳,還沒有自己的機關報。第 1個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派機關報性質的是香港《中國日報》,創刊於1900年 1月25日,被稱為“中國革命提倡者之元祖”。陳少白任社長兼總編輯。繼《中國日報》之後,留日學生和新加坡、緬甸、美國等地華僑中的革命黨人,也紛起辦報,主要的有《國民報》、《湖北學生界》、《浙江潮》、《江蘇》、《二十世紀之支那》(日本)和《圖南日報》(新加坡)、《仰光新報》(仰光)等。原在檀香山出版的《隆記報》,於1903年改組為《檀山新報》, 成為革命派的正式機關報。參加這些報刊編輯出版工作的,主要是興中會會員,也有一部分光復會和華興會會員和其他革命青年。1900~1905年, 革命派在國內的辦報活動也有很大開展。1903年以前創辦的主要有《大陸》、《蘇報》等,多數在上海出版,以《蘇報》的影響最大。《蘇報》自1902年起傾向革命,1903年因發表章士釗、章太炎等人的激烈革命言論和撰文介紹鄒容的《革命軍》,被查封, 章太炎、鄒容等被捕,史稱“《蘇報》案”。《蘇報》被封不久,《國民日日報》、《警鐘日報》、《二十世紀大舞台》(上海)、《萃新報》(金華)等又陸續出版。辦報的人多數是華興會、光復會和龍華會會員。
1905年以後 1905年,資產階級的革命政黨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 , 革命派的報刊宣傳活動進入了新階段。1905年11月26日,同盟會在日本東京創辦了總部機關報《民報》,由胡漢民、章太炎等主編。它系統地宣傳了同盟會的政治綱領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並就要不要民族革命、民主革命、土地國有等問題,和改良派的《新民叢報》展開激烈的論戰,取得了勝利。 除《民報》外,這一時期革命派還在國外創辦了大量報刊,主要有《四川》、《雲南》、《河南》(東京)、《民生日報》(檀香山)、《中興日報》(新加坡)、《光華日報》(仰光)、《大漢日報) (溫哥華)等。擔任這些報刊編撰工作的,多數是留學生和各地華僑中的同盟會員。他們積極宣傳愛國主義和民主革命思想,組織動員海外華僑和留學生支援國內的革命鬥爭。1907年以後,革命派致力於武裝起義的組織和準備工作,報刊宣傳工作的重點也逐漸轉向國內。1907~1911年,革命派在國內創辦的報刊, 主要有在上海出版的《中國女報》、《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民立報》、在漢口出版的《 商務報 》、《大江報》,在廣州出版的《南越報》、 《人權報》、 《可報》,在北京出版的《國風日報》、《國光新聞》等。其中以于右任主辦的《民呼日報》、《民立報》等報紙,和詹大悲主辦的《 大江報 》,最負盛名。此外, 革命派在廣西、湖南、貴州、河南、山東、四川、安徽、東北幾省,也衝破清政府的重重限制,創辦了大量報刊。這一時期的革命派報刊,和國內的革命運動結合得十分緊密,報社經常被用作革命黨人聯絡集會和秘密活動的基地,有的報社實際上擔當了武裝起義的後勤機關。
新聞業務的改革 為了適應革命宣傳的需要,革命派報刊在業務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報紙的評論工作有了新的發展,除論戰式的長篇政論外,出現了大量短小精悍、 尖銳潑辣的時事短評, 湧現了一大批象章太炎、朱執信、陳天華、宋教仁、于右任、楊毓麟、鄭貫公等有影響的報刊評論作家。新聞採訪和報導工作更加受到重視,訊息和專電在報紙上的比重大為增加。通訊、新聞特寫等新聞體裁得到廣泛運用,出現了一批有影響的特派記者、戰地記者和駐外記者。報紙編輯業務水平也有顯著的提高,產生了一些鮮明生動、富於戰鬥性的好標題。圖片、漫畫和新聞攝影等宣傳手段得到了普遍的運用。副刊也逐漸改變了原來的消閒性質,出現了一批象《中國日報》的《鼓吹錄》、《國民日日報》的《黑暗世界》等用小說、詩詞、戲曲、散文等文學作品配合新聞、評論進行革命宣傳的副刊。這些改革,為五四運動以後中國新聞業務的改革奠定了基礎。
辛亥革命前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辦報活動,是他們整個革命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所辦的報刊,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形勢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參考書目
馮自由:《革命逸史》,中華書局,北京,1981。
丁守和:《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第1~5輯),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