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是2021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 作者:張雪英,仲兆祥
  • 類別:工學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28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142369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編號:2021-2-013)。本書從當代大學生的環境責任入手,通過典型案例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培養學生自覺關心國家的發展戰略的習慣。同時由淺入深介紹目前的環境現狀及污染防治技術,並涵蓋清潔生產、工程倫理、環境國際合作等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自覺養成環境保護的綠色行為習慣,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肩負起當代大學生所必需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本書主要適用於高等院校本專科生進行環境教育,也可供相關領域教學、科研人員,以及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從事環境保護管理的人員學習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當代大學生的環境責任 (1)
1.1 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產生與發展 (1)
1.2 現代生態文明的主要特徵 (3)
1.3 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 (4)
1.3.1 中國傳統文化與生態文明建設 (4)
1.3.2 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生態文明
建設的啟示 (5)
1.3.3 我國生態文明理念的產生與
發展 (5)
1.3.4 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 (6)
1.3.5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 (7)
1.3.6 當前制約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
主要因素 (9)
1.4 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內實踐與
國際借鑑 (13)
1.4.1 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內實踐 (13)
1.4.2 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借鑑 (13)
1.5 中國當代大學生的環境責任 (15)
思考題 (18)
第2章 全球環境問題 (19)
2.1 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 (19)
2.2 溫室效應與全球氣候變化 (20)
2.2.1 氣候變化及其趨勢 (20)
2.2.2 導致溫室效應加劇的原因 (21)
2.2.3 全球氣候變化的危害 (24)
2.2.4 控制全球氣候變化的國際
行動和對策 (25)
2.3 臭氧層破壞 (26)
2.3.1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27)
2.3.2 臭氧層破壞的現狀 (27)
2.3.3 臭氧層破壞的危害 (28)
2.3.4 保護臭氧層的對策 (28)
2.4 酸沉降 (29)
2.4.1 酸沉降的成因 (29)
2.4.2 酸沉降的危害 (30)
2.4.3 對酸沉降的控制 (31)
2.5 全球荒漠化 (32)
2.5.1 土地荒漠化概況 (32)
2.5.2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32)
2.5.3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基本途徑和
戰略 (32)
2.6 其他環境問題 (33)
思考題 (34)
第3章 環境與健康 (35)
3.1 人與環境的關係 (35)
3.1.1 人與環境的辯證關係 (35)
3.1.2 環境致病因素 (36)
3.1.3 典型環境因素對人體的作用 (38)
3.2 典型環境疾病 (42)
3.2.1 大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42)
3.2.2 水體環境對健康的影響 (42)
3.3 生活與健康 (43)
3.3.1 居室環境與健康 (43)
3.3.2 食品質量與健康 (44)
3.3.3 生活用品與健康 (44)
思考題 (45)
第4章 資源與能源 (46)
4.1 水資源 (46)
4.1.1 全球淡水資源形勢分析 (46)
4.1.2 中國水資源形勢分析 (48)
4.2 土地資源 (48)
4.2.1 世界土地資源分析 (49)
4.2.2 中國土地資源分析 (50)
4.3 礦產資源 (51)
4.3.1 礦產資源分布及特點 (51)
4.3.2 中國礦產資源分析 (52)
4.4 能源概況 (54)
4.4.1 能源的分類 (54)
4.4.2 世界能源形勢 (55)
4.4.3 中國能源形勢分析 (56)
思考題 (58)
第5章 生態系統與保護 (59)
5.1 生態系統與生態環境 (59)
5.1.1 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和特徵 (59)
5.1.2 食物鏈和食物網 (60)
5.1.3 生態系統的組成 (60)
5.2 生態因子及其生態作用 (62)
5.3 生態系統的功能 (63)
5.4 生態平衡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63)
5.4.1 生態平衡失調 (63)
5.4.2 生態系統退化 (64)
5.5 生態環境保護 (65)
思考題 (66)
第6章 環境污染及其防治技術 (67)
6.1 水污染防治 (67)
6.1.1 水污染概況 (67)
6.1.2 水體污染源及其主要污染物 (68)
6.1.3 水環境標準 (70)
6.1.4 水污染控制的“三級控制”
模式 (73)
6.1.5 廢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76)
6.2 大氣污染防治技術 (82)
6.2.1 大氣污染概況 (82)
6.2.2 大氣質量控制標準 (89)
6.2.3 大氣中污染物的擴散和輸送 (92)
6.2.4 顆粒污染物的防治技術 (95)
6.2.5 氣態污染物的防治技術 (98)
6.3 固廢處理及土壤污染 (102)
6.3.1 固廢的來源及固廢污染的
概況與危害 (103)
6.3.2 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技術 (105)
6.3.3 典型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 (111)
6.3.4 土壤污染的特點及危害 (113)
6.3.5 土壤污染的防治與土壤修復 (116)
6.4 物理性污染與防治 (119)
6.4.1 噪聲污染 (119)
6.4.2 電磁輻射污染 (123)
6.4.3 放射性污染 (127)
6.4.4 振動污染 (129)
6.4.5 光污染 (131)
6.4.6 熱污染 (132)
思考題 (133)
第7章 可持續發展 (134)
7.1 可持續發展的由來 (134)
7.1.1 可持續發展的歷史 (134)
7.1.2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135)
7.1.3 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136)
7.2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 (137)
7.2.1 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要素 (137)
7.2.2 可持續發展系統的內容 (139)
7.2.3 可持續發展系統的功能 (141)
7.3 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評價 (142)
7.3.1 可持續發展系統評價理論 (142)
7.3.2 可持續發展系統常用指標
評價方法 (143)
7.4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歷程及面臨的
挑戰 (143)
7.4.1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歷程 (143)
7.4.2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
主要步驟 (144)
7.4.3 中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144)
思考題 (145)
第8章 清潔生產 (146)
8.1 清潔生產的定義及內涵 (146)
8.1.1 清潔生產的定義 (146)
8.1.2 清潔生產的內涵 (146)
8.1.3 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的區別 (147)
8.2 清潔生產審核 (148)
8.2.1 清潔生產審核理念、目的及
原則 (148)
8.2.2 清潔生產審核特點、原理及
過程 (149)
8.2.3 清潔生產審核程式、技巧 (151)
思考題 (155)
第9章 環境管理 (156)
9.1 環境資源的公共物品屬性 (156)
9.1.1 公共物品屬性 (156)
9.1.2 環境外部性 (157)
9.2 環境管理的概念及環境管理制度 (158)
9.2.1 環境管理的內涵 (158)
9.2.2 中國的環境管理制度 (159)
9.3 環境管理手段 (161)
9.3.1 命令控制型管理手段 (161)
9.3.2 經濟激勵型管理手段 (161)
9.3.3 鼓勵和自願型管理手段 (163)
9.4 環境管理的技術方法 (164)
9.4.1 環境管理技術方法的基礎 (164)
9.4.2 環境管理的實證方法 (166)
9.4.3 環境管理的模型方法 (168)
思考題 (170)
第10章 國際環境合作與國際環境
公約 (171)
10.1 國際環境合作 (171)
10.1.1 國際環境合作的原因與
背景 (171)
10.1.2 國際環境合作的問題和
矛盾 (172)
10.1.3 國際環境合作的發展方向 (172)
10.2 國際環境機構 (172)
10.2.1 主要的國際環境機構 (173)
10.2.2 國際環境非政府組織 (174)
10.3 國際環境公約 (175)
10.3.1 國際環境公約的概念 (175)
10.3.2 國際環境公約的產生和
發展 (176)
10.3.3 我國締約或簽署的國際
環境公約 (176)
10.3.4 國際環境公約存在的問題 (182)
思考題 (183)
第11章 環境法規與政策 (184)
11.1 環境法 (184)
11.1.1 環境法的內涵 (184)
11.1.2 環境法的體系 (185)
11.1.3 環境法律關係 (186)
11.1.4 環境法律責任 (187)
11.2 環境政策 (189)
11.2.1 環境政策的內涵 (189)
11.2.2 環境經濟政策 (189)
11.3 環境政策執行 (194)
11.3.1 概述 (194)
11.3.2 環境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 (194)
11.4 環境政策評估 (196)
11.4.1 概述 (196)
11.4.2 環境政策評估方法 (197)
思考題 (205)
第12章 環境工程倫理 (206)
12.1 環境工程倫理的產生與發展 (206)
12.1.1 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分析 (206)
12.1.2 環境工程倫理的產生與
特點 (206)
12.2 環境工程倫理觀的主要內容 (208)
12.2.1 尊重與善待自然 (208)
12.2.2 關心個人並關心人類 (210)
12.2.3 著眼當前並思慮未來 (211)
12.3 環境工程倫理的主要理論 (212)
12.3.1 功利主義 (212)
12.3.2 權利論 (213)
12.3.3 義務論 (214)
12.3.4 美德論 (214)
12.3.5 契約論 (215)
12.4 環境倫理責任 (216)
12.4.1 環境倫理責任的概念 (216)
12.4.2 工程共同體的環境倫理
責任 (217)
12.4.3 工程師的環境倫理責任 (218)
12.5 環境工程倫理原則 (219)
12.6 工程師的環境倫理規範 (219)
12.7 案例分析——怒江水電站開發
爭議 (223)
12.7.1 案例經過 (223)
12.7.2 案例分析 (224)
12.7.3 案例總結 (226)
思考題 (226)
參考文獻 (227)

作者簡介

張雪英,副教授,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主要擔任《環境微生物學》、《環境監測》的環境類專業課程的教學,負責我校非環境專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素質教育課程建設與教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