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工

資源分工

資源分工,經濟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源分工 
  • 類型:經濟術語
演進,實證分析,

演進

資源分工的演進過程共分為五個階段:(a)勞動分工階段、(b)勞動力豐富階段、(c)資源稀缺性凸顯階段、(d)資源主導生產階段、(e)資源分工階段。
1、在(a)時期,處於完全的勞動分工階段。此時勞動力為稀缺資源,經濟活動中所考慮的完全是如何對勞動力的最優配置和強化利用,與之伴生的經濟理論管理理論也以勞動配置為核心理論;同時認為自然資源是可以無限利用的,經濟活動所必需的自然資源與其它要素融入勞動分工,被其包含,作用未得體現;但實質上,勞動力的配置只是在經濟活動的表面,經濟活動的核心仍然包含自然資源的利用,即資源分工始終存在於勞動分工之中。
2、在(b)時期,隨著勞動力的逐漸豐富,勞動力的稀缺性逐漸減弱,資本技術知識等要素逐一開始在經濟活動中得以體現作用,但資源的作用仍未被認識到。
3、在(c)時期,資源的可耗竭性逐步被認識到,與粗放型經濟成長伴生的環境破壞日益嚴重,資源在經濟活動和對經濟成長的積極作用得以初步體現,相關經濟理論也開始進行研究。
4、在(d)時期,資源替代其它要素成為經濟活動中的主導,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強調資源的層級利用與循環利用,重視資源的價值創造,資源分工形式開始出現。
5、在(e)時期,處於完全的資源分工階段。此時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得以完全體現,經濟活動中主要考慮如何對資源對最優配置和高效利用;勞動和其它要素附屬於資源分工。
資源分工是更高級的分工發展形式,也是對傳統產業系統的一種改造行為,其實質是在自然資源與環境要素納入經濟系統後,分工方向發生了改變,擺脫了以勞動分工為核心的發展軌跡,而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作為分工演進的核心。但資源分工和勞動分工在演進中也可以共生、共存,即兩種分工形式是可以相互包容的。在勞動分工網路中,節點是產品,這意味著分工是以產品為核心,在產品生產中對職業進行細化,協作生產,並以專業化分工和企業集群發展模式;而在資源分工網路中,節點是資源,這意味著分工是以資源為核心,在產品生產中通過資源在經濟系統內的協作利用進行資源的價值創造,並以循環經濟作為發展模式和典型演進形式。
哈耶克(Hayek,1994)認為,每個國家的制度形成都存在著政府的制度設計因素,但在國際競爭大環境下,制度的形成和演進仍然是一個自發的、內生的過程;只有這種自發形成的制度,以及人們在競爭中形成並存在的制度,才是最符合現實需求的制度。從這一角度來講,資源分工的形成與循環經濟的演進,雖然存在著政府的制度規制,但仍然是內生演進的。

實證分析

1、微觀層面的實證
微觀層面的資源分工即資源在企業內部的集聚與重複利用導致的價值創造。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依託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技術,建成了我國第一套磷銨配套硫酸、水泥生產裝置,用生產磷銨排放的廢渣磷石膏分解水泥熟料和二氧化硫窯氣,水泥熟料與鍋爐排出的煤渣和鹽場來的鹽石膏等配置水泥,二氧化硫窯氣制硫酸,硫酸返回用於生產磷銨;整個生產過程沒有廢物排出,資源在生產全過程得到高效循環利用,同時達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的價值創造。
2、中觀層面的實證
丹麥的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是目前生態工業園區運行最為典型的代表。該園區以發電廠、煉油廠、製藥廠和石膏制板廠四個廠為核心,通過貿易的方式把其他企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本企業的生產原料,進行物流、能流、信息流的最佳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和廢物排放率,最終實現園區的污染“零排放”。燃煤電廠位於這個工業生態系統的中心,對熱能進行了多級使用,對副產品和廢物進行了綜合利用。截止到2000年,卡倫堡工業園己有6家大型企業和上百家小型企業,它們通過生產中排出的傳統意義上的廢棄物、資金信息等紐帶聯繫在一起,屬於典型的資源型集聚,其成功表明資源分工的可行性。
3、巨觀層面的實證
巨觀層面的資源分工即資源在社會層面的集聚與綜合利用並由此產生資源的價值創造。本文以德國的DSD公司為研究對象。依據1991年的《包裝條例》,德國經濟界成立了“德國雙元系統模式(DSD)”協會,推行“綠點”計畫,強調社會層面的資源回用。德國雙元系統模式是在社會層面上實施循環經濟的典型代表,它是一種針對消費後排放的循環經濟。它的雙軌制回收系統DSD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專門組織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組織。DSD公司接受企業的委託,組織收運者對他們的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和分類,然後送至相應的資源再利用廠家進行循環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袋廢棄物則送返製造商。據德國聯邦環保局的數據,2003年德國包裝材料回收達到了600萬噸。目前德國包裝回收再利用率遠遠超過其他歐美國家。由於綠點標誌使用費與包裝材料的用量掛鈎,產品價格又直接關係到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就迫使生產企業從源頭上想盡辦法使產品包裝簡化及包裝材料方便回收和循環再生,而不把綠點標誌使用費轉嫁給消費者。資源在社會範圍內實現了跨區集聚和循環利用的價值創造,證實了巨觀社會層面資源分工模式客觀存在的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