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資料流程圖,即數據流程圖是描述管理信息系統邏輯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有兩個特點:一是抽象性,它把物流內容去掉,只剩下信息的存儲、流動、處理、輸出等過程,使我們有可能抽象地總結出管理信息系統的任務及各項任務之間的順序和關係;二是概括性,它把系統對各種業務的處理過程聯繫起來,形成一個總體,給出系統的全貌。
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數據流程圖是由外部實體、數據處理、數據流與數據存儲4種符號組成,畫圖時,採用“自頂向下、逐層擴展”的方式。首先畫出信息系統的頂層(0級)數據流程圖,描繪出該信息系統的系統邊界與外部的關係,然後再畫出系統的1級數據流程圖,對系統的內部主體結構做進一步的描述,即信息系統的1級數據流程圖。在這一級的圖中,重點是描繪該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系統中最主要的各模組的數據處理過程與數據關係,使人通過這個圖就可對信息系統的主體結構和主要功能有清晰的概念,切忌不要畫得過細,那樣會干擾使用者的思路,使他們抓不住重點。然後再根據具體的情況,對1級數據流程圖中的每個主要模組進行進一步擴展,從而形成2級、3級等各級數據流程圖。每個下級數據流程圖都是對上級圖中某一個處理模組的擴展。這就是“自頂向下、逐層擴展”的繪製方式。最後一級數據流程圖中的每個數據處理模組一般都不必再進一步分解,每個開發者與使用者都清楚地知道該模組具體的處理方式與處理過程。
理論
數據流圖也稱為氣泡圖。DFD是系統設計自上而下方法中使用的一種設計工具。這個上下文級別的DFD接下來是“爆炸式”的,以產生一個1級的DFD,顯示正在建模的系統的一些細節。Level 1 DFD顯示了系統如何分成子系統(過程),每個系統處理一個或多個來自或來自外部代理的數據流,它們一起提供系統的所有功能整個。它還識別必須存在的內部數據存儲庫,以便系統執行其工作,並顯示系統各個部分之間的數據流。
數據流圖是結構化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SSADM的三個基本視角之一。項目發起人和最終用戶需要在系統演進的各個階段得到簡要介紹和諮詢。通過數據流圖,用戶可以看到系統將如何運行,系統將完成什麼以及如何實現系統。可以繪製舊系統的數據流圖,並與新系統的數據流圖進行比較,以便比較以實現更高效的系統。數據流圖可以用來為最終用戶提供一個物理的概念,即它們輸入的數據最終對整個系統的結構從訂單到傳送到報告有影響。如何開發系統可以通過數據流圖模型來確定。
在開發一組的過程中整平數據流圖分析員/設計者被迫處理系統可以如何被分解為分量的子系統,以及標識的交易數據中的數據模型。繪製數據流圖(Yourdon&Coad和Gane&Sarson)有不同的表示法,為流程,數據存儲,數據流和外部實體定義不同的可視表示。
數據流程圖的畫法
畫數據流程圖的基本原則:
①數據流程圖上所有圖形符號必須是前面所述的四種基本元素。
②數據流程圖的主圖必須含有前面所述的四種基本元素,缺一不可。
③數據流程圖上的數據流必須封閉在外部實體之間,外部實體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
④處理過程至少有一個輸入數據流和一個輸出數據流。
⑤任何一個數據流子圖必須與它的父圖上的一個處理過程對應,兩者的輸入數據流和輸出數據流必須一致,即所謂“平衡”。
⑥數據流程圖上的每個元素都必須有名字。
畫數據流程圖的基本步驟:
①把一個系統看成一個整體功能,明確信息的輸入和輸出。
②找到系統的外部實體。一旦找到外部實體,則系統與外部世界的界面就可以確定下來,系統的數據流的源點和終點也就找到了。
③找出外部實體的輸入數據流和輸出數據流。
④在圖的邊上畫出系統的外部實體。
⑤從外部實體的輸入流(源)出發,按照系統的邏輯需要,逐步畫出一系列邏輯處理過程,直至找到外部實體處理所需的輸出流,形成數據流的封閉。
⑥將系統內部數據處理又分別看做整體功能,其內部又有信息的處理、傳遞、存儲過程。
⑦如此一級一級地剖析,直到所有處理步驟都很具體為止。
畫數據流程圖的注意事項:
①關於層次的劃分
逐層擴展數據流程圖,是對上一層圖中某些處理框加以分解。隨著處理的分解,功能越來越具體,數據存儲、數據流越來越多。究竟怎樣劃分層次,劃分到什麼程度,沒有絕對標準,一般認為展開的層次與管理層次一致,也可以劃分得更細,處理塊的分解要自然,注意功能完整性,一個處理框經過展開,一般以分解為4個至10個處理框為宜。
②檢查數據流程圖
對一個系統的理解,不可能一開始就完整,開始分析一個系統時,儘管我們對問題的理解有不正確、不確切的地方,但還是應該根據我們的理解,用數據流程圖表達出來,進行核對,逐步修改,獲得較為合理的圖紙。
③提高數據流程圖的易理解性
數據流程圖是系統分析員調查業務過程,與用戶交換思想的工具。因此,數據流程圖應簡明易懂。這也有利於後面的設計,有利於對系統說明書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