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行銷-顧客分析與管理

資料庫行銷-顧客分析與管理

《資料庫行銷-顧客分析與管理》是2018年10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羅伯特·C·布來伯格、[韓]金炳德、[美]斯柯特·A·耐思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料庫行銷-顧客分析與管理
  • 作者:[美]羅伯特·C.布來伯格、[韓]金炳德、[美]斯柯特·A.耐思林
  •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2513704
  • 定價:98 元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大數據時代的市場行銷與顧客管理之道,眾多理論及實用模型的集合,你的書桌上就缺這一本了!

圖書目錄

第1部分戰 略 問 題
第1章緒論3
1.1什麼是資料庫行銷3
1.1.1資料庫行銷的定義4
1.1.2資料庫行銷、直復行銷與顧客關係管理4
1.2為什麼資料庫行銷越來越重要5
1.3資料庫行銷過程6
1.4本書的組織架構8
第2章為什麼要進行資料庫行銷10
2.1提高行銷生產率10
2.1.1基本觀點10
2.1.2行銷生產率的深度探討12
2.1.3行銷生產率觀點的證據15
2.1.4小結17
2.2建立和鞏固顧客關係17
2.2.1基本觀點17
2.2.2顧客關係和資料庫行銷的作用18
2.2.3資料庫行銷增強顧客關係的證據21
2.2.4小結24
2.3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24
2.3.1基本觀點24
2.3.2可持續競爭優勢觀點的演變24
2.3.3小結33
2.4總結34
第3章資料庫行銷的組織問題35
3.1以顧客為中心的組織35〖2〗〖4〗資料庫行銷——顧客分析與管理〖4〗〖3〗〖1〗3.2資料庫行銷戰略36
3.2.1實施資料庫行銷的戰略36
3.2.2打造競爭優勢37
3.2.3總結38
3.3顧客管理: 以顧客為中心的組織的結構基礎38
3.3.1什麼是顧客管理38
3.3.2顧客管理的動機39
3.3.3形成顧客群組40
3.3.4顧客管理是未來趨勢嗎40
3.3.5獲取和保留部門化41
3.4信息管理的流程: 知識管理42
3.4.1定義42
3.4.2有效的知識管理會提高企業業績嗎43
3.4.3知識創造43
3.4.4編纂知識44
3.4.5傳遞知識45
3.4.6使用知識45
3.4.7設計知識管理系統46
3.4.8問題與挑戰47
3.5薪酬和激勵48
3.5.1理論48
3.5.2實證研究結果49
3.5.3總結50
3.6人員51
3.6.1提供合適的支持51
3.6.2公司內部協調51
第4章顧客隱私與資料庫行銷54
4.1背景54
4.1.1顧客的隱私顧慮及其對資料庫行銷人員的影響54
4.1.2歷史觀點56
4.2顧客對隱私的態度57
4.2.1市場區隔方法57
4.2.2態度對資料庫行銷行為的影響58
4.2.3隱私顧慮的國際差異59
4.3關於隱私的現行做法61
4.3.1隱私政策61
4.3.2收集數據63
4.3.3法律環境63
4.4隱私顧慮的潛在解決方案65
4.4.1軟體解決方案66
4.4.2監管66
4.4.3許可行銷67
4.4.4顧客數據所有權69
4.4.5關注信任70
4.4.6高層管理者支持70
4.4.7隱私作為利潤最大化的工具71
4.5總結與未來研究方向71
第2部分顧客終身價值(LTV)
第5章顧客終身價值: 基本原理77
5.1概述77
5.1.1顧客終身價值的定義77
5.1.2顧客終身價值計算的簡單舉例78
5.2LTV的數學公式79
5.3兩種主要的顧客終身價值模型: 簡單保留模型和轉移模型80
5.3.1簡單保留模型80
5.3.2轉移模型85
5.4包含不可觀測的顧客流失的LTV模型90
5.5收入估算97
5.5.1收入恆定模型97
5.5.2趨勢模型97
5.5.3因果模型97
5.5.4購買率和購買量的隨機模型97
第6章顧客終身價值的計算問題98
6.1概述98
6.2貼現率和時間期限98
6.2.1資本機會成本99
6.2.2基於風險來源方法的貼現率103
6.3顧客投資組合管理104
6.4成本核算問題107
6.4.1作業成本法(ABC)107
6.4.2可變成本和分配固定間接成本109
6.5對行銷活動的反應115
6.6外部效應118
第7章顧客終身價值的套用120
7.1使用LTV獲取目標顧客120
7.2使用LTV指導顧客贏回策略121
7.3使用SCM模型確定顧客價值122
7.4LTV模型套用案例125
7.5使用LTV相似形式的市場區隔方法128
7.5.1顧客金字塔128
7.5.2使用LTV方法建立顧客組合129
7.6LTV組成部分的驅動力130
7.7預測潛在LTV131
7.8評價企業的顧客整體132
第3部分資料庫行銷工具: 基礎
第8章數據的來源137
8.1概述137
8.2描述顧客的數據分類138
8.2.1顧客身份數據138
8.2.2人口統計數據139
8.2.3心理特質或生活方式數據139
8.2.4交易數據140
8.2.5行銷活動數據141
8.2.6其他類型的數據142
8.3顧客信息的來源142
8.3.1內部(二手)的數據143
8.3.2外部(二手)數據144
8.3.3原始數據159
8.4終極行銷企業160
第9章測試設計與分析161
9.1測試的重要性161
9.2測試還是不測試162
9.2.1信息價值法162
9.2.2評估誤命中成本(assessing mistargeting costs)165
9.3抽 樣 技 術167
9.3.1機率抽樣VS.非機率抽樣167
9.3.3系統隨機抽樣168
9.3.4其他抽樣技術168
9.4確定樣本量169
9.4.1確定樣本量的統計方法169
9.4.2決策理論方法171
9.5測試設計175
9.5.1單因素實驗設計175
9.5.2多因素實驗: 全因子(full factorials)177
9.5.3多因素實驗: 正交設計180
第10章預測建模過程184
10.1預測建模與對行銷生產率的需要184
10.2預測建模過程: 總述186
10.3過程詳述187
10.3.1定義問題187
10.3.2準備數據187
10.3.3估計模型192
10.3.4模型評價195
10.3.5選擇目標顧客203
10.4一個預測建模的例子209
10.5長期考慮214
10.5.1“向唱詩班傳道”214
10.5.2模型適用期和選擇性偏差215
10.5.3理解預測模型的結果218
10.5.4預測建模過程需要管理218
10.6未來的研究方向219
第4部分資料庫行銷工具: 統計技術
第11章預測建模中的統計問題223
11.1構建統計模型的經濟判斷223
11.2變數與模型的選擇225
11.2.1變數選擇225
11.2.2變數轉換229
11.3缺失值處理230
11.3.1個案刪除230
11.3.2成對刪除231
11.3.3單一插值法231
11.3.4多重插值法231
11.3.5數據融合233
11.3.6缺失變數啞變數234
11.4統計模型的評價235
11.4.1將樣本分為校準樣本和驗證樣本235
11.4.2評價標準237
11.5總結: 演化模型建立243
第12章RFM分析244
12.1概述244
12.2RFM模型的基礎245
12.2.1Recency、Frequency和Monetary的定義245
12.2.2RFM在細分市場預測中的套用246
12.3盈虧平衡點分析: 確定分界點247
12.3.1利潤最大化的分界點回應率248
12.3.2有差異的訂單額249
12.4RFM模型擴展250
12.4.1將RFM模型當成方差分析處理250
12.4.2非離散的替代回應模型253
12.4.3Colombo和Jiang(1999)開發的一個隨機RFM模型255
第13章購物籃分析257
13.1概述257
13.2對行銷人員的益處258
13.3推導購物籃關聯規則258
13.3.1確認一個購物籃問題259
13.3.2推導“有趣”的關聯規則259
13.3.3Zhang(2000)關於關聯和不關聯的測量261
13.4購物籃分析中的問題262
13.4.1使用分類法克服維度問題262
13.4.2兩個以上商品的關聯規則263
13.4.3添加虛擬項目以提高購物籃分析的質量263
13.4.4在購物籃分析中添加時間要素264
13.5結論265
第14章協同過濾267
14.1概述267
14.2基於記憶的方法268
14.2.1計算用戶之間的相似性269
14.2.2評價標準272
14.3基於模型的方法274
14.3.1聚類模型275
14.3.2基於項目的協同過濾275
14.3.3Chien & George的貝葉斯混合模型(1999)276
14.3.4Ansari等的分層貝葉斯模型(2000)276
14.4協同過濾存在的問題277
14.4.1將基於內容的信息過濾與協同過濾結合起來277
14.4.2內隱評價280
14.4.3選擇偏差282
14.4.4跨類別推薦283
第15章離散因變數與時間存續模型284
15.1二元回應模型284
15.1.1線性機率模型285
15.1.2二元Logit(或Logistic 回歸)和Probit模型285
15.1.3罕見事件數據的Logistic回歸287
15.1.4判別分析289
15.2多項反應模型290
15.3計數數據模型292
15.3.1泊松回歸292
15.3.2負二項回歸292
15.4刪失回歸(Tobit)模型及擴展293
15.5時間存續(風險)模型295
15.5.1存續數據的特徵295
15.5.2運用經典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存續數據296
15.5.3風險模型297
15.5.4在風險函式中加入協變數299
第16章聚類分析301
16.1概述301
16.2聚類過程302
16.2.1選擇聚類變數302
16.2.2相似性測量303
16.2.3聚類方法306
16.2.4聚類的群組數量313
16.3聚類分析的套用313
16.3.1解釋結果313
16.3.2選擇目標群組315
第17章決策樹316
17.1概述316
17.2決策樹原理317
17.3選擇最優劃分規則319
17.3.1多樣性基尼(Gini)係數319
17.3.2熵(Entropy)與基於資訊理論的度量321
17.3.3卡方(Chi\|Square)檢驗322
17.3.4其他劃分規則323
17.4確定決策樹的大小323
17.4.1決策樹的剪枝方法323
17.4.2確定決策樹大小的其他方法325
17.5決策樹方法的其他問題326
17.5.1多元變數劃分326
17.5.2成本問題326
17.5.3確定最優樹326
17.6直郵廣告的套用327
17.7決策樹方法的優勢與劣勢329
18.1概述330
18.1.1發展歷史330
18.1.2人工神經網路在資料庫行銷中的套用331
18.1.3優勢與劣勢331
18.3多層感知器336
18.3.1網路架構336
18.3.2反向傳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338
18.3.3在信用評分中的套用339
18.3.4隱藏層單元的最優個數、最優學習速率及最優動量參數340
18.3.5停止規則341
18.3.6特徵(輸入變數)選擇341
18.3.7評估輸入變數的重要性342
18.4.1背景343
18.4.2曲線擬合(逼近)問題343
18.4.3套用舉例345
第19章機器學習346
19.1概述346
19.21  規 則347
19.3利用覆蓋算法的規則歸納349
19.3.1覆蓋算法與決策樹349
19.3.2PRISM351
19.3.3評價規則的機率指標及INDUCT算法354
19.4基於實例的學習357
19.4.1優勢與劣勢357
19.4.2基於實例的學習算法的簡要介紹357
19.4.3範例的選擇358
19.4.4屬性權重359
19.5遺 傳 算 法360
19.6貝葉斯網路361
19.8多種方法的結合: 委員會機器366
19.8.1Bagging366
19.8.2Boosting367
19.8.3其他委員會機器368
第5部分顧 客 管 理
第20章獲取顧客371
20.1概述371
20.2顧客資產的基本方程372
20.3獲取成本372
20.4增加獲取顧客數量的策略374
20.4.1擴大市場規模374
20.4.2增加獲取行銷支出374
20.4.3改變獲取曲線的形狀375
20.4.4使用先導產品377
20.4.5獲取定價與促銷377
20.5開發顧客獲取項目規劃378
20.5.1框架378
20.5.2市場區隔、目標市場選擇和定位(STP)379
20.5.3產品/服務380
20.5.4顧客獲取的目標市場選擇380
20.5.5顧客獲取的目標市場選擇方法382
20.6獲取行銷的研究問題385
第21章交叉銷售與升級銷售387
21.1策略387
21.2交叉銷售模型388
21.2.1下一件購買產品模型388
21.2.2考慮購買時機的下一件購買產品模型399
21.2.3包含時機與回應的下一件購買產品模型402
21.3升級銷售405
21.3.1一個數據包絡分析模型405
21.3.2隨機前沿模型407
21.4開發持續的交叉銷售活動408
21.4.1流程概述408
21.4.2戰略408
21.4.3收集數據410
21.4.4分析410
21.4.5實施410
21.4.6評估411
21.5研究需要412
第22章累積獎勵計畫413
22.1定義和動機413
22.2累積獎勵計畫如何影響顧客行為413
22.2.1增加銷售的作用機制413
22.2.2顧客對累積獎勵計畫的反饋414
22.3在競爭環境中的累積獎勵計畫是否會增加利潤422
22.4累積獎勵計畫的設計425
22.4.1決策設計425
22.4.2基礎設施425
22.4.3註冊程式425
22.4.4獎勵計畫426
22.4.5獎勵428
22.4.7夥伴關係430
22.4.8監控和評價430
22.5累積獎勵計畫案例431
22.5.1Harrah’s 娛樂公司431
22.5.2英國超市行業: Nectar計畫與Clubcard計畫431
22.5.3Cingular公司的通話時長延期使用計畫433
22.5.4希爾頓酒店433
22.6研究需要434
第23章顧客分級計畫436
23.1定義和動機436
23.2設計顧客分級計畫437
23.2.1概述437
23.2.2審查目標438
23.2.3創建顧客資料庫438
23.2.4定義等級438
23.2.5確定每一等級的獲取可能性440
23.2.6每一等級的發展可能性441
23.2.7顧客等級資金分配443
23.2.8設計特定等級計畫448
23.2.9實施與評估449
23.3顧客分級計畫案例450
23.3.1Bank One(Hartfeil,1996)450
23.3.2加拿大皇家銀行(Rasmusson,1999)450
23.3.3Thomas Cook旅行(Rasmusson,1999)450
23.3.4加拿大雜貨店連鎖(Grant & Schlesinger,1995)451
23.3.5Major US 銀行(Rust et al.,2000)451
23.3.6維京辦公產品(Miller,2001)452
23.3.7瑞典銀行(Storbacka & Luukinen,1994;Storbacka,1993)452
23.4實施顧客分級計畫的風險452
23.5未來的研究需要454
第24章顧客流失管理456
24.1問題456
24.2引起顧客流失的因素460
24.3預測顧客流失463
24.3.1單一的未來時期模型464
24.4減少流失的管理方法471
24.4.1概述471
24.4.2主動的顧客流失管理框架472
24.4.3實施主動的顧客流失管理計畫475
24.5未來的研究477
第25章多渠道顧客管理478
25.1多渠道顧客管理的出現478
25.1.1多渠道管理的驅動力478
25.1.2多渠道管理的拉力479
25.2多渠道顧客479
25.2.1顧客渠道選擇決策的學習框架479
25.2.2多渠道顧客的特徵480
25.2.3多渠道選擇的決定因素482
25.2.4顧客渠道轉移模型487
25.2.5研究購物491
25.2.6渠道使用和顧客忠誠492
25.2.7獲取渠道對顧客行為的影響493
25.2.8渠道引入對公司績效的影響494
25.3發展多渠道戰略496
25.3.1多渠道設計過程的框架496
25.3.2分析顧客496
25.3.3渠道設計497
25.3.4實施方式501
25.3.5革命503
25.4行業案例505
25.4.1零售“最佳實踐”(Crawford,2002)505
25.4.2Waters公司(《CRM ROI評論》,2003)506
25.4.3製藥行業(Boehm,2002)506
25.4.4Circuit City公司(Smith,2006;Wolf,2006)507
25.4.5總結507
第26章顧客獲取與保留的管理508
26.1概述508
26.2獲取和保留模型509
26.2.1Blattberg和Deighton(1996)的模型509
26.2.2佇列模型513
26.2.3Ⅱ型Tobit模型513
26.2.4競爭模型517
26.2.5總結: 如何建立顧客獲取和顧客保留模型519
26.3最佳的顧客獲取和顧客保留支出520
26.3.1在沒有預算約束的條件下最佳化Blattberg/Deighton模型520
26.3.2獲取成本、保留成本、LTV和最優支出的關係: 如果獲取
成本超過保留成本,企業是否應該專注於顧客保留524
26.3.3最佳化預算限制的Blattberg/Deighton模型527
26.3.4多階段有預算約束的佇列模型最佳化530
26.3.5Reinartz等人(2005)的Tobit模型最佳化533
26.3.6總結: 我們什麼時候應該在獲取與保留上投入更多533
26.4顧客獲取與保留的預算計畫535
26.4.1顧客管理行銷預算(CMMB)535
26.4.2執行問題536
26.5獲取與保留策略: 一個整體框架537
第6部分管理行銷組合
第27章資料庫行銷溝通設計541
27.1計畫過程541
27.2設立總體規劃542
27.2.1目標542
27.2.2戰略542
27.2.3預算542
27.2.4總結543
27.3文案開發543
27.3.1創造性戰略543
27.3.2促銷547
27.3.3產品549
27.3.4多要素行銷溝通組合的個性化557
27.4媒體選擇558
27.4.1最優選擇558
27.4.2整合行銷溝通559
27.5評價行銷溝通計畫559
第28章多項活動管理562
28.1概述562
28.2動態回應現象562
28.2.1磨合、耗盡和遺忘562
28.2.2重疊568
28.2.3購買加速,忠誠度以及價格敏感性的影響568
28.2.4同時考慮磨合、耗盡、遺忘、重疊、加速和忠誠度569
28.3最優接觸模型571
28.3.1促銷模型(Ching et al.,2004)572
28.3.2套用決策樹回應模型(Simester et al.,2006)573
28.3.3風險回應模型(Gnül et al.,2000)574
28.3.4分層Bayes模型(Rust & Verhoef, 2005)576
28.3.5考慮顧客和企業的動態理性的模型(Gnül and Shi, 1998)577
28.3.6納入庫存管理(Bitran&Mondschein,1996)579
28.3.7考慮多個不同的模型 (Campbell et al.,2001)581
28.3.8多個的郵寄(Elsner et al.,2003,2004)584
28.3.9增加線上固定樣本組調查的回應率(Neslin et al.,2007)585
28.4總結588
第29章定價策略592
29.1概述——基於顧客的定價策略592
29.2顧客購買多種產品時的基於顧客的定價594
29.2.1情況1: 僅有產品1被購買595
29.2.2情況2: 以產品1為主打產品的兩種產品購買模型596
29.3顧客在兩個時期購買產品或服務時的針對顧客的定價597
29.3.1悲觀的情況: R<q ——對質量的期望低於真實的質量598
29.3.2樂觀的情況: R>q ——對質量的期望高於真實的質量599
29.3.3研究問題599
29.4使用顧客資產模型的獲取顧客定價及保留顧客定價599
29.5贏回顧客定價602
29.6追加銷售定價603
29.7通過資料庫目標市場選擇模型進行歧視定價6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