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實驗設計

準實驗研究是指在無須隨機地安排被試時,運用原始群體,在較為自然的情況下進行實驗處理的研究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準實驗設計
  • 特點1:降低控制水平,增強現實性
  • 特點2:研究進行的環境不同
  • 特點3:效度
簡介,特點,降低控制水平,增強現實性,研究進行的環境不同,效度,設計方法,分類,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不相等區組後測準實驗設計,單組前測後測時間系列準實驗設計,多組前測後測時間系列準實驗設計,修補法準實驗設計,

簡介

在介紹準實驗研究方法之前,先來看看實驗研究方法。概括地說,教育實驗研究是為了解決某一教育問題,根據一定的教育理論和建立的假設組織有計畫的教育實踐,經過一定時間對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是在適當地控制無關變數,以隨機化原則,在嚴格控制下進行的。實驗研究很精確,但進行環境過於理想化,要花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去控制對象和環境,但對於教育研究而言要進行有效控制是很難的,因為教育實驗的對象常常是人而非物,不可能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在實驗中對研究者的要求也很高,讓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感到有壓力,而且還要受到受試單位、學校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基於上述的局限,實驗這種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套用不如其它研究方法廣泛,沒有發揮出它的優勢和作用。為了解決實驗的這些不足之處,發揮實驗研究應有的作用,我們可以採用原始的組,在較為自然的環境下以類似實驗的方法設計方案來進行研究,這就是本節要介紹和闡述的準實驗研究方法。

特點

對比起真實驗研究,準實驗研究有以下特點:

降低控制水平,增強現實性

準實驗設計是將真實驗的方法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條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雖然如此,它卻是在接近現實的條件下,儘可能地運用真實驗設計的原則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進行實驗處理實施的,因此準實驗研究的實驗結果較容易與現實情況聯繫起來,即現實性較強。
相對而言,真實驗設計的控制水平很高,操縱和測定變數很精確,但是它對於實驗者和被試的要求較高,帶來操作上很大的困難,現實性比較低。

研究進行的環境不同

準實驗研究進行的環境是現實的和自然的,與現實的聯繫也就密切得多。而實驗研究的環境與實際生活中的情況相差很大,完全是一個“人工製作”的環境,與現實的聯繫較難。

效度

準實驗設計利用原始組進行研究,缺少隨機組合,無法證明實驗組是否為較大群體的隨機樣本,同時任何因素都可能對原始群體起作用,所以因被試挑選帶來的偏差將損害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從而影響了準實驗研究的內在效度,因此在內在效度上,真實驗優於準實驗設計。但由於準實驗的環境自然而現實,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夠且應該優於真實驗設計。因此,在考慮準實驗研究的效度時應該對它的特點有清楚地認識,並注意確定實驗組間的對等性,同時在邏輯上對可能有的代表性和可推廣性加以論證,避開其不足之處。

設計方法

從研究設計的思想和要求來推論,可以認為準實驗設計是一種降低了控制標準的類似真實驗的研究方法,因此準實驗研究設計的方法在許多方面與真實驗有相同之處,常用的準實驗設計方法有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不相等區組後測準實驗設計、單組前測後測時間系列準實驗設計、多組前測後測時間系列準實驗設計、修補法準實驗設計等五種。

分類

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

這種準實驗設計方法通常套用的情況是:需要安排兩組被試作為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隨機化原則重新選擇被試樣本和分配被試。這是一種典型的準實驗設計方法,用於針對不同被試組在一開始就不相等時,進行實驗組和控制組後測結果的比較.
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在進行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問題。
進行前測是用於檢驗在實驗要考證的問題上實驗組和控制組原有的近似程度,而不考慮其它因素。只有當兩個組在考證問題上原有水平相接近時,才能進行該種準實驗研究。
對結果進行分析時,要對兩個後測結果之間的差異進行統計檢驗,而非簡單比較平均分、方差等,通過檢驗確定進行實驗後兩個組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差異程度如何。
[例4-1] 某一課題要研究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物理教學後學生的學習效果,套用準實驗方法進行研究,設計方案如下:
第一步:選取實驗對象。
為保證正常教學的進行,在某個年級中選擇兩個現成的整班參加實驗。
為了保證參加研究的兩個班物理學習的原始水平相似,對該年級所有的班進行前測以檢測起始水平,從中選出兩個水平接近的整班參加研究,保證選出的兩個班在物理學習上總體水平相同或相近。然後從中隨機確定一個班作為實驗組,接受多媒體計算機輔助物理教學;同時另一個班作為控制組按照原有教學計畫和教學方式進行學習。
第二步:經過同一進度的教學活動後,同時對兩個班級的物理課學習成績進行考核,考核的結果進行後測。
第三步:將兩個班的後測成績分別減去各自的前測成績,並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對這兩個差值的差別顯著性進行統計檢驗,最後判斷實驗組和控制組在進行實驗前後是否有明顯的差異,從而得出結論。

不相等區組後測準實驗設計

在研究來自不同總體的樣本之間的差別時,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現不同樣本的特點及其差異的顯著性。在研究中,自變數通常是研究者操縱的能誘發和引起樣本各種特點表現的情境,因變數是被試在接受這些情境時 的行為反應。這種準實驗設計的方法,非常適用於對不同被試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
在這種準實驗設計中,研究的設計方法和對變數的操縱等很接近真實驗設計。與真實驗有的區別之處在於準實驗實施過程中,受試的行為反應是在某種情節安排下自發產生的,有一定的偶然性;在被試的選擇方面,雖然進行分組和對象挑選,但並非嚴格地隨機抽樣,因此存在一定欠缺,但只要研究過程中控制得好所得的結果仍有說服力。
[例4-2] 研究 課題是不同年齡的中學生利用Internet進行學習時的心理特徵,運用準實驗方法,設計實驗研究如下:
針對研究的對象是在Internet環境中學習的不同年齡的中學生,先根據年齡將中學生劃分為幾組,然後分別從各組中選出5名中學生進行研究,實驗過程中設計了以下的情境:
⑴ 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指定網站和網頁,讓學生進行25分鐘的網上學習;
⑵ 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未指定網站,讓學生進行25分鐘的網上學習;
⑶ 未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未指定網站,讓學生進行25分鐘的網上學習;
⑷ 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指定網站和網頁,讓學生進行50分鐘的網上學習;
⑸ 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未指定網站,讓學生進行50分鐘的網上學習;
⑹ 未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未指定網站,讓學生進行50分鐘的網上學習。
擬研究的學生反應行為和學習情況為以下面五個方面:
⑴ 學生的探究行為;
⑵ 學生的自控能力;
⑶ 學生的自學能力;
⑷ 學生的反應時間;
⑸ 學生的焦慮反應。
對學生的探究行為、自控能力和自學能力採用卡方檢驗,對焦慮反應和反應時間採用t檢驗,分別檢驗差異程度,最後分析得出實驗結果。

單組前測後測時間系列準實驗設計

這種研究設計中只安排一個被試組,進行方法是:在一個時間段中,按固定的周期對被試組成員進行一系列的某種測試,然後讓被試組接受實驗處理(如某種與測試內容有關的訓練或指導等),之後又按原來的周期安排同樣的一系列測試。單組前測後測時間系列準實驗設計程式模式如表4-7所示。
在這種設計中,進行前後測結果的差異比較時,不能只用實驗處理前後最接近的兩次結果R5和R4進行比較,也不能用R5和R4直接作統計分析,要採用回歸方程來判斷一系列前後測數據之間的關係。具體的方法是:
首先,根據實驗處理前的各次前測結果求出回歸方程(直線回歸或曲線擬合)。然後按外推法將假設不接受實驗處理的情況下,對應後測的各次測試時間上可能的結果推算出來。即對前測結果作直線回歸後再外推計算出R5’、R6’、R7’等,作為與R5、R6、R7等進行對比的數值,以此類推到以後各次測試。由於是對單組被試進行比較,所以必須用相關樣本的t檢驗作R5’、R6’、R7’等與R5、R6、R7等之間的統計檢驗,確定接受處理和未接受處理的實驗之間的是否存在差異,差異是否顯著.
[例4-3] 研究課題是:對小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網中用多媒體教學軟體進行閱讀時,個別閱讀與小組閱讀的效果進行研究。研究設計方案如下:
第一步:前六個星期,每個星期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實驗班學生採用個別閱讀的方法進行閱讀學習,且在每周星期五進行一次測驗。
第二步:在第七周採用小組閱讀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同樣在星期五進行測試。
第三步:在第八周后又恢復進行個別化閱讀,並進行測驗。
第四步:對一系列前測和實驗處理後第七周測驗的結果,以及第七周后各次測驗的結果進行檢驗,以確定實驗的結果。

多組前測後測時間系列準實驗設計

這種設計在單組前測後測時間系列準實驗設計的基礎上,增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這些組可以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也可以全用來作實驗組。一般情況下會設定一個控制組,因為實驗組有控制組作對照,可減少前後測次數。同時,為了能對多種處理效果進行比較,可以在時間系列上增加處理的數量,控制組與實驗組同步進行前測和後測,便於將兩者的結果予以比較。對於任何多組準實驗設計,小組間的相似性越大,從實驗結果中得出的結論就越可靠。
[例4-4] 一個教師教國中一年級三個班的代數,他擬進行不同反饋對學生代數學習成績影響的研究,該研究的設計如下:
第一步:教師設計好五次難度相同的一小時代數測驗,可以隨教學進度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測驗。
第二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測驗,但在第一次測驗和第二次測驗當中進行不同的評價和反饋,給1班進行正反饋(X1);給2班以負反饋(X2),對3班不做反饋。
第三步:繼續進行教學,並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測驗三、測驗四、測驗五。
第四步:對各組測試的成績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分別了解不同的反饋方法對學生數學學習的作用及其效果。

修補法準實驗設計

在真實驗和準實驗中,實驗組控制組對比實驗的設計一般都讓作為實驗組的被試接受處理,然後將其後測結果和未接受處理控制組的後測比較。但在有的情況下,研究者來不及找到兩組整體相似的被試或難以安排同時開始實驗等,因此組織者只能在未作前測的情況下先對經過某種處理的被試進行測試獲得後測結果。這種後測結果沒有充分的理由說明是哪種處理產生的,從而不能確定後測與處理之間的關係,為了彌補這一欠缺,在獲得另一個整體組被試時,就安排進行與上面做過的後測相同的前測,然後再對這一組被試作同樣的處理,並予以後測,通過第二組被試的前後測結果的比較,及第二組前測與第一組後測的情況進行比較來找出實驗處理與後測之間的關係.
通過以上對準實驗研究基本概念及設計方法的闡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這一研究方法的特點和套用情況。相信在教育技術研究中適當利用這一研究方法,可以使一些課題的研究進行得更好、更深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