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賁門癌稱為食管-胃交界腺癌。按2018年AJCC頒布的第八版TNM分期標準,賁門癌是指食管胃交界線下約2cm範圍內的腺癌。①腫瘤侵犯胃食管結合部但中心位於胃食管交界線以下2cm以外區域;②腫瘤中心位於胃食管交界線以下2cm以內,但腫瘤未侵及胃食管交界線的,應按照胃癌標準進行分期;③腫瘤侵及胃食管交界線且中心位於胃食管交界線2cm以內的,應按照食管癌標準進行分期。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遠側部位腫瘤發生關係密切,飲酒和吸菸是賁門癌發病的重要因素。中國賁門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在各類惡性腫瘤中位居前列。
病因
1.賁門失弛緩症、賁門黏膜上皮增生、反流性食管炎等食管慢性炎症。
2.人體外環境中微量元素鋅、鉬、鎳、銅的含量低。
3.食用亞硝胺化合物含量高的某些食物和飲用水的人群發病率高。
4.熱、硬、粗、辣食物,飲酒、吸菸及營養缺失等與發病有關。
5.經常食用霉變食物可誘發賁門癌或鱗癌,黴菌與亞硝胺有促癌作用。
6.遺傳易感性。
臨床表現
1.出血:食管癌、賁門癌患者有時也會嘔血或便血,賁門癌的腫瘤可浸潤大血管而發生致命性大出血。
2.疼痛:胸骨後或背部肩胛區持續性鈍痛,表示賁門癌的癌外侵,引起食管周圍縱隔炎,賁門癌引起的疼痛也可以發生在上腹部,應注意賁門癌的腫瘤有穿孔的可能。
3.梗阻:賁門癌患者還可有持續嘔吐黏液,這是食管癌的浸潤和炎症反射性地引起食管腺和涎腺分泌增加所致,黏液積存於食管內可以導致反流,引起嗆咳,甚至發生吸入性肺炎。這也是賁門癌的臨床表現之一。
4.吞咽困難:是賁門癌臨床表現中較典型的症狀,一般出現此症狀說明腫瘤已侵及食管周徑2/3以上,常伴有食管周圍組織浸潤和淋巴結轉移,總趨勢是進行性加重,呈持續性。
5.體重下降、消瘦:患者因進食困難,營養不良,身體消瘦,腫瘤廣泛轉移後會出現厭食症狀。
6.聲音嘶啞:常是腫瘤直接侵犯或轉移淋巴結壓迫喉返神經所致。
7.初期症狀:①胸骨後脹悶或輕微疼痛。這種症狀並非持續發生,而是間歇性或在勞累後及快速進食時加重;②吞咽食物時的異物感;③吞食停滯或頓挫感;④胸部脹悶或緊縮感,且常伴咽喉部乾燥感;⑤心窩部、劍突下或上腹部飽脹和輕痛,以進乾食時較明顯,呈間歇性。
8.中期症狀:介於早期症狀和晚期症狀之間,呈進行性發展。有中度惡病質,貧血、水腫、全身衰竭,肝、肺、腦等重要器官轉移及腹腔、盆腔轉移,引起腹水甚至血性腹水,肝功能衰竭,昏迷,消化道梗阻等。
9.晚期症狀:中晚期患者可見貧血、低蛋白血症、消瘦甚至脫水。如果腹部出現包塊、肝大、腹水征、盆腔腫物(肛門指診),均顯不適於手術的徵象。晚期病例除吞咽困難,還可出現上腹和腰背持續隱痛,表明癌瘤已累及胰腺等腹膜後組織,是手術禁忌證。除食管癌的症狀外,賁門癌的其他症狀如下:①咽下障礙(包括喝水);②上腹部有沉重感;③上腹部疼痛;④噁心、嘔吐;⑤逐漸消瘦。
10.併發症:多數是食管癌的併發症及壓迫症狀。如腫瘤侵及相鄰器官,可發生食管氣管瘺、縱隔膿腫、肺炎、肺膿腫及主動脈穿孔大出血等。轉移淋巴結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壓迫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壓迫膈神經可引起膈肌矛盾運動。
檢查
早期表現為細微的黏膜改變,可發現龕影及不很明顯的充盈缺損;晚期顯示病變很明確,包括軟組織影、充盈缺損、黏膜破壞、龕影、下段食管浸潤及胃底部和胃體上部浸潤。對於賁門癌的診斷,螺旋CT似乎並不優於X線氣鋇雙重造影。
2.內鏡檢查
可了解病變部位、長度、食管狹窄程度,並可獲取病變組織作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胃癌的最有效方法。
3.腹部超聲檢查
在胃癌診斷中,腹部超聲主要用於觀察胃的鄰近臟器(特別是肝、胰)受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
診斷
2.X線鋇餐造影檢查、內鏡檢查、病理學檢查是賁門癌重要檢查方法,可見賁門癌病變。
治療
是公認的首選方法。適用於已確診、除外淋巴結及腹腔器官轉移、一般情況尚好、無重大心肺或其他器官嚴重合併症者。
2.內鏡治療
對病灶局限於食管黏膜層和黏膜下層、無淋巴結和遠處器官轉移的早期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腫瘤直徑<1cm,病變局限且邊界清晰者,可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對賁門癌晚期已發生轉移伴其他器官疾病或受全身情況等限制無法手術者,行內鏡下擴張治療改善梗阻是一種有效的姑息性治療手段,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食管狹窄。
對伴嚴重狹窄、食管-氣管瘺不能手術者,內鏡下放置金屬支架可顯著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3.放射治療
中晚期或不適合手術患者,可用銥-192腔內近距離放療。賁門腫瘤對射線不敏感,傳統外放療效果不理想。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近距離後裝放療機,可在計算機技術控制下,通過導管把放射源直接送到病變局部,使病變局部接受較大劑量照射,造成瘤細胞壞死,迅速緩解進食梗阻症狀又不傷及周圍正常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