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聲洋

賀聲洋

賀聲洋(1905—1931,一說1902—1938年),湖南臨澧人;1924年加入國民黨,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兩次東征北伐戰爭,1926年任副營長、葉挺獨立團第2營營長,後在第9軍任少校營長,後調任北伐軍左翼軍宣傳隊副隊長,後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工作;1930年入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學生總隊長,主持日常工作,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2軍軍長,1931年,在擴大化的“肅反”運動中被錯殺(一說1936年病逝於上海,時年36歲);新中國成立後,賀聲洋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聲洋
  • 外文名:heshengyang
  • 別名:賀家振,號靖亞,又名沉洋、賀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臨澧官渡橋新橋村
  • 出生日期:1902(一說1905年)
  • 逝世日期:1931年(一說1938年5月7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論日俄戰爭》、譯有加侖元帥的軍事著作及小說《我的大學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早年經歷,軍旅生涯,模糊結局,人物著作,人物相關,

人物簡介

賀聲洋(1905—1931,一說1902—1938),又名沉洋,字靖亞,原籍湖南臨澧夾山鎮官渡橋新橋村(今屬石門縣),早年畢業於本縣余市鄉高小及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1924年初,由林永言(大元帥府軍政部科員)、石盛祖(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幹事)介紹,加入國民黨;由譚延闓(駐粵湘軍總司令)保薦,考入黃埔軍校一期第2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任第三期入伍生總隊少尉排長,中尉區隊長,第四期入伍生部第一團上尉連長,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北伐戰爭,1926年任第34團第2營上尉副營長;第34團改為葉挺獨立團,任第2營代理營長,後在第9軍第1師賀龍部任少校營長。9月中旬,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決定由第9軍、第10軍(軍長王天培)組成北伐軍左翼軍,肅清湘西之敵,會師武漢;此時,賀聲洋調任北伐軍左翼軍宣傳隊(隊長周逸群、黃埔二期)副隊長;10月,賀聲洋奉派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29年初夏返滬,在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楊殷)工作;1930年初,賀聲洋奉命進入江西中央蘇區,任中國工農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學生總隊長,主持日常工作;不久,紅21軍(代軍長譚希林、黃埔五期)餘部與閩西紅20軍(軍長胡少海)合編為新編第12軍,由賀聲洋任軍長,施簡政治委員,譚希林任參謀長;新編第12軍成立,歸中共粵閩贛省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
1931年春,在中共“肅反”擴大化中,賀聲揚被中共閩西黨組織開除黨籍,所遺新編第12軍軍長由左權接任;不久,在擴大化的“肅反”運動中被錯殺,年27歲(一說在戰友的掩護下離開蘇區前往上海,專事軍事理論及蘇聯文學作品的翻譯、著述,後於1938年病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賀聲洋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賀聲洋(1905—1931,一說1902—1938),族名賀家振,別號靖亞,又名沉洋,筆名賀佛;1902年出生於湖南省石門縣官渡橋新橋村;聲洋祖輩務農,家居澧水支流道水河邊,父親賀興財,字福桃,農閒時節兼營船業,同時開窯挖煤,燒制石灰。由於持家勤儉致富有方,不久就成為擁有田土70餘畝的小康人家。少年時代,聲洋就讀於離家不遠的臨澧縣佘市鄉高等國小,畢業後,就讀石門中學,後考入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1924年,聲洋由國民政府民政部科員林永言、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幹事石袒盛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不久,由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譚延闓保薦,報考廣東黃埔軍校;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

軍旅生涯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蘇聯共產黨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學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一期共在全國招收500名學生;當時,石門縣共有賀聲洋、王爾琢、鄭洞國三人報考,均金榜題名,感情格外親密,情同手足
聲洋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多次聆聽孫中山先生的教誨,堅決擁護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4年11月30日,聲洋從黃埔軍校畢業,旋即任黃埔軍校第二期中尉區隊長,第四期入伍生部第一團上尉連長。1925年2月1日,聲洋參加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2月上旬,受孫中山大元帥府部署,聲洋先後兩次參與東征,討伐大軍閥、原陸軍部長陳炯明,連克海豐、汕頭等地。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去世,聲洋在軍中參加了孫中山追悼大會,決心繼承中山意志,後任革命軍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等職。11月,聲洋赴肇慶任葉挺獨立團第二營營長兼中共第二營小組長。1926年春,聲洋調離葉挺獨立團,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副團長,參加北伐戰爭;不久,與周逸群一道,以國民革命軍左翼總指揮部正副隊長的身份來到常德,在國民革命軍中做政治宣傳工作。8月,聲洋來到澧州(今澧縣),協助賀龍開辦政治講習所,任講習所副主任。
1927年10月,賀聲洋奉派赴蘇聯,據盛岳在1971年出版的《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中國革命》一書中說:“我於1926年10月20日到上海時,遇到了不少熟人,其中兩個人是我本省的朋友,吳家鈺和何(賀)聲揚……何(賀)是我中學同班同學,黃埔一期畢業,後已升任營長之職。
1927年初,賀聲洋進入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9年初夏返滬,在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楊殷)工作;1930年初,奉命進入江西中央蘇區,同年春,中國工農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又稱彭楊軍事學校)在福建龍巖虎崗成立,由朱德兼任校長,毛澤東兼任政委;賀聲揚任學生總隊長,並主持日常工作;不久,朱德不再兼任該校校長,遺缺由賀聲洋接任。11月,中央先期派往閩西開闢工作的施簡在龍巖召集總行委、21軍軍委、紅校校委聯席會議,成立工農革命委員會,由施簡、張鼎臣(閩西工農民主政府主席)、郭滴人(特委書記)、賀聲洋(紅校校長)等15人出任委員,施簡、賀聲洋、張鼎臣等為常委;不久,紅21軍(代軍長譚希林、五期)餘部與閩西紅20軍(軍長胡少海)合編為新編第12軍,由賀聲洋任軍長,施簡任政治委員,譚希林任參謀長
新編第12軍成立時,共3100餘人、1600餘支,歸中共粵閩贛省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擔負著閩西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任務。

模糊結局

1931年春,在中共“肅反”擴大化中,賀聲揚因有“階級異已分子”嫌疑,被中共閩西黨組織開除黨籍,第12軍軍長由左權接任,不久,賀聲洋遠赴上海治療疾病,後不幸去世。
賀聲洋結局另一說是:賀聲洋被開除黨籍後不久即被錯誤殺害
根據有關記載,賀聲洋在上海期間,一直與中共組織保持聯繫,其遺孀萬華松(湖南常德人,常德女子職業學校畢業,因參加學生動動曾被捕入獄,1948年病故)生前常說:在艱苦的戰爭環境裡,賀聲洋感染了肺結核,1933年由組織護送到上海醫治。初到上海時住在租界上,手槍放在枕頭底下,有時一夜轉移兩個地方,加以抱病通宵達旦寫作,所以病情日益沉重,住進萬國紅十字醫院治療後,守護在他病榻前的一直是兩位中共黨組織的同志;所以在日寇逼近上海,形勢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已經身懷有孕的萬氏,才放心地離開丈夫,帶著孩子提前撤離——由此可見,賀聲洋在上海期間,並沒有與中共黨組織斷絕聯繫。
也有史料說賀聲洋曾被“錯殺”;1997年,湖南省常德市舉辦了一次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70周年圖片展覽,說賀聲洋1931年在閩西根據地任代理軍長時,在“肅反”擴大化中被錯殺;也有公開發行的出版物如是說

人物著作

賀聲洋避居在上海期間的主要活動是譯著和個人著述,他主要譯作有加侖元帥的軍事著作和高爾基的長篇小說《我的大學》等;他個人的著述《論日俄戰爭》等也是介紹蘇維埃政權自十月革命以來英勇抗擊日寇武裝干涉及領土掠奪的鬥爭經驗。
賀聲洋留下的二、三百萬言的文字著作,曾給故鄉親友贈送多部;湖南省石門縣人民醫院原副院長熊越群先生,就保存過五部。

人物相關

據黃埔一期生鄭洞國在《我的戎馬生涯》一書中所說,當他於4月份到達廣州報考黃埔軍校時,見到了石門同鄉兼好友王爾琢,還見到了另兩位朋友:“其中一位中等身材、眉清目秀的青年名叫賀聲洋,也是我在石門中學讀書時的同學。”另一位是黃鰲
鄭洞國在文章中稱:“第一期同學中,對我思想影響較大的是王爾琢、黃鰲、賀聲洋三人。我們都是湖南同鄉,又曾在一起報考軍校,思想也比較接近,故入軍校後感情格外親密,情同手足;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上課、訓練的間隙,坐在黃埔島臨江的樹叢中討論政治問題。談話的題目一般都是當時的時局和國民革命的前途等等。我們在討論中難免經常發生一些爭論,有時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但彼此都從未因此產生過任何隔閡。那時除我以外,他們三人又都是共產黨員(但身份不公開)。”
據鄭洞國說,自黃埔一期畢業後,他就再沒見過賀聲洋:“賀聲洋則聽說曾去蘇俄留學,回國後因犯“立三路線”錯誤而受到黨內嚴厲處分,不久又患了肺病,他在消極中脫了黨,後於30年代初因病死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