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玉波
- 別名:原名賀家春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津市
- 出生日期:1896
- 逝世日期:1982
人物生平,上海歲月,文學評論與訪問,作品目錄,
人物生平
1896年出生於湖南津市一個商人的家庭,先後就讀於長沙兌澤中學和岳雲中學,中學畢業後去了北京,初到北京就讀於私立法政大學,一年後又轉進了師範大學。1927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國共合作時期,曾任北京外城西區黨部宣傳委員和組織委員。1928年奉命隱蔽,與黨失去聯繫。離京赴滬,又回津辦報未果,再赴滬進入開明書店當校編,1930年7月返津,因“共黨”嫌疑被關押,釋放後,曾在軍隊呆了七天,便逃之夭夭,1931年進上海光華書局,任編輯主任,1935年書店大量出版的書籍被國民黨查禁,經此打擊,經濟上山窮水盡,債台高築,1935年5月,光華書局被法院查封。賀玉波過起了自由撰稿人的生活,1939年他從上海回到湖南後,赴湖南益陽,在一所鄉村中學任教,1940年在澧州學子及家長們的要求和幫助下,籌款辦學。因益陽時局相對平穩,故選擇離縣城四十多華里的鄉下,新市渡附近的嶺口周家大院為校址,開辦了澧資中學,自任校長,1945年,赴益陽式南中學(益陽市第十二中學)任教,1946年至1948年夏在益陽鄉下的育才中學(現為“益陽縣一中”)任教。1948年秋,賀玉波應聘到湖南桃江修山的湘山中學(後更名為桃江縣一中)任教,1953年至“文化大革命”的十多年裡,賀玉波一直在益陽市三中任教,文革期間因作品長篇小說《洪爐》受到衝擊,1979年平反,1982年1月23日逝世。
上海歲月
1928年是一個多事之秋,賀玉波奉命隱蔽,離京赴滬,又回津辦報未果,再赴滬。幸得朋友的幫助,在紗廠找到了一個吃不飽餓不死的飯碗,他邊工作,邊創作,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不久就進入開明書店當校編。
1928年進章錫琛先生的“上海開明書店”當校編。 整個編譯所工作人員除了夏丐尊和章雪村先生之外,還有豐子愷,顧均正、索非、賀玉波、章季衍、汪允安、杜仲甫、唐錫光、胡愈之、周建人,孫伏園、夏衍、賈祖璋、朱光潛等著名學者,夏丐尊曾在長沙一師執教過,賀玉波和夏丐尊先生有很多的話題。
1929年10月,賀玉波的小說集《她的訊息》正式出版,收錄了《同命鳥》、《她的訊息》、《離婚後》、《營長太太》、《離京》、《破產》、《自沉》、《選舉》等作品。開明書店的主編趙景深先生為之作序,他的作品發表得於開明書店,吳世燈先生曾說:“值得稱讚的是,開明書店能不遺餘力提攜無名作家和年輕作者。30年代尚無名氣的黎錦明、羅黑芷、賀玉波等人的創作,首先是開明為他們出版的。丁玲的《在黑暗中》,胡也頻的《鬼與人心》、戴望舒.的《少女之窗》、孫福熙的《北京乎》、秦牧的《秦牧雜文》、高士其的《細菌與人》等等都是先在開明出版的。”
1931年進入張靜廬先生的上海光華書局,任編輯主任。光華書局在四馬路(今福州路)山東路口太和坊弄堂樓上,商報館對門,光華書局經營出版不少進步期刊,其中有:郭沫若主編的《洪水》、蔣光慈主編的《拓荒者》、田漢主編的《南國》、郁達夫主編的《大眾文藝》、艾思奇主編的《讀書生活》、黃源主編的《譯文》、孟十還主編的《作家》、黎烈文主編的《中流》、丁玲主編的《戰地》、胡風主編的《七月》等。這些期刊在當時產生了積極影響。為了謀生,他什麼題材的文章都寫,譬如《小朋友摺紙工》。
1931年1月,《讀書月刊》請賀玉波擔任“現代作家評判”的工作,認為比“現代作家錄”更有價值。而賀玉波以此為平台,套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述文學創作規律,介紹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發表了《現代作家論》、《巴金論》、《郁達夫論》、《沈從文的作品批判》、《葉紹鈞訪問記》、《矛盾論》、《中國現代女作家》、《文學常識》等著作,集中表現了他的世界觀與創作、文學與政治、文學與大眾、創作與生活、內容與形式等方面的新進觀點。成為三十年代左翼文壇有名的文學評論家,僅評論文稿近三十萬言。在中國文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作品和觀點至今尚為我國文學研究工作者所肯定和引用
與此同時,他並與彭家煌、瞿然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文藝研究社,親自撰寫了章程,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均傾向於現實主義,他全力從事文藝理論的宣傳,大聲疾呼作家“到廣大的社會裡去,最好到那守盡壓迫和剝削的下層社會裡面去。”
1935年書店大量出版的書籍被國民黨查禁,經此打擊,經濟上山窮水盡,債台高築,1935年5月,光華書局被法院查封。賀玉波過起了自由撰稿人的生活,他為《中國名人故事叢書》編寫了《楊椒山》、《管仲傳》。
文學評論與訪問
賀玉波在《夏丐尊訪問記》中說:“自從脫離開明書局編譯所之後,我少和夏丐尊先生見面。他是位很和藹的人,對於青年作家尤其是特別愛護,盡力地加以指導。以前他曾經替許多青年作家修改文章,使我們受益不淺。尤其他那種修改文章時所採用的商議態度,我們始終是非常贊成的。因此,我很想常去看看他,但為瑣事所阻,不能如願。”
賀玉波和豐子愷曾經接觸較多,在他的文中說“豐子愷先生,我有一年不見了。他這次剛從嘉興的住所來到上海。我吃過一陣酒後,離席去和他談話。記得去年他剛剛留鬍鬚,今年他的下巴和腮邊欲滿生著二三寸長的黑須了,但面色反比先前好些。他和我談了一會他生活的狀況後,便託我轉告光華書局老闆,說他暫時不能作稿。”
見魯迅,是1934年趙景深在大中華飯店舉行婚禮時,當時出席宴會的有魯迅、沈從文、葉聖陶、徐霞村、周予同、虞岫雲等,賀玉波在《魯迅的孤僻》中說魯迅: “只見他老人家,穿著一件長衣,孤單單地悶坐在一張椅子上;他的前額的頭髮已脫落,一筆粗黑的東洋鬍鬚,把他臉色襯得怪莊嚴而冷酷。”又說“他卻仍然如前孤零零地坐在那裡,只是痴看著,不說一句話。他不去找同堂的人攀談;可是,人家也不敢走到他的身邊去找他。一直到張宴時,他才一聲不響地入座。”
雖然與冰心同為《讀書月刊》主要撰稿人,但賀玉波在《歌頌母愛的冰心女士》文中,卻毫不留情地批評冰心的作品是“不論詩歌、散文和小說,她所吟詠所描寫的終不出於有閒階級安逸生活的讚美;於是自然的美和父母家人的愛成了她每篇作品的要素。所描寫的題材幾乎完全取自於她安逸的家庭,而軍人的父親、慈愛的母親和聰明的弟弟們便成了她屢描而不倦的人物。她對於社會太盲目了,感不到分毫的興趣;以至所描寫的事件大半是一些家庭日常生活的片斷。她不明了社會的組織和歷史,而且不曾經過現社會的痛苦,所以主張用由母愛而發展的博愛來解除社會上的罪惡,來拯救苦難的眾生。在她的作品裡只充滿了耶教式的博愛和空虛的同情。”
1931年2月,賀玉波第一次拜訪葉聖陶,他是為《讀書月刊》約稿來的。他說:“從趙景深先生寓所出來,已經是下午八時三刻了;在這樣晚的時候去訪問葉紹鈞先生恐怕不方便,但為著一腔熱誠所驅使,我只好不顧一切,去擾亂他晚間家庭的幸福了。”他發表的《葉紹鈞訪問記》,得到了較好的反響,一位叫芳君的讀者來信說:“我在《讀書月刊》上讀到你《葉紹鈞訪問記》,當時的心情很覺暢快;因為我是讀過他的童話而又非常崇拜他的人。你的這篇文字增加了我對他的虔誠,並且造成了我給你初次通信的動機。”
他的《巴金論》篇首就說:巴金“處女作《滅亡》經他的友人介紹於《小說月報》發表,當時頗獲得許多讀者的讚美。於是,有許多人向該雜誌的編者探聽他的真姓名,結果呢,連編者自己也無從知道。因為巴金是從來不大出面見人的緣故。幾月前,我在寶山路他的好友某君的寓所會見了他,大家在一塊共過晚餐。他是個很和氣的青年,談起話來也很誠懇。那時期他正為《時報》寫《激流》,打算籌點旅費行到歐洲去遊歷。我們的談話大都屬於各人私自的情況,所以沒有記述之必要。”他評價巴金:“與其如作者自己所說他是個羅曼蒂克的革命家,倒不如說他是個含有小資產階級的意識的革命家來得真切。”
彭小花在《巴金的知與真》一書中說:“有一天,巴金在索非家裡認識了一位文學評論家賀玉波。巴金的溫和態度和誠懇的談話給賀玉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賀玉波後來寫了一篇篇幅很大的《巴金論》,對巴金已經發表的中短篇小說作了全面、系統的分析,是當時出現的最有分量的關於巴金及其作品的研究論文。”
賀玉波在《寫在‘郁達夫論’的後面》中敘述了當時他的工作情況,他說:“不知怎地從今年春季我做《矛盾創作的考察》的時候,我對於作家論一類的文字有了特別的興致,一時竟隨口答應給幾個書店寫兩本這類的書。記得是光華書局先要我寫《現代中國作家論》,還沒有完稿的時候,現代書局又要我寫《現代中國女作家》,到了後者已經完竣而前者尚未繼續動筆的時候,我卻又分心來編《郁達夫論》這本書了。”他是一個很情緒化的人,時常為作者的文字所感動得流淚,但又不得不站在普羅文學的高度,提出作者的不足,他經常處於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狀態。
賀玉波在《沈從文的作品評判》中說:“在我的故鄉湘西地方,有許多不安分的流氓地痞,不是拿錢去買個軍官做,便是成群結黨來“拖隊伍”;簡直和土匪沒有什麼分別,占據一塊地盤好刮地皮。或是獎勵農民種煙勒取重稅,並包運軍餉。他們漸漸變成富有,而一般上中階級的人民卻個個破了產。這是我故鄉人民受大小軍閥剝削的情形。沈從文的這篇《入伍後》便是描寫一部分的那種情形。”
他對這位湘西老鄉的作品在肯定的同時,也指出了不足:“作者雖然把那種土匪軍隊籌餉的政策說明了,但說話的語氣卻是偏重於軍隊方面的,而對於那些被剝削的人民一點不曾加以同情。”並說“他在作品的開始,只寫些無聊的消閒的情形,接著就隨便罵人起來。
對幼時的同學丁鈴,賀玉波在《丁鈴女士論評》中說:“記得我在長沙岳雲中學二年級的時候,她便和三個女學生求得學校當局允許男女同學,與男生受著同等的教育,這在十年前的湖南還是創舉呢。我在同學的時候,並不曾和她交談過。我只知道她和我的籍貫同是澧州(在前清臨澧原名安福,與澧縣同屬澧州),現在留在我的腦海里的她的印象只是身材適中不肥不瘦的約二十歲的女生。” 他稱讚:“丁玲女士的作品是具有特殊風格的。她善於分析女子的心理狀態,並且來得精確而細膩,又能採用新的結構和大膽的描寫。”
作品目錄
賀玉波先生在三十年代出版和發表了許多作品,這是其中一部分,後面部分科普文章,是他和夫人共同翻譯的。
1. 紀念劉和珍烈士(1926年)
2. 離京(《文學周報》第五輯1929年第301- 325期)
3. 同命鳥(《一般》1930年第1-4期)
4. 文學作品中的地方色彩(1929年)
5. 兒童的文學教育(《教育雜誌》1930年第12期)
6. 《她的訊息》(1930年出版)收有:《同命鳥》、《她的訊息》、《離婚後》、《營長太太》、《離京》、《破產》、《自沉》、《選舉》八篇小說。
7. 營長太太(《新女性》1929年第7期)
8. 論強迫衛生(《時事》1930年)
9. 《避難者》(1931年出版),收有《軟禁》、《恐怖》、《逃》、《避難者》
10. 長篇小說《殘缺的愛》(1931年)
11. 看守(《文藝大路》1935年第2期)
12. DAISY(《學友》1931年第2期)
13. 妹歸
14. 破產(《新文藝》1929年第5期)
15. 妻
16. 妻子的報酬(《新女性》1929年第12期)
18. 三個女學生(《青年界》1936年第2~5期)
19. 離婚後(《新女性》1929年第9期)
20. 避難者
21. 逃亡(《讀書月刊》1931年第5期)
22. 葉紹鈞訪問記(1931年)
23. 一天(《青年界》1935年第1期)
24. 天孫之女(《讀書月刊》1931年第3-4期)
25. 回憶戈斯的童年 賀玉波譯(《現代文學評論》1931年第3期)
26. 旗女(1934年)
27. 選舉
28. 瑩光(《青年界》1935年第5期)
29. 楊椒山(1935年)
30. 春夜(《新女性》1929年第11期)
31. 流水(《新女性》1929年第11期)
32. 老虎皮
33. 殘缺的愛
34. 生活的痕跡(1937年)
35. 青年群像(1946年)
36. 貪心的孩子(1934年)
37. 病中小品(《青年界》1934年第1期)
38. 新年風景(《十日雜誌》1935年第9- 10期)
39. 故鄉的新年
40. 冬天的影子
41. 北國的春天
42. 湘行留影(《青年界》1935年第4期)
43. 故鄉(賀玉波詩選)(《新女性》1929年第11期)
44. 吻 屠格涅作賀玉波譯(《青年界》1931年第3期)
45. 丹谷閒話(1931年譯)
46. 吉訶德先生(1931年譯)
47. 龍齒(1931年譯)
48. 野獸世界(1946年譯)
49. 夏丐尊訪問記(《讀書月刊》1931年第3期)
50. 葉紹鈞訪問記(《讀書月刊》1931年第3期)
51. 新文藝運動鳥瞰(讀者月刊)1933年第2~3期)
52. 我所知道的雪村先生
53. 憶畫家陶元慶先生(《一般》1929年第1- 4期)
54. 悼彭家煌(《讀者月刊》1933年第1期)
55. 文人在上海(《大晚報·火炬》1934年3月2日)
56. 我所認識的老舍
57. 葉紹鈞的童話
58. 電影漫談(《讀者月刊》1933年第2期)
59. 丁玲女士論評
60. 女性的魔力(《新女性》1929年第2期)
61. 獨身主義的女子(《新女性》1929年第2期)
62. 歌頌母愛的冰心女士
63. 生之厭倦(1934年)
64. 小品作文法
65. 兩個不同的時期(《讀書月刊》1931年第1期)
66. 丁鈴評傳 矛盾、趙景深、賀玉波著 1934年10月出版。
67. 劉大傑論
68. 廬隱女士及其作品
69. 魯迅的孤僻
70. 矛盾創作的考察(《讀書月刊》1931年第1期)
71. 矛盾的《路》
72. 女性的魅力
74. 《中國現代女作家》(1932年)收有《沉櫻女士的戀愛小說》、
75. 《郁達夫論》(1933年)收有《郁達夫論》、《郁達夫與“迷羊”》、《論郁達夫作風的轉變》等文章。
76. 文學研究會
77. 小說的圖解(《讀書月刊》1931年第4-5期)
78. 再給文學青年
79. 沉櫻論(《青年界》1936年第5期)
80. 兒童書信範本
81. 小朋友自習法
82. 冬風春風
83. 文學常識
84. 文學與科學的交流(1947年)
85. 小說的研究
86. 致文學青年
87. 談寫作問題的書
88. 中國藝術教育概況及其發展計畫
89. 中國新文藝及其統治政策
90. 小說新技巧概論(1931年)
91. 怎樣讀文學作品(《讀書月刊》1931年第1-2期)
92. 日記文作法
93. 書信文作法
94. 1934年《青年界》請賀玉波翻譯歐美科學方面的新發明。
95. 怎樣研究圖畫(《青年界》1934年第4期)
96. 怎樣讀文學作品
97. 事業謀職及其他(《青年界》1936年第1期)
98. 新年風景
99. 蘇俄婦女生活 賀玉波譯(《女子月刊》1936年第10期)
100. 新發明的軍器與軍備(《青年界》1937年第5期)
101. 世界最強的陸軍(《青年界》1937年第3期)
102. 新式軍艦(《青年界》1937年第2期)
103. 吉卜林的“野獸世界”(《大光圖書月報》1936年第1期)
104. 毒蜘蛛及其寄生蠅
105. 探險的故事(《讀書青年》1936年第12期)
106. 臨產(《讀者月刊》1933年第2期)蕊珠著
107. “永久的女性”讀後感(《大光圖書月報》1936年第1期)蕊珠著
108. 透明的笛子 蕊珠
109. 汽車頂上的幕帳
110. 飛機式的雪橇
111. 電力摩托椅
112. 雙絲電燈泡
113. 練習角力的假人
114. 法國軍隊的飛機探聽器
115. 修理油池的機座
116. 鐵路模型
117. 無尾的飛機
118. 飛機場的運油車
119. 肥皂雕成的熊像
120. 放熱的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