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型採購是指以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無實物產品產出的企業(貿易型企業),以客戶需求來進行採購的一個過程,相對於生產型採購而言,貿易型採購不是以生產為主,而是以渠道為王,所以採購貨源及供應商通常是不配套,不固定的,採購額度相對於生產型採購偏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貿易型採購
- 釋義:以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
- 相對生產型:採購偏小
- 方式:以渠道為王
採購流程,採購途徑,
採購流程
1、供應商要提供儘可能詳細的資金、經營許可證、產品、生產規模、資信認證等相關報告。資料越詳細越好。
2、採購商將對供應商提供的資料做一個詳細的歸類,把這些客戶歸在哪類客戶,並且給出是否值得扶持、資金是否值得肯定的內部分析。
3、採購商對供應商的工廠查看工廠。視察廠家規模是否與他們提供的基礎資料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就不予考慮合作。
4、採購商向供應商提出樣品需求。看樣品的尺寸、規格以及其他參數是否符合需求。
5、採購商要通過技術分析得出檢驗部門分析。檢驗其價格、質量以及其他是否符合要求。
6、如果符合要求,採購商對供應商下達一個評審通知書。符合要求的供應商可以進入採購商的供應鏈。對於再好的供應商來說,首先要進入採購商的供應鏈,才能有資格為其提供產品服務。
7、採購商與供應商進行初期的商業談判,正常的談判時間在三個月。
8、雙方簽定契約。
9、供應商開始對採購商提供小批量的產品。
10、採購商對供應商的小批量產品進行複查。所有的小批量產品必須進行嚴格的實驗檢查。
11、如果小批量產品通過審核,那么此供應商將為加入採購商的產品目錄。
12、供應商加入採購商的產品目錄,每一個目錄都需要自己去評審,每一個地方都需要重新評審一次,整個流程需要半年時間。
採購途徑
(一)一般小規模採購
選擇供貨商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由於採購批量較小,採購方往往要付出比通常高很多的價格購買所需的產品,從而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儘可能尋找固定的合作夥伴 選擇供貨商時應儘量挑選那些規模及經營方式與本企業要求相匹配的廠家,而不要一味地求大、求全。一旦找到合適的廠商,儘可能與之結成合作夥伴,簽訂長期的供貨協定以取得對方的信任與支持。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那些涉及產品核心技術或成本所占比重較大的關鍵原材料的採購。其風險在於對該類供貨商的依賴程度較大,同時好的合作夥伴不容易找到。 集中採購 在某些情況下,採購方可以把零散的需求集中起來統一進行採購。採購人員可將原材料清單進行整合,按照共享件與獨用件分類。在需求可以預見的情況下,進行集中採購。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是集中需求量。將不同產品共享原材料在一定時間內的需求量進行整合, 力求達到供貨商的最小批量要求。或將較小批量整合成較大批量,以求爭取到更優惠的價格。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內增大庫存量。二是集中向某個供貨 商採購。這種方案更適用於標準品的採購或面向產品較齊全的分銷商採購。由於分銷商的經營模式較生產廠家更為靈活,他們往往代理較多的產品線,而其要求的最小訂貨量也較生產廠家更低,因此在很多時候向一至兩家產品線較全的代理商集中採購是小批量採購的一種上佳選擇。當然,代理商或經銷商通常會在原廠報價的基礎上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
(二)電子採購
電子採購從國內企業接觸概念到套用大概也就不到十年的時間,最早電子採購伴隨著網際網路在國內的普及而進入國內,國外企業在電子採購的套用案例也開始介紹到國國內。經過這幾年的概念的認知、套用嘗試到採購業務的全面套用,電子採購的套用形式也在不斷變化,也反映了企業在電子採購需求的變化。電子採購從單純的採購軟體工具和採購信息的發布向融合的方向發展。例如生產型企業使用阿里旺旺、汽車配件行業的蓋世快配、生活服務行業的淘寶助手等工具。 隨著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多數企業已經或正在準備套用內部管理系統,例如ERP系統、EAM系統,這些管理模組涵蓋了企業從採購申請、計畫匯總、計畫生成等功能,但缺少與供應商在採購交易環節協作的功能,電子採購系統就成為了企業與供應商外部協作的平台。同時為了使企業形成一個閉環的管理系統,需要完成內部系統與外部系統的集成,也就是電子採購平台與內部管理系統數據之間能自動傳遞,這樣電子採購系統在採購工具基礎上的融合成了企業的管理系統。 從企業採購業務來看,除了完成和原有合格供應商的交易,還要持續不斷的開發新的供應商,獲得新的產品信息,這時候電子採購作為一個市場的概念來發揮作用,需要電子採購服務商擁有數量眾多的行業供應商和豐富的產品信息。 最終對於企業採購部門來說,一方面通過電子採購系統完成採購業務活動,另一方面不斷開發新的優質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