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8日),原名薇薇安·瑪麗·哈特利,出生於英屬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英國電影、舞台劇演員。
1935年出演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欣欣向榮》,1938年前往美國好萊塢拍攝電影,憑藉在電影《亂世佳人》中飾演郝思嘉,獲得第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英國女演員。之後,回到英國發展戲劇。1950年後再次闖蕩好萊塢,參演電影《欲望號街車》。1951年憑藉《欲望號街車》獲得第1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獎,並且於1952年第二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成為第一位由威尼斯影后走向奧斯卡影后的女演員。1953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被稱為英國“奧斯卡”)的英籍女演員,1963年獲得戲劇獎托尼獎最佳女主角獎。疾病成為她一生事業的障礙。
1967年7月7日,費雯·麗因肺結核在英國倫敦伊頓廣場54號的家中病逝。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位。
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
演藝經歷
個人生活
感情生活
去世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 1940-01-0721天飾 Wanda
參演電視劇
- 1959九死一生飾 莎賓娜
舞台劇
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備註 |
1935 | 綠色的綬帶/The Green Sash | 吉尤斯塔 | |
1935 | 道德的面具/Mask of Virtue | 漢麗艾德·杜克斯諾 | |
1936 | 查理二世/Richard Ⅱ | 皇后 | |
1936 | 快樂的偽君子/The Happy Hypocrite | 珍妮·麥勒 | |
1936 | 亨利八世/Henry Ⅷ | 安妮·博林 | |
1937 | 勢在必行/Because We Must | 帕梅拉·戈爾丁 | |
1937 | 鐘樓的蝙蝠/Bats on the Belfry | 傑西卡·莫頓 | |
1937 | 哈姆雷特/Hamlet | 索菲利亞 | |
1937 | 泰坦尼婭 | ||
1938 | 賽琳娜·布蘭迪斯/Serena Blandish | 賽琳娜·布蘭迪斯 | |
1940 | 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 | 朱麗葉 | |
1941 | 醫生的窘境/The Doctor's Delimma | 詹妮弗·杜蓓達 | |
1942 | 緋聞學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 | Lady Teazle | 2場,慈善演出 |
1943 | 春日派對/Spring Party | 巡迴演出 | |
1945-1946,1948 | 九死一生/The Skin of Our Teeth | 莎賓娜 | |
1948 | 緋聞學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 | 蒂賽爾夫人 | |
1948 | 查理三世/Richard Ⅲ | 安夫人 | |
1949 | 安提戈涅/Antigone | 安提戈涅 | |
1949 | 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 布蘭奇·杜波依斯 | |
1951 | 凱撒與克里奧佩拉/Casar and Cleopatra | 克里奧佩拉 | |
1951 | 安東尼與克里奧佩拉/Antony and Cleopatra | 克里奧佩拉 | |
1951 | 百萬明星之夜/Night of 100 Stars | 短劇名Terrible Triplets | |
1953 | 睡王子/The Sleeping Pringce | 瑪麗·摩根 | |
1954 | 百萬明星之夜/Night of 100 Stars | ||
1954 | 緋聞學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 | Lady Teazle | 1場 |
1955 | 麥克白/Macbeth | 麥克白夫人 | |
1955 |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 薇奧拉 | |
1955-1957 | 泰特斯·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s | 拉薇尼婭 | |
1956 | 南海泡沫事件/Southsea Bubble | 桑德拉 | |
1956 | 百萬明星之夜/Night of 100 Stars | Top Hat White Tie and Tails | |
1958 | 百萬明星之夜/Night of 100 Stars | Clown Skit | |
1959 | 照顧璐璐/Look After Lulu | Lulu d'Arville | |
1959-1962 | 天使的決鬥/Dual of Angels | 鮑拉 | |
1961-1962 |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 薇奧拉 | |
1961-1962 | 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illias | 瑪格麗特·戈蒂埃 | |
1963 | 同志/Tovarich | 塔蒂阿娜 | 百老匯音樂劇,托尼獎最佳女主角 |
1964 | 莎翁400周年誕辰 | ||
1965 | 伯爵夫人/La Contessa | Contessa Sanziani | |
1966 | 伊萬諾夫/Anna Petrovna | 安娜彼得羅芙納 | |
1967 | 微妙的平衡/A Delicate Balance | 艾碧 | 未上演,5月開始排練直至7月去世 |
廣播短劇
時間 | 類別 | 作品名稱 | 合作演員 | 節目名稱 |
1940 | 廣播劇 | 私人生活/Private Lives | 勞倫斯·奧利弗 | |
1950 | 廣播劇 | 蝴蝶夢/Rebacca | 勞倫斯·奧利弗 | Lux Radio |
1951 | 廣播劇 | 凱撒與豔后/Caesar and Cleopatra | 勞倫斯·奧利弗 | NBC "The Big Show" |
1951 | 短劇 | 九死一生/The Skin of Our Teeth | -- | ITV Play of the Week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2 | 第24屆 | 最佳女主角 | 欲望號列車 | 獲獎 |
1940 | 第12屆 | 最佳女主角 | 亂世佳人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1 | 第16屆 | 沃爾皮杯 最佳女主角 | 欲望號列車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3 | 第6屆 | 最佳英國女演員 | 欲望號列車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2 | 第9屆 | 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欲望號列車 | 提名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1 | 第17屆 | 最佳女主角 | 欲望號列車 | 獲獎 |
1939 | 第5屆 | 最佳女主角 | 亂世佳人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3 | 第17屆 | 最佳女主角 | 同志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7 | 第1屆 | 特別獎 | 欲望號列車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66 | 第12屆 | 最佳外國女演員 | 愚人船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52 | 年度最佳女演員 | 欲望號列車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8 | “歷史最佳”奧斯卡女主角 | 亂世佳人 | 獲獎 |
2006 | 獲得飲品公司Bottlegreen舉辦的“史上最美麗的英國女士”選舉第一名 | ---- | 獲獎 |
1999 | 入選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 | ---- | 獲獎 |
1960 | 獲得好萊塢名人大道6773號紀念星 | ---- | 獲獎 |
1957 | 獲得法國文化交流委員會授予的“光榮騎士紅十字勳章” | ---- | 獲獎 |
1940 | 登上《時代》封面 | ----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