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揚古(清朝康熙時期名將、三等伯鄂碩之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董鄂·費揚古(1645—1701年),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三等伯鄂碩之子,順治帝的孝獻皇后之弟,清初名將。曾參與過平定三藩之亂與征討噶爾丹的戰役。

費揚古在平定三藩之亂時在安親王岳樂帳下效力,因戰功卓著被授予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費揚古也隨軍出征,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軍在歸化城增加戍兵,以費揚古為安北將軍駐守。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再次征討噶爾丹時費揚古作為西路軍的統帥,在昭莫多之戰同噶爾丹展開激戰,噶爾丹的主力全部被殲滅。費揚古在西征期間立下了赫赫戰功。

康熙四十年(1701年),跟從康熙帝巡幸索約勒濟,中途疾病發作,康熙派遣大臣送他歸還京師。不久逝世,賜祭葬,諡號襄壯。

基本介紹

  • 本名:董鄂·費揚古
  • 別稱:費揚武、費揚果、飛揚古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時間:公元1645年
  • 去世時間:公元1701年
  • 主要成就:跟隨康熙西征噶爾丹,在昭莫多破敵
  • 官職:撫遠大將軍、領侍衛內大臣等
  • 封爵:一等公
  • 諡號:襄壯
  • 擅長:詩詞
  • :順治帝孝獻皇后
人物生平,從討三藩,防衛西北,北上破敵,功成而逝,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個人詩詞,親屬成員,後世紀念,史書記載,

人物生平

從討三藩

順治二年(1645年),費揚古出生,他是順治帝孝獻端敬皇后的弟弟,其父為內大臣三等伯鄂碩。滿洲正白旗人,狀貌異常魁梧。順治十四年(1657年),十四歲的費揚古承襲了父親的爵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亂爆發,費揚古跟從安親王岳樂率兵到江西圍剿吳三桂的叛軍。吳三桂的大將黃乃忠糾合了一萬多叛軍自湖南長沙進犯袁州,費揚古與副都統沃赫、總兵趙應奎擊潰了黃乃忠的進犯,繼而攻克萬載
康熙十五年(1676年),於萍鄉擊敗了吳三桂的女婿夏國相,夏國相敗走,費揚古進圍長沙,連戰連捷。康熙十八年(1679年),費揚古又於武岡擊敗了吳國貴。大軍還京之後,他被提升為領侍衛內大臣,位列議政大臣

防衛西北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伊犁為統治中心的漠西蒙古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一支準噶爾部,在首領噶爾丹率領下揮師東進,並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越過杭愛山大舉進攻漠北的土謝圖部,又乘勝渡過土拉河侵入車臣部牧地,漠北各部紛紛南奔,請求歸附清朝。如果清廷不接受漠北各部(又稱喀爾喀各部)內附,他們必然被準噶爾部所吞併,將成為清王朝北部的巨大威脅;如果允許喀爾喀各部內附,噶爾丹就可能以追擊為名而內犯。儘管情況如此嚴峻,但康熙帝絕不會錯過臣服漠北各部的天賜良機。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授裕親王福全撫遠大將軍,率軍西征噶爾丹,命費揚古前去科爾沁徵兵,參贊軍事。同年秋,在烏蘭布通之戰中擊敗了噶爾丹。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歸化城增加戍兵,以費揚古為安北將軍駐守歸化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噶爾丹遣使來朝,請求入貢。費揚古發兵出迎並一路護送他們,偵查他們男女人數一共一千五百多人,把他們留在了歸化城。上書康熙帝之後,康熙察覺到噶爾丹居心叵測表面上是為與朝廷修好,實際上是派人到內地窺探虛實,命侍郎滿丕下諭譴責噶爾丹的使臣,把他們遣還。七月,聽聞噶爾丹將窺探圖拉,清廷命費揚古與右衛將軍希福一起率軍前去抵禦。希福請求增加派兵,康熙帝責其有恐懼沮喪之心,讓他不要去了。很快報告圖拉沒有遭到入侵,考慮到噶爾丹將要進攻歸化城,康熙召費揚古回師。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爾丹到了哈密,費揚古前去防禦,噶爾丹自圖拉河向西竄去。費揚古很快被授右衛將軍,仍兼管理歸化城的軍事。下詔授費揚古為撫遠大將軍,以都統伊勒慎,護軍統領、宗室費揚武瓦爾達,副都統碩岱,將軍舒恕參贊軍事。不久康熙召費揚古入宮授予他討賊方略。

北上破敵

為了解決噶爾丹對內蒙古的軍事威脅,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二月,康熙帝再次御駕親征。此次親徵兵分三路,東路由薩布素負責,率領數千軍隊駐守蒙古東部,防止噶爾丹向東逃竄;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的費揚古是西路統帥,西路是此次征戰的主力,兵力四萬六千有餘;中路由康熙帝親自率領,兵力約三萬三千。
按照事先的部署,中路軍在四月初一從北京出發,而西路軍在三月份分別從寧夏、歸化出發,五月底中路和西路在土拉河以北會師。西路軍在行進途中因天氣惡劣影響了進度,為了避免不能按期到達使得康熙帝率領的中路軍獨自承受巨大的壓力,費揚古親自率領一萬四千精銳日夜兼程,而當康熙抵達克魯倫河以南時,北岸已無一帳,噶爾丹早已拔營撤退了。噶爾丹在向西逃竄的途中丟棄了老弱輜重,在經過五晝夜的狂奔後抵達位於庫倫(今烏蘭巴托)的昭莫多(蒙語:大樹),但卻被費揚古所率領的西路軍迎頭予以阻擊。費揚古在昭莫多同噶爾丹展開激戰,噶爾丹的主力全部被殲滅。
噶爾丹在天山以北的故地已經被他兄長僧格的兒子策妄阿拉布坦所占有,進退失據。由於噶爾丹拒絕康熙的招撫,費揚古在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二月又參加了第三次對噶爾丹的戰爭,但雙方還未來得及交戰,噶爾丹就在這一年閏三月十三日自殺。費揚古因在平定噶爾丹戰爭中的傑出貢獻,被封為一等公爵。當第三次討伐噶爾丹的戰事結束後,費揚古奉命調離,當他從該城開拔時,歸化的商人、百姓紛紛給他送行,不久為他修祠立像,以紀念他在抗擊噶爾丹、戍邊衛民及綏靖地方的過程中所立下的功績。

功成而逝

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六月,費揚古有了病,康熙帝下詔昭武將軍馬思喀代他領軍。費揚古歸還京師,仍領侍衛內大臣,進一等公,但是他仍以未能生擒噶爾丹為理由上書請辭,康熙帝不準,因諭曰:“以前朕想要親征噶爾丹,眾臣都上諫阻止,惟費揚古與朕的意思相合,於是朕統兵西進。西征的道路非常遙遠,水草睏乏,費揚古全無顧慮,直抵昭莫多,將狡猾頑固的敵軍大敗。他多年統兵馭將,沒有能比得上他的。”又說:“多次出征,才知道作為一個將領是多么困難。費揚古為將精心策劃調遣,使得緩急得宜,才最終成功。”
康熙四十年(1701年),費揚古跟從康熙帝出巡索約勒濟,半路中疾病發作。康熙帝為此駐蹕一日,親自去看望他的病情,賜給他御帳、蟒緞、鞍馬等物,並從內帑里出銀五千兩贈給他,派遣大臣護送他回到京師。回到北京之後不久就病逝了,清廷賜予祭葬,諡號襄壯。以他的兒子辰泰承襲一等候、兼拖沙喇哈番

主要成就

康熙十三年(1674年),費揚古在三藩之亂中跟從安親王岳樂率兵到江西圍剿吳三桂叛軍。擊敗了吳三桂的大將黃乃忠、夏國相、吳國貴等人的進犯。
康熙帝親自噶爾丹的時候他也立下了很大的戰功。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命費揚古前去科爾沁徵兵,參贊軍事。同年秋在烏蘭布通擊敗噶爾丹。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費揚古被授為安北將軍駐守歸化城。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二月,康熙帝再次御駕親征。費揚古統率西路軍,越過沙漠,於翁金河(今蒙古國德勒格爾杭蓋西)會師,爾後北上;康熙帝玄燁親率中路軍3.4萬出獨石口(今河北赤城北)。三路大軍約期於克魯倫河一帶殲滅準噶爾軍。
漠北平定噶爾丹漠北平定噶爾丹
五月初,中路軍先抵克魯倫河,逼近準噶爾軍。噶爾丹遙望清軍勢眾,遂棄廬帳、器械,乘夜西撤。康熙帝即命馬思喀為平北大將軍,坐鎮巴顏烏蘭地區;令費揚古西路軍截準噶爾軍退路,設伏襲擊;命內大臣明珠盡運中路軍之糧以濟西師。旋自率前鋒追擊三日,至拖諾山(巴顏烏蘭東)而返。準噶爾軍退至特勒爾濟(今烏蘭巴托東南)時,僅剩萬餘人。
五月十三,清軍西路進抵昭莫多,距特勒爾濟30里紮營。費揚古以逸待勞,將東陣兵陳于山上,一部沿土拉河布防於西,騎兵主力隱蔽於樹林中,以孫思克率綠營兵居中,旋派400精騎至準噶爾軍營地挑戰,誘其入伏。噶爾丹果然將萬餘騎全部出擊,追至昭莫多,即向清軍陣地猛撲。清軍居高臨下,依險俯擊,弩銃迭發,藤牌兵繼之,每進則以拒馬木列前自固。準噶爾軍初戰受挫,乃下馬力攻,冒矢銃鏖戰,傷亡甚眾,仍不退兵。費揚古見其後陣不動,知為婦女和駝畜所在,即令一部迂迴橫衝,一部襲其後陣,準噶爾軍頓時大亂。扼守山頂的清軍乘勢奮擊,上下夾攻,斬殺3000餘,俘獲數百人。噶爾丹妻阿奴可敦率隊衝鋒,戰死。噶爾丹僅引數十騎西遁,餘部逃散。

人物評價

  • 《清史稿》:①費揚古樸直有遠慮。②及戰昭莫多,費揚古麾飢疲之眾,當困鬥之寇,蹈瑕以破堅,則謀勇勝也。
  • 康熙帝:①昔朕欲親征噶爾丹,眾皆諫止,惟費揚古與朕意合,遂統兵西進。道路遼遠,兼乏水草,乃全無顧慮,直抵昭莫多,俾奸狡積寇挫衄大敗。累年統兵諸將,未有能過之者。②屢出征,知為將甚難。費揚古相機調遣,緩急得宜,是以濟事。

個人詩詞

新秋
西風瑟瑟又驚秋,綠暗園林雨乍收。金井自寒連晚照,玉簫中斷起離愁。
江清水落芙蓉岸,夜永香沈翡翠樓。勳業未成空攬鏡,生憎白髮已盈頭。
夏日
荷浦風環十里香,輕羅團扇約微涼。畫橋別墅雲山外,短笛孤舟返照旁。
老樹參天陰漠漠,新泉出地響浪浪。幽人自解羲皇趣,林下何妨午夢長。

親屬成員

  • 祖父:席漢
  • 父親:鄂碩
  • 姐姐:孝獻端敬皇后
  • 兒子:辰泰

後世紀念

費揚古之墓位於朝陽區東壩地區駒子村,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在文革時期被平毀。現存一碑,立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

史書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