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與雲南

費孝通與雲南

《費孝通與雲南》通過對費老在雲南時期實地考察活動的記錄,弘揚了他重實踐、重實際、重實證、重實效的精神,是對老一輩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籍
  • 書名:費孝通與雲南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2013年1月1日)
  • ISBN:7802564387
  • 頁數:312頁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中國民主同盟雲南省委員會編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開本:32
基本內容,編輯推薦,文摘,後記,目錄,序言,

基本內容

費孝通與雲南(群言典藏)(精)

編輯推薦

民盟中央前任主席費孝通是國際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國民主黨派的一位旗幟性人物。他長期堅持親身實地考察活動,為民盟參政議政工作的開展,做出了許多原創性的重要貢獻。民盟雲南省委員會編著的《費孝通與雲南》通過對費老在雲南時期實地考察活動的記錄,弘揚了他重實踐、重實際、重實證、重實效的精神,是對老一輩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文摘

斯人長存
金子強
費孝通先生的追求、精神、風範與經歷,在相當意義上,不僅僅屬於他自己,而是他們那一群知識分子的共同的時代身影。提到費孝通先生,令人總不免想起潘光旦先生,他們似兩枚鑽石。相映生輝。
潘光旦是梁啓超的學生,費孝通的老師,潘費間亦師亦友,志氣契合。在20世紀40年代,一同站到了時代的前沿。1941年,潘光旦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這是在皖南事變即國民黨掀起獨裁、分裂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後,“懍於民族危亡的巨禍”,潘光旦以書生、教授之身而步入黨派政壇,愛國之心拳拳可鑑。在階級關係新變化的時刻表達了與中共“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主張相一致的政治立場。1944年,費孝通加入了由“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組後的“中國民主同盟”。此時,中國共產黨正式提出“結束國民黨一黨專制,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成為舉國一致的共同奮鬥的行動綱領。“反專制,爭民主”正是費孝通年輕時神往的理想,也是當時時代呼喚的趨向。為理想,為革命,費先生歸國不久即置身政黨政治領域。費孝通師生的深厚情誼,正是建立在與國家民族休戚與共的精神情懷的共鳴上。
潘、費兩先生又同為學養深湛的學者。費孝通稱自己的老師是“活字典”,說到不知道的事情,不查字典,去問問潘光旦,一問就明白。而他們的學問,都升華為專注的社會關懷。潘先生從“人”的本位關懷社會的健全發展,“人”既是每一個自然人,又是整體的人,就很有“每個人的健全發展是社會健全發展的前提”的意味。認為現行教育有悖這個大本,其“平民教育”不過是“掃盲”而已,其職業教育無非是“謀生”而已,其人才教育僅只是培養一些專家和官員罷了。而教育是要養成對社會有責任感、對真理有獻身志、對道義修身講節操的“士”,之後才是專業能力等。從而提出發展健全人格的教育設計:德、育、體、美、群、富的綜合即“六育”,包括了個人的涵養與學養,對人的協調與合作,積累財富的意識與能力。這是本於對吾鄉吾土、吾國吾民的深沉情感就教育之弊端出的良方,體現的正是“士”的風骨和社會情懷。費孝通讚譽自己的老師:“力圖為人類尋求一條‘中和位育、逐生樂業之道’。”
費孝通則是從了解中國社會從而救治中國社會的貧弱等病痛,來表達一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的文化良心的。他1938年的《江村經濟》、1981年“三訪江村”、1991年的《吳江行》,在學術上把人類學的研究對象從“解剖猴體”即“前現實”轉向“解剖人體”即“本土”與“現實”;從關注“原始文化”轉向“經濟生活”,以至他的博士導師馬林諾夫斯基評價《江村經濟》時說:“它讓我們注意的並不是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個最偉大的國家。”從方法上堅持了社會學的田野調查即實地調查,真切地關注20世紀30年代以來,“要增加農民收入,光靠農業增產不行,農副業是一個大端”這個常為人們所忽略的問題。改革之初,則在調查研究的根基上提出:鄉鎮企業是農村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增收與走向“城鄉一體化”的新要素,於是“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小城鎮建設”等理論不僅讓世人耳目一新而且牽動從長江三角洲到廣大中國城鄉的經濟神經。從對父老鄉親的“民生”關懷到做學問的科學態度,展現的是博大的人間情懷。
歷史事實表明,知識並不能天然地使人獲得道德上的高尚。而潘、費二位先生作為一代知識分子中的翹楚,於“修身”一道亦有其令人仰視的境界。費孝通說:我這一代人可以想到,要在人家眼裡做個好人,所以很在意別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們深一層,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上。費先生心儀自己老師的同時,事實上同時顯現了自己的人格修為境界也並非是只看重“別人怎么看自己”。潘光旦為清華大學校長起草的著名文章《大學一解》,認為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是有大師之謂也”。這同時是對自己的要求。潘、費二先生是“大師”,學識與修養皆為上品。
1962年,曾為“雲南王”,亦加入民盟卻又在1957年被打為“右派”的龍雲去世,潘光旦居然不忘舊誼、不避嫌疑,在強調“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聲浪中到北京醫院太平間為龍雲送行。1967年,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反革命”帽子的潘光旦在屢遭摧殘,命懸一線之時,費孝通置自己的厄難處境於不顧來到老師身邊,將潘先生擁人懷中,潘先生在自己的學生、盟友的懷抱中苦痛而又欣慰地辭世。人的品相風骨怎么樣,是不須言說的。
屈指算來,費先生離開我們已經8年了,潘先生離開我們亦已40餘年了。斯人已逝,精神長存,遺風不泯,斯人長存。
P26-29

後記

費孝通先生是國際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國民主黨派的一位旗幟性人物,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在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中,為充分發揮參政黨職能,他長期堅持親身實地考察活動,走遍了我國除西藏、台灣之外的每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民盟參政議政工作的開展,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為弘揚費孝通先生重實踐、重實際、重實證、重實效的精神,紀念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的偉大貢獻,繼承和發揚老一輩優秀傳統,我們計畫出版一套有關費孝通先生在全國各地活動的系列圖書。
抗戰時期,費孝通先生曾在雲南工作、生活過一段時間,這八年,讓費老與雲南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新中國成立後,他曾多次回到雲南進行考察、調研。《費孝通與雲南》旨在通過歷史資料、圖片、學術研究等記錄費老與雲南的不解之緣,再現費老在雲南留下的真實足跡。
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雲南省委主委倪惠芳同志高度重視並多次過問《費孝通與雲南》的編輯出版工作;《費孝通與雲南》的出版,得到了雲南盟省委副主委、雲南大學副校長肖憲同志的極大支持;雲南盟省委宣傳部部長羅富元在聯繫出版、內容修改等工作中給予我們很多幫助,並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雲南盟省委宣傳部的同志以及雲南大學統戰部的同志在本書的論文蒐集、編輯、整理工作中,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目錄

前言

追憶費老
費孝通與《民主周刊》和《時代評論》
費孝通與雲南大學
費孝通的“雲南情結”
邁向人民的人類學
斯人長存
費孝通與“反右”運動
費孝通在雲南大學
懷念費孝通
再說魁閣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費孝通文化人格魅力審美談
為了前行的紀念——費老晚年“補課”和社會學的第二次創業
清明時節憶費老
費孝通在呈貢
“志在富民”的踐行者
仰望星空學習費老精神
費孝通的呈貢情結
永遠的費孝通
費孝通重遊故地看鄉親
追憶費老志在富民
“鄉下媳婦”與效率——讀費孝通先生《論效率》有感
費老對我一生的影響
呈貢古城魁閣、冰心默廬得到保護利用
魁閣往昔——田汝康教授訪魁閣
費孝通先生與彌渡
學術研究
費孝通學術貢獻的意義
雲大促成費孝通走向學術輝煌
費孝通民族研究思想對我國民族和諧發展的幾點啟示
社會學何用?——讀費孝通《祿村農田》
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的形成及其影響研究
費孝通的師承與人文價值反思
論費孝通《江村經濟》的方法論貢獻
費孝通先生社會研究的方法論及其現實意義
“魁閣”和“邊疆人文研究室”之比較研究
“魁閣”研究的回顧與再反思
費孝通先生與“席明納”
同儕與師承:1943年的昆明社會學共同體
附錄一 費孝通生平
附錄二 費孝通雲南大事記
後記

序言

費孝通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深切緬懷費孝通先生的非凡業績和傑出貢獻,追思和學習他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和對人民的無限熱愛,為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不懈奮鬥的高尚品格和始終不渝的理想追求,對於激勵我們更好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費老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艱辛前進、追求真理的一生。作為愛國愛民的一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年復一年,不辭辛苦,不停奔走。“行行重行行”,萬里系國情,走鄉鎮村舍,進工廠企業,了解世情,心繫民脈,冬去春來,結下豐碩的果實。作為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始終堅持“志在富民”的理想,孜孜以求,一生無悔。儘管他著作等身,獎掖後學,但他從不鑽到象牙塔里搞學術研究、而是利用一切機會接觸社會變革,始終緊密聯繫著中國不同階段國情的實際,以此形成了他在實踐中思考、思考為了實踐的學術風格。作為民盟德高望重的領導人,他始終堅持中國共彥黨的領導,以超凡的政治胸懷和政治智慧,將盟務工作、參政議政與學術研究和社會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提出民盟參政議政的工作方略,帶領盟員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出主意、想辦法,做好事、做實事”,為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雲南是費老曾經生活、工作過的地方。他曾於1938年至1946年在雲南大學、西南聯大任教,期間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對於費老來說,在雲南的這八年是他“學術生命、政治生命和家庭生活的新起點”,他把雲南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新中國成立後還多次到雲南視察調研,指導工作,雲南人民也對他飽含深厚的感情。2000年8月,費老再次到雲南,雖然當時已經90高齡了,但是,他仍興致勃勃地在雲南大學會澤院、至公堂前回憶當年在雲大執教和生活的難忘歲月。我有幸與時任雲大黨委書記高發元同志一同陪費老在雲大參觀,不料這次重返雲大,竟是費老此生在雲南留下的最後足跡。
在雲南民盟成立70周年之際,民盟雲南省委將24篇有關費老的紀念文章及12篇研究論文等匯集成書,編輯出版,讓我們更好地學習費老胸懷祖國、情系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衷心擁護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矢志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勤奮求實、身體力行的優良風範,秉承他的崇高志向,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光榮傳統,不斷開拓前進。
民盟在70多年的滄桑歲月中,費老等先賢前輩“以天下為己任,立盟為公、參政為民”的執著精神和偉大實踐,為我們留下一個個“立德、立言、立功”的高山仰止的豐碑,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回顧民盟走過的光輝歷程,雖然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民盟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親密友黨關係始終如一,廣大知識分子憂國憂民、心繫民生的優良傳統始終如一。通過對費老等民盟先賢前輩的紀念活動,結合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活動,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繼承和發揚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優良傳統,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內涵,凝聚共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不斷夯實多黨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礎,在目標上同心同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切實履行好自身職能,在行動上同心同行,才能與中國共產黨一道,共創多黨合作事業的美好明天。
倪慧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