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倫茨·克勞斯(Ferenc Krausz),1962年5月17日出生於匈牙利莫爾(Mór),匈牙利、奧地利雙重國籍,物理學家,奧地利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匈牙利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主任、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
費倫茨·克勞斯於1991年獲得維也納工業大學雷射物理學博士學位;1991年—1993年在維也納工業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1996年—1998年任維也納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助理教授;1999年—2004年任維也納工業大學電氣工程教授;2003年當選為奧地利科學院院士;2004年任慕尼黑大學實驗物理學—雷射物理學系主任、正教授;2006年任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所長;2006年—2009年任德國慕尼黑高級光子學中心(MAP)聯合創始人、董事;2007年當選為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和匈牙利科學院院士;2007年—2009年任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執行主任;2010年—2019年任德國慕尼黑高級光子學中心主任;2011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2012年任德國慕尼黑極限光子實驗室(LEX Photonics)主任,同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和歐洲科學院院士;2015年任德國慕尼黑大學高級雷射套用中心創始主任;2016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2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費倫茨·克勞斯主要研究領域為超短脈衝雷射技術、高場物理、阿秒物理等。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 學術論著
刊發時間 | 論文名稱 | 期刊名稱 |
---|---|---|
2000年 | Intense few-cycle laser fields: Frontiers of nonlinear optics | 《現代物理學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
2003年 | Attosecond control of electronic processes by intense light fields | 《自然(Nature)》 |
2004年 | Atomic transient recorder | 《自然(Nature)》 |
2004年 | Direct measurement of light waves | 《科學(Science)》 |
2006年 | Control of electron localization in molecular dissociation | 《科學(Science)》 |
2007年 | Attosecond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electron tunnelling in atoms | 《自然(Nature)》 |
2007年 | Attosecond spectroscopy in condensed matter | 《自然(Nature)》 |
2008年 | Single-cycle nonlinear optics | 《科學(Science)》 |
2009年 | Attosecond physics | 《現代物理學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
2010年 | Delay in photoemission | 《科學(Science)》 |
2010年 |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valence electron motion | 《自然(Nature)》 |
2011年 | Synthesized light transients | 《科學(Science)》 |
2013年 | Controlling dielectrics with the electric field of light | 《自然(Nature)》 |
2013年 | Optical-field-induced current in dielectrics | 《自然(Nature)》 |
2015年 | Direct observation of electron propagation and dielectric screening on the atomic length scale | 《自然(Nature)》 |
2016年 | Optical attosecond pulses and tracking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bound electrons | 《自然(Nature)》 |
2016年 | Attosecond nonlinear polarization and light–matterenergy transfer in solids | 《自然(Nature)》 |
2016年 | All-optical control and metrology of electron pulses | 《科學(Science)》 |
2020年 | Field-resolv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biological systems | 《自然(Nature)》 |
- 平台建設
- 科研項目
時間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
2008年—2013年 |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Chemistry: Control of Ultrafast EUV-induced Chemical Reactions | 德國研究委員會(DFG) |
人才培養
- 教育培訓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1994年 | 弗里茨-科爾勞施獎(Fritz Kohlrausch Award) | 奧地利物理學會 |
1996年 | 啟動獎(START Award) | 奧地利聯邦科學與教育部 |
1998年 | 卡爾蔡司獎(Carl Zeiss Award) | 德國恩斯特阿貝基金會 |
2002年 | 維根斯坦獎(Wittgenstein Award) | 奧地利聯邦科學和教育部 |
2003年 | 奧地利科學院院士 | |
2005年 | 布達佩斯理工學院榮譽博士 | |
2006年 | 量子電子學獎 | |
2006年 |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進步獎章 | |
2006年 | 奧地利維也納自然和技術科學獎 | - |
2006年 | 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獎(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Award) | 德國科學基金會(DFG) |
2007年 | 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 |
2007年 | 匈牙利科學院院士 | |
2009年 | ERC高級研究員獎 | |
2009年 | 匈牙利莫爾市榮譽市民 | 匈牙利莫爾市政府 |
2009年 |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 美國光學學會 |
2011年 |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 |
2011年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績十字勳章 | 德國政府 |
2012年 | ||
2012年 | 歐洲科學院院士 | |
2012年 | 匈牙利騎士十字勳章 | 匈牙利政府 |
2013年 | 費薩爾國王科學獎(King Faisal Prize for Science) | 費薩爾國王基金會 |
2013年 | 奧托·哈恩獎(Otto Hahn Award) | 德國物理學會、德國化學學會 |
2016年 | ||
2018年 | 傑諾斯·阿蘭尼(Janos Arany)傑出科學成就獎 | - |
2019年 | 弗拉迪倫·萊托霍夫獎章(Vladilen Letokhov Medal) | 歐洲物理學會、俄羅斯科學院 |
2022年 | ||
2023年 | BBVA基礎科學知識前沿獎 | BBVA基金會 |
2023年 | ||
2023 | 2023年影響世界的國際面孔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2007年 | 慕尼黑大學戰略委員會委員 |
2009年 |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名譽教授 |
2010年 | 沙特國王大學客座教授 |
2010年 | 浦項科技大學傑出訪問教授 |
2010年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名譽教授 |
2010年—2016年 | 浦項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
2010年—2014年 | 匈牙利科學院戰略委員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