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粟是古代一種以提高糧價和糧食地位來促進農業生產的主張,出自於《商君書·外內》。
古代一種以提高糧價和糧食地位來促進農業生產的主張。《商君書·外內》:“欲富其國者,境內之食必貴”;“食貴則田者利,田者利則事者眾。”商鞅採取了獎勵農業的經濟措施,如增加農業人口、管制糧食貿易、推行有利於農業的租稅政策等,以貫徹“貴粟”的主張。西漢的晁錯是重農思想的著名代表,他也積極提倡“貴粟”:“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賞罰(交糧食給政府,可以得到官爵或免罪)”(《漢書·食貨志上》)。
貴粟是古代一種以提高糧價和糧食地位來促進農業生產的主張,出自於《商君書·外內》。
貴粟是古代一種以提高糧價和糧食地位來促進農業生產的主張,出自於《商君書·外內》。...
《論貴粟疏》出自《漢書·食貨志》,作者晁錯,是當時給漢文帝的奏疏,文章全面論述了“貴粟”(重視糧食)的重要性,提出重農抑商、入粟於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
貴粟論是主張提高農產品價格或糧食地位以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思想。戰國時商鞅認為:“欲農富其國者,境內之食必貴”,“食貴則田者利,田者利則事者眾。”(《商...
漢·晁錯《論貴粟疏》:“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宋史·程頤傳》:“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2] ...
中國古代將穀物輸入官府用以換取爵位的制度。有罪者也可以此得以減免刑罰。晁錯《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史記·平準書》:...
粟:俗稱小米(學名:Setaria italica),中國古稱“稷”。脫殼製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2毫米左右,故名。原產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
晁錯力主振興漢室經濟,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晁錯上了一篇《論貴粟疏》。這篇疏繼承了賈誼的重農思想,強調重農抑商。晁錯在這篇疏中細緻地分析了農民與商人...
漢晁錯《論貴粟疏》:“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為賞罰。”《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成敗之機,在於今日。”3. 猶對;對於。...
得以,指借某事物而能做某事;能夠,可以。語出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晁錯稅收思想是指主張發展農業、重農抑商,並提出了有名的“貴粟論”。晁錯認為農業是立國之本,國富民富在於勸民務農,輕徭薄賦。“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