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號軍起義,清鹹豐、同治年間貴州白蓮教眾舉行的反清起義。
基本介紹
- 名稱:貴州號軍起義
- 結果:何得勝等率黃號軍起自安化(今貴州思南),後占荊竹園(今思南西南)為根據地
- 主要指揮官:徐廷傑、楊大鏞
貴州號軍起義,清鹹豐、同治年間貴州白蓮教眾舉行的反清起義。
貴州號軍起義,清鹹豐、同治年間貴州白蓮教眾舉行的反清起義。鹹豐五年(1855年)後,貴州白蓮教眾紛紛起義反清。起義軍以不同顏色頭巾裹頭,號褂與旗幟也不同,分別自稱為紅號、黃號、白號,統稱為號軍,又稱教軍。紅號首先起義,...
透過這些殘垣斷壁,石門石卡、萬人坑、胡王洞糧倉等遺址,仿佛看到當年威福王胡勝海率領以黃巾裹頭的黃號軍,浩浩蕩蕩,功克德江、務川縣城,煙火滾滾,炮火震天,清兵聞之喪膽,並支援主力軍縱橫馳騁半個貴州,沉重地打擊了清延的封建...
向解放軍作了移交。一起組織起義的還有餘啟佑、劉鶴鳴、吳劍平、餘輝庭等將領。意義 譚本良將軍領導的貴州起義,是貴州地下黨的重大貢獻。軍民免遭塗炭,房屋建築交通設施得以保全,標誌著貴州的解放,促進了西南各省的全面解放。
何德勝(1814-1867),字安國,本姓劉,呼為劉二、何二,清朝貴州黃平木老坪人。農民起義軍黃號軍首領。生性倔強,好打抱不平,對清政府濫征捐稅,強行"折征"的政策極為不滿。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在甕安天文組織起義,用黃布...
⒉ 即教軍。 太平天囯革命時期,在貴州,由白蓮教組織和領導的 苗 漢 兩族農民起義軍,以旗幟、服裝的色別,分為紅號、黃號、白號三支。1855年( 鹹豐 五年)至1868年( 同治 七年)間,曾先後在平越、遵義、銅仁、思南等處,...
以傭工為生的苗族人張秀眉乘機在台拱廳掌梅尼率眾起義,黔東南各地苗民紛紛回響。張秀眉聯合各地苗民起義軍採取掃清小據點、孤立大城鎮的方略,先占清軍汛堡,繼克丹江(今雷山)、台拱等10餘城。其時,號軍等各族起義遍及貴州全境,...
鹹同年間貴州號軍,是一支漢族為主的農民起義軍隊伍,它們承襲白蓮教在四川、湖北起義時所用四種顏色頭巾作標誌,故有紅、白、青、黃號之名。其初以宗教發動民眾,稱花燈教為白蓮教,在貴州的分支。白蓮教教義崇尚光明,以“明王出世”...
朱明月(?-1868年),原名張保山,貴州遵義火燒舟人,自稱為明崇禎朱由檢的第十世孫。清朝反清領袖。1857年回響思南白號軍起義。1859年4月,被立為秦王,建年號“江漢”。鑄造印鑑,發布謄黃(布告),鑄銅幣“嗣統通寶”,實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