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農業,工業,社會,醫療,教育,交通,文體,旅遊,名優特產,
建制沿革
據《康熙湄潭縣誌》載:“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播平建縣,以關外四牌地置湄潭縣,卜治於苦竹壩而城之”,“東有江水流轉至縣之主脈
玉屏山北,環繞縣城,轉西至南,有湄水橋之水顛倒流合,匯為深淵,彎環如眉,故曰湄潭。”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招慰置義泉縣,以帶山泉為名,隸明陽郡。大業十二年(616年)新置牢州,州治設於義泉縣,領二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廢
牢州,置義州,治所仍設於義泉,領義泉等五縣。武德四年(621年),義州改稱智州。至
貞觀五年(631年),智州領屬義泉等九縣,貞觀十一年(637年),智州復稱牢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牢州,義泉拔隸夷州。
天寶元年(742年)夷州改稱義泉郡,移治於義泉,稱夷州義泉郡。
乾元元年(758年),該郡復稱夷州,州治復遷綏陽(今鳳岡綏陽場)。此後,義泉不復為州郡治所,義泉縣隸屬夷州。
五代十國時期,
黔州都督府所領五縣為楚蜀相爭,夷州及其所領之義泉等五縣,實行土官自治。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夷州因土官任朗政入朝歸附,朝廷令其為“羈縻夷州”。大觀二年(1108年),夷州廢,次年以地置承州,統領義泉等五縣。
元代,置錫
樂平等處、容山蠻夷長官司,屬播州軍民
安撫司。
明洪武初年,置容山長官司,屬播州
宣慰司。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平定播州之亂,
改土歸流,分播州為二,以茶山關、渡上關、大小板角關、苦竹關、青龍關為界,關外屬黔,設平越軍民府,領
黃平及餘慶、
甕安、湄潭、
安化四縣。湄潭縣正式成立,黃家桂首任知縣。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湄潭縣歸入清廷,仍隸平越軍民府。康熙二十年(1681年),湄潭隸屬貴州省分守貴東道平越軍民府。次年,道廢。二十六年(1687年),改稱平越府。嘉慶三年(1798年),改為
平越直隸州,直至清末,湄潭縣皆為其屬縣之一。惟同治元年至七年(1862年至1868年),為鎮壓號軍之便,將湄潭暫隸
遵義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建置後,湄潭縣屬貴州
黔中道。九年(1920年),廢道後直屬於省。二十四年(1935年),屬貴州省第六
行政督察區,次年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
遵義專區。1958年12月,鳳岡縣、
餘慶縣併入,1961年8月復將鳳岡縣、餘慶縣分出歸屬遵義市。
2018年6月,中共遵義市五屆五次全會同意申報撤銷湄潭縣,設立市轄湄潭區。
行政區劃
2000年,湄潭縣轄9個鎮、6個鄉。2003年,湄潭縣轄9個鎮、6個鄉,120個村委會、18個居委會。9個鎮為湄江鎮、永興鎮、復興鎮、馬山鎮、魚泉鎮、黃家壩鎮、高台鎮、茅坪鎮、興隆鎮。6個鄉為西河鄉、洗馬鄉、新南鄉、石蓮鄉、抄樂鄉、天城鄉。
2012年,省政府(黔府函[2012]167號)批覆同意撤銷湄江鎮,設立湄江街道、茶城街道;將湄潭經濟開發區涉及的黃家壩鎮官堰村、契約村和寶台村、民建村的部分村組,湄江鎮雞場村,魚泉鎮新石村的部分村組從原轄鎮劃出,設立桃花江街道。
2015年1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5〕303號批准同意撤銷黃家壩鎮、魚泉鎮、湄江街道、茶城街道、桃花江街道建制,設定新的黃家壩街道、魚泉街道、湄江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湄潭縣轄湄江街道、黃家壩街道、魚泉街道、永興鎮、復興鎮、石蓮鎮、高台鎮、西河鎮、茅坪鎮、新南鎮、天城鎮、抄樂鎮、興隆鎮、洗馬鎮、馬山鎮,共3個街道、12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湄潭縣位於貴州省北部,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在名城遵義東南側。東與
鳳岡縣毗鄰,西與遵義市的
播州區、匯川區隔江相望,南與餘慶、
甕安縣接壤,北與正安、綏陽臨界。東經107°15′36″~107°41′08″,北緯27°20′18″~28°12′30",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地域南北狹長,東西最大距離25.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6.5公里,縣城距遵義市區58公里,
遵義機場35公里、省會貴陽188餘公里。
地質地貌
湄潭縣地處雲貴高原至湖南丘陵的過渡地帶,全縣平均海拔972.7米,縣城區平均海拔910米,最高峰位於北部西河鄉取筍坎,海拔1562米;最低處位於南部石蓮鄉蘆塘河與
烏江匯合處,海拔461米。湄潭地處川黔
南北向構造帶、北北東向構造帶和北東向構造帶的交匯地帶。縣境地層構造跨越5個界8個系,其中
寒武系分布最廣,占全縣總面積的52%,其次是奧陶系處。境內
地質斷層交錯,折皺細密,構造複雜,地貌多樣。按地層岩性分類,岩溶地貌占三分之二。由於長期侵蝕,縣內地貌又演化變形為多種微地貌形態,可謂峰叢溝谷交錯,壩地丘陵相鑲,自然景觀獨特。
氣候
湄潭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溫暖濕潤,冬季乾燥寒冷,春秋兩季為冬季和夏季交替過渡季節;全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9攝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8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7.8攝氏度;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1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4攝氏度,無明顯熱害和冷凍無霜期,年無霜期平均284天,年日照時數1163小時。年總輻射量3488兆焦耳/平方米,為中國太陽輻射最低的地區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37毫米,降水量分布不均,夏季最多占41.2%;冬季最少僅占6.1%。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
冰雹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湄潭縣的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有幹流(
烏江)1條,一級支流4條,二級支流9條,三級支流13條,四級支流5條。河流總長513.3公里,包括溪流在內的河系總長786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28公里。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2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8條。
境內河川徑流主要補給來源於大氣降水,年內徑流變化大,均不能通航。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421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為2.225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2600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是最少年徑流量的兩倍,5~8月徑流量占全年的56.4%。
礦產資源
潭縣礦產資源貧乏,已探明的礦種有關12種,但蘊藏量不豐富,品位低,礦點分散。主要礦產資源有硫鐵礦、原煤、
石灰岩、電石岩、磷礬礦、
重晶石、高嶺土等。其中硫鐵礦主要分布在新南、天城和復興等鄉鎮,多與煤礦伴生;儲量693萬噸,品級為一級。其中儲量最大的是
新南鄉涼井村,已開採多年,主要是供應黃家壩化肥廠,用於生產普鈣。原煤本縣煤礦資源貧乏,探明儲量672萬噸,礦點分散,有50多個。煤層厚度0~25米,發熱量800~4500大卡/公斤。儲量較大的有涼井、茅壩、德隆、楊家坪、天合等礦點。
土地資源
全縣的土地面積為185913.17公頃。共有耕地31.026萬公頃;林地面積101864.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4.79%,其中有林地86858.63公頃,森林覆蓋率46.72%;園地4594公頃(其中茶園4200公頃),牧草地18083.81公頃;水域2318.39公頃。
植物資源
全縣共有用材喬木30科60種;木本糧食林木2科4種;經濟林木9科16種;水果林木4科14種;竹類12種;木本花5科10種;主要灌木23科47種;主要藤木植物10科14種;古老原始樹種1科1種;厥類植物6種;主要草本及其它植物33科82種。較珍貴的樹種有銀杏、黃杉、馬掛木等,但分布稀少。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柏木、杉木、柳杉、香樟、楓樹、白楊;有野生中藥材558種,其中植物藥529種,動物藥18種,礦物藥7種,菌類藥材4種。野生植物資源主要有杜仲、黃柏、銀花、白芍、吳芋、泡參等。
人口民族
2000年,湄潭縣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為411613人。2003年年末總人口47.5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2萬人;非農業人口5.05萬人。
2012年,湄潭縣符合政策生育率97.65%;人口出生率7.6‰,同比下降0.4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1.64‰,同比下降0.62個千分點。
湄潭縣境內有漢族、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
納西族、瑤族、藏族、
景頗族、布朗族、
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4.64億元,同比增長12.0%;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6.93億元,同比增長8.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71億元,同比增長1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4.02億元,同比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536元,同比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137元,同比增長9.8%;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63.94億元,同比增長7.0%,貸款餘額完成137.75億元,同比增長25.5%;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96.2%。
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反饋貴州省2017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結果的函》,檔案指出,經國家專項評估檢查,湄潭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
2018年9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同意湄潭縣等14縣(區)退出貧困縣。
農業
湄潭縣是典型的農業縣,米業、茶葉、畜牧、烤菸、油菜是全縣的五大優勢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農業產業結構是以優質稻、茶葉、油菜、烤菸、辣椒、畜牧養殖等六大優勢產業為主,以蔬菜、經果林、中藥材、薯類作物種植為輔。
2005年,湄潭縣的農業增加值為79029萬元。糧食播種面積46323公頃,糧食總產量249533噸。其中夏糧38201噸,秋糧211332噸。水稻種植面積232365畝,產量119782噸。
2012年,糧食總產量19.43萬噸,增長13.9%;茶葉產量2.5萬噸,增長76.4%,實現產值16.6億元,實現綜合收入30億元;收購菸葉15.2萬擔,擔均價1040元;種植蔬菜17.7萬畝,其中辣椒10萬畝。完成“十大現代農業示範園”規劃編制;啟動桃花江精品水果、洗馬優質蔬菜、核桃壩現代茶旅一體化和鵝公壩農業科技等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0%。
2016年,湄潭縣農業增加值從9.83億元預計增加到27.6億元,茶園從28.5萬畝增加到60萬畝,投產茶園從16.5萬畝增加到48萬畝,產量從1.5萬噸增加到5萬噸,產值從9.13億元增加到35億元,綜合收入從13.7億元增加到87億元。
工業
湄潭的主要工業有能源、釀酒、菸葉復烤、茶葉加工、植物油、麵粉、飼料、製糖、印刷、農機、化肥、化工、
水泥等。已初步形成菸草復烤、釀造加工、建築建材、機械化工、能源交通等為主的工業體系。
2005年,規劃建設5平方公里的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先後獲得“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貴州省鄉鎮企業(湄潭)綠色食品加工集聚區”、“貴州省茶葉科技示範園區”、“貴州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園區”,“全國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稱號,2009年成功升級為市級工業園區,規劃面積擴大到18.76平方公里,成為遵義市七大重點園區之一;2011年被確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和省級一類工業園區。
2012年,湄潭縣的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32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9.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和18.4%。全縣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49家,新增小微型企業190家,5家小微型企業升級為規模企業。民營企業1651戶,個體工商戶12753戶,較2011年分別增加429戶和2640戶;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25.4億元,同比增長28.6%。
2013年,湄潭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04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42.28億元。
2016年,湄潭縣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22億元,是2011年的3.2倍;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16億元。。經開區規劃面積18.7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9.6平方公里,完成標準化廠房12萬平方米,入園企業從62家增加到155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4家,省級7家、市級8家,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85家。
社會
醫療
2012年,湄潭縣有各類衛生機構21個,醫療病床618張,
衛生技術人員665人。
新農合參合率95%以上;新農保參保人數23萬人以上,城居保參保人數3200人以上,綜合參保率97%以上。參合農民享受門診補償169402人次、補償金額556.9萬元;享受住院補償46339人次、補償金額9758.1萬元。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保險工作獲國務院表彰,參保率達98%。完成縣醫院遷建一期主體工程和118個行政村衛生室建設工作。
2016年,湄潭縣衛生項目實現總投資2.8億元,完成縣醫院一期工程並順利搬遷,民營家禮醫院建成投用,縣醫院和縣中西醫結合醫院成功創建二級甲等醫院;醫療機構床位數從931張增加到1813張,醫護人員從985人增加到1827人。
教育
2012年,湄潭縣有中國小212所,在校學生8630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和高考錄取率分別提高9.4和4.6個百分點。新增教師編制642人,公開招聘、招轉各類教師327人。投資1.26億元,完成5個鄉鎮公辦幼稚園新建、浙大國小續建、湄江中學擴建、職高遷建、特教學校遷建、協育中學擴建等工程。
交通
湄潭交通便利,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已形成互相聯結的公路交通網路。
杭瑞高速326國道和204省道交匯縣城,是黔北東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全縣已形成“二橫、二縱、二連線”的道路交通運輸網路,100%的鄉鎮和70%的村通了油(砼)路,縣城到達最遠的鄉鎮所在地僅需1.5小時。
2016年年底,建成“兩橫兩縱四聯線”公路網,杭瑞、道安高速建成通車,覆蓋10個鎮(街道),里程132公里,完成投資130億元;實施國省道升級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項目96個,里程640公里,完成投資90億元,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油(砼)路、村村通客運”目標。
文體
全縣開通數位電視,鄉鎮實現與縣城聯網,家庭電視普及率91.5%,縣城有遠程教育C級站,15個鄉鎮接收站,5個村級接收站,25個播放點。有各類
文化事業機構17個,公共圖書店23個,藏書11.2萬冊。全縣有體育館、游泳池各一個,全縣達到國家鍛鍊標準人數6.42萬人,曾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
旅遊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湄潭縣名列其中。
景區景點
湄潭縣形成“一海”、“一城”、“一館”、“一壺”、“一泉”、“一山”、“一河”、“一鎮”、“一村”的“九個一”旅遊格局(一海指中國茶海休閒度假旅遊景區,一城指中國茶城,一館指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一壺指
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公園,一泉指國際溫泉度假城,一山指
龍泉山森林公園,一河指湄江濱河景區,一鎮指仙谷山旅遊風情小鎮,一村指核桃壩茶產業村)。2013年累計接待遊客18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65億元。
天下第一壺茶文化公園 公園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標準傾力打造。整個公園,由天下第一壺、天壺茶廊、水上樂園、茶文化廣場及茶文化古道五部分組成。其中“天下第一壺”體積28360.23立方米,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壺身高48.2米,壺身最大直徑24米,壺基座高25.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壺實物造型,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稱號。
| |
天門峽景區景區位於湄潭縣 新南鄉,景區占地3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達3750畝,呈一“大”字形狀,全長30公里。標誌性景點為天門洞,兩江交匯,山石為開。天門洞跨度約50米,距水面高度約50米,水深30餘米,洞深約100米。 | |
名優特產
湄潭茶葉湄潭縣是貴州茶葉第一縣,西部地區獲得“中國名茶之鄉”稱號的行政區域。 湄潭翠芽為公用品牌,2011年成為貴州茶葉第一件中國馳名商標,2012年蘭馨商標成為貴州茶葉企業第一件中國馳名商標,而 遵義紅也為中國十大紅茶 。 | |
茅貢米湄潭茅壩米在明嘉靖年間作為貢品進奉朝廷,故稱為“ 茅貢米”。茅貢米色澤光亮,晶瑩飽滿,為米中精品。 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先生曾將其譽為“黔中之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