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師範大學七十年志(1941-2011)

貴州師範大學七十年志(1941-2011)

《貴州師範大學七十年志(1941-2011)》是貴州師範大學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貴州師範大學七十年志(1941-2011)
  • 作者:貴州師範大學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貴州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0月
  • ISBN:9787545602852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貴州師範大學七十年志(1941-2011)》(以下簡稱“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本著“存史鑑今、資政育人”的宗旨,堅持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的統一,力求準確、客觀、全面、系統地記述學校的辦學歷史,努力體現時代特徵和本校特色。二、本志上限始於1941年10月,下限原則上迄於2011年6月。本志中的“解放前”、“解放後”,均以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為時間節點。

作品目錄

封面
貴州師範大學七十年志
凡例
《貴州師範大學七十年志(1941—2011)》編撰委員會
《貴州師範大學七十年志(1941—2011)》編撰組
圖片
1940年代雪涯路校舍
1950年代校門
1950年代辦公大樓
1950年代學生一、二宿舍
1950年代圖書館
1980年代女生宿舍(紅樓)
1980年代校園全景
寶山校區第六數學樓
寶山校區第四教學樓
寶山校區田家炳教育書院
寶山校區文科大樓
寶山校區圖書館及晨鐘廣場
寶山校區生地樓
寶山校區音樂綜合樓
寶山校區大禮堂
寶山校區原體育館
寶山校區美術大樓
寶山校區體育運動中心
寶山校區全景
白雲校區圖書館
白雲校區學生公寓
白雲校區第二教學樓
白雲校區第三教學樓
白雲校區實訓大樓
白雲校區體育場
白雲校區綜合樓
白雲校區求是廣場
花溪校區行政樓(效果圖)
花溪新校區公共教室(效果圖)
花溪校區實驗樓(效果圖)
花溪校區學生宿舍(效果圖)
花溪小區鳥瞰(效果圖)
2011年2月13日,學校舉行花溪新校區建設項目開工典禮
1986年,中共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來校與學生共度中秋節
省委書記胡錦濤與學生親切交談
1958年教育部部長楊秀峰視察學校
1990年共青團中央書記宋德福與同學們在一起
省委書記胡錦濤看望學校老教師
1986年國家教委副主任何東昌來校視察
1994年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李克強來校視察
2009年12月,全國人人副委員長陳至立聽取伍鵬程校長匯報學校情況
2006年教育部部長周濟接見全國教學名師項昭
1950年代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周林視察學校
1985年貴州省人大常委會豐任張玉環來校慰問專家教授
中共中央辦公室廳上任黎明視察貴州理工職業技術學院
1994年貴州省省長王朝文來校視察
1994年貴州省省長陳士能來校視察
2001年貴州省省長石秀詩視察學校
2002年中共貴州省委書記錢運錄視察學校
2004年12月省政協主席王思齊來校視察
省政協主席王正福視察學校白雲校區
2008年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來校慰問專家教授
2009年貴州省省長林樹森來校慰問專家教授
2011年中共貴州省委書記栗戰書、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參觀學校承辦的“2011中國文化旅遊年首游式——讓民族的遺產走向世界”大型展覽
2011年省長趙克志來校慰問專家教授
王克仁國立貴陽師範學院第一任院長(1941.7—1943.8)
齊泮林國立貴陽師範學院院長(1943.8—1946.12)
杜叔機國立貴陽師範學院院長(未到任)(1946.12)
曾景國立貴陽師範學院院長(1947.3—1948.3)
蕭文燦國立貴陽師範學院院長(1948.3—1949.11)
田君亮貴陽師範學院臨時院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12—1952.11)
康健貴陽師範學院院長(1952.11—1958.6)
黃輔忠貴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1956.6—1966.6)
王林崗貴陽師範學院院長(未到任)(1964.6)
孟子明貴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1972.11—1979.5)
時思文貴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1979.5—1983.4)
陳若夫貴陽師範學院院長(1979.6—1983.4)
何才華貴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1983.4—1985.3)貴州師範大學黨委書記(1985.3—1999.11)貴州師範大學校長(1989.3—2002.2)
吳雁南貴陽師範學院院長(1983.4—1985.3)貴州師範大學校長(1985.3—1989.3)
蒲芝權貴州師範大學黨委書記(1999.11—)
伍鵬程貴州師範大學校長(2002.2—)
夏元瑮(1884—1944)物理學家
譚戒甫(1887—1974)先秦哲學家、史學家
王克仁(1894—1981)教育學家
譚勤余(1895—1968)化學家
劉薰宇(1896—1967)數學教育家
蕭文燦(1898—1963)數學家
謝六逸(1898—1945)文學家、新聞教育家、出版家
王駕吾(1900—1982)文史學家
朱厚錕(1900—1977)外國文學家
陳逵(1902—1990)外國文學家
李銳夫(1903—1987)數學家
蹇先艾(1906—1994)文學家
粱祖蔭(1908—2009)地理學家
曹未風(1911—1963)文學翻譯家
周春元(1911—1984)歷史學家
王學孟(1912—1998)教育學專家,全國優秀教師
項英傑(1914—1998)歷史學家
張英駿(1914—2000)地理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楊憲益(1915—2009)
戴乃迭(1919—1999)文學家翻譯家
符仁方(1915—2007)心理學專家
羅會烈(1924—)化學專家,國家級優秀教師
黃威廉(1925—)生物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吳雁南(1929—2001)歷史學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王育倩(1930—)思想政治教育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楊明德(1933—2004)地理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關賢柱(1934—)漢語言文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陳永孝(1935—)地理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何才華(1935—)地理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專家
楊志明(1935—)化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謝家驊(1937—)生物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李有才(1937—)數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呂傳漢(1938—)數學教育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龐之垣(1938—)數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級教學名師
屠玉麟(1939—)地理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
項昭(1942—)數學教育專家,全國高校教學名師
楊一都(1947—)數學專家,亨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專家
張笑一(1948—)化學專家,全國優秀教師
馮勝剛(1949—)體育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馬駿騏(1949—)歷史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專家
粱梅(1950—)英語教育專家,全國優秀教師
謝曉堯(1952—)數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核心專家
黎道洪(1952—)生物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模範教師
林樹明(1954—)漢語言文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朱偉華(1954—)漢語言文學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省管專家
伍鵬程(1955—)數學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安裕倫(1957—)地理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熊康寧(1958—)地理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專家
陳慶富(1966—)生物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新世紀百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950年代物理系學生實驗課
1950年代藝術科學生素描課
1950年代歷史系教師指導學生學習
1970年代歷史系師生考古實習
1980年代地理系教師指導研究生撰寫論文
1980年代引進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1980年代地理系教師進行科學研究
1980年代化學系教師進行科研實驗
1980年代外籍教師與學生交流
1980年代的學校圖書館閱覽室
1990年代中文系教師教研活動
1990年代中文系教師指導研究生
2000年代資源與環境科學系師生參與中意合作洞穴考察
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科學考察
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之一
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之二
教育部專家考察計算數學實驗室
國際旅遊文化學院承辦的貴州省“名導進課堂”師資培訓
機電學院實驗課之一
機電學院實驗課之二
貴州省教師教育現代化教育實習基地授牌儀式在學校舉行
2004年學校召開“多媒體課件與學科教學整合研討會”
2004年學校召開推進學分制教學改革工作會議
2004年教學工作會議討論修訂教學計畫
2010年舉行的全校學生“教師綜合技能比賽”
2011年國培計畫研修成果匯報會
音樂學院器樂課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實驗課
化學專業學生到四川化工基地實習
生物專業師生在野外考察
文學院學牛進行電視新聞編輯實踐
外國語學院進行的小組課堂教學
2009年,廈門大學援建的遠程數位化教室正式開通
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室之一
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室之二
圖書館古籍陳列室
語音實驗室
白雲校區實訓中心設備之一
白雲校區實訓中心設備之二
材料與建築工程學院實驗室之一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實驗室之一
學校科研人員在花江建立了喀斯特石漠化綜合防治技術與示範區
右圖為治理後植被恢復良好的山地
1990年代逐步形成的喀斯特研究學科隊伍
科研人員運用遙感技術研究水土流失情況
1990年代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人員在研討
學校號家與國外同行探討跨文化教育問題
1984年6月陳景潤來校講學
1986年吳文俊院士來校講學
1980年代外國專家來學校講學
學校教師在國外進行鈣華苔蘚合作研究
1985年校黨委書記何才華出席在英國舉辦的第一屆地貌學術會議
2003年中意貴州喀斯特與洞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學校舉行
2004年學校教師在美國奧克蘭大學講學
2006年10月韓國嶺南大學總長禹東琪、國際交流院院長李東柱訪問學校
2007年5月“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國際會議”在學校召開
2008年國際未來軟體會議在學校召開
2008年學校與韓國大邱大學簽署校際合作協定
學校設立“山海風流”系列學術文化講座
2009年開源軟體國際會議在學校召開
2006年學校與廈門大學署對口支援協定
2011年全國高校對口支援經驗交流會在學校召開
2011年,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一行來校考察
2011年,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反貧困學術研討會在學校召開
2007年楊樂院士來校講學
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靳明輝來校講學
2009年李家明院士來校講學
2011年盧耀如院士來校講學
2011年貴州師範大學校友總會成立
朱厚澤,1949年肄業與史地系。歷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
傅傳耀,1980年畢業於本校畢節專科班中文專業。現任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劉鴻庥,1973—1974年在外語系學習。1994—2003年任貴州師大副校長。曾任貴州省副省長。現任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顧久,1982年畢業於中文系。現任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相小青,畢業於貴州省冶金學校。現任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王惠業,1961年畢業於數學系。曾任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王德懋,原物理系系主任。曾任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班程農,1988年畢業於中文系。現任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吳如嵩1962年畢業於中文系。中國軍事科學院少將級研究員。
周焜光,1962年畢業於中文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廣西軍區原副政委,桂林警備區政委,少將。
羅安仁,1950年畢業於化學系。曾任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工程師、研究員。
杜高傑,1954年畢業於藝術科。現任浙江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陳木法,1974—1978年在數學系任教。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章典,1981年研究生畢業於地理系。香港大學教授。
衛鋼,1982年畢業於化學系。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高級資深研究科學家,皇家澳大利亞化學會院士。
蔡運龍,1982年畢業於地理系。現任北京大學地理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夏光敏,1982年畢業於生物系。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
苗月,1982年畢業於中文系。峨眉電影製片廠國家一級導演。
邱觀建,1982年畢業於歷史系。現任武漢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錢聲幫,1991年7月畢業於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台長助理,國際天文學會恆星測光與偏振專業委員會(25委員會)委員。
劉小幻,1992年畢業於藝本系。第九屆“群星獎”金獎、第九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個人決賽第二名。
張衛剛,2007年畢業於體育系。第十屆亞運會男子飛碟冠軍,中國飛碟射擊隊雙項項目主教練。
陳建華,1982年牛業於中文系。貴州師大附中原校長,特級教師,省管專家。
張啟綿,1961年畢業於物理系。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貴陽六中教學督導。
李開中,1962年畢業於數學系。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貴州省優秀教師。任教於思南中學。
劉純斗,1966年畢業於物理系。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特級教師。現任六盤水市第二中學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潘安華,1986年畢業於化學系。全國模範教師,特級教師、省管專家,省級骨幹教師,現任貴州凱里一中校長助理。
戴鳴,1988年畢業於化學系。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特級教師,貴州省優秀教師,貴州師大附中副校長。
方友鑫,1967年畢業於外語系。曾任北京首都機場集團公司董事長。
常順青,機械製造專業1964級,高級政工師,現任中鋁貴州分公司總經理,貴州鋁廠黨委書記。
王生光,1982年畢業於電氣自動化專業,現任七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國立貴陽師範學院第十屆(1948年)畢業生留影
二十周年校慶
四十周年校慶
五十周年校慶
六十周年校慶
1950年代到西北地區工作的畢業生
1950年代到新疆工作的畢業生
1950年代學生體育活動
1950年代學生排練花燈劇
1950年學生參加建校勞動
1960年代學生表演活報劇
1970年代學生接受軍事訓練
1970年代學生參加修建農村水利工程
1970年代學生在學校廣播站討論稿件
1982年四十周年校慶“龍球”比賽
1980年代全校廣播操比賽
1986年字生參加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
1990年代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2006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
首屆“研究生支教團”赴麻江縣支教
學生參加貴州省第二屆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
2007年學校承擔貴州省大學生運動會團體操演出
2010年,學校舉行“愛心家教”十周年頒獎晚會
共青團貴州師範大學第十八次代表大會、貴州師範大學第十九次學生代表大會大會代表合影
2010學校成立貴州省第一家高校校園電視台
2011年國際大學生辯論賽在學校舉行
校學生藝術團表演原創大型話劇《師魂》
學校創編的歌伴舞“祝福祖國”在2003年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上獲特等獎
1990年香港著名實業家田家炳先生審查“田家炳教育書院大樓”圖紙
2006年著名慈善家黃如倫先生出席學校“黃如倫獎學金”頒獎大會
2010年學校接受貴州省紅十字會“綠色家園行動”捐贈
2011年學校接受香港實業家鐘健國先生“明德師範教育獎勵基金”捐款並回贈禮品
2009年2月貴州省學位委員會評審通過貴州師大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立項
2011年5月學校通過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部分授權點建設工作中期檢查
1972年6月召開貴陽師範學院第一次黨代會
1996年4月召開貴州師範大學第一次黨代會
2003年12月召開貴陽師範學院第二次黨代會
2011年學校隆重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
學校現任領導班子成員
前言
目錄
第一編 辦學歷程
第一章 國立貴陽師範學院(1941—1949年)
第一節 國立貴陽師範學院的建立
第二節 貴陽師範學院的建設
第二章 貴陽師範學院(1949—1985年)
第一節 貴陽師範學院的新生
第二節 貴陽師範學院的建設
第三節 頻繁的政治運動與貫徹“高教六十條”
第四節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
第五節 由“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
第三章 貴州師範大學的建設(1985—2000年)
第一節 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第二節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第三節 開展科學研究工作
第四節 發展研究生教育
第五節 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六節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第四章 “十五”、“十一五”時期的貴州師範大學(2001—2011年)
第一節 明確辦學指導思想
第二節 “十五”時期學校事業的發展
第三節 “十一五”時期學校事業的發展
第二編 辦學體制
第一章 領導體制
第一節 解放前的學校領導體制
第二節 解放後的學校領導體制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在學校的組織機構
第一節 黨委會
第二節 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室)
第三節 黨委工作機構
第三章 行政組織與管理機構
第一節 行政組織體系
第三編 學科建設
第一章 學科體系建設
第一節 學科體系沿革
第二節 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
第三節 專業學位授權點建設
第二章 學科隊伍建設
第三章 學科平台建設
第一節 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
第二節 社科研究基地
第四章 重點學科建設
第四編 本、專科教育
第一章 專業建設
第一節 國立貴陽師範學院時期的專業建設(1941—1949年)
第二節 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的專業建設(1949—1966年)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專業(1966—1976年)
第四節 恢復統一高考至20世紀末的專業建設(1977—2000年)
第五節 “十五”、“十一五”時期的專業建設(2001—2011年)
第二章 教學計畫
第一節 培養目標
第二節 教學計畫的制定
第三章 課程建設
第一節 國立貴陽師範學院時期的課程建設(1941—1949年)
第二節 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前的課程建設(1950—1966年)
第三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課程(1966—1976年)
第四節 恢復高考至20世紀末的課程建設(1977—2000年)
第五節 “十五”、“十一五”時期的課程建設(2001—2010年)
第四章 教材建設
第一節 教材建設
第二節 教材管理
第五章 實踐教學
第一節 實驗
第二節 實習與實訓
第三節 畢業論文(設計)
第四節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第六章 教學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及管理隊伍
第二節 學籍管理
第三節 教學質量管理
第四節 學位管理
第五節 成績考核
第七章 教學改革
第一節 教學改革概況
第二節 優秀教學成果
第八章 學生管理
第一節 學生管理機構與規章制度
第二節 助學與獎學
第九章 招生與就業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
第二節 招生工作
第三節 畢業生分配與就業
第五編 研究生教育
第一章 招生
第二章 導師隊伍建設
第三章 研究生培養
第一節 學籍管理
第二節 培養方案及培養計畫
第三節 學位論文與學位授予
第四節 研究生畢業、就業
第五節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
第四章 研究生教育管理
第一節 管理體制與管理隊伍
第二節 教學質量管理
第三節 評優評獎
第六編 繼續教育與合作辦學
第一章 繼續教育工作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專業建設與辦學規模
第二章 聯合辦學
第一節 與貴州大學的聯合辦學
第二節 貴陽師範學院安順分院
第三節 省內各地的貴陽師範學院專科班
第四節 2000年代的聯合辦學
第七編 科學研究
第一章 管理機構與制度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
第二節 管理制度
第二章 學術活動與科研機構
第一節 學術活動
第二節 科研機構
第三章 科研項目及成果
第一節 科研項目
第二節 科研成果
第四章 特色研究
第五章 學術期刊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三節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八編 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
第一章 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節 1950—1976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節 1976—2010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章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節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節 思想政治理論課
第三節 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
第四節 社會實踐活動
第五節 軍訓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設
第一節 文明單位創建活動
第二節 社會服務活動
第三節 扶貧幫困活動
第四節 校風、教風、學風建設
第五節 新聞宣傳工作
第四章 校園文化建設
第一節 學校文化標識
第二節 校園文化理論建設
第三節 校園文化活動
第九編 黨群組織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在學校的組織
第一節 黨代會
第二節 基層黨組織
第三節 黨的建設
第四節 統一戰線工作
第二章 民主黨派在學校的組織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學校的組織成員
第二節 中國民主同盟貴州師大支部
第三節 中國民主建國會貴州師大支部
第四節 中國民主促進會貴州師大支部
第五節 中國致公黨貴州師大支部
第六節 中國農工民主黨貴州師大支部
第七節 九三學社貴州師大支社
第三章 學校的工會與教職工代表大會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工會的主要工作
第四節 教職工代表大會
第四章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學校的組織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歷次團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共青團組織的自身建設
第五章 學生組織
第一節 解放前的學生組織及活動
第二節 解放後的學生組織
第六章 其他民眾團體
第一節 貴州師範大學海外聯誼會(歸僑僑眷聯誼會、台胞台屬聯誼會)
第二節 貴州師範大學留學人員聯誼會
第三節 校友會
第十編 學院、教學部
第一章 沿革
第二章 文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及人員
第三節 學科與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三章 法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四章 歷史與政治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五章 經濟與管理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六章 外國語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七章 教育科學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八章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九章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專業建設及規模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十章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機構及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及規模
第四節 師資隊伍
第五節 教學工作
第六節 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第七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十一章 生命科學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十二章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十三章 音樂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專業、學科建設及規模
第四節 師資隊伍建設及規模
第五節 教學改革
第六節 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
第七節 教學設施
第十四章 美術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
第五節 教學設施
第十五章 體育學院
第一節 歷史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師資隊伍建設
第五節 教學工作
第六節 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第七節 教學設施
第十六章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及規模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十七章 材料與建築工程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師資隊伍與辦學規模
第四節 專業建設
第五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六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十八章 國際旅遊文化學院(貴州旅遊管理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學科、專業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對外交流與社會服務
第六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組織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
第四節 科學研究與學科建設
第五節 教學科研設施
第二十章 大學外語教學部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機構及人員
第三節 教學工作及教學改革
第四節 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
第五節 教學設施
第二十一章 獨立學院——求是學院
第一節 學院的創建
第二節 學院名稱的變更及其含義
第三節 辦學理念及思路
第四節 學院組織機構
第四節 辦學場所及設施設備
第五節 教學改革
第六節 黨的建設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節 合作辦學
第二十二章 繼續教育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專業建設與辦學規模
第二十三章 職業技術學院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機構與人員
第三節 專業建設及規模
第四節 師資隊伍
第五節 教學工作
第六節 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
第七節 教學設施
第十一編 人事管理
第一章 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的發展
第二節 教師隊伍的管理與培養
第三節 教師職務評聘、考核和獎勵
第三章 工資與福利
第一節 教職工工資福利沿革
第二節 主要年份的工資水平
第四章 離退休教職工
第一節 機構及人員
第二節 主要工作
第十二編 對外交流與合作
第一章 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
第二節 國際交流合作
第三節 出國(境)派遣工作
第四節 聘請外籍教師、專家工作
第五節 留學生及對外漢語教學
第二章 海外捐贈
第三章 對口支援
第十三編 服務保障
第一章 公共服務體系
第一節 圖書館
第二節 網路與信息中心
第三節 教學實驗室
第四節 檔案館
第二章 校園建設與管理
第一節 校址變遷
第二節 基本建設
第四節 校園環境管理
第三章 後勤服務及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學生宿舍管理及服務
第三節 膳食管理及服務
第四節 醫療保健管理及服務
第五節 水電、通訊、機動車管理及服務
第四章 財務、資產管理
第一節 財務管理
第二節 資產管理
第三節 項目管理
第四節 審計工作
第五章 校辦產業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機構及人員
第四節 主要企業
第六章 校園穩定與治安保衛工作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
第二節 校園穩定與治安保衛工作
第七章 白雲校區管理工作
第一節 機構與人員
第二節 管理與服務工作
第十四編 人物
第一章 學校領導幹部
第一節 歷任校長
第二節 歷任黨委書記
第三節 歷任副校長
第四節 歷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第二章 專家、學者
第一節 學者傳略
第二節 教授名錄
第三節 其他系列專業技術正高職務人員
第三章 擔任全國、省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教職工
第一節 黨代會代表
第二節 人大代表
第三節 政協委員
第十五編 併入學校及掛靠、附屬單位
第一章 併入學校
第二章 掛靠單位
第三章 附屬學校
第二節 貴州師範大學子弟國小
附錄一 貴州師範大學大事年表(1941—2011)
附錄二 貴州師範大學歷年在職教職工人數統計表
附錄三 貴州師範大學歷年學生統計表
附錄四 貴州師範大學求是學院歷年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學生統計表
附錄五 貴州理工職業技術學院(貴州省冶金學校、貴州冶金職業技術學院)歷年招生統計表
附錄六 貴州師範大學“十五”、“十一五”發展概況
附錄七 黔中師大賦
附錄八 挺拔的香樟(貴州師範大學校歌)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