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電影製片廠

峨眉電影製片廠

峨眉電影製片廠建於1958年,坐落在成都市青羊區清江東路360號。經過4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電影的重要基地之一。幾十年來,峨影先後共攝製了各種類型影片、電視劇總計400餘部(集)。先後計有20餘部故事片、電視劇及科教片在國際、國內獲得過50餘次獎項。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峨眉電影製片廠
  • 總部地點:成都市青羊區
  • 成立時間:1958年
  • 經營範圍:影視拍攝
  • 價值:中國西南電影生產綜合性文化企業
  • 榮譽:在國際、國內獲得過50餘次獎項
介紹,成就,

介紹

峨眉電影製片廠建於1958年,坐落在成都市青羊區清江東路360號。經過4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電影的重要基地之一,是中國西南唯一的電影生產綜合性文化企業:年可生產15部故事片、完成百部(集)電視劇、洗印拷貝2000萬米可攝製70毫米立體聲影片、譯製國外(語)影片擁有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水平一流的大型交響樂團。
峨眉電影製片廠
幾十年來,峨影先後共攝製了各種類型影片、電視劇總計400餘部(集)。先後計有20餘部故事片、電視劇及科教片在國際、國內獲得過50餘次獎項。峨影的對外合作拍片業務開始於60年代。自70年代末以來,已先後成功地與日本、美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眾多的影視廠家或機構,合拍、協拍故事影片40餘部。
該廠有完備的領導機構和生產機構。廠內的藝術創作部門有:文學部、 藝術室、演員劇團、電影樂團及電視錄像部。生產電影所必需的車間(如 :道具、服裝、化妝、置景、特技、洗印等等)-應俱全。廠內人員一千左右,能同時組成八到十個攝製組,每年可生產8-12部故事片。它的第一部故事片是《嘉陵江邊》,生產於1960年。文革使這個廠曾停止故事片的生產。於1976年才又恢復生產。這個廠曾出產過如《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內當家》、《紅衣少女》《焦裕祿》,《被告山槓爺》》《京都球俠》《巧奔妙逃》,等相當出色的影片。
峨眉電影製片廠

成就

回眸半個世紀的四川電影,猶如從一個側面欣賞中國的當代史,電影這種大眾最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透出的是百姓的生活與夢想,透出的是我們所不能淡忘的時代風貌。
四川拍的第一部電影
四川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是1959年7月1日正式掛牌的,它由郭沫若親筆題寫了“峨眉電影製片廠”的廠名。當時它是全國六大電影製作基地之一,廠址設在成都市西門外羅家碾。當時的偏僻田園,如今已是車水馬龍的中心城區,峨影廠仍矗立原地。
峨影廠所拍的,同時也是四川電影史上的第一部本土電影,是1959年7月開機的故事片《嘉陵江邊》。這部電影最初名為《焊茶壺的人》,後來聽從老電影藝術家蔡楚生建議,改了名。這部影片的外景是在重慶、隆昌、西昌等地拍的,隨後的內景拍攝和後期製作,都是在北京的八一電影製片廠進行的,1960年4月完成全片。
頑主頑主
這部影片著力塑造了從舊社會走來的老工人紀大明,在新社會中的覺悟與成長。紀大明在解放前謀生無著,只好挑擔四處遊走,為人補鍋焊壺。影片情節感人,人物刻畫細膩,1960年6月在全國公映後,反響強烈。峨影廠打響了第一炮。
驚動周總理的影片:1960年初,峨影廠醞釀拍第二部故事片,一下就看中了當時四川青年作家高纓發表的小說《達吉和她的父親》。不料,英雄所見略同,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同志也想把這小說拍成電影。都與作者進行了聯繫,最後兩廠商討決定,合作拍片。
該片攝製組是1960年7月成立的,其中大部分演員都來自四川的話劇表演團體。主角達吉由長影的陳學潔飾演,而達吉的漢族父親和彝族父親,則分別由四川的藝術劇院院長劉蓮池、峨影廠廠長朱丹南扮演。
1961年7月該片上映,觀眾都大為感動,川內許多高校師生開始熱烈討論它,一時間,從原創小說,到劇本,到電影,媒體都好評如潮。
讓人想不到的是,此時出現了批判文章,認為作品宣傳了所謂的“資產階級人性論”,使活躍的文藝風氣變得緊張起來。
這種情況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關注。他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看了小說,也看了電影,專門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論藝術民主》的重要講話。周總理在講話中說:《達吉和她的父親》,這是一部好作品。周總理甚至說到了一些細節:“我昨天看電影也幾乎流淚,但沒有流下來……因為導演的手法使你想哭而哭不出來,把你的感情限制住了。例如女兒要離開彝族老漢時我們激動得要哭,而銀幕上的人卻轉身子,用手蒙住臉……”
後來,峨影廠廠長朱丹南還和其他藝術家一起,被邀請到周總理家做客,周總理一眼就認出:朱丹南是馬赫社長(片中角色)嘛。
重鑄輝煌應有時
歲月如歌,歷史有痕。50年的四川本土電影,除“文革”期間停產外,湧現了不少佳作。比如1962年所攝的《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在全國乃至海外華僑中間都很受歡迎,那些省外看不懂川劇的,都被這部幽默的影片逗得哈哈大笑。當時有統計,《喬》片的上座率,僅次於那個年代最紅火的影片《白毛女》。1970年代末期,峨影廠又開足馬力拍片,隨後幾年推出了大量風靡一時的故事片,如《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紅衣少女》等頗有“傷痕文學”意味的影片,如今回眸,它們與那個時代的文學創作、閱讀風氣,互相印證,代表著一種時代氣氛。在王朔的輕鬆笑侃式的小說流行之時,四川電影也有了《頑主》、《京都球俠》等名片。尤其是充滿周星馳那種“無厘頭”風格的《京都球俠》,至今仍有球迷影迷清楚記得。再往後,四川拍出了不少反映新時期主旋律的重點影片,攬獲眾多獎項。比如頌揚優秀共產黨人的《焦裕祿》,1994年出品的《被告山槓爺》,2003年拍攝的抗擊“非典”題材的《38度》等,先後奪得了全國“金雞獎”、“百花獎”、政府獎項“華表獎”等,大為業內矚目。不過,平心而論,近兩年四川電影在國內放映市場上叫得響的不多。不過,相信四川電影人會繼續努力,重鑄四川這個歷史久遠的電影攝製基地的輝煌。峨影廠的新作《讓子彈飛》《大武生》《觀音山》 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被告山槓爺被告山槓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