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是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大學——貴州大學的直屬院系。
貴州大學歷史學專業創辦於1942年,為“國立貴州大學”以來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學科專業之一。2016年5月,按照學校學科調整安排,原貴州大學人文學院所屬歷史系、民族學與人類學中心與原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陽明文化研究院)合併,共同組建為“貴州大學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中國文化書院、陽明文化研究院)”。
學院前身為創辦於1942年的貴州大學歷史學專業,除了建國前後與文革期間短暫幾年停止招生之外,一直堅持歷史學專業的辦學。在歷史悠久的辦學過程中,已經培養了5000餘名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其中包括現任貴州代理省長諶貽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歷史研究所原所長陳祖武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大學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
- 簡稱:歷民學院
- 創辦時間:2016年6月
- 所屬地區:貴陽市花溪區
- 學校屬性:211工程
- 主要院系:歷史學,民族學
學院介紹,師資隊伍,傑出校友,科研學術,屯堡學,陽明學,貴州區域文化,清水江文書,專業介紹,
學院介紹
貴州大學歷史學專業創辦於1942年,持續辦學至今,為“國立貴州大學”以來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學科專業之一。2016年5月,按照學校學科調整安排,原貴州大學人文學院所屬歷史系、民族學/人類學中心與原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合併,共同組建為“貴州大學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中國文化書院)”。
在歷史悠久的辦學過程中,曾有姚公書、張振佩、侯紹莊、杜文鐸等一批在國內歷史學學科具有重要影響的知名學者在此任教。其中,姚公書與史學家譚其驤、史念海共享中國歷史地理學開拓者之譽;張振佩的《史通箋注》與劉知幾研究著述,乃是“史通”研究的經典;杜文鐸、侯紹莊等主編的多卷本《貴州通史》,躋身全國區域史研究的典範。歷年來,已經培養了5000餘名歷史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其中,包括現任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諶貽琴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陳祖武等一大批知名校友。
師資隊伍
學院現擁有一支力量雄厚的專業教師隊伍,有專任教師42人。其中,有省管專家2人、省政府參事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7人,講師13人;教師年齡結構最佳化,高級職稱、博士學位人員比例高,博士學位獲得者占教師比例為76%,高級職稱教師占69%;教師隊伍中既有海外著名大學留學或執教背景的海歸專家,亦有長年從事歷史學研究、國學研究、民族學研究,成績卓著的本土學者,近年更有一批國內著名院校畢業的歷史學、民族學、哲學博士加入。同時,民族學學科還引入香港科技大學張兆和教授,聘請國外學者Kaying Yang、Gary Yia Lee等擔任兼職翻譯研究員助力海外研究。
傑出校友
諶貽琴:貴州代理省長
陳祖武: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歷史研究所原所長
科研學術
學院科學研究碩果纍纍,已經成功申報獲批三項國家社科重大課題,成功申報獲批多項國家社科課題,在國內高校的國學與地方文化研究、歷史學、民族學學科中具有重要的學科與學術影響。貴州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華傳統文化與貴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在此掛牌。
屯堡學
屯堡文化作為一個具有原生形態的移民文化現象,其內涵極為豐富,研究價值極高。中國社科院萬明等專家認為,將屯堡文化作為一種專門性的文化加以研究,價值和意義甚至還遠在徽學之上。特別是屯堡文化中心區處於喀斯特地形典型地段,該地段又恰好處全省旅遊黃金區位,因此將其作為一個綜合學科予以規劃,不僅可象徽學那樣出一大批研究成果,而且有利於喀斯特地區的文化開發和旅遊業的推動。
屯堡學研究乃是是綜合性研究,需要分門別類逐項展開。粗略區分,約有以下八類:A 哲學宗教;B 歷史變遷;C 方言源流系屬;D 民俗與生活禮儀;E 儺文化(地域);F 經濟(地貌經濟、歷史經濟);G 旅遊文化;H 典籍及口碑文獻資料蒐集整理。
陽明學
(黔中王學) 陽明學是八十年代以來貴州較為活躍的一個學科,已召開了近十次全國或國際學術研究,出版了《王陽明與貴州》、《王陽明與貴州文化》、《王學之思》、《王學之路》、《王陽明與近世中國》、《王陽明在黔詩文輯注》、《王陽明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孫應鰲文集》(點校)等一批專著。美國學者杜維明、北京學者方爾加、杭州學者錢訓等認為,貴州陽明學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全國唯一可與浙江並列的兩大王學研究重鎮,有必要作為一個重要學術發展方向或學科善加規劃。
貴州陽明學研究目前有兩個方向:一是關於王陽明本人哲學思想的研究;二是貴州王陽明地域學派的研究。前者由於研究範圍的拓寬,儒學發展源流特別是陽明後學的分化情況,也開始納入了學者的研究視域,並出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儒商》等專著;後者則主要研究王陽明在黔期間的事跡和影響,以及黔中王門的思想傳承與地域特點,實際也可看成地域儒學史的研究。以地域研究的方法揭示儒家思想的傳播方式,以及大、小傳統的相互函化,價值與意義極為重大,也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關注,值得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大科研投入力量,組建以該校為中心的學科研究隊伍。必要時還可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創辦大型學術刊物——《陽明學刊》。
③少數民族社區(個案)研究 貴州少數民族研究一直是熱點學科。本研究方向著重尋找有代表性的社區作個案研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突破,內容上有所創新,了解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少數民族社區的調查研究需要運用文化人類學、社會學、文獻學、詮釋學、宗教學等多種學科相互配合的方法才能開展,因此,與屯堡學一樣,需要較多的跨學科專家共同發揮優勢,作多方面的既有分科又有綜合的專門研究。研究成果最好以大型叢書的方式結集,以顯示共同的範式理念和整體研究水平。
貴州區域文化
貴州地域文化研究乃是一地方性的綜合性人文學科研究大題目,其形態為多種學科聚合的學科群。貴州地域學的研究,上世紀四十年代即已肇始。“中國邊疆文化促進會”、“貴州邊陲文化研究會”、“雲南大學西南文化研究室”等機構以及《苗族調查報告》、《貴州苗夷社會研究》等即是當時的成果,新中國以後,為配合民族識別工作和加快少數苗族的社會制度變革,產生了一大批相應的調查報告和研究成果。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文化熱”的興起,貴州地域文化的研究日益受世人重視,研究面之廣,程度之深,成果之多,已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貴州地域學研究涉及面甚廣,現階段擬重點發展屯堡學;陽明學(黔中王學);少數民族社區文化研究;地方文獻整理與研究四個研究方向。
貴州大學自上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即有學者參與貴州地域史和區域文化的研究。八十年代後更出了一批成果。範圍涉及歷史學、哲學、民族學、社會學、宗教學、語言學、文學等各個方面。現貴州大學人文學已基本建立了同省內外的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們有學術互動和資源共享的學術網路結構。併力爭在五年內建立“貴州文化與社會”人文學科基地,形成一隻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水準的研究隊伍。以具有獨特風格的地域性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形成的成果輻射全國,乃至世界,創造地方學派。
清水江文書
清水江文書是中國貴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和侗族林農們創造和傳承的一種獨特的民間文獻遺產,忠實地記錄了當地土著民族在歷史上對中國混農林業和人工營林業的重大貢獻,也是世界林業法制的一個歷史典範,被中外學者讚譽為“世界記憶”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代表作之一。
貴州大學歷史系牽頭申報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清水江文書整理與研究”,標誌著清水江文書研究與清水江學建立。
專業介紹
歷史學專業 文史類
培養目標:系統學習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比較堅實的專業知識和比較廣博的文化知識,具有較高的從事專業工作和從事歷史研究的基本能力和較強的口頭表達及文字表達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考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斷代史、專題史(經濟史、社會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史、中外關係史等。
就業方向:高等院校、中等學校、歷史研究單位、文化館、博物館、報社、出版社、雜誌社、宣傳部門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歷史研究、教學、宣傳、文秘、編輯、記者、公安、黨政管理工作。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