貯糧害蟲

貯糧害蟲

貯糧害蟲(stored grain pest) 為害貯藏期間糧食及其產品的害蟲及害蟎的統稱。穀粒被害蟲蛀食後,碎糧增多,種子發芽率降低;此外,害蟲吐絲還可使糧食結塊;蟲糞、蟲屍和有的害蟲分泌的臭液則污染糧食,甚至產生毒素,或使糧食發熱霉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貯糧害蟲
  • 外文名:stored grain pest
  • 解釋:為害貯藏期間糧食及其產
  • 接解釋:品的害蟲及害蟎的統稱
介紹,防治技術,倉貯管理防治,物理、機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檢疫防治,一般措施,

介紹

種類
中國已記載的貯糧害蟲有百餘種,分屬鞘翅目鱗翅目蜚蠊目囓蟲目纓尾目,及蛛形綱蜱蟎目的若干科。主要種類有象蟲類、谷蠹大谷盜鋸谷盜長角扁谷盜赤擬谷盜麥蛾印度谷螟和腐嗜酪蟎,以甲蟲類最多,蛾類次之。有的種類屬於植物檢疫對象如谷象馬鈴薯塊莖蛾等。貯糧害蟲少數為單食性,如豌豆象僅為害豌豆。一般食性較雜,如印度谷螟為害各種穀類、谷粉、花生、大豆等多種植物產品。蟲源主要來自空倉內或貯糧器材內潛藏的害蟲,入倉糧食在田間或運輸、加工過程中已受感染的害蟲,以及從倉外進入的害蟲。發生為害除需具備蟲源外,適宜的糧種、糧質、濕度、溫度,特別是糧食的純潔度,都是害蟲為害的條件。
貯糧害蟲

防治技術

防治工作應面向所有可能發生的害蟲,符合安全、經濟、有效的要求。防治貯糧害蟲,應當遵循“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保糧方針,把“防”作為防治工作的基本手段,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將各種防治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揚長避短、有的放矢地全面開展綜合防治,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倉貯管理防治

倉貯管理防治就是要人為地創造有利於貯糧而不利於害蟲的生態條件,從而控制害蟲的發生、發展,達到安全貯糧的目的。這種防治技術簡單易行,節約費用。具體內容包括:清潔衛生,空倉與器材殺蟲,隔離與保護及改善倉廠條件。
清潔衛生是基本而重要的防治方法。清潔衛生工作可以清除蟲源、清除食源,尤其是在冬季清除蟲源,效果更好,因為越冬害蟲是來年的基數害蟲,清除它們就為來年的防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清潔衛生工作要做到“倉內面面光,倉外三不留(不留垃圾、污水、雜草)”,使害蟲得不到棲息場所。因害蟲個體小,會隱蔽,空倉及器材經清掃後,難免還有少數害蟲殘存下來,這些殘存的害蟲有相當的耐飢能力,在既不活動又不取食的情況下,也能存活。因此,用殺蟲劑毒殺一次,是十分必要的。用於空倉消毒殺蟲的藥劑有敵敵畏敵百蟲辛硫磷。害蟲主要來源於相互感染,循環傳播。隔離與保護是指防止害蟲從感染的貯糧、器材中蔓延、傳播到未感染的糧食以保護無蟲糧的措施。此項工作必須做好“三隔離”(器材庫與貯糧庫隔離,加工廠與貯糧庫隔離,宿舍、辦公室、實驗室與貯糧庫隔離)和“五分開”(種類分開,等級分開,乾濕分開,新陳分開,有蟲無蟲分開)。改善倉廠條件,是防止害蟲進入倉廠的一種必要措施。倉房應能密閉,並裝防蟲門窗。牆角最好是圓弧形,以便清掃。地坪應能防潮,阻止地下水上升。農戶簡易倉房,可用乾砂墊底,上鋪磚坯。可將原來是升運機的糧食加工廠,改造為風運機的糧食加工廠,使害蟲在風管內壁上無法生活。另外,認真做好害蟲檢查測報工作,可以及時發現蟲害情況,為防治工作提供直接依據。檢查測報工作是倉貯管理防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物理、機械防治

套用物理因素作用於害蟲有機體,控制及消滅蟲害的方法稱為物理防治。利用人力操作或動力操作各種機械,以清除倉庫害蟲的方法稱為機械防治。物理防治主要有溫控防治和氣控防治,機械防治主要有風揚與風車除蟲和篩子除蟲。一般而言,45~55℃是害蟲致死高溫區,40~45℃是亞致死高溫區。在致死高溫區,害蟲很快死亡,較長時間處在亞致死高溫區亦會死亡。目光曝曬殺蟲、烘乾殺蟲、濕熱氣體殺蟲是常見的幾種高溫殺蟲方法。小麥熱進倉覆蓋殺蟲法即是利用高溫殺蟲的機理達到安全貯藏的目的。一般倉庫害蟲的發育始點在10℃以上,在霜凍季節里,可以敞開糧庫氣窗自然通風或利用風機機械通風降溫,甚至可以將糧食搬出,薄攤在曬場上反覆冷凍以達到低溫殺蟲的目的。氣控防治是人為地改變糧堆中的氣體成分,造成不利於害蟲生長的環境條件,以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實踐證明,當糧堆中氧氣的濃度降到8%以下時,就能抑制害蟲的生長發育;氧氣濃度控制在2%以下時,害蟲便會很快死亡;當糧堆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40%-50%時,也會使害蟲中毒及因氧氣相對減少而窒息死亡。通常採用塑膠薄膜密閉自然缺氧或充二氧化碳或氮氣等氣控措施以達到殺蟲目的。機械防治是根據糧粒與害蟲、雜質在物理性狀上的不同特點,利用風力和篩選等機械設備,將混雜在糧食中的害蟲、雜質分離出來的一種方法。進行機械除蟲操作,應選擇低溫季節進行,並應遠離倉庫,在作業現場周圍用藥劑噴布防蟲線。
貯糧害蟲

生物防治

利用害蟲的生物學特性,以防止或控制害蟲的發生髮展的技術稱為生物防治。防治倉貯害蟲,是一個系統工程。田間防治是第一個壞節。選育新的糧食品種,除了考慮優質高產外,還應考慮在田間及倉貯期間的耐蟲、抗蟲性能。糧食收穫後,應及時打場入庫。例如受麥蛾幼蟲感染的小麥若不及時打場,羽出的成蟲由於活動空間大,能自由交配、產卵,很容易感染未脫粒的小麥。而入庫後的小麥中、下層羽出的麥蛾成蟲,由於蟲體柔軟,麥堆空隙小,不易飛出交配繁殖。及時打場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防治方法。其次,利用害蟲的習性也可進行有效的防治。蛾類的成蟲,自糧堆飛出後,要在倉房空間部位交配方能在糧面產下受精卵。因此覆蓋糧面既能阻止蛾類害蟲自糧堆飛出,又能阻隔害蟲與糧面接觸,防治蛾類害蟲有較好的效果。根據害蟲的上爬性、群集性及趨光性等習性,可採用誘集法來除蟲。如採用高峰豎棒誘集(誘集上爬性的玉米象鋸谷盜谷蠹成蟲)、破舊麻袋誘集(誘集群集性的赤擬谷盜,或越冬蛾類幼蟲)、食物誘集、燈光誘集及引誘劑誘集等。移頂處理是防治麥蛾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麥蛾在糧面產卵深度一般不超過40厘米,所以在麥蛾產卵後及時移出距糧面30厘米的糧層單獨處理,可以減少蟲蝕損失,並可防止下一代麥蛾的產生與危害,同時,對經常在糧面活動的玉米象、鋸谷盜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保護、利用本地的以及引進外地的天敵(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蟲防治害蟲,是生物防治中的重要方法。貯糧中較常見的天敵昆蟲米象小蜂、麥蛾繭蜂、黃褐色食蟲蝽及窗虻等。糧堆內的微生物與貯糧害蟲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有些微生物能使害蟲得病死亡,這類微生物是害蟲的病原微生物。蘇雲金桿菌的殺蟲效果是得到實踐檢驗的,如蘇雲金桿菌對米象、谷象的感染力達90%。激素防治是利用昆蟲體內分離出來的某些激素或用人工合成昆蟲激素的類似物來抑制害蟲生長繁殖的方法。目前較有成效的激素是保幼激素、脫皮激素、滯育激素及性激素等。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就是套用有毒的化學藥劑直接或間接地防治貯糧害蟲的方法。化學防治對於撲滅已猖獗起來的害蟲而言,具有明顯的效果,也是其他防治技術不可比擬的。在糧食中使用糧食防護劑和入庫前的空倉殺蟲,都是預防蟲害發生所採取的有效措施。由於目前套用的殺蟲劑,對人畜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同時若長期使用殺蟲劑來殺滅貯糧害蟲,會使害蟲對某些殺蟲劑產生抗性而失效。因此,要充分了解殺蟲劑、害蟲及其所處的環境條件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做到合理用藥,發揮藥劑的最大防治潛力,使殺蟲劑的有害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殺蟲劑的種類繁多。按其使用的劑型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殺蟲劑;按其進入蟲體的途徑可分為胃毒劑觸殺劑熏蒸劑;按其化學成分和來源可分為無機殺蟲劑、有機殺蟲劑、微生物殺蟲劑等。目前在糧食貯藏中使用的殺蟲劑主要有磷化鋁磷化鋅氯化苦敵百蟲敵敵畏馬拉硫磷、鋅硫磷、蟲蟎磷、溴氰菊酯等。不同的殺蟲劑,其理化性質各不相同,使用方法也各有差異。使用殺蟲劑時,要注意掌握時機,適時 施藥,要根據危害蟲種選用殺蟲劑。如鋸谷盜對氯化苦抵抗力強,而對磷化鋁抵抗力弱,防治以鋸谷盜為主的害蟲時,則應選用磷化鋁。又如防治以蛾類為主的害蟲,因蛾類大多在糧面空間及表層活動,就可選擇鑽透性不強但毒力較大且價格便宜的敵敵畏。要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改進殺蟲劑使用技術。如採用“雙低”技術、間隙熏蒸、氣流熏蒸、循環熏蒸、減壓熏蒸及混合熏蒸等技術。殺蟲劑對人畜都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在使用劇毒藥劑磷化鋁氯化苦時,更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為了減少殺蟲劑對人畜的危害,應該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高純度、適宜殘效期的殺蟲劑,限制對貯糧使用的藥劑種類和條件,如麵粉不能用氯化苦熏蒸,每批小麥常規熏蒸1年只準進行1次等。要嚴格執行殺蟲劑在食品中的殘留標準,防止人畜長期食用帶毒糧食而引起慢性中毒
有害物質殘留標準
項 目 指標(每千克中毫克數)
馬拉硫磷 不得超過3
磷化物(以PH3計) 不得超過0.05
氰化物(以HCN計) 不得超過5
氯化苦 不得超過2
二硫化碳 不得超過10

檢疫防治

檢疫防治是根據國家頒布的國內、國外植物檢疫法令和條例,對國家輸出、輸入及省際間調撥的糧食及附屬物等進行嚴格的檢查和檢驗,防止危險性害蟲傳播蔓延和就地消滅的一種防治方法。我國規定,倉蟲中的谷象谷斑皮蠹大豆象大谷蠹巴西豆象為對外檢疫對象。

一般措施

1、加強植物檢疫,杜絕國外危險性害蟲傳入及防止國內已有植物檢疫對象害蟲的蔓延。
2、清潔衛生,從糧食收穫、整曬到入庫、貯藏、調運、加工、銷售,整個過程中對有關場所和器材、用具、機械設備,都應做好清潔衛生工作。脫粒後掃清糧場和殘餘物,及時處理蟲糧和蟲雜。
3、低溫措施,溫度8℃以下貯糧害蟲便進入休眠狀態。溫度降至0℃以下並持續一定時間,可致害蟲死亡。具體致死低溫及所需時間依害蟲種類及蟲態而異。在嚴寒的冬季,可選擇乾冷天氣,將糧食在外薄攤冷凍後及時入庫,也可在晚秋後倉外氣溫低於倉溫且較乾燥時,開窗通風,使倉溫、糧溫降低到10℃以下。但對含水量較高的種用糧及花生,不宜採用冷凍。
4、高溫措施,35℃以上溫度不適宜害蟲及蟎類的生存。溫度高達48~52℃時,害蟲即迅速死亡,並無損於食用和飼料穀物的品質。具體方法有:日光曝曬;陰雨季節用烘乾機處理大量潮糧;用蒸汽高熱處理貯糧器材和工具;對感染豆象的蠶豆或豌豆用沸水浸燙25~28秒,隨即在冷水中快浸後攤開晾乾等。
5、壓蓋防治,對聚集糧面產卵的害蟲,在成蟲羽化出糧面以前,將糧堆壓蓋封閉嚴實,使成蟲不能外出而死亡。
6、密閉貯藏,缺氧保管。將乾燥的糧食密封貯存,使糧粒的呼吸消耗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或用機具造成倉內缺氧,均可致害蟲窒息死亡。也可採用真空充氮或充二氧化碳的措施。
7、風力除蟲,根據糧粒與糧內的害蟲和雜質比重的差別,利用風力將蟲、雜分離。
8、篩選除蟲,利用糧粒與蟲體大小不同,通過篩選將蟲雜清除。
9、墊物消毒,糧堆墊底的鋪墊物,可用高效低毒的馬拉硫磷和陶土配製的粉劑處理。
10、設防蟲線,曬糧、風力除蟲或篩選處理時,周圍宜設藥劑(如馬拉硫磷)防蟲線。?
11、施用穀物保護劑。對符合安全水分的禾穀類原糧,可在糧溫30℃以下用適量的馬拉硫磷拌合穀物,有效期一年,處理過的原糧可安全供用。?
12、熏蒸。?
13、生物防治 ,對有些蛾類如印度谷蛾、粉斑螟等的幼蟲在糧食表層10厘米深度範圍內施用蘇芸金芽孢桿菌,可安全有效地保護穀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