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哲學

貨幣哲學

席美爾以一種獨特的文化視角,對貨幣進行了深入、透徹的現代性分析。闡釋了西方發達社會與貨幣相聯繫的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作為選譯作品,本書主要闡述貨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其中對貨幣物質性的描述,以及它在現代社會中對人類的價值觀走向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進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貨幣及其制度化的發展對現代人們文化生活的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貨幣哲學
  • 作者:(德)席美爾
  • 譯者:朱桂琴
  • ISBN:9787802068209
  • 頁數:218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叢 書 名:西風譯叢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出版於1900年的大部頭著作《貨幣哲學》(1907年修訂版)是西美爾(Georg Simmel,1858-1918)為數不多的大部頭著作之一。全書分為分析卷和綜合卷兩大部分,按西美爾自己的說法,“第一部分將從那些承載貨幣之存在實質和意義的條件出發闡釋貨幣”,第二部分則從貨幣對內在世界的影響的角度考察“貨幣的歷史現象、貨幣的觀念與結構”,即“對個體命運的鏈結、對一般文化的影響。”顧名思義,“分析卷”從社會生活入手剖析貨幣的本質,剖析產生貨幣的需求以及貨幣所滿足的需求,“綜合卷”則反之,綜合考察貨幣對整體的人類生活的影響,以此建立起西美爾式獨特的世界圖景。
與馬克思的《資本論》和韋伯的《經濟與生活》一樣,《貨幣哲學》主要也闡釋自近代以來的貨幣經濟現象以及與它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不僅從社會學角度關注貨幣經濟現象以及文化生活產生的作用,而且顯示出建立一套文化哲學、乃至生命形上學的努力,《貨幣哲學》的利益並非那么單一,這也許是其同時代人難以全面理解這部書的原因。”
《貨幣哲學》是西美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這本書中,西美爾以其獨具特色的形式互動理論,揭示互動對於社會關係本質的影響,他詳盡研究了社會交換關係,特別是以貨幣為媒介的社會交換關係所產生的社會後果。西美爾認為,正是以貨幣為媒介的社會交換關係,導致了現代社會中個人與勞動產品之間的日漸分離,導致了社會關係的客體化。因此,他將對資本主義社會關係和文化矛盾分析的重點,放在了經濟交換關係,特別是貨幣關係上。雖然說並不是所有的經濟交換都是以貨幣為媒介,但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在交換過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
西美爾首先分析了一般意義上的價值,以及貨幣與價值之間的關係。在他看來,價值存在與主體與客體的分離之中,在這之中,距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換言之,事物的價值存在於我們之間的相對距離之中,如果事物與我們距離太近,太容易得到,就沒有價值。當然,如果距離太遠,甚至遠到無法得到的地步,也就同樣沒有什麼價值。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貨幣就具有這樣的重要性。一方面,貨幣造成了人與物之間的距離,如果人們沒有錢,就沒法得到某物;另一方面,貨幣又能夠幫助人們克服自己與物之間的距離,只要他有錢,就能得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也就是說,貨幣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雙重角色,它既增加了人與物之間的距離,同時又提供了克服這種距離的途徑。
西美爾還分析了價值在“世界觀”形成中的作用。在他看來,人們傾向於在生活的世界中尋找穩定的秩序。希望知道一事物的位置,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係。
價值存在於主體與客體的分離之中,或者說存在於人的創造物與人本身的異化過程中,這一觀點具有重要意義,正是基於這一觀點,齊美爾展開了對貨幣的分析。在他看來,貨幣為商品交換提供了一種普遍的價值標準,在貨幣出現之前,商品生產和交換就已經產生,然而在無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情況下,商品生產和交換隻能以以貨易貨的形式存在。這種形式進行的交換是非常困難的。用西美爾的話說,就是抽象的商品價值無法具體化,貨幣的出現為各種不同的商品提供了一種共同的度量標準,使各種不同的商品可以根據共同的度量標準來進行相互比較,這推動了商品的生產和交換,擴展了交換的深度和廣度。在貨幣出現之前的以貨易貨的交換格局中,參與交換的貨物在時間和空間跨度上都是有限的。貨幣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限度。同時,貨幣的出現,還極大的擴展了商品的種類,甚至人本身也成了商品。
西美爾對於貨幣所作的分析的另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把貨幣視為人類互動的一種形式,貨幣完全是一種社會學現象,是人類互動的一種形式,其特性是愈是脫穎而出,社會關係愈是集中、可靠和和諧。他強調,交換過程本身能夠創造價值,或者說增加商品的價值,在他看來,參與交換的雙方,只有在都認為售出較低價值的商品,換回較高價值的商品時,才能成功。在以貨幣為媒介的情形中,對貨幣的追尋也就因此而有特殊意義。在現代社會中,貨幣成為純粹的交換工具,其價值只有在交換過程中才能實現。在此情況下,對貨幣本身的追求使得這種最純粹的工具本身成為目的。
西美爾認為貨幣的廣泛使用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貨幣的使用使得人們能夠更加抽象的對目的作思考。其次是貨幣的使用,推動了社會向理性化的方向發展,促進社會對量的計算的要求超過的質的因素。在齊美爾看來,貨幣的使用,不僅促進了物的交流,同時也加速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頻率。
西美爾認為,貨幣的出現也改變了政府行為的景觀。
貨幣對個人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貨幣作為最一般的交換工具,和其他參與交換的商品不同,其本身並不能決定自己的用途。這意味著,貨幣使個人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由,有了更多的表現自己的方式,社會也就因而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其次,貨幣使得人們具有多種不同的人際關係。個人通過付費或花錢參加各種交往活動,與各種各樣的人保持接觸,這促進了社會群體數量的增加及其形式、內容的多樣化。再次,貨幣在使人們能夠接觸多種多樣人的同時,也導致個人更加自閉,更加孤獨,也已成為現代社會無法迴避的一個通病。其原因在於貨幣的出現,使人們傾向於數量的計算,拋棄了交易過程這一特殊的互動過程中的情感因素,人對人的了解只限於或貨幣的多少,這與貨幣出現之前的情況大相逕庭。在現代社會中,隨著分工日趨細緻,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其他人的勞動。但同時,與我們直接相關的只是他人的社會角色,而不是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從而導致了社會關係的非人格化。最後,在貨幣的強力衝擊下,許多人的人生觀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一些人變得憤世嫉俗,而另一些人則變得對任何事物都無動於衷。
總之,在西美爾看來,貨幣在現代社會中,以及成為一種具有自身生命力的獨立存在,它使我們能夠對各種截然不同的事物,從量的角度進行精確的度量和比較。與貨幣經濟相伴隨的客觀文化的發展,已經導致了社會生活中的計算和理性,以及非人格化的冷落、傲慢和玩世不恭,從而構成對人性、個性和自由的最大威脅,造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悲劇。不過應當指出的是,齊美爾儘管揭露了貨幣經濟可能產生的各種危害,卻並沒有督促我們返回傳統社會所謂的淳樸、人性生活中去,因為在他看來,貨幣是人性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和產物,是一種絕對的、純粹的工具,是無法超越的。正因為如此,所以齊美爾一方面部否認現代文明發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又對這種發展抱有一種悲觀主義的態度。

編輯推薦

《貨幣哲學》揭示了貨幣及其制度化的發展對現代人們文化生活的影響。現代文化之流向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奔涌,一方面,通過在同樣條件下將最遙不及的事物聯繫在一起,趨向於夷平,平均化,產生包容性,另一方面,卻趨向於強調最具個性的東西,趨向於人的獨立性和他們發展的自主性,貨幣經濟同時支撐兩個不同的方向,它一方面使一種非常一般性的,到處都同等有效的利益媒介,聯繫媒介和理解手段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又能夠為個性留有最大程度的餘地使個體化和自由成為可能。

圖書目錄

【譯序】
【分析卷】
貨幣的物質性價值
第一節
貨幣的內在價值和作為量度的價值
度量的問題
有效貨幣的量
貨幣是否具有內在價值
貨幣純符號性特徵的發展
第二節
貨幣材料的非貨幣作用的喪失
對貨幣僅僅只是一種符號的第一次反駁
對貨幣僅僅只是一種符號的第二次反駁
貨幣的供應
現實和純粹的概念
第三節
貨幣從物質到功能的發展歷史
社會互動及其在各個結構上的結晶
貨幣政策
社會互動與交換關係:貨幣的功能
經濟循環的本質及其相對於貨幣的意義
貨幣向普通功能性的轉變
貨幣物質性意義的下降
貨幣價值意義的提升
【綜合卷】
生活方式
第一節
貨幣經濟產生的理性功能優於感性功能
生活方式的無特徵和客觀性
理智和金錢的雙重角色:關於它們超越個體的內容
理智和金錢的雙重角色:關於它們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功能
金錢與法律、邏輯的理性主義的關係
現代的計算特徵
第二節
文化的概念
物質文化的前進和個體文化的落後
精神的對象化
主客觀文化分離導致勞動分工
主觀文化偶爾出現的優勢
貨幣與這些對立發展的載體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自我與客體距離的變化——生活方式改變的表現
距離增加及減少的現代趨勢
在這種雙向過程中貨幣的作用
信貸
技術的繁榮
生活內容的節奏和對稱
節奏與對稱性的前後交替和同時完成
貨幣有節奏、對稱的發展
生活的節奏和變化,以及貨幣供應的節奏與變化
金融活動的集中
價值的流動性
恆定和運動:理解世界的範疇
貨幣是存在之相對性的歷史象徵

作者簡介

格奧爾格·席美爾,(Georg simmel,1858-1918),德國社會學家、新康德學派哲學家,主要以關於社會學方法論的著作聞名。他開創了許多不同的理論風格,把不同學科、不同方法論的視野融為一體,並藉助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及神學的各種分析模式,研究了諸如宗教、貨幣經濟、道德起源、群體自我保存等重要的文化現象。在西方,席美爾贏得了哲學、社會學和美學等領域的崇高聲譽。盧卡奇把他稱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過渡哲學家”,韋伯和哈貝馬斯也曾對席美爾的研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主要著作有《論社會分化》《歷史哲學問題》《道德哲學導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