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簡介
上海財經大學擁有會計學、財政學、經濟思想史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金融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4個財政部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設有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會計與財務研究院3個國家級基地;並擁有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4個博士後流動站。其中,國家學科目錄內批准的學位授權點24個,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36個本科專業。
中心簡介
現代經濟哲學研究中心是
上海財經大學校重點研究基地。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勃發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世界未來經濟的趨勢做出哲學的審視和回答,已成為時代對哲學學科發展所提出的迫切要求,經濟學與哲學的互動勢在必然,經濟哲學已成為國內外倍加關注的新興學科。學院建立了由學校審核批准的重點學科研究中心--現代經濟哲學研究中心,魯品越教授擔任該研究中心主任。現代經濟哲學研究中心是以上海財經大學歷來所具有的厚重的經濟、管理研究的理論傳統和氛圍為依託,新組建的哲學與經濟學聯盟的新興研究中心。經濟哲學研究中心是人文學院構築面向世界、輻射國內有關學術前沿的重要學術平台,它提倡以一流科研成果帶動優質教學,堅持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並舉的辦系方針。
經濟哲學研究中心擁有數位在國內經濟哲學領域走在前沿的知名教授,已形成關注理論經濟學學術前沿中的哲學問題、馬克思經濟哲學思想、經濟學方法論、經濟哲學思想史、西方哲學與西方經濟學的淵源關係、現當代經濟倫理思想研究等學術特色的研究實體,不斷產生在國內學術界有重大影響的學術成果,並努力成為該領域的國家研究重點基地之一。
該中心擁有雄厚的人才實力,在全國學者的支持下,在《哲學動態》,《學術月刊》發表了兩組關於貨幣哲學的系列論文,突破了國內對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獲得了學界較好的評價。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這些具有一定的理論上的啟發性意義。這兩組文章中,張雄教授的《貨幣:一種哲學向度的思考》、魯品越教授的《貨幣化與社會化的變遷》和章忠民副教授的《貨幣:一種人學的觀照》等論文在《學術月刊》和《哲學動態》上發表後,被《新華文摘》、《新思路》等文摘性刊物轉載。張雄教授的新作《貨幣幻象: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解讀》在《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發表。
該中心面向校內外招標了一些關於經濟哲學研究的課題,已召開了兩次學術研討會:《貨幣哲學高級研討會》、《面向21世紀的經濟哲學問題及走向》。今後,中心打算不定期的召開相關學術研討會,發布有關研究動態,為全國經濟哲學研究者服務,促進我國經濟哲學研究。
中心主任魯品越教授簡介:
魯品越 1949年生,上海財經大學現代經濟哲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簡歷:1981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畢業,1992年起任東南大學教授,1995-2002任南京大學教授,2002年至今任上海財經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與當代重建
主要學術業績:
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先後主持“唯物史觀對勞動價值論的繼續建構與發展”、“深層本體論:21世紀科學思想發展趨勢”等四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基金項目“市場邏輯與生態邏輯互動”,以及上海市與江蘇省多項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已正式出版的論著二百餘萬字,出版多部專著、譯作,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財經研究》、《哲學動態》等著名刊物上發表數十篇論文,總計發表論文約200篇。獲得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第九屆優秀著作三等獎,第六、七屆鄧小平理論二等獎和三等獎、國家教委高教理論戰線優秀成果獎、江蘇省政府第一、二、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江蘇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上海財經大學首屆科研標兵、教書育人標兵、2005、2006年教學獎勵基金一等獎、中振基金獎等多項獎勵。
A、專著:1. 《駕馭與導控:社會主義對資本力量》,重慶出版社2008年。
2. 《資本邏輯與當代現實》,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上海市第8屆優秀社科成果獎三等獎。
3. 《中國未來之路--信息化進程在中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4.《西方科學歷程及其理論透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獲江蘇省政府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5. 《社會組織學原理與中國體制改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年。獲江蘇省首屆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B、代表性論文:
一、代表性作品:
1. 《創新勞動價值與社會生產歷史進程》,《哲學研究》2009年第7期。
2. 《勞動價值的物化形態與人化形態》,《財經研究》2009年第2期。
3. 《斯拉法模型的分析與重建》,《財經研究》,2005年第4期。
(以上三篇為姊妹篇,故列入此)
4. 《現代生產力結構與我國所有制結構》,《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年第8期。
5. 《改革開放內在邏輯與發展歷程》,《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9期。
(以上二篇為姊妹篇,故列入此)
6. 《實踐生成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軸》《哲學動態》2009年第10期。
7. 《世界科學中心轉移與哲學思想變遷》,《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第7期。
8. 《金融風暴與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生命力》,《晉陽學刊》2009年第2期。
二、代表性其他作品
9. 《資本與現代性的生成》,《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獲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Capital and Generation of modernity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2005年冬季號10月
10. 《產業結構變遷與世界秩序重建》,《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
11. 《生產關係理論的當代重構》,《中國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獲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2. 《反熱寂論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
13. 《實踐概念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轉載於《新華文摘》1995年第12期。
14. 《實踐概念對物質觀的變革與建設》(與李淮春合作),《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4期, 轉載於《新華文摘》1992年第9期。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in Reshaping How Matter Is Viewed, Published in Social Science in China, No.3,1993.
15. 《主體建構與能動反映》,《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6期。
16. 《信息概念和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圖景》,《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第5期。獲江蘇省政府第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7. 《資本論的系統思想及其對我們的啟示》,《中國社會科學》1984年第1期。《哲學的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獲江蘇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Systematic Idea in Capital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oday, Published in Social Science in China,No.3,1984.
18. 《資本邏輯與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趨向》,《哲學研究》2006年第12期。
19. 《剩餘勞動與唯物史觀理論建構》,《哲學研究》2005年第10期。獲上海市第六屆鄧小平理論優秀成果獎。
20. 《哲學主題的歷史變遷與當代轉向》,《哲學研究》2004年第7期。
21. 《物品體系與社會結構再生產》,《哲學動態》2004年第12期。
22. 《貨幣化與社會結構的變遷》《哲學動態》 2003年第8期,新華文摘2004第1期。
23. 《貨幣力量的深層本體論》,《學術月刊》2003年第8期。
24. 《匯率與中國經濟深層問題——論隱產品及其經濟地位》,《學術月刊》2005年第10期
25. 《深層本體論與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圖景》,《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年第6期
26. 《貨幣力量的深層本體論》,《學術月刊》,2003年第8 期。
27. 《知識經濟與工人階級轉型》,《新華文摘》1999年第1期。
28. 《論市民社會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4年第3期。
29. 《在脆弱的繁榮背後》,《高教理論戰線》1991年第6期,獲得“國家教委高校理論戰線優秀論文獎”。
30. 《社會凝聚力簡論》,《社會學研究》1992年第3期。
31. 《知識經濟時代與生產力理論的重構》,《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9期。
32. 《生產關係理論的主體性復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33. 《在世界科技浪潮中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34. 《經濟活動基本矛盾與唯物史觀新理解》,《南京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轉載於《高校文科學報》1999年第6期。
35. 《文明建構模式與中西差異的根源》,《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36. 《價值的目的性定義與價值世界》,《人文雜誌》1995年第5期。
37. 《計畫市場論》,《當代思潮》1997年第5期,摘要轉載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學習研究參考》,1998年第1期。
38. 《知識經濟時代與生產力理論的重構》《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9期
39. 《論協理:社會資源配置的第三機制》《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40. 《科學思想變遷對科學發展觀的貢獻》《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C、主要譯著:
1. 《社會組織學》(編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2. 《西方傳統的根源》(譯作,與許蘇明合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D、主要參編教材與著作:
1. 《哲學概論》(林德宏主編)第五篇第二、三章,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2. 《現代科學技術概論》(林德宏主編)第二章《現代自然科學概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2009年第2版(重新修訂)。
3. 《哲學的力量》(趙劍英等)第九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4. 《西方思潮與西方社會》第八、十章,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
5. 《馬克思主義論綱》(劉道鏞主編)第二篇,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